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是個笑話?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再破新高

2020-11-24 騰訊網

步入21世紀近20年,全球碳排放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周一(4月1日),全球能源專家聯合發布了一份調查結果,數據表明2018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1.7%,飆升到了331億噸的歷史最高值。巴黎協定的目標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

國際能源機構最新發布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裡,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了2.3%,這一數字是近十年來增長幅度最高的一次。為了滿足日益高漲的能源需求,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各國亟待解決的難題。

如今,化石燃料滿足了全球近70%的電力需求,燃煤發電站在發展中國家佔據著重要的作用,其造成的汙染也是重中之重。國際能源機構中包括美國在內的30個成員國對能源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遺憾的是根本無法找到可以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興能源。

研究人員表示,「在亞洲,普通植物平均僅有12年的經濟壽命,而這一數字的正常範圍在35-45年。造成這種原因的根源同樣在於超額的碳排放量。」其實在歐洲和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碳排放量也依舊在增加。

碳排放是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雖然並不準確,但作為讓民眾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簡單地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

在這份報告中,科學家更強調了一個灰暗的事實:發展清潔能源來帶的價值根本不足以彌補碳排放的增加,再加之經濟效益上的損失,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大國甚至更願意選擇化石能源來滿足自身發展。(下圖為亞洲部分地區燃煤發電廠位置示意圖)

去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須減少一半才可能將全球變暖升溫增幅控制在1.5℃以內(相較於工業化前水平)。而對於煤炭,達成上述目標的代價則是10年內減少78%的燃煤量。面對一連串年年破新高的數字,顯然,人類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籤署的氣候變化協定,該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巴黎協定》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儘管今天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遠遠追趕不上化石能源的增長速度。更何況,很少有國家去真正履行在《巴黎協定》中做出的承諾。如此看來,各方宣誓並籤署的《巴黎協定》更像是個笑話…

10年前,人類尚對全球氣候變化持樂觀態度,認為碳排放量將趨於平緩並有所下降,且在2014-2016年間全球碳排放量也確實略微有所下降。但隨著新數據的發布,2017、2018連續兩年達歷史新高,讓綠色的未來變得更加虛無縹緲。

「人類陷入了一場危機之中。」研究人員在周一調查結果發布時講道,「全球氣候變化的後果是災難性的,我並不會經常使用這些詞彙,但事實證明我們正在走向災難,且沒有人能阻止…」

