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周二的一項研究,地球冰凍區域數十億噸的冰的流失可能會使全球氣溫再升高0.4攝氏度,這凸顯了全球變暖的「惡性循環」的危險。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北極夏季海冰的水平每10年下降超過10%,在上個世紀,山地冰川每年脫落約2500億噸冰。南極西部和格陵蘭冰蓋的冰流失正在加速,已經超過了科學家們直到最近才認為的最糟糕的融化情況。
大量研究試圖量化地球上融化的冰將如何導致海平面上升——僅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就含有足夠的冰凍水,足以將海洋的高度提高60米(近200英尺)。幾乎沒有研究試圖預測,自工業時代開始以來,化石燃料造成的全球變暖排放已經達到了1攝氏度,而冰的減少將如何加劇這一排放。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的科學家使用了一種氣候模型,該模型包括大氣、海洋、海洋和陸地冰層數據的組成部分,以預測在各種排放情景下冰的損失導致的溫度變化。
他們發現,在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大約為百萬分之400的情況下,北極海冰、高山冰川和極地冰帽的融化將使氣溫升高0.4攝氏度。
我們目前的排放水平已經使得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都不可避免地上升了1.5攝氏度,而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是為全球變暖設定一個更安全的上限。冰的損失導致溫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一個被稱為反照反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熱反射的明亮的冰被吸收性較深的海水和/或土壤所取代。
「如果全球冰蓋縮小,這將改變照射到地球表面的陽光反射回太空的數量,」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尼科·文德林說。他把反照率效應比作在夏天穿白色或黑色的衣服。「如果你穿深色的衣服,你更容易發熱,」Wunderling說。
這是地球上所謂的氣候「反饋循環」之一,溫度升高導致進一步的冰流失,反過來又進一步提高溫度。
這項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的作者說,隨著冰的消退,溫度會進一步上升的其他方式包括大氣中水蒸氣的增加,增加溫室效應。
僅僅觀察北極的海冰——不像極地冰蓋,在幾十年的夏季裡可能完全消失——他們發現它的融化僅會使全球氣溫升高0.2攝氏度。相比之下,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西部最大的冰塊非常巨大,即使排放量繼續有增無減,也可能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完全融化。
但作者強調,隨著氣溫不斷攀升,這些巨大的冰凍水體可能很快就會達到一個無法恢復的臨界點。
鑑於冰蓋引爆點的未知因素,Wunderling表示,最好採取一種「規避風險」的方式,儘快降低排放。他說:「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我們越來越有可能跨越臨界點——不僅是在冰蓋,而且在氣候系統的其他部分。如果《巴黎協定》得到履行,我們可以避免對地球的冰塊,全球氣候和人類產生許多最強烈的和潛在的不可逆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