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警告說,冰的流失將導致全球變暖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2020-11-02 星星沙粒

根據周二的一項研究,地球冰凍區域數十億噸的冰的流失可能會使全球氣溫再升高0.4攝氏度,這凸顯了全球變暖的「惡性循環」的危險。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北極夏季海冰的水平每10年下降超過10%,在上個世紀,山地冰川每年脫落約2500億噸冰。南極西部和格陵蘭冰蓋的冰流失正在加速,已經超過了科學家們直到最近才認為的最糟糕的融化情況。

大量研究試圖量化地球上融化的冰將如何導致海平面上升——僅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就含有足夠的冰凍水,足以將海洋的高度提高60米(近200英尺)。幾乎沒有研究試圖預測,自工業時代開始以來,化石燃料造成的全球變暖排放已經達到了1攝氏度,而冰的減少將如何加劇這一排放。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的科學家使用了一種氣候模型,該模型包括大氣、海洋、海洋和陸地冰層數據的組成部分,以預測在各種排放情景下冰的損失導致的溫度變化。

他們發現,在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大約為百萬分之400的情況下,北極海冰、高山冰川和極地冰帽的融化將使氣溫升高0.4攝氏度。

我們目前的排放水平已經使得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都不可避免地上升了1.5攝氏度,而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是為全球變暖設定一個更安全的上限。冰的損失導致溫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一個被稱為反照反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熱反射的明亮的冰被吸收性較深的海水和/或土壤所取代。

「如果全球冰蓋縮小,這將改變照射到地球表面的陽光反射回太空的數量,」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尼科·文德林說。他把反照率效應比作在夏天穿白色或黑色的衣服。「如果你穿深色的衣服,你更容易發熱,」Wunderling說。

這是地球上所謂的氣候「反饋循環」之一,溫度升高導致進一步的冰流失,反過來又進一步提高溫度。

引爆點

這項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的作者說,隨著冰的消退,溫度會進一步上升的其他方式包括大氣中水蒸氣的增加,增加溫室效應。

僅僅觀察北極的海冰——不像極地冰蓋,在幾十年的夏季裡可能完全消失——他們發現它的融化僅會使全球氣溫升高0.2攝氏度。相比之下,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西部最大的冰塊非常巨大,即使排放量繼續有增無減,也可能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完全融化。

