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排放量數據被高估約14%

2020-11-24 生物谷

 

2015年8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上一期的《Nature》期刊上,一個聯合課題組發表了一篇題為《Reduced carbon emission estimates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的研究文章。這篇文章認為,在2000年到2012年間的中國工廠貢獻的碳排放量比之前估計的要低很多。文章的通訊作者之一Liu Zhu來自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同時,他還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的副教授,也是加州理工雷斯尼克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一員。在《Nature》同一期還發表了一篇關於這篇中國碳排放估計過高的Nature News文章。

早期有研究認為,2000年到2012年,來自於化石燃料和水泥工業的世界碳排放增長,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但是這個並沒有準確的估算值,因為針對碳排放量的估計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來自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因素的衝突。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因素的測算,根本沒有很有代表性的混合型能源用於準確的估算。這項最新發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們重新估算了從2000年到2012年的中國碳排放量,並估算了2013年中國碳排放量。

通過升級和協調的能量消耗估計、熟料生產數據以及兩個關於中國煤炭相關的碳排放因子的數據集,研究人員發現,在2000到2012年間,中國國內能源消耗總量比中國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高大約10%。然而,這個時期中國碳排放量數據比起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數據平均低了45%。中和這些數據,研究人員估計,在2013年,中國化石燃料和水泥工業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49億噸,比之前其他組織給出的數據低了14%。總共算起來,這個研究表明,整個2000年到2013年期間,以前關於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數據可能高估了2.9億噸。

 

這個結果對於作者們來說也是很驚訝的。通訊作者之一Liu Zhu在接受Nature News採訪時說:「我們項目設計之初的估計是,中國在2000年到2013年的總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高於之前的估計,但是結果很出人意料,2013的修正數據竟然低了14%,這是很出人意料的。」儘管數據上修正之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了很大的減少,但是中國仍然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

針對這項研究,有的科學家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英國愛丁堡大學的Dave Reay教授提到,本來對於一個工廠的碳排放量估計就夠複雜了,對於像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碳排放方式多樣的國家,想獲得準確的估算確實不易。這其中就需要考慮到多樣化的碳排放源,而不是像有的國家那樣僅僅關注「默認」的幾種碳排放源。他還認為,通過多因素多源頭碳排放量估算,數據上可能會發現以前的數據會過高或者過低估計了碳排放總量。通過獲得更精確的碳排放估值,政府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Reay教授最後還提到,反正現在大氣層已經有了這麼多的二氧化碳,這個研究並不能說明啥,如果說非要有意義的話,那就是,對中國碳排放量的計算更加準確了,如此而已。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這對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趨勢並沒有太大安慰。」

不論如何,通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的不確定性因素,我們對於全球碳排放估計應該會越來越精確。然而,實實在在地為「減碳」做出一點點的貢獻,對於我們每個個體而言,則顯得更有意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參考資料:

Nature:Reduced carbon emission estimates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

Nature News:China’s carbon emissions overestimated

Science Media Center: expert reaction to new analysis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相關焦點

