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上,北極地區是人類如今介入最少的區域之一,但是人類沒有直接介入,在氣候的變化之下,北極地區已經進入到了「高危」狀態,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
根據《中國科學報》發布的新消息指出,今年夏天,野火在北極圈不斷蔓延,產生的汙染物又創下了新高,使得整個西伯利亞都籠罩在煙霧中,對北極的氣候產生了進一步的影響。
同時根據二氧化碳的監測數據顯示,北極大火肆虐,已經釋放了創紀錄的244兆噸二氧化碳,比去年增加了35%,很明顯這比2019年的汙染更加嚴重了。如果持續下去2020年的北極圈將會創下更多紀錄事件。
從表面上來看,北極地區對人類的影響似乎並不大,但是北極對氣候的改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每年四季變化之中,北極佔據了主要地位,例如:冷空氣大多數都是從北極上空醞釀,所以才容易出現冬季降雪的情況。
而在全球變暖之下,如今的冬季很多地區都沒有降雪了,雖然有冷空氣的影響,但是都是「瞬間移動而過」,這說明地球的氣候真的變了,而北極體現出現的影響力也逐步減弱。
同時在北極地區還有大量的冰川,這個影響也非常大。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之下,北極冰川融化會引發還全球海平面的上升。根據科學研究報告指出,如今北極變暖程度已經是地球其他區域的幾倍,所以冰川融化越來越快。
在2020年我們也看到了,北極創下歷史性的38度極端性高溫,這也對冰川融化加速了不少,雖然這個高溫很短暫,但是它的影響已經出現了。所以人類在意北極的變化是合理的。
確實除了我們上面說的北極地區問題之外,北極還有最令人擔心的泥炭地或是永久凍土的區域,在升溫之後,這些區域也會隨之加速融化,導致地球出現「二次」變暖。根據科學數據顯示,全球近一半泥炭地儲存的碳位於沿著北極圈的北緯60°~70°之間。
泥炭地是富含碳的土壤,當出現升溫之後,泥炭非常容易出現燃燒,其富含的碳會釋放到大氣中,從而增加了吸熱氣體,導致氣候變化。
而在永久凍土之中,除了富含碳之外,還有大量的甲烷存在,甲烷是地球的第二大溫室氣體,產生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更強,所以這些都是北極地區給地球帶來的影響,如今的地球已經夠「暖」了,如果地球還持續變暖下去,那麼北極最終將可能全部失去這些泥炭地和永久凍土,將地球直接升級為一顆「火球」,人類未來也將不適合居住在這顆星球上。
所以綜合北極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的北極非「原始生態系統」,正在人類的活動之下不斷加劇,那麼遲早北極的原生態系統將會徹底失去,並且會波及到人類的生存。
從科學的研究數據來看,人類應對氣候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並且在2020年我們看到還在加劇之中,這說明「氣候臨界點」可能已經到來,所以2020年氣候不斷出現大變化。大家應該還記得一個事情,在全球有一個名叫「末日時鐘」的虛構鐘面。這個是說明地球可能面臨災難性問題的時間表。在2020年的時候,科學家警告稱,地球正在越來越接近「災難」。
因為《原子科學家公報》將其象徵性的「世界末日鍾」的指針移近午夜,科學家稱,離象徵末日僅100秒,在2020年又撥快了(也就是末日時鐘僅剩100秒)。這也是指針第一次位於兩分鐘的範圍內。而這次調整就包含了氣候變化的問題,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已經創造了「持久而令人不安的現實」。所以科學家們越來越看重未來氣候對人類的影響,所以人類應對氣候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如果氣候持續惡化下去,極端性的氣候現象將可能毀滅地球上不少的生物,如今科學家們警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出現已經是第一次了,再多警告幾次肯定就說明問題很嚴峻,同時人類從如今面臨的高溫,乾旱,強風暴,強降雨等問題也能夠說, 氣候已經在「發飆」,地球可能在實施自然界的「報復」,所以如果人類還未甦醒,那麼未來將可能真的可能如那句話所說的情景一樣,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