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碳排放與2018持平 為10年來首次停止增長

2020-12-0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國際能源署(IEA)日前發布報告稱,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停止增長,總排放量較2018年同比持平。IEA根據發達經濟體的碳排情況推估出了一個樂觀結論: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已經觸頂,進入2020年代有望開始下降。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這是一個信號,表明我們有機會通過更雄心勃勃的政策和投資,來推動更大規模的減排活動。」

21世紀10年代首次零增長

IEA指出,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出現了十年來首次「停滯」。去年全球經濟增長近3%,但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與2018年持平,約為330億噸。截至目前,能源行業是溫室氣體的最大排放源。

《金融時報》指出,2017和2018年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連續增長,此前多家研究機構均認為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並對當前減排措施和力度持懷疑態度,但IEA卻做出了迄今「最令人驚訝也最為樂觀的預估」,這從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士氣。

不過,對於IEA的「峰值預測」,業內普遍持保守態度,認為2019年只是一次「停頓」而非「峰頂」,應該謹慎對待。對此,比羅爾承認,要實現《巴黎協定》氣候目標——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全球仍需要進一步大幅降低排放量。

「儘管亞洲發展中經濟體仍在繼續使用煤炭,但風能和太陽能的強勁增長以及從煤電向天然氣和核電大規模轉變的結果,促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下降。」比羅爾稱,「可再生能源普及迅猛以及清潔能源轉型加快,讓我們充滿了希望,但依賴煤炭的地區仍是最大隱憂。我們要做的第一步是阻止排放量進一步上升。事實上,我們已擁有的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因此必須充分利用它們。2019年的表現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期待2020年代實現徹底解脫。」

排放增量被降幅「抵消」

路透社指出,2019年發達經濟體排放量的大幅下降抵消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增長。

IEA數據顯示,去年除發達經濟體之外的各經濟體和地區排放水平仍在迅速上升,約增加了4億噸排放量,其中近80%來自亞洲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歸其原因是煤炭發電佔比龐大。

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能源行業的碳排放出現下降,其中汙染最嚴重的煤炭的排放量下降了15%—25%。日本重啟核電促使該國去年排放量較2018年減少4500萬噸,降幅約4%。此外,發達經濟體電力部門的總排放量降至20世紀80年代末期水平,當時電力需求比當前低1/3。

IEA數據顯示,美國2019年排放量達48億噸,較2018年減少了1.4億噸,降幅接近3%,較2000年峰值降低了近1億噸。IEA指出,在頁巖浪潮帶來的廉價天然氣的帶動下,美國2019年排放量降幅顯著。但也有分析認為,這一降幅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電力部門在煤炭使用方面「基數很大」。

2019年歐盟總排放量同比下降5%,相當於減少1.6億噸,這主要是由於該地區更多使用天然氣和風電。IEA指出,歐盟去年燃煤發電量下降超過25%,而燃氣發電量增長近15%並首次超過煤電,風力發電量首次接近煤炭發電量。據了解,德國去年碳排放量降低至20世紀50年代水平。

彭博社指出,在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下,天然氣價格下跌和碳成本上漲,促使歐洲地區煤炭發電量下降1/4。

確保2019年達排放「峰值」

「我們現在必須努力確保2019年成為全球碳排放峰值年份,絕不要曇花一現。」比羅爾強調,「2019年的減排成績證明世界各國政府有能力做更多事情,我們應該更努力推動電力行業脫碳,同時更加關注運輸和工業的脫碳力度。」

美國CNBC新聞網指出,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不斷擴大,將有助於保持排放水平穩定。英國低碳經濟諮詢服務機構碳信託董事SimonRetallack表示:「IEA的數據表明,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這只是暫時的,為確保全球排放量已達峰值,世界各國都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向清潔發電轉型,同時還應確保運輸、工業、農業等部門的減排目標。」

根據IEA在今年達沃斯論壇發表的報告,全球與能源相關的排放,約15%來自於將油氣從地下運至消費者的整個過程。IEA呼籲油氣公司必須增加對低碳能源的投資,否則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抵制,這可能威脅到其長期利潤和社會認可度。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油氣公司在可再生能源等非核心領域的平均投資仍被限制在總資本支出的1%左右。