  • 中國碳排放量被高估
    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房琳琳 張夢然)一項對中國兩種主要二氧化碳排放來源的分析研究顯示,最近一些年,中國的碳排放量可能被高估了——從2000年到2013年,中國產生的碳排放比原先估計的少2.9億噸。
  • 專家:中國碳排放長期被高估 「資料庫」基本建成
    專家:中國碳排放長期被高估 「資料庫」基本建成 2015-08-20 21:46:22>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科學院20日發布的研究表明,中國碳排放總量比先前估計低約10%—15%,重新核算後的中國碳排放在2000年至2013年間比原先估計少106億噸二氧化碳。
  • 2013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公布 中國人均首超歐洲
    【環球網綜合報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9月21日報導,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公布2013年度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其中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引人關注。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人類活動碳排放量達到360億噸,平均每人排放5噸二氧化碳,創下歷史新紀錄。
  • 中國的碳排放13年間為何被高估了106億噸?
    中國目前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第一大國,但具體的碳排放因子等一系列數據都還處於未知的狀態。過去,中國一直沒有進行碳排放相關數據的核算工作。而現在,我們終於有了目前最為準確的中國碳排放相關數據。由哈佛大學、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24所國內外科研機構與大學的科研人員共同合作開展的「中國碳排放核算工作」的相關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全球碳排放量逐步回升
    全球碳排放量逐步回升 發布時間: 2020-06-23 14:46:18   來源:  作者:韓曉彤   據國際公益組織
  • 中國碳排放量再次成全球焦點
  • 數據中心如何減少碳排放量?
    但是它們也許應該致力於確定競爭優勢的真正問題:由於目前眼前沒有可靠而廉價的可再生能源來源,在面對「髒」的雲計算環境受到更嚴審查的同時,它們將如何為處理這些不斷增加的海量數據所需要的大型數據中心確保可持續發展的電力(數據中心的耗電量總美國總耗電量的2%)?綠色和平組織的抗議已引發了環保人士和公眾騷亂,擔心數據中心的碳排放量。
  • 不同省份建築碳排放量的差異
    建築碳排放最多的山東省的排放量約是建築碳排放最少的海南省的排放量的16倍(見圖2-3)。同時我國的採暖氣候區主要採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而根據《中國家庭能源消費研究報告(2016)》,集中供暖碳排放佔建築碳排放的53%以上,是建築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如圖6所示,我國各省份人均建築碳排放量大致呈現由嚴寒地區向溫和地區遞減的趨勢。
  • 數據中心產生的碳排放量與全球航空公司相當
    《自然》雜誌報導稱,網際網路流量(來自數據中心的流量)正以指數級速度增長。隨著人類越來越依賴使用電子產品,碳排放也在增加。數據中心是數字生態系統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去年 4 月,據估計,全球數據中心消耗了全球2%以上的電力,產生的碳排放量與全球航空業相當(就燃料使用而言)。
  • 鄒驥:估準中國的碳排放不容易
    以往對中國碳排放量的測算到底靠不靠譜?年底巴黎氣候大會召開在即,中國的談判到哪一步了?歐巴馬又能否兌現他在中美溫室氣體排放約定中的承諾?觀察者網專訪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中心副主任鄒驥,為您解答以上問題。 觀察者網:《Nature》最新報導,中國碳排放量13年間被高估106億噸,這是一個蠻令人震驚的數據。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誤差?
  • 新研究稱中國碳排放量比過去估計的少很多
    新華社倫敦8月19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人員主導的一個團隊
  • 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中國煤炭資源網 發布日期:2019-04-17 14:09:38
  • 中國實力當真被高估?印度青年:「中國軍隊比印度強」就是誤解
    一直以來,印度都喜歡和中國比個高下,不僅僅是在經濟方面,軍事科技都希望壓中國一頭。隨著時間推移,印度「野心」也越來越大,近期更是接連挑戰3國,甚至叫囂,印度早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面對這種情況,印度民眾似乎有不同看法。
  • 今年以來全球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4.5%
    今年以來,由於全球範圍持續的疫情因素影響,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同比下降了10%,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4.5%。8月22日,今年「地球超載日」來臨,由於疫情期間人類生態足跡相應減少,該日期比去年的7月29日推遲了三個多星期。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首超歐盟
    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造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2.3%,達到創紀錄的年排放360億噸。未來30年內,世界將耗盡1.2萬億噸的碳排放指標。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到本世紀末,與前工業時代相比,地球將升溫4攝氏度。中國是最大排放者,排放量佔總量的29%,其次是美國,佔15%,歐盟佔10%,印度佔7.1%。全球人均排放量為5噸,美國人均排放量億16.5噸遙遙領先。
  • 科學家:2017全球碳排放量上升 破三年零增長紀錄
    原標題:科學家:2017全球碳排放量上升 破三年零增長紀錄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4日報導,由15個國家76位科學家組成的「全球碳計劃」13日在德國波恩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發布研究報告時指出,2017年化石燃料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預計較2016年高200%,達到約370億噸的新紀錄,並打破過去三年維持零增長的局面
  • 中國實際人口未被高估
    日前,《大國空巢》一書的作者、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在北京大學的一次學術會議上說,中國2016年的實際人口可能為12.9億,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少9000萬。    中國實際人口被高估了嗎?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表示,9000萬這個說法是違反基本常識的。
  • 美國碳排放量是中國近3倍 中國仍受到指責
    環球網記者譚利婭報導,據美國之音7月3日報導,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2009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繼續保持高增長,並且,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碳排放的增加正在「抵消」發達國家的減排努力。荷蘭環境評估局在7月1日發表的年度全球環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2009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1噸,印度1.4噸,美國則為17.2噸。
  • 經合組織碳排放量排名 澳大利亞位居第二
    對煤炭發電站的依賴使澳大利亞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圖為位於該國昆士蘭州格蘭斯通市的煤炭發電站。 據英國《衛報》報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發布報告顯示,由於對煤炭發電的依賴,澳大利亞單位GDP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在34個經合組織國家中位居第二,僅次於愛沙尼亞。同時,四分之一的澳大利亞本土哺乳動物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報告還指出,在所有經合組織國家中,澳大利亞的人均碳排放量最高。2010年澳大利亞人均排放二氧化碳近25噸。
  • 聯合國報告: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在國際標準下很少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八日電(記者 阮煜琳)儘管中國將在未來十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目前美國人均排放二氧化碳仍然比中國多達五倍。聯合國最新年度人類發展報告指出,與那些佔據了世界上百分之十三人口卻排放了高達總量一半的二氧化碳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碳排放量在國際標準下還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