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共六城市實際人口已超過2000萬

2020-12-08 網易新聞

(原標題:六城實際人口超2000萬,中央定調轉變公共資源配置方式)

除了常住人口,實際管理人口也是一座城市人口集聚能力的重要體現。尤其是不少大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遠超常住人口。

數據顯示,目前包括北上廣深、成都、重慶等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均已超2000萬,不少強二線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超過1000萬。這也對城市公共資源如何合理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城實際管理人口遠超常住人口

今年的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作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超過2200萬、流動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作為四通八達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對外交往中心之一,廣州經受了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

這是廣州首次披露實際管理人口,此前各地公布的一般是常住人口。根據廣州市2019年統計公報,到2019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達1530.59萬人,較上年末增加40.15萬人,年末戶籍人口達953.72萬人。

也就是說,廣州實際管理服務人口比常住人口多了近700萬人。其中的差異在於,通常來說,常住人口是統計部門的數據,統計的是居住時間超過半年的人口數量,這一數據沒有涵蓋短期逗留的人口,比如商務出差、旅遊、就醫等人群。但經濟發達的大城市,這一類短期逗留的人口往往相當多。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常住人口和實際管理人口是兩個概念,相比常住人口,實際管理人口包括了短期逗留的人口,「比如短期到廣州出差的人,只逗留幾天,幾天後又有其他人來廣州出差,這部分群體就是實際管理人口。」

作為整個華南地區政治、文化、商業、教育、交通、醫療等中心,廣州日常有大量的短期逗留人口。以醫療為例,廣州的全國百強醫院數量僅次於京滬,華南地區不少疑難雜症病患都會選擇到廣州就醫。

在廣州越秀工作、老家海南儋州農村的林先生說,村裡時常有村民到廣州來就醫,「因為海南整體醫療較為落後,很多病在海南看不了」。

另外,作為千年商都,廣州吸引的商業客流數量龐大。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廣州有全國最發達的商貿專業批發市場,有大量的從業者、外來採購者,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短期停留。反映在地鐵客流上,這部分群體是不用趕上下班高峰的,因此廣州地鐵的上下班高峰期客流可能不如北京、上海,但在非高峰期,客流強度超過了京滬。

除了廣州,深圳、成都等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也超過了2000萬人。今年5月,深圳市官方透露,目前深圳實際管理人口約2200萬人。而根據2019年深圳市統計公報,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343.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94.78萬人。也就是說,在深圳短期駐留的人口高達九百萬人左右。

另外,目前深圳常住戶籍人口不到500萬人,佔實際管理人口比例僅為22.5%。也就是說,走在深圳大街上,每5個人中就有4個非深圳戶籍,戶籍與非戶籍人口呈現明顯的倒掛現象。

同樣,成都的實際管理人口也邁入了兩千萬級。據媒體報導,目前成都實際管理人口達2100多萬,而去年成都的常住人口為1658.1萬人,可見成都實際管理人口比常住人口多出了400多萬。

除了廣深蓉三城,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大關的至少還有北京、上海、重慶三個城市。儘管京滬沒有公布實際管理服務的人口數量,但這兩個城市目前的常住人口都已經超過了2000萬大關,若加上短期駐留人口,甚至可能超過三千萬人。以北京為例,早在2014年就有報導稱,每天有70萬人在北京看病。

重慶的常住人口超過3000萬人,不過考慮到重慶總面積達8.24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的規模,因此作為城市統計的話,主要還是考慮主城區的人口規模。今年5月,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發布消息,重慶主城區要擴容,構建一個更大的「主城都市區」。擴容之後的「主城都市區」將包括原主城9區,以及渝西地區12區,共21個區。主城都市區面積、常住人口、經濟總量分別達到2.87萬平方公裡、2027萬人和1.8萬億元。

除了這六個城市,其他一些強二線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也超過了1000萬人,甚至在向2000萬人邁進。以電商之都杭州為例,儘管2019年杭州的常住人口剛剛突破千萬大關,但今年2月杭州官方透露,杭州在年前的實際管理人口達1600萬,春節期間500萬人回去了,剩下1100萬人留在杭州。

同樣的,今年1月,武漢市長周先旺表示,因為春節和疫情的影響,目前有500多萬人離開武漢,還有900萬人留在城裡。也就是說武漢年前有實際管理人口1400多萬人,這比當前武漢的常住人口多出了300萬。

按實際管理人口配置資源

實際管理人口遠超常住人口這一現象,蘊含著諸多深刻的意義。

一方面,大城市的實際管理人口遠超統計部門發布的常住人口,這說明,我國人口的大城市化程度、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人口外流可能比統計數字更多。