比羅爾表示:「2019年的停滯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能夠應對本世紀的氣候挑戰,行業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納入考慮範圍,無所作為絕對不是一種選擇。」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全球CO2排放量三年來首次持平
    近日,國際能源署(IEA)宣布,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約為333億噸,與上年持平。這是自2016年以後3年來首次持平,其原因是風能、太陽能的普及以及由使用煤炭到天然氣的轉變。2019年,全球新興經濟體的CO2排放量總計220億噸,同比增加4億噸;發達國家CO2排放量總計113億噸,同比減少了4億噸。當年世界經濟增長2.9%,但CO2排放量持平。按國家統計,CO2排放量減少最多的是美國,減排1.4億噸,佔其排放量的3%。
  • 2017年中國碳排放確有所反彈 但增幅遠低於國際預期
    中國的碳排放自從2014年以來連續三年持平或略有下降,而2017年碳排放的反彈引發國際社會關注。但是,2017年中國碳排放增幅到底有多大?挪威國際氣候研究所的學者根據2018年2月28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推算出中國2017年能源和水泥業碳排放比2016年增長1.4%,大大低於此前國際上原先估計的3-4%的增幅。
  • BP:2018年的全球碳排放令人失望
    BP:2018年的全球碳排放令人失望   氣候變化早已成為全球性議題之一,與此息息相關的一次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更加引人關注,然而與所期望的碳排放逐漸可控進而實現轉型遞減的理想恰恰相反,2018年的令人失望數據再次為氣候變化鳴鐘
  • 2018年碳排放再創新高,全球氣候變暖加劇
    2018年碳排放再創新高,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想像著這些觸目驚心的預測,猶如災難電影大片一般刺激。你可能覺得,這離我還很遙遠!根據數據調查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全球碳排放量基本持平,就在人們以為世界出現了轉機之時,2017年全球碳排放量增長1.6%。如今,節能減排任務更是火燒眉毛,科學家初步預計,2018年的增幅預計達到2.7%。這一增長將讓化石燃料的使用及工業的排放量創下新高,達到每年371億噸二氧化碳。
  • 2019碳排放配額總量4.65億噸 持續貢獻廣東碳排放交易經驗
    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2019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批准並正式印發。這是省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能從省發展改革委劃轉到省生態環境廳後,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的首次印發。  2018年廣東碳排放市場整體情況及2019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由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和交流合作處處長洪建武通報。
  • bp: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增長0.5% 淨零面臨挑戰
    《年鑑》收集和分析2019年能源數據,重點分析新冠疫情(COVID-19)發生之前已出現的全球能源新趨勢。《年鑑》顯示:201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速減緩至1.3%,為上一年度增長率(2.8%)的不到一半。全球能源消費淨增量中,中國佔比超過四分之三,美國和德國均創歷史最大降幅。
  • 2018全球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增長2.5%
    但是,該機構代表包括美國在內的30個成員國分析能源趨勢,認為沒有什麼能像化石燃料那樣好用,化石燃料幾乎佔了飛速增長的電力需求的70%。 該機構表示,亞洲引領著燃煤發電廠排放量創紀錄的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量「首次」超過100億噸。該機構發現,在亞洲,「普通植物平均只有12年的壽命,比它們40年左右的平均經濟壽命要短幾十年。」
  • 2018年全球碳排放創新高 美國創多項紀錄
    據悉,人類社會的碳排放達到了十年未見的高度。首先是能源增長,2018年一次能源消費增長達到2.9%,是2010以來的最快增速;而碳排放的增長則為2%。碳排放的增量,相當於全球去年三分之一的汽車排放。  這一期的報告標題也用罕見的語氣發出警告:2018年的能源市場,一條不可持續的路。「2018年是我多年以來沒有見過的、最有意思的數據。」
  • 2019年全球能源碳排放預計上升0.6% 基本源自中國?
    根據Global Carbon Program(GCP)的最新估計,2019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業(FF&I)的排放量將達到368.1億噸二氧化碳,僅比2018年的水平僅增加2.4億噸(+0.6%) 。而2019年全球排放量的增長基本完全來自於中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2.6億噸。
  • 新研究預計G20國家2020年能源相關碳排放同比下降7.5%
    11月18日消息,氣候透明度組織發布了2020年《氣候透明度報告》。分析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今年G20國家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19年減少7.5%,全球航空業的碳排放也有大幅下降。2020年度報告不僅評估了G20國家的氣候政策,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對碳排放的影響以及各國政府經濟復甦政策的氣候影響。報告指出,2019年G20國家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首次開始下降,與2018年1.9%的增長幅度相比下降了0.1%。今年受疫情影響,碳排放下降速度將進一步加快至7.5%。
