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1世紀近20年,全球碳排放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周一(4月1日),全球能源專家聯合發布了一份調查結果,數據表明2018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1.7%,飆升到了331億噸的歷史最高值。巴黎協定的目標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
國際能源機構最新發布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裡,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了2.3%,這一數字是近十年來增長幅度最高的一次。為了滿足日益高漲的能源需求,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各國亟待解決的難題。
如今,化石燃料滿足了全球近70%的電力需求,燃煤發電站在發展中國家佔據著重要的作用,其造成的汙染也是重中之重。國際能源機構中包括美國在內的30個成員國對能源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遺憾的是根本無法找到可以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興能源。
研究人員表示,「在亞洲,普通植物平均僅有12年的經濟壽命,而這一數字的正常範圍在35-45年。造成這種原因的根源同樣在於超額的碳排放量。」其實在歐洲和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碳排放量也依舊在增加。
碳排放是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雖然並不準確,但作為讓民眾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簡單地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
在這份報告中,科學家更強調了一個灰暗的事實:發展清潔能源來帶的價值根本不足以彌補碳排放的增加,再加之經濟效益上的損失,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大國甚至更願意選擇化石能源來滿足自身發展。(下圖為亞洲部分地區燃煤發電廠位置示意圖)
去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須減少一半才可能將全球變暖升溫增幅控制在1.5℃以內(相較於工業化前水平)。而對於煤炭,達成上述目標的代價則是10年內減少78%的燃煤量。面對一連串年年破新高的數字,顯然,人類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籤署的氣候變化協定,該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巴黎協定》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儘管今天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遠遠追趕不上化石能源的增長速度。更何況,很少有國家去真正履行在《巴黎協定》中做出的承諾。如此看來,各方宣誓並籤署的《巴黎協定》更像是個笑話…
10年前,人類尚對全球氣候變化持樂觀態度,認為碳排放量將趨於平緩並有所下降,且在2014-2016年間全球碳排放量也確實略微有所下降。但隨著新數據的發布,2017、2018連續兩年達歷史新高,讓綠色的未來變得更加虛無縹緲。
「人類陷入了一場危機之中。」研究人員在周一調查結果發布時講道,「全球氣候變化的後果是災難性的,我並不會經常使用這些詞彙,但事實證明我們正在走向災難,且沒有人能阻止…」
作者/朱張航宇
信息源:華盛頓郵報、IPCC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