另一方面,實際管理人口中包含大量短期駐留人口,這部分人口的公共服務資源配套也很值得關注。這些短期駐留人口雖然大多不佔用大城市的教育和社保資源,但他們給城市醫療、交通、居住、社會管理等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大城市未來應該以實際管理服務的人口作為標準,來實施公共資源的配置。

今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發布,提出「要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推動公共資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轉變」。

意見中的這一表述,對城市的優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推動外來人口流入較多的城市加快補齊公共短板。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城市規劃建設、綜合承載力所採用的人口指標是按戶籍人口來計算的,現在則主要是按常住人口計算,但離真正滿足人口實際需求仍有不小的距離。

比如從2018年每萬人擁有衛生機構的床位數來看,東莞僅為37.1張,深圳這一數字也僅為38.1張,跟重慶(71.1)、武漢(86.5)、成都(87.6)、鄭州(96.7)等城市都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東莞和深圳等外來人口流入較大的城市亟須補足公共衛生領域的短板。

牛鳳瑞告訴記者,人口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基礎,只有按照實際管理人口計算,城市的規劃建設、綜合承載力才能滿足真正的需求。如今大城市的基礎設施短板主要是城市公共資源、公共設施滿足不了實際需求,城市管理者必須考慮實際管理人口,否則城市的短板就會一直存在。

根據此前發布的《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到2035年,廣州將建成國際大都市,常住人口規模在2000萬人左右,按照2500萬左右管理服務人口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與此同時,當前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推動超大特大城市按照實際管理服務人口來配置公共資源,有利於提升這些中心城市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能力,更好地發揮中心城市應有的帶動作用。

通常而言,在大城市短期駐留的人口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周邊地區、周邊省份,擴大中心城市的服務能力,有利於這些地方的人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務,進而提升整個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作者:林小昭 責任編輯:王牧青_NB12712