  • 生態環境部:中國已基本扭轉碳排放快速增長局面
    9月27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吹風會表示,這是我國首次提出碳中和目標,下一步將要求全國各省、市提出碳排放達峰目標。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通過不斷強化減排努力,中國已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增速放緩的重要貢獻力量。
  •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長2.9%,近年最...
    自1951年首次出版至今,《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記錄了過去68年以來世界能源的重大事件以及格局變化的滄海桑田。今天,《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9中文版於北京盛大發布!   能源行業與社會在向低碳的轉型過程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 廣東2019年碳排放配額總量設定為4.65億噸
    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2019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批准並正式印發。這是省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能從省發展改革委劃轉到省生態環境廳後,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的首次印發。2018年廣東碳排放市場整體情況及2019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由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和交流合作處處長洪建武通報。
  • 2020人類發展指數將碳排放納入考核 為30年來首次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30年來首次 2020人類發展指數將碳排放納入考核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據印度Zee新聞網站12月17日報導,人類發展指數衡量的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衛生、教育和生活標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最新一期人類發展指數報告,在該指數推出30周年之際,首次納入二氧化碳排放和材料足跡兩大全新衡量指標,呼籲所有國家重新設計發展道路,將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環境的破壞納入考量,並應對阻礙變化的權利和機遇不平等。
  • 國際能源署:2018年全球碳排放創新高 需採取行動
    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6日,國際能源署公布一份報告稱,2018年全球能源需求持續增長,但高效再生能源發展速度跟不上需求,導致煤炭使用增加,從而使碳排放自2017年反彈升高後再次攀升。
  • 煤炭使用量的強勁增長推高了CO2排放 2018全球碳排放將達歷史最高...
    研究人員表示,煤炭使用量連續第二年「強勁增長」,以及石油和天然氣低速但持續增長,推動了碳排放量預計將增長逾2%。在過去的十年裡,英國是僅有的19個碳排放減少、經濟增長的國家之一。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是本周在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4)上各國政府採取行動的進一步呼籲。
  • 碳排放四問
    根據省生態環境廳編制的《2019年江蘇省低碳發展報告》,2019年我省碳排放強度比2018年下降6.0%,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全省「十三五」碳強度目標。但不容忽視的是,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化石能源佔比高於全國,減碳壓力巨大。 要實現碳中和,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要達到1:9左右,這也被稱為「一九定律」,而目前,江蘇的這一比例是9:1。
  • 碳排放強度處於全球先進水平!深圳發布2019年度環境狀況公報
    北極星大氣網訊:4月27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度深圳市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全市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碳排放強度(單位GDP碳排放指標)處於全球先進水平,全市碳排放強度三年累計下降10.9%。空氣品質持續向好,但揚塵汙染有所上升2019年,深圳市空氣品質持續向好,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9,連續7年排名前10,在珠三角地區排名第1。
  • 美國人口普查局:2019年美國自然增長人口首次少於100萬 增長率創百...
    Census Bureau)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全美2019年人口增長率下滑至本世紀最低,造成該現象的原因包括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外國移入人口減少等。該調查顯示2019年全美總人口數達3.28億,然而從2018年至2019年人口僅增長0.5%,約為1500萬人。
  • 2018-2019年PTA產業格局現狀簡述
    2018-2019年PTA產業格局現狀簡述 2018-12-17 10:59:39 來源:卓創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