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碳排放量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 但全球變暖仍令人擔憂
人類碳排放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這是新冠疫情下的好消息,但專家認為只屬短暫性質,氣候變化仍是全球一大威脅。其中一份最新報告稱,2019年是歐洲史上最熱一年,格陵蘭冰川融化加速令人擔憂。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22日在日內瓦總部表示,疫情下各國工業活動及交通流量減少,預料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將下降6%,為二戰後最大跌幅。他認為這對環境是「短期」的好消息,但仍不足以達致2015《巴黎氣候協定》全球減排7%的目標,又警告隨著疫情緩和及經濟恢復,明年碳排放量很可能會比疫情前更高,「過去幾次經濟復甦造成的碳排放增幅,都比經濟危機爆發前更多」。塔拉斯呼籲各國政府團結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我們要拿出像對抗新冠病毒一樣的決心和團結。我們要拉低疫情曲線,同時要拉低氣候變化曲線」。另外,世界氣象組織發表最新全球氣候報告,指出2015年至2019年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5年,全球平均溫度相比工業化前上升攝氏1.1度。同一天,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也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是歐洲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超越了2014年、2015年和2018年的紀錄。報告指出,隨著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歐洲史上12個最熱的年份中,有11個出現在在2000年之後。一般來說,厄爾尼諾現象會導致天氣異常炎熱。但研究人員指出,2019年沒有厄爾尼諾現象仍創下最熱年份紀錄,令這個記錄更加非比尋常。去年引致高溫的是歐陸上空的高氣壓,造成6、7月的熱浪,使2019年7月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其中,法國、德國、比利時和荷蘭等國家均錄得有史以來的最高氣溫。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會使高氣壓現象會越趨嚴重。歐洲北極地區也不例外,氣溫比正常值高出近攝氏1度。英國利茲大學極地觀測與建模中心主任薛柏德表示,格陵蘭冰原的加速融化,使數據更加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