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導,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使全球經濟幾乎陷入停滯,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下降最多的一年。全球碳計劃組織主席羅布傑·克遜表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同比下降超過5%,這將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首次下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下降最多的一次。」但這並不足以抑制全球變暖,WMO敦促各國政府在疫情恢復計劃中完善氣候行動部分。
羅布·傑克遜指出,無論是蘇聯解體,還是過去50年間的各種石油危機或儲蓄和貸款危機,都沒有像這次的疫情一樣影響排放量。
但這種改善是用關閉工廠、航班停飛以及成千上萬的人被迫待在家裡換來的,這樣的改善可能是短暫的,並且對數十年來累積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影響不大。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氣候專家Corinne Le Quere指出,這並非是結構性改變,一旦結束隔離期,排放量將恢復到原來的水平。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在經濟復甦後又猛增了5.1%。
專家表示,此次疫情導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暫時下降,但也對長期氣候變化行動構成了嚴重威脅,破壞了全球清潔能源的投資,削減了工業減排的環境目標。
《巴黎協定》指出,要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控制在2℃之內,並為控制在1.5℃而努力。此前曾有氣候學家警告稱,要達到《巴黎協議》的溫度目標,全球排放量必須從2020年開始下降。
延伸閱讀:
印度因疫情封鎖後 「不宜洗澡」 恆河水已達直接飲用標準
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因新冠肺炎疫情實施封鎖,恆河水質改善了很多,部分河段的水源已經達到直接飲用標準。
2019年5月,印度中央汙染控制委員會(CPCB)曾表示,來自聖河恆河的水絕對不適合「直接飲用」。2019年10月,北方邦汙染管理局(UPPCB)稱恆河水甚至不適合洗澡。
根據UPPCB的說法,河水中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的水平很高,這兩種細菌的最大允許限量為500 MPN(最可能數量)/100 ML,而在印度坎普爾賈納村(Jana)的恆河中測量到40000 MPN大腸菌群和22000 MPN糞大腸菌群。
但自今年3月以來,印度實施全國封鎖,恆河兩岸工廠全部停工,恆河水質得到大幅改善,現在河水已經適合飲用了。
《印度時報》引述環境科學家、康爾大學(Gurukul Kangri University)前教授喬希(BD Joshi)的話說,流經裡希蓋什和赫爾德瓦爾的恆河水已經變得非常乾淨,而且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恆河水已經可以在宗教儀式中被人直接飲用了。
根據喬希的說法,恆河水質量得到改善的原因是總溶解固體(TDS)、工業廢水、酒店和旅館的汙水減少了500%。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快科技 環球時報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