相關焦點

  • 廣深實際管理人口均超2000萬 哪些城市人口數被低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佛山居住人口首破1000萬,廣深實際管理人口均超2000萬,哪些城市人口數被低估?近日,廣東佛山市政府召開的全市新市民服務管理工作會議透露,截至今年10月30日,全市新市民登記已超547萬人,超過戶籍人口將近100萬。
  • 【看數據】中國人口大遷移,在2017年已發生巨大轉折
    【看數據】中國人口大遷移,在2017年已發生巨大轉折 作者:中國指數研究院 發布時間:
  • 中國人口密度排名分布:哪些城市人口最密集?
    北京爭世界最發達經濟體機會大了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5月21日訊  中國各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怎麼樣,哪些城市密度最高?  通過對人口密度超過1000人/平方公裡的城市及其他主要一二線城市的統計發現,目前深圳、上海和東莞的人口密度最高,整體上看,珠三角和長三角最為密集。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人口密度,是按照建制市範圍內的總面積來計算。
  • 山東百歲老人6491位,老年人口總數在我國唯一超2000萬
    原標題:山東百歲老人6491位,老年人口總數在我國唯一超2000萬 10月7日是我國第七個法定「老年節」。記者從山東省衛健委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山東省60歲以上老年人達2239萬,佔總人口的22.2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4個百分點,是全國唯一超過2000萬的省份。
  • 人民日報:10多個省份人口流失數量超過200萬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較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中,人口淨流入地區有14個,淨流出地區17個,人口流失數量超過200萬的省份已超過10個,省際人口流動呈加速態勢。人口流失數量最多的安徽省,已有962.3萬人在其他省生活或工作,佔到全國跨省流動人口的11.2%。
  • 經濟學家:中國人口大遷移!東北97.7%區域人口外流
    1.1 非普查年份常住人口存在統計偏差、數據缺失常住人口變化可直接反映人口流動,但在非普查年份存在統計偏差、數據缺失問題。常住人口一般指實際居住當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扣除出生死亡的自然增長後,常住人口增長反映人口流入流出的機械增長。中國年末常住人口是由統計局基於每年11月1日零時的人口調查或人口普查統計的時點常住人口推算值。
  • 超大城市實際服務管理人口的典型人群時空分布模式探析
    註:聯通智慧足跡-北規院規劃大數據聯合實驗室針對城市實際服務管理人口形成系列研究成果並分期發布。該報告旨在識別城市實際服務管理人口中的典型人群,並比較其時空分布模式特徵。在常住人口指標反映的長期定居行為以外,短期居住和短期到訪行為已成為城市中不可忽視的普遍現象。短期使用者對城市的社會、經濟和環境表現的貢獻越來越大(Zandvliet等,2006)。《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提出:「推動公共資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轉變」。
  • 白皮書:全國散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已超過3000萬
    新華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魏武、吳晶)國務院新聞辦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說,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少數民族人口分布範圍進一步擴大,目前全國散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已超過3000萬。  白皮書說,中國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現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 中國人口遷移最新趨勢曝光!哪些城市更值得投資?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浙江和廣東人口淨流入規模就達到了84.1萬和82.6萬,在全國各省市中遙遙領先。那麼,根據這個數據估算,全國70%以上的人口淨遷入量都流向了浙江和廣東。  所以,與其說人口流向了東部和南部,不如更確切地講,是流向了廣東和浙江這兩個省,「二八」現象是越來越明顯了。
  • 中國人口大遷移:2019
    在數據處理上,以2000、2010年兩次人口普查數據計算2001-2010年地區人口增速,以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和2015年常住人口數據計算2011-2015年地區人口增速,以2015、2018年常住人口數據計算2016-2018年地區人口增速。
  • 中國人口大遷移:3000個縣全景呈現
    1.1 非普查年份常住人口存在統計偏差、數據缺失常住人口變化可直接反映人口流動,但在非普查年份存在統計偏差、數據缺失問題。常住人口一般指實際居住當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扣除出生死亡的自然增長後,常住人口增長反映人口流入流出的機械增長。
  • 未來人口流向哪?任澤平萬字長文講透中國人口遷移
    其中,1950-2015年美國淨遷入人口超過4800萬、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淨遷入合計接近1600萬,德法英西意等西歐五國淨遷入合計超過1100萬,加拿大、俄羅斯淨遷入約900萬,澳大利亞淨遷入近700萬。日本移民政策長期較為保守,淨遷入人口較少。
  • 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超過3千萬,世界排名第二
    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國人的生活質量急劇提高,如果有多餘的資本,決定通過旅遊放鬆身心,緩解嬰兒無情的生活壓力,現在的一線城市是北上廣深,經濟強勁,但不得不常住人口不多,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超過3千萬,世界排名第二!
  • 中國城市人口分布的冪次現象
    許學強分析了1953、1963、1973和1978年我國前100位城市的位序-規模分布狀況,並對2000年的狀況進行了預測(許學強,1982)。王法輝對我國1949-1987年的部分年份的6萬以上的城市人口規模進行了分析(王法輝,1989)。
  • 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世界排名低於日本,發展太快成為網紅城市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提高了,旅遊出行增多了,這種生活方式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種方式,選擇旅行的時候,去哪個城市是關鍵,但最好還是選擇住在一線的人較少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年輕人選擇了一些繁華的地方,比如一線城市,火市,王紅等,今天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她的熱情,他的知名度以及近年來的大紅
  • 北京人口承載極限調查 1800萬紅線2013年將修改
    核心提示: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相關數據,北京常住人口達到1961萬,意味著北京2020年總人口規模控制在「1800萬」的紅線被提前突破。越來越巨大的焦慮感籠罩著這座城市。基於城市生命線告急的邏輯基礎,人口調控已拔劍出鞘。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主要分布在這19個城市群...
    從國別看,主要是人口從東亞(中國、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南亞(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拉美(墨西哥)、非洲、中東歐向北美、西歐、中東石油富國(阿聯、沙烏地阿拉伯)、澳大利亞、俄羅斯等遷移。其中,1950-2015年美國淨遷入人口超過4800萬、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淨遷入合計接近1600萬,德法英西意等西歐五國淨遷入合計超過1100萬,加拿大、俄羅斯淨遷入約900萬,澳大利亞淨遷入近700萬。
  • 中國總人口已達14億,月收入過萬的到底有多少?真實數據來了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超過了14億,但實際上勞動人口大概在8.9億左右,也就是說還有5.1億人是不工作的,主要包括老人和小孩。那麼這些勞動人口的收入有多少呢?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2019年全國為30733元,平均每月為2561元。不過,可支配收入是指最終拿來消費和儲蓄的總和。
  • 中國14億人,月收入超1萬的有多少?一份數據「透露」了答案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城鎮常住人口已經比農村多出將近3億人,而且還有日益增多的趨勢。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少農村人口趕到城市謀生,很多人正是看到城市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好的薪酬待遇。以上數據表明,職工薪酬最好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月薪也只有7542元,還沒有達到10000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拿銀行動輒上萬的月薪。根據騰訊《2019國人工資報告》的數據,我們國家能拿到月薪1萬的人,基本上都來自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城市都有超過25%的人口拿到1萬以上的月薪。
  • 從中國人口遷徙,看未來10年哪些城市能崛起!
    10年前,我國農民工流向一直是從西到東,如今則是從東到西;廣東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人口流入的第一大省,但2019年常住人口僅為廣東一半左右的浙江,人口淨流入量居然超過廣東——以上這些轉折性變化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空間較大的區域在哪裡?本文試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