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產生的碳排放量與全球航空公司相當

2020-11-24 中國IDC圈

《自然》雜誌報導稱,網際網路流量(來自數據中心的流量)正以指數級速度增長。隨著人類越來越依賴使用電子產品,碳排放也在增加。

數據中心是數字生態系統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去年 4 月,據估計,全球數據中心消耗了全球2%以上的電力,產生的碳排放量與全球航空業相當(就燃料使用而言)。

雖然關於飛行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存在爭議,但我們不太可能以同樣的方式來評估我們的數字生活。據英國Open University教授約翰·諾頓稱,數據中心約佔數字生態系統所消耗能源的50%,個人設備消耗了另外的34%,而負責製造個人設備的行業消耗了16%能源。

蘋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都承諾要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目標,但它們只是龐大的數字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我們必須認識到,技術不僅是環境解決方案的來源,而且還可能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相關焦點

  • 數據中心如何減少碳排放量?
    但是它們也許應該致力於確定競爭優勢的真正問題:由於目前眼前沒有可靠而廉價的可再生能源來源,在面對「髒」的雲計算環境受到更嚴審查的同時,它們將如何為處理這些不斷增加的海量數據所需要的大型數據中心確保可持續發展的電力(數據中心的耗電量總美國總耗電量的2%)?綠色和平組織的抗議已引發了環保人士和公眾騷亂,擔心數據中心的碳排放量。
  • 2013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公布 中國人均首超歐洲
    【環球網綜合報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9月21日報導,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公布2013年度全球碳排放量數據,其中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引人關注。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人類活動碳排放量達到360億噸,平均每人排放5噸二氧化碳,創下歷史新紀錄。
  • 中國碳排放量再次成全球焦點
    >
  • 全球碳排放量逐步回升
    中國的碳排放量已恢復到了2019年的水平,這與今年早些時候相比是一個急劇的逆轉,那時中國的二氧化碳日排放量曾一度暴跌四分之一。在美國,6月初的二氧化碳日排放量同比下降了7%左右,而4月份的降幅是三分之一左右。  歐洲和印度的碳排放也有著相似的規律。總而言之,在今年6月初,全球平均每日碳排放量比2019年的平均水平低5%左右,但高於今年4月份的約17%的峰值減排。
  • 中國碳排放量數據被高估約14%
    但是這個並沒有準確的估算值,因為針對碳排放量的估計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來自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因素的衝突。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因素的測算,根本沒有很有代表性的混合型能源用於準確的估算。這項最新發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們重新估算了從2000年到2012年的中國碳排放量,並估算了2013年中國碳排放量。
  • 人類碳排放量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 但全球變暖仍令人擔憂
    人類碳排放量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 但全球變暖仍令人擔憂人類碳排放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這是新冠疫情下的好消息,但專家認為只屬短暫性質,氣候變化仍是全球一大威脅。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22日在日內瓦總部表示,疫情下各國工業活動及交通流量減少,預料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將下降6%,為二戰後最大跌幅。
  • 中國碳排放量被高估
    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房琳琳 張夢然)一項對中國兩種主要二氧化碳排放來源的分析研究顯示,最近一些年,中國的碳排放量可能被高估了——從2000年到2013年,中國產生的碳排放比原先估計的少2.9億噸。
  • 科學家:2017全球碳排放量上升 破三年零增長紀錄
    原標題:科學家:2017全球碳排放量上升 破三年零增長紀錄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4日報導,由15個國家76位科學家組成的「全球碳計劃」13日在德國波恩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發布研究報告時指出,2017年化石燃料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預計較2016年高200%,達到約370億噸的新紀錄,並打破過去三年維持零增長的局面
  • 不同省份建築碳排放量的差異
    《巴黎協定》後,能源問題已經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建築能耗在社會總體能源消耗中佔有重要比例。
  • 英國航空公司:工程師失誤斷開數據中心電源導致航班取消
