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自從工業化以來,在人類的活動之下,地球75%土地和66%海洋生態系統遭改變,而如今還在持續的加劇之中,在這些生態環境改變的情況之下,地球出現的問題如今也是越來越多了,高溫,乾旱,強降雨,強風暴等問題都在「一一出現」,並且2020年更多的極端氣候現象也爆發出來了。
所以綜合這些氣候因素帶來的影響,如今地球的生態環境已經進入到了較為糟糕的階段,也許只有人類齊心協力才可能改變這一切。
當然我們以前也說過,這並非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全球人類的問題,所以我們都不能拒之門外,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比較典型的氣候現象,而且美國宇航局(NASA)在7月也再次發布了氣候相關的問題,大規模的甲烷正在釋放之中。
衛星鏡頭下的「甲烷」釋放清晰可見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7月新消息指出,在進行對北極地區超過360萬個湖泊監測發現,大量的湖泊已經出現了異常情況,沉積物正在被古細菌微生物所分解,同時它們釋放了大量的甲烷氣體,這在加速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因為甲烷是地球的第二大溫室氣體,並且甲烷的吸熱能力比二氧化碳強30倍,所以這還會間接的加速了北極地區氣溫的偏高模式。
根據阿拉斯加大學的科學家梅拉妮·恩格拉姆(Melanie Engram)表示,無論在任何季節,這種表現都非常明顯。當甲烷從湖底冒出來的時候, 氣泡柱充當「絕緣體」,減慢了氣泡柱附近的冰增長。
而如今部分「甲烷柱」在沒有被釋放到表面的時候,氣泡柱變的是越來越大,整個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多。科學家們就單獨在阿拉斯加估計的134000個湖泊中,就發現了多大5143個甲烷釋放的湖泊。
所以人類對氣候的變化,對北極甲烷大規模的釋放已經殘了很明顯的影響,這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全球甲烷進入大氣之中最為重要的甲烷釋放點,北極地區將會加速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改變。
儘管這是研究的北極湖泊,但是對於北極的一些溼地和多年凍土的變化,也在同時釋放甲烷,所以北極基本上就是存在「甲烷」的主要區域,而如今人類正在加速對它的釋放。這就鏡頭之下「甲烷」大規模釋放的情況。
北極出現38度高溫
確實北極出現極端性的高溫是非常罕見的,而2020年上半年,也不是第1次報導出北極出現30度以上的高溫現象,而這次的38度高溫直接刷新了北極的極限值。大家可以想下,北極作為地球上重要的冰區,一般來說,只要氣溫在0度以上,冰就會出現融化的情況,而38度卻出現在了北極地區,多1分鐘的38度高溫,都將引發整個北極地區上億噸的冰融化。
所以如果未來頻繁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麼科學家說的北極「夏季無冰」的情況將會成為趨勢,而這裡我們也說下今年北極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北極地區的「異常高壓」出現,導致北極大範圍地區出現升溫模式,包括俄羅斯所在的大範圍北極地區都遇到了,所以這就是氣候改變之下的影響。
當然我們也說了,這是北極地區的罕見氣溫情況,並不是常態化,我們只能期待未來少出現這種熱浪影響北極就行,不然維持地球的「冷卻劑」將會不復存在,地球的未來就很難推測了。
地球未來會變成什麼樣?
如果這種氣候變化趨勢不減,那麼未來地球可能真的會變成一顆「火球」。一說到「火球」我們可能就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在霍金的幾大預言之中,有一個就是說「如果全球變暖持續加劇,人類將無法在地球生存」。
而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霍金認為地球將會和金星一樣,地表溫度將高達460°C,人類也將無法繼續生存,所以霍金說的地球未來相對更加嚴峻。
而這一些的基礎都是在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的情況之下,地球的溫度也將於金星一樣,逐漸升高,最終變成一顆火球。雖然我們不知道會不會真的變成這樣,但是有一個事實我們需要知道,如今的二氧化碳排放確實在增加,所以霍金的預言可能是真的,可能要印證。
《自然科學》雜誌在7月也發布了說明,那就是人類對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預計到2025年,很可能會比過去330萬年來最溫暖的時期更高。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人類如今將地球確實在「置於」霍金預言說得那樣進行發展,如果地球真的變成火球了,那麼真的就無法生存了,很多人可能會說移居其他星球延續人類文明,但是如今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可以居住的星球,這才是最為關鍵的。所以保護地球如今所有人都應該放在第一位了,不能繼續錯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