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際人口未被高估

2020-12-05 光明數字報

    日前,《大國空巢》一書的作者、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在北京大學的一次學術會議上說,中國2016年的實際人口可能為12.9億,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少9000萬。

    中國實際人口被高估了嗎?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表示,9000萬這個說法是違反基本常識的。國家統計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2010年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是通過地理信息系統,按照地圖的界限,比如將北京從全市到區縣,再到街道、鄉鎮,再到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等一級級地細化,把每個邊界都劃分得非常清楚,更精確地繪製出了「小區」地圖。劃分出的每個邊界都要每一級政府、每一級普查機構去確認。普查員會普查「小區」內所有可能有人居住的建築物。「人口數據比GDP要準確。」

    但楊宜勇也不否認「中國目前需要更高的出生率」這一說法。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對於生育率有明顯的提振效果,但距離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楊宜勇表示,計劃生育依然是基本國策,但是,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比如從放開一孩、放開二孩到自主生育。自主生育以後,再過10年、20年可能就要獎勵生育。「這些都是計劃生育的內容。我建議到2020年實現自由生育。而實施自由生育並不是說中國現在人口少了、缺人了,自由生育不是為了更多的人口數量,主要是生育權問題。」

    (《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28期 王紅茹)

相關焦點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 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依據我們的研究,此數據對我國仍然存在較大的高估。根據我國住建部發布的《2017年全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鑑》,我國城市和縣級市縣垃圾未處置率分別為1.00和3.89,基本上接近歐美國家水平。建制鎮和鄉分別為12.81和27.01,但覆蓋人口相對較少。另外,我國的自由拾荒者未被考慮在內,所以建制鎮和鄉也應該低於統計年鑑中的比率。因此,我國城鄉平均垃圾未處置率應該大大低於26%的水平。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依據我們的研究,此數據對我國仍然存在較大的高估。根據我國住建部發布的《2017年全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鑑》,我國城市和縣級市縣垃圾未處置率分別為1.00和3.89,基本上接近歐美國家水平。建制鎮和鄉分別為12.81和27.01,但覆蓋人口相對較少。另外,我國的自由拾荒者未被考慮在內,所以建制鎮和鄉也應該低於統計年鑑中的比率。
  • 中國碳排放量被高估
    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房琳琳 張夢然)一項對中國兩種主要二氧化碳排放來源的分析研究顯示,最近一些年,中國的碳排放量可能被高估了——從2000年到2013年,中國產生的碳排放比原先估計的少2.9億噸。
  • 專家:中國碳排放長期被高估 「資料庫」基本建成
    專家:中國碳排放長期被高估 「資料庫」基本建成 2015-08-20 21:46:22>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科學院20日發布的研究表明,中國碳排放總量比先前估計低約10%—15%,重新核算後的中國碳排放在2000年至2013年間比原先估計少106億噸二氧化碳。
  • 數據顯示:中國共六城市實際人口已超過2000萬
    >除了常住人口,實際管理人口也是一座城市人口集聚能力的重要體現。尤其是不少大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遠超常住人口。數據顯示,目前包括北上廣深、成都、重慶等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均已超2000萬,不少強二線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超過1000萬。這也對城市公共資源如何合理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中國人口報告:2020
    2)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快,2022年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未富先老問題突出;美日韓老年人口比重達12.6%時人均GDP均在2.4萬美元以上,而中國僅1萬美元。從發展趨勢看,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2022年將進入佔比超過14%的深度老齡化社會,2033年左右進入佔比超過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後持續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約35%。
  • 廣深實際管理人口均超2000萬 哪些城市人口數被低估?
    從維持城市日常有序運轉而言,相比於常住人口,實際管理人口更影響日常服務供給,譬如蔬菜供應、醫療物資調配等,在今年的疫情之下,這些看似日常的問題卻一度遭遇較大考驗。也正是在疫情的背景下,一些城市披露了實際管理人口數據。其中,今年2月,杭州一位市領導透露稱,年前杭州實際管理人口1600萬。
