權威研究:今年全球碳排放可能停止上升 中國用煤減少是主因

2020-11-24 觀察者網

據中新網報導,《自然》雜誌子刊《自然氣候變化》周一(12月7日)發表的論文預測,今年全球碳排放總量可能停止上升,中國用煤量減少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研究者稱,全球碳排放量迅猛增長的勢頭減弱,這使將氣溫上升控制在2℃以內成為可能

今年碳排放量可能停止上升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和「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周一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相比2004至2013年每年2.4%的增長率,全球碳排放量去年僅上升0.6%。

2015年,研究者預計,全球碳排放量將減少0.6%降至357億噸。科學雜誌《自然氣候變化》(NatureClimateChange)發表了這份報告,東英吉利大學的科琳娜·勒凱雷(Corinne Le Quéré)是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她介紹:「相比2000年以來每年2%至3%的排放增長率,最新的數據顯然沒有遵循通常的增長軌跡。我們現在看到的數字顯示,今年的排放量可能停止上升,甚至將略有下降。」

勒凱雷說,歷史上碳排放量下降都發生在經濟危機時期,如果今年碳排放量最終下降0.6%,那麼將是發生在經濟強勁增長期的首次碳排放量下降。

也有其他組織此前曾表示,經歷過幾十年的持續增長後,去年的碳排放量停止增長。

最新報告的發表正值近190個國家領導人在巴黎召開氣候峰會之際。此次峰會將有望達成一份新的減排協議,代替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外界普遍認為,目前的減排承諾將無法達成既定目標,即把全球變暖限制在高出工業革命前水平兩攝氏度以內。如果超過兩度這個臨界值,地球氣候系統將面臨危險的甚至災難性的巨變。

歸功於中國減少用煤量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國際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的教授格拉布(Michael Grubb)指出:「全球碳排放量迅猛增長的勢頭減弱,這使將氣溫上升控制在2℃以內成為可能……這也許應該是巴黎峰會在最後幾天內能聽到的最好消息之一。」

東英吉利大學和「全球碳項目」稱,他們對今年排放量的預估基於可查到的中美能源消費數據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測。勒凱雷補充說:「預計的排放量減少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中國減少用煤量,該國的經濟正在經歷調整。」