    報導,英國航空公司指出,人為失誤是5月底大量航班取消的原因,至少影響了75,000名乘客的行程,導致英航空公司的客運量下降了1.8%.一名工程師斷開在倫敦希思羅機場附近的數據中心電源,在重新合閘之後產生了導致重大損失的電源浪湧,英國航空的母公司國際聯合航空集團(IAG)執行長Willie Walsh表示,這一事件導致英國航管局的信息技術系統癱瘓,當航空公司重新建立通訊時,導致三天內數百個航班機取消。
  • 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再破新高
    步入21世紀近20年,全球碳排放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周一(4月1日),全球能源專家聯合發布了一份調查結果,數據表明2018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1.7%,飆升到了331億噸的歷史最高值。
  • 中國人均碳排放量首超歐盟
    BBC網站日前報導,聯合國氣候峰會舉行之際,三家學術期刊發文指出,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迅猛增加,地球溫度在30年內就可能超過關鍵的臨界線。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造成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2.3%,達到創紀錄的年排放360億噸。未來30年內,世界將耗盡1.2萬億噸的碳排放指標。
  • 報告稱世界上最富有人群碳排放量佔全球五成
    新華網巴黎12月2日電(記者張曉茹 唐志強 張雪飛)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期間,慈善組織樂施會2日發表報告說,世界上最富裕的10%人口製造了全球約一半的碳排放量,最貧困的35億人的碳排放量僅佔一成。  這份題為《碳排放極度不平等》的報告對多個國家富裕人群和貧困人群的生活消費碳排放量進行評估,闡述了全球、國家間及國家內不同層面碳排放責任不平等的程度,並呼籲發達經濟體帶頭減排。報告還發現,全球最富裕的1%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是最貧困的10%人口的175倍。
  • 新研究稱中國碳排放量比過去估計的少很多
    新華社倫敦8月19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人員主導的一個團隊19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對化石燃料和水泥生產這兩個重要二氧化碳排放來源進行分析後發現,中國近些年的碳排放量比過去估計的要少很多
  • 外國科學家:中國燃煤致使2017年全球碳排放量激增2%
    來源:網易科技11月14日消息據《自然》雜誌報導,科學家近日發表的報告中指出,2017年人類的碳排放量有可能激增
  • 經合組織碳排放量排名 澳大利亞位居第二
    對煤炭發電站的依賴使澳大利亞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圖為位於該國昆士蘭州格蘭斯通市的煤炭發電站。 據英國《衛報》報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發布報告顯示,由於對煤炭發電的依賴,澳大利亞單位GDP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在34個經合組織國家中位居第二,僅次於愛沙尼亞。同時,四分之一的澳大利亞本土哺乳動物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報告還指出,在所有經合組織國家中,澳大利亞的人均碳排放量最高。2010年澳大利亞人均排放二氧化碳近25噸。
  • 中國禁止境內航空公司參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
    中國民用航空局近日向各航空公司發出指令,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參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禁止各運輸航空公司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項目。
  • 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正在加速上升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正在加速上升 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正在加速上升   界面 發布日期:2018-12-09 12:52:57 新聞歸檔
  • bp: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增長0.5% 淨零面臨挑戰
    《年鑑》收集和分析2019年能源數據,重點分析新冠疫情(COVID-19)發生之前已出現的全球能源新趨勢。《年鑑》顯示:201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速減緩至1.3%,為上一年度增長率(2.8%)的不到一半。全球能源消費淨增量中,中國佔比超過四分之三,美國和德國均創歷史最大降幅。
  • 音樂流媒體帶來的碳排放量,並不比唱片和 CD 時代少
    但明明我們已經告別 CD 唱片時代,音樂流媒體怎麼碳排放量更高了?是的,現在較少的實物音樂產品確實讓碳排放量大大降低。因為在線儲存和處理音樂也要依賴大量資源和能源數據中心,同時這些公司提供服務所耗費的電力和資源也在大幅提升。近日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過去黑膠唱片顛峰時期曾在 1977 年產生了 3.46 億磅(約 15.7 萬公噸)的溫室氣體,而現在下載和串流音樂服務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則估計達到了 4.41 億磅(約 20 萬公噸)至 7.72 億磅(35 萬公噸)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