作者/朱張航宇

信息源:華盛頓郵報、IPCC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巴黎協定》3年就失效?2018碳排放量再創新高 G20會上川普又成...
    據東英吉利大學(UEA)和全球碳項目的研究人員稱,全球碳排放量在2018年將創歷史新高,而世界正為此付出代價,英國首當其衝。今天,一份重要數據同時發表在《自然》和《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和環境研究快報》雜誌上。數據表明,2018年,全球僅燃燒化石燃料導致的碳排放量預計將達到371億噸,較去年增加超過2%。
  • 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正在加速上升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正在加速上升 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正在加速上升   界面 發布日期:2018-12-09 12:52:57 新聞歸檔
  • 巴黎協定內容主要是什麼? 巴黎協定有哪些國家
    巴黎協定內容主要是什麼?去年11月4日,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根據《巴黎協定》規定,退出過程需要一年時間。這也就是意味著,今年11月4日,也就是今天,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
  • 外國科學家:中國燃煤致使2017年全球碳排放量激增2%
    來源:網易科技11月14日消息據《自然》雜誌報導,科學家近日發表的報告中指出,2017年人類的碳排放量有可能激增
  •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中國煤炭資源網 發布日期:2018-11-25 10:15:13 新聞歸檔
  • 外媒:2016年至2030年的碳排放量將致海平面上升20釐米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外媒稱,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11月4日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除非各國政府進行大力幹預以減少碳排放,否則從《巴黎協定》正式生效的2016年到2030年間累積的碳排放量將導致海平面到2300年上升約20釐米。
  • 人類碳排放量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 但全球變暖仍令人擔憂
    人類碳排放量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 但全球變暖仍令人擔憂人類碳排放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這是新冠疫情下的好消息,但專家認為只屬短暫性質,氣候變化仍是全球一大威脅。其中一份最新報告稱,2019年是歐洲史上最熱一年,格陵蘭冰川融化加速令人擔憂。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22日在日內瓦總部表示,疫情下各國工業活動及交通流量減少,預料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將下降6%,為二戰後最大跌幅。
  • 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或迎來「3.0時代」
    川普政府提出的2018財年聯邦政府預算也提議停止向一些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項目撥款,並大幅削減美國環保局的預算。川普隨後抨擊了中國和印度,他說在《巴黎協定》的條約之下,未來許多年裡中國將可以隨心所欲地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而印度則可以在2020年,把國內的煤炭產量提高一倍。
  • 《巴黎協定》即將生效 開啟全球氣候治理新階段(高清組圖)
    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2016年4月22日,《巴黎協定》由175個國家正式籤署。據巴黎氣候大會主席國法國提供的數據,到11月1日,共有92個締約方批准了《巴黎協定》,其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總量的65.82%,跨過了協定生效所需的兩個門檻。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巴黎協定》於2015年12月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
  • 巴黎協定5周年盤點,都有哪些變化?
    2015年12月13日巴黎協定正式達成,至今整整5年了。ClimateChangeNews網站發表文章,介紹巴黎協定籤訂以來已經實現的五個方面的進展,還有五各方面嚴重滯後。美國孤立無援,並將在當選總統拜登的領導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2)對1.5攝氏度目標的廣泛認同巴黎協定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將1.5攝氏度作為全球氣溫上升的理想限制。長期以來,最受氣候變化威脅的小島國一直要求限制溫升1.5攝氏度,是它們生存的必要條件;而1.5攝氏度的目標曾被大國視為不可行,2攝氏度是適度、合理的目標。
  • 中紀委網站: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巴黎協定》於2015年12月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
  • 川普強行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各州政府卻在「自救」
    不過,聯合國方面也規定了提交退出通知後仍有的一年過渡期,因此從法律意義上講,美國到2020年11月4日才會真正退出《巴黎協定》。而彼時恰巧是下屆美國總統大選日的第二天。雖然川普早在上任之初就下定決心退出《巴黎協定》,但從數據上看,該決定目前為止還沒對美國的碳排放和相關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 科學家:2017全球碳排放量上升 破三年零增長紀錄
    原標題:科學家:2017全球碳排放量上升 破三年零增長紀錄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4日報導,由15個國家76位科學家組成的「全球碳計劃」13日在德國波恩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發布研究報告時指出,2017年化石燃料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預計較2016年高200%,達到約370億噸的新紀錄,並打破過去三年維持零增長的局面
  • 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是這麼一回事
    《巴黎協定》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面的氣候協議,旨在聯繫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努力,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關於氣候變化的議題其實已經經歷了超過20年的發展。上述報告同時指出:「如果不做出比目前更大的減緩努力,即使有適應措施,到21世紀末,變暖仍將導致高風險至很高風險的嚴重、廣泛和不可逆的全球影響。」在此情形下,聯合各國力量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是不可不為的對策。那為什麼川普要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截止到2017年5月底,當初加入《公約》的195個成員已經籤署了巴黎協定,其中的148個國家或地區亦已經批准生效巴黎協定的相關內容。
  • 2018全球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增長2.5%
    據《洛杉磯時報》3月25日報導,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創下歷史新高,這給地球帶來了很重的負擔。 在這份3月25日公布的調查結果中,國際能源署表示,不僅導致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增加,而且世界對能源的日益渴望導致燃煤發電廠的排放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
  • 2018年碳排放再創新高,全球氣候變暖加劇
    全球碳排放量再創新高,當很多人對此消息無動於衷時,碳排放增加帶來的溫室效應正悄然影響著人們的生存環境。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沙漠化面積增大……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這將意味著,南北極冰山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上升將導致包括紐約,上海,東京和雪梨等沿海城市和一些島嶼國家消失於人們視野。
  • 冰川消融與全球變暖互相加速,《巴黎協定》價值不止600萬億美元
    全球氣候變化給全人類帶來的總的經濟損失是可以計算的,計算結果有助於人們理解全球變暖如何影響世界經濟,也有助於各國權衡該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根據科學家和經濟學家共同建立的一種名為PAGE-ICE的綜合評估方法,可以計算出《巴黎協定》的經濟價值。如果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完成《巴黎協定》約定的目標,嚴格控制全球氣溫升高的幅度,使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的水平升高1.5°C或2°C以內,那麼氣候變化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將控制在600萬億美元左右。
  • 「全球碳項目」報告:2017年全球碳排放強勁反彈
    2017年11月13日,「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在波恩氣候大會上發布的《2017全球碳預算報告》指出,到2017年底,全球化石燃料及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預計將比上年增長2%(不確定度在0.8%~3%之間)。  《全球碳預算報告》由76位科學家撰寫,他們來自15個國家的57家研究機構。
  • 世界氣象組織:2018年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
    2018年1月至10月全球溫度變化幅度示意圖。(來源:世界氣象組織官網)新華社日內瓦11月29日電(記者劉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在即,世界氣象組織29日發布報告稱,2018年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溫和酸化、極端天氣等並無弱化跡象,要實現控制全球升溫的既定目標,必須做出前所未有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