報告還指出,全球來看,排放量不太可能已達到最高值,因為許多新興經濟體依舊依靠煤炭產能,部分工業化國家減碳力度依舊不夠。


2015全球預期碳排量  製圖:澎湃新聞漢化


2014全球碳排量地圖  製圖 澎湃新聞漢化

相關焦點

  • 科學:減少碳排放,支撐冰川以避免災難性的海平面上升
    【科學:減少碳排放,支撐冰川以避免災難性的海平面上升由於全球變暖的速度超過了控制全球變暖的速度,科學家們提議建造巨大的水下結構,以防止像英國那麼大的南極冰川滑入海洋,並將全球海洋抬升數米。這些計劃反映出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削減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儘管這是必要的——可能還不足以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影響。該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的研究員麥可·沃洛維克說:「思韋茨火山很容易引發一次失控的冰蓋崩塌,最終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約3米。」
  • 全球地表溫度110年上升0.89℃ 人類活動是主因
    原標題:全球地表溫度110年上升0.89℃ 人類活動是主因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7日發布第五次評估報告稱,1901至2012年,全球地表溫度升高了0.89℃,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地表溫度將繼續升高1.5至2.0℃。報告指出,有95%的可能性,人類活動是自1950年代以來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 研究顯示: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點
    據《今日美國》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全球變暖的主要元兇:二氧化碳的排放,在2018年達到歷史最高值。這是史丹福大學全球碳排放項目的研究成果,該項目的發起人羅布傑克遜表示,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數百萬年來都要高」。
  • 「全球碳項目」報告:2017年全球碳排放強勁反彈
    這是研究團隊連續第12年發布《全球碳預算報告》。該研究結果將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環境研究快報》和《地球系統科學數據討論》等期刊雜誌上。  該報告稱,中國的碳排放佔全球總量的28%。報告作者之一、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Glen Peters指出,中國的碳排放已連續兩年下降,但在今年預計會增長3.5%。
  • 面對極端氣候災難,我們該如何減少碳排放?
    最近,中國氣象局在8月新聞發布會上說,7月以來,中國、南亞、歐洲、北美在今年夏天都出現了嚴重的高溫天氣,而且在8月末高溫還會階段性出現。氣候變化說明在全球變暖的幾年中,極端天氣出現的越來越頻繁。  之前,澳大利亞智庫突破性國家氣候恢復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電影中的末日災難,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 報告指110年來全球地表上升0.89℃ 人類活動是主因
    報告指110年來全球地表上升0.89℃ 人類活動是主因   報告稱,來自全球大部分地區的確鑿科學觀測證據顯示,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毋庸置疑,有95%以上的可能性,人類活動是造成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這份長達36頁的報告指出,1901至2012年,全球地表溫度升高了0.89℃。
  • 2017年全球碳排放反彈:中國印度是主因 歐盟令人失望 美國一枝獨秀!
    根據英國BP公司最近發布的世界能源數據年鑑,2017年全球能源相關的碳排放上升1.6%,打破了2013-2016年間全球碳排放基本平穩的局面。2017年與2016年相比,在主要碳排放國家中碳排放增加的有:中國(+1.19億噸)、印度(+0.93億噸)、土耳其(0.45億噸)、歐盟(+0.42億噸)、伊朗(+0.35億噸)印度尼西亞(+0.25億噸)、西班牙(+0.19億噸)、加拿大(+0.17億噸)、俄羅斯(+0.15億噸)、韓國(+0.14億噸);而碳排放下降的國家有:美國(-0.42億噸)、烏克蘭(-0.21億噸)、墨西哥(-0.15
  •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碳排放減少,但仍未達到聯合國每年7.6%的目標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碳排放減少,但仍未達到聯合國每年7.6%的目標  Connor Feng • 2020-05-20 21:
  • 2017年全球碳排放強勁反彈 中國預計上升3.5%
    【財新網】(記者 周辰)國際組織「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下稱GCP)於11月13日最新發布的科學研究報告「2017年全球碳預算(2017 Global Carbon Budget)」顯示,全球化石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連續三年零增長後,將於2017年增長強勁2%
  • 2019碳排放與2018持平 為10年來首次停止增長
    北極星大氣網訊:國際能源署(IEA)日前發布報告稱,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停止增長,總排放量較2018年同比持平。IEA根據發達經濟體的碳排情況推估出了一個樂觀結論: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已經觸頂,進入2020年代有望開始下降。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這是一個信號,表明我們有機會通過更雄心勃勃的政策和投資,來推動更大規模的減排活動。」
  • 2018全球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增長2.5%
    據《洛杉磯時報》3月25日報導,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創下歷史新高,這給地球帶來了很重的負擔。 在這份3月25日公布的調查結果中,國際能源署表示,不僅導致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增加,而且世界對能源的日益渴望導致燃煤發電廠的排放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
  • 【權威數據】全球碳排放誰第一?各角度全面解析!
    【權威數據】全球碳排放誰第一?各角度全面解析!北極星大氣網訊:近年來,環保逐漸受到各國家重視,大氣汙染防治成為焦點,碳排放是重要環節,近年來碳排放數據介紹如下:1) 2014年碳排放總量前5名國家——中國遙遙領先1.中國(97.61億噸);2.美國(59.95億噸);3.印度(28.88億噸);
  • 鄒驥:估準中國的碳排放不容易
    「2000年-2013年,中國碳排放量比原先估計少106億噸二氧化碳。」這是最新一期《Nature》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 106億噸是什麼概念?這相當於西方發達國家自1994年以來實際減排量的近百倍。長久以來,中國的碳排放量都是由西方機構按照國際標準測算出來的,這項由中外科學家合作的研究成果,可以說為中國碳排放量測算提供了新參考。
  • 必須通過降低碳排放來減少格陵蘭冰蓋導致的海平面上升
    研究結果再次證明,必須通過降低碳排放來減少格陵蘭冰蓋導致的海平面上升。隨著北極變暖,格陵蘭冰蓋的質量損失一直在推動海平面上升,質量損失率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顯著增加。只有理解格陵蘭冰蓋過去的質量變化,才能確定當前的損失率,預計未來損失率是否超出預期以及是否與自然變率有關。
  • 溫室氣體排放的停止可能無法阻止全球變暖
    僅僅停止排放可能不再足以阻止全球變暖。最新研究認為,現在是投資積極的碳捕獲的時候了。  根據近日發表在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關於1850年至2500年之間全球氣候覆雜性的簡化模型,即使人類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減少到零,全球溫度仍可能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繼續上升。
  • 新研究預計G20國家2020年能源相關碳排放同比下降7.5%
    分析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今年G20國家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19年減少7.5%,全球航空業的碳排放也有大幅下降。《氣候透明度報告》是由G20國家的14個智庫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完成的。2020年度報告不僅評估了G20國家的氣候政策,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對碳排放的影響以及各國政府經濟復甦政策的氣候影響。
  • 中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對地區碳排放效率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①碳交易市場啟動對碳排放效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中國碳交易試點地區碳排放效率排名均保持不變或有所上升。②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中國各省區碳排放效率較低是由於純技術效率引起的,技術效率應用程度還處於中低端狀態,改善空間很大。③從全國整體效果來看,廣東省一直處於生產前沿面上,碳排放效率最高,而寧夏、青海和陝西省穩居後三名。
  • 即使完全停止排放溫室氣體也不會停止全球變暖
    研究人員自己認為,他們的工作需要額外的檢查,但即使是初步的預測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挪威科學家已經建立了一種預測性氣候模型,其中他們考慮了各種減少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案。結果表明,即使排放量減少到零,溫度也將繼續上升至少一百年。這項工作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 擴大核能利用減少碳排放
    北極星大氣網訊:經過60多年的發展,核能已廣泛應用於清潔電力、熱力生產等領域,成為全球能源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核能發電已成為全球電力供應的三大支柱之一。近期,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拉斐爾·馬裡亞諾·格羅西表示,應進一步擴大核能利用,以減少碳排放。此外,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目標也需要大量使用核能。
  • 【地理吉尼斯】全球碳排放排行榜
    化石燃料燃燒、工業生產廢氣、汽車尾氣排放、大規模農業生產等人類活動都將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導致全球氣溫加速提升,引發了一系列全球氣候變化事件。為了應對全球範圍內的氣溫上升,世界各國都開始關注節能減排,今天吉奧格拉菲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世界碳排放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