  • 中國將進入後"人口紅利"時代 面臨未富先老挑戰
    「人口紅利」結束時就已是富裕社會,而中國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未富先老」大國   與「人口紅利」相對應的是「人口負債」,不斷加速的人口老齡化將對經濟社會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東方網5月22日消息:日前有媒體報導稱,根據機構預測,支持中國令人吃驚的經濟崛起的「人口紅利」時代行將結束,到2015年左右中國適齡工作人口將在達到巔峰之後回落
  • 經濟學家:中國人口大遷移!東北97.7%區域人口外流
    3)對房地產市場,當某地常住人口減少或增長低於自然增長、但戶籍人口和小學生明顯增長,則該地區的置業需求不一定下降,甚至可能會上升。中國3000個縣人口流動格局。1)地區層面,1978-2010年從中西部遷往東部地區的人口以勞動力為主,並且多數未遷戶籍、也未帶子女,中西部留守兒童現象非常明顯。
  • 2018年中國人口總數接近14億 大陸實際人口139538萬人
    【中國大陸2018年末總人口接近14億】國家統計局21日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死亡人口99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
  • 超大城市實際服務管理人口的典型人群時空分布模式探析
    註:聯通智慧足跡-北規院規劃大數據聯合實驗室針對城市實際服務管理人口形成系列研究成果並分期發布。該報告旨在識別城市實際服務管理人口中的典型人群,並比較其時空分布模式特徵。北京新總規提出:「構建面向城市實際服務人口的服務管理全覆蓋體系,在常住人口2300萬人控制規模的基礎上,考慮城市實際服務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提出「城市日均實際服務管理人口數量」體檢評估指標。以上要求均體現了城市服務設施在常住人口之外要考慮出差、旅遊、就醫等短期停留人口需求的導向。
  • 42家公司習慣性高估自己的...
    從2019年各季度業績預告披露情況來看,一季報、中報、三季報披露淨利潤未達到業績預告披露的範圍佔比14%;年報中未達預告範圍佔比近25%。各季度中超過披露範圍的佔比在20%~25%之間。剔除ST後,揚子新材2019年淨利潤低於預告比例最大,公司業績預告披露淨利潤預減在400萬-580之間,可是年報披露後實際淨利潤卻為-2.97億。可謂業績大變臉,來了一個180度轉彎,可想而知,股價隨之也一路下跌,2020年以來跌幅-8.95%。從股價走勢來看,這些未達標的個股在2020年基本處於下跌趨勢中。
  • 我國實際人口應該保持在多少億比較科學?看完算是知道了
    我國實際人口應該保持在多少億比較科學?看完算是知道了人口問題一直是我們關注的話題,從之前的獨生子女政策,到現在的開放二胎政策,關於人口的決策一直在隨著實際情況的改變而改變,那麼,或許有的朋友會問了,我國的實際人口到底該保持在多少億才比較科學呢?
  • 建議先放開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
    2)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快,2022年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未富先老問題突出;美日韓老年人口比重達12.6%時人均GDP均在2.4萬美元以上,而中國僅1萬美元。
  • 中國人口大遷移:3000個縣全景呈現
    3)對房地產市場,當某地常住人口減少或增長低於自然增長、但戶籍人口和小學生明顯增長,則該地區的置業需求不一定下降,甚至可能會上升。中國3000個縣人口流動格局。1)地區層面,1978-2010年從中西部遷往東部地區的人口以勞動力為主,並且多數未遷戶籍、也未帶子女,中西部留守兒童現象非常明顯。
  • 天才少年何朕宇被高估?盤點近年來留洋歐洲的中國小將
    天才少年何朕宇被高估?盤點近年來留洋歐洲的中國小將 2018-2019賽季,武磊登陸西甲加盟西班牙人打破了長期以來中國球員無人效力五大聯賽的尷尬境況。去年,武磊以不俗的表現隨西班牙人打進歐聯杯資格賽,他個人也創造了中國足球的多項紀錄。
  • 做人,永遠不要高估了自己
    不管身在何時何地,永遠都不要高估了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人,誰也不是誰的誰,誰也離開不了誰。離開了你,日子照樣度過;離開了你,地球照樣轉動。《增廣賢文》有言:人各有心,心各有見。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誰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我們做人做事,一定不要高估了自己。自己事自己知,為人謙遜、做事低調,才能得到穩穩的幸福。
  • 任澤平: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老齡化少子化加快
    1.2 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快,2022年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未富先老問題突出;美日韓老年人口比重達12.6%時人均GDP均在2.4萬美元以上,而中國僅1萬美元。
  • 美媒:人口普查為中國繪清晰人口圖
    美國《紐約時報》11月1日文章,原題:人口普查要為中國繪製清晰人口圖中國開始了2000年以來的首次人口普查。這項原本就很艱難的工作在實際展開後可能變得更棘手,因為需要統計那些在大城市中成千上百萬的流動人群。
  • 中國碳排放量數據被高估約14%
    這篇文章認為,在2000年到2012年間的中國工廠貢獻的碳排放量比之前估計的要低很多。文章的通訊作者之一Liu Zhu來自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同時,他還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的副教授,也是加州理工雷斯尼克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一員。在《Nature》同一期還發表了一篇關於這篇中國碳排放估計過高的Nature News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