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家發布了一項關於北極的新研究,2020年夏天,野火沿著北極圈蔓延,焚燒了苔原,整個西伯利亞都籠罩在煙霧中。到上個月末火災季結束時,大火已經釋放了創紀錄的244兆噸二氧化碳,比同樣創紀錄的去年增加了35%。
早在2016年6月,科學家就發現了北極的異常情況,2016年6月,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機構就發現北極地區火災異常增多,發生了100多場大火。而僅6月這一個月,北極大火就釋放出5300萬噸二氧化碳,超過2010年-2018年曆年6月北極大災的排放總和,相當於瑞典整個國家一年的排放量。而今年整個情況變得更加糟糕,2020年整個6月,北極大火向大氣中釋放出5900萬噸二氧化碳。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因為北極野火會從地面轉入地下,而在夏天的時候,這些「休眠」在北極圈地下的殭屍大火,會重新變成明火,回到地面,擴大火勢。
北極擁有地球最多的泥炭地,世界上近一半的泥炭地儲存碳位於北極圈以北60°~70°之間。泥炭地是富含碳的土壤,是地球上碳密度最高的生態系統,一個典型的北方泥炭地所含的碳大約是北方森林的10倍。當泥炭燃燒時,其富含的碳會釋放到大氣中,增加了吸熱氣體,從而導致氣候變化。
泥炭是一類由層層緩慢分解的植物組成的泥土,變幹後會成為富含碳的燃料,一次雷擊就可以被點燃。而且火焰會越來越深地滲透到泥炭層中,在整個區域中緩慢擴散。最後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引燃上方的植被。
有研究表明,通常泥炭地的悶燒集中在地表以下10-30釐米,但科學家們也發現過地表以下50釐米甚至更深的泥炭地悶燒。這種殭屍火可以在泥炭和其他有機物中燃燒數月甚至數年。
因為這些殭屍火潛藏在地下並不明顯,不明顯,只有紅外檢測才能被發現,只有在衛星監控中才能發現溫度異常區域。所以這些殭屍火很難被發現,因為深藏在地下,它們也無法被撲滅。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殭屍火引發野火,野火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易燃氣體甲烷;甲烷加劇了北極地區的火勢,釋放了更多溫室氣體到大氣中,最終引發更嚴重的氣候變暖和永凍土融化,更多的泥炭土會解凍,會引發更多的野火,釋放出大量的碳以及易燃氣體甲烷,而這些野火會轉入地下,變成殭屍火,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而且因為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海水反射率更小,加上被歐亞大陸、美洲大陸包圍,吸收的熱量不易交換出去,就會出現出現「極地放大效應」。
通常這樣的放大幅度在2以上,也就是說全球變暖1℃,北極地區會增加2倍以上。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早在5月,西伯利亞林木線以北就發生了大火,而這通常要到7月左右才會發生。其中一個原因是,冬季和春季的氣溫比往常要高,5月平均氣溫比歷史平均溫度高出了足足10℃。
就連歐盟氣象專家都發出感慨,西伯利亞這種氣溫異像,平均每10萬年才會出現一次。整個冬天冰雪下悶燒的殭屍火,因為氣溫的變化冒了出來。
而到了7月的時候,俄羅斯北邊邊遠小鎮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溫度達到38℃,打破了北極圈內最高溫紀錄。北極圈內其他國家地區近年來也均測得歷史極值高溫。
這罕見高溫加劇了火勢的擴大。俄羅斯最東部兩個地區的18591起火災燒毀了近1400萬公頃的森林。大部分燃燒發生在永久凍土區,那裡的地面通常是終年冰凍的。
而今年北極大火的規模遠超去年,更多野火轉入地下,可以預見,明年北極溫度將可能創造新紀錄,而火勢也會更嚴重。
圖雷斯基教授發出警告,「真正的壞消息是,因為凍土層和泥炭地的存在,北極大火可以穿透地表,深入數千上萬年前的舊碳層。這些原本被封印起來的碳被重新釋放出來,這才真正可怕。」
這些有機碳以數千年來被捕獲的植物物質甚至動物屍體的形式存在。隨著土壤逐漸融化,這些埋藏的生物會腐爛並釋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到大氣中,或將對氣候產生災難性影響。
科學家預測,到2100年,永凍層的融化可能將向大氣中釋放多達2400億噸的碳。而全球人類二氧化碳排放僅37億噸。
目前,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的科學家們發現,北極地區正進入「新氣候」狀態 ,科學家表示:「北極很可能會經歷海冰、溫度和降水的極端情況,這些情況遠遠超出了我們之前所經歷的任何事情。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對北極氣候的定義。」
隨著北極生態的不斷惡化,永久凍土內充滿了人類屍體、遠古病毒、枯死植物、死亡動物、被灰塵和積雪掩埋和重複掩埋的苔蘚。也會隨著凍土融化,遠古病毒或將被釋放。
著名科學家鮑裡斯·雷維奇和瑪麗娜·波多納亞預測:永久凍土融化的一個後果是,18 世紀和19 世紀致命的感染性媒介可能會捲土重來,尤其是在埋葬了這些傳染病受害者的墓地附近。
可以預見,在惡性循環的作用下,北極最溫暖的月份、火災最多的月份、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月份等紀錄,還將在未來一一刷新。人類也將無法逃脫,北極氣候惡化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