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於北極出現38℃高溫的新聞火遍了各大媒體,一改人們對於北極的刻板印象。一個反常現象背後必然有其原因,因此科學界認為北極的氣候並不是出現反常高溫這麼簡單,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北極如此極端高溫,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當地生物生存情況。習於在冷水中生存的生物在這種情況下會大量死亡,其他與之相互依存的生物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就說北極熊吧,它們在海裡捕食,在冰層上落腳。浮冰融化了,它們在海水中遊累了就會淹死。
然而間接的影響比這更嚴重。科學界認為事情「沒想像的那麼簡單」。
1,分析原因
北極圈內在夏至日,太陽是24小時懸掛在空中的;整個夏季,太陽對北極的照射時間遠大於國內地區。雖然太陽高度角不算大,但是時間補上了輸入的熱量。
夏季不同於其他季節,海冰融化使得反射回去的陽光減少,大部分都被海水吸收掉,使得溫度更容易高起來。
另外,全球變暖勢不可擋,北極也不能例外,受到全球氣溫的影響。氣溫變化也導致北極冬季也不會像往年一樣凍結大規模的冰山,來年夏季,更少的冰川融化,吸收掉的熱量也少,就會有更高的溫度。
2,可能產生的影響
地球是一個整體,一個要素的改變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北極反常高溫也是一樣。沒有人或者其他生物可以置之度外。海平面上升在短期內都不會變成首要威脅,但是如果情況繼續惡化,那麼將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地球歷史上曾經有過溫暖期,那時候氣候甚至比現在還要溫暖溼潤,海平面也相應比較高。但問題在於,目前的情況是人類活動加速著地球氣候的變遷,與其說是自然演變,不如說是溫室氣體強制使地球環境進入溫暖期,給生態環境的適應時間幾乎為零。有時候我們自己都適應不了。自然演變會以百萬年為單位,而我們在短短幾十年內就極大的改造了地球環境,生態環境一定面臨壓力。
兩極冰川消融,比海平面上升更糟的情況在於,冰川可能封存大量以甲烷為代表的溫室氣體,還可能有一些遠古病毒。甲烷釋放之後會進一步加劇地球溫室效應,據相關報導說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至於病毒,一旦擴散開來,得不到有效控制,大家都可以想像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另外,兩極冰川在短期內大量消融,還會衝淡局部海水鹽度(說的就是北大西洋),改變一些重要水團的溫鹽性質,影響到一些洋流的模式。如果這個變動過於劇烈,則有可能改變全球熱量分配格局,影響很廣泛。不過洋流的變化通常都很微妙,這樣的事情發生概率很小很小,但不代表我們不引起重視。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