但作者強調,隨著氣溫不斷攀升,這些巨大的冰凍水體可能很快就會達到一個無法恢復的臨界點。

鑑於冰蓋引爆點的未知因素,Wunderling表示,最好採取一種「規避風險」的方式,儘快降低排放。他說:「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我們越來越有可能跨越臨界點——不僅是在冰蓋,而且在氣候系統的其他部分。如果《巴黎協定》得到履行,我們可以避免對地球的冰塊,全球氣候和人類產生許多最強烈的和潛在的不可逆轉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全球告急!冰川融化引爆危機 研究警告:它讓一切陷入惡性循環
    而就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高山冰川,平均每年消融掉約2500億噸冰。特別是南極的西部、格蘭陵島冰原,這數十億噸冰的直接流失,或許會讓全球氣溫,再上升0.4攝氏度。而最新的研究更發出警告:冰川融化將引發惡性循環,導致全球變暖。其實,對於冰川融化的問題,科學家們數十年的研究一直在努力,試圖將其量化。不僅能精確監控它們的變化值,並儘可能去評估其變化,會給人類帶來具體的威脅與影響。最終,給人們敲響警鐘,讓大家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
  • 89位科學家警告:格陵蘭已融化38000億噸冰,與最壞預測驚人一致!
    這項國際研究有50個機構的89名極地科學家參與,基於26個獨立的衛星資料庫,所有數據都是真實的實測數據,排除了過去那些計算機模型模擬的不確定性,因而擁有無可辯駁的證據,可以真實反映全球變暖對格陵蘭冰蓋的影響,以及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 全球告急!冰川融化引爆危機,研究警告:它讓這一切陷入惡性循環
    而這種情況,在最近變得更糟糕了!特別是南極的西部、格蘭陵島冰原,這數十億噸冰的直接流失,或許會讓全球氣溫,再上升0.4攝氏度。而最新的研究更發出警告:冰川融化將引發惡性循環,導致全球變暖。其實,對於冰川融化的問題,科學家們數十年的研究一直在努力,試圖將其量化。不僅能精確監控它們的變化值,並儘可能去評估其變化,會給人類帶來具體的威脅與影響。最終,給人們敲響警鐘,讓大家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
  • 惡性循環:氣溫升高導致甲烷釋放,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北京時間1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從湖泊和河流底部正有越來越多的甲烷氣泡產生並被釋放出來。這些甲烷氣體是水底沉積物降解產生的,隨後這些氣體從水底析出並進入大氣,加劇現在的溫室效應。
  • 全球變暖:2100年將有1400個城市或許被淹沒
    根據2013年俄羅斯《獨立報》和《美國科學院院報》分布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到2100年,因全球變暖會使海平面上升127cm,將導致約有1400個城市或許被淹沒。隨著碳排放的增多,地氣系統吸收失衡,溫室效應不斷積累,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中積蓄,大氣層內溫度不斷上升,全球變暖的問題,隨之進入人們的視野,引起廣泛關注。
  • 最新研究:融冰加劇全球變暖 長遠或致額外增0.43攝氏度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在線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的研究論文稱,融冰加劇全球變暖,從長遠來看,全球極地和山區的冰雪融化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額外增加0.43攝氏度。
  • 最新研究:融冰加劇全球變暖 長遠或致額外增0.43攝氏度
    (中國新聞網)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在線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的研究論文稱,融冰加劇全球變暖,從長遠來看,全球極地和山區的冰雪融化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額外增加0.43攝氏度。該論文指,眾所周知,冰蓋的消失會影響氣溫,例如通過改變返照率(地球表面反射的陽光量),雖然導致氣溫升高的機制已為人們所熟知,但尚不清楚不同的冰蓋和反饋機制對全球氣溫變化的影響有多大。論文通訊作者、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尼科·伍德林(Nico Wunderling)及其同事採用一個簡化的地球系統模型,結合不同的二氧化碳濃度水平來進行估算。
  • 最新研究:融冰加劇全球變暖,長遠或致額外增0.43攝氏度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消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在線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的研究論文稱,融冰加劇全球變暖,從長遠來看,全球極地和山區的冰雪融化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額外增加0.43攝氏度。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河海大學國際極地環境研究實驗室主任王召民告訴記者,南北極常年下雪,在陸地上形成了很厚的冰,這就是冰蓋。而冰蓋向海洋流動,海洋冰與陸地冰蓋相連,就形成冰架。「簡單理解,海水溫度高於冰點,因此靠近海洋一側的冰會逐漸融化,而內陸的冰較厚,所以內陸的冰就會往海洋一側滑動,維持冰架的存在。」而此次冰架坍塌帶來的影響非常巨大。王召民介紹,一個非常重要的指示意義就是全球變暖。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為什麼它的坍塌會引起全球轟動?河海大學國際極地環境研究實驗室主任王召民告訴記者,南北極常年下雪,在陸地上形成了很厚的冰,這就是冰蓋。而冰蓋向海洋流動,海洋冰與陸地冰蓋相連,就形成冰架。「簡單理解,海水溫度高於冰點,因此靠近海洋一側的冰會逐漸融化,而內陸的冰較厚,所以內陸的冰就會往海洋一側滑動,維持冰架的存在。」而此次冰架坍塌帶來的影響非常巨大。
  • 如何對抗全球變暖?聯合國專家:多吃菜、少吃肉
    如何對抗全球變暖?近日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不採取強有力的行動控制全球變暖,這種古老樹種可能在本世紀末之前就會滅絕。圖為美國約書亞樹國家公園。隨著全球氣候變暖,2019年已經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三年之一。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的專家表示,他們並不是告訴人們停止吃肉,而是少吃或是考慮改變飲食習慣,從吃肉為主變為吃素為主。該報告同時呼籲,停止對土地的破壞以及讓土地沙漠化等。
  • 研究:全球變暖加劇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研究:全球變暖加劇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   科學家表示,他們比以往更加確定全球變暖對此特定氣候模式的影響。
  • 20餘年地球融化了28萬億噸冰,碳排放繼續氣候災難將難以遏制
    近日,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得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研究數據,在近26年的時間裡,地球已經失去了28萬億噸的冰。毫無疑問,全球變暖是造成這一損失的罪魁禍首。利茲大學極地觀測和建模中心主任安迪 · 謝潑德教授說: 「在這種背景下,海平面每上升一釐米,就意味著大約有100萬海拔低地區的人將被迫離開他們生活的家園。」科學家們還警告說,這些數量的冰融化正在嚴重降低地球將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的能力。白色的冰正在消失,而暴露在其下面的黑色海洋或土壤正在吸收越來越多的熱量,進一步加劇了地球的變暖。
  • 全球變暖的「惡性」循環!北極永久凍土融化,氣候汙染還會加強?
    對於全球變暖來說,世界各地都可以說受到了它的影響,因為氣溫的上升是一個全球化問題,就算是以往非常寒冷的(南北極)區域,如今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根據歐洲宇航局報告顯示,5月份哥白尼哨兵-1和哨兵-2的「齊聚」北極,進行衛星監測數據綜合分析發現,北極的冰川覆蓋區域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氣候變暖已到臨界點?專家警告人類: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將會消失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天氣越來越熱了,炎熱的天氣足以將雞蛋烤熟。是的,地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爐」。如今全球變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氣溫不斷攀升,很多地區都出現了極端的天氣。最讓人們感到驚訝的是,北極圈的溫度竟然上升到了38℃,人們已經可以在融化的冰雪中遊泳了。由此可見,氣候變暖或許已經來到了臨界點。
  • 格陵蘭融冰已過「臨界點」,地球海岸線可能出現重組
    根據美國科學家在《地球與環境通訊》雜誌發布的新研究指出,北極部分地區的氣候變化已經出現了超「臨界點」模式,其中格陵蘭島(簡稱:格陵蘭)地區的冰川融化程度已超過「臨界點」,現已不可逆轉,即使全球現在停止變暖,降雪也不再能夠彌補流失的冰。
  • 【新華網】全球氣候變暖加劇青藏高原「暖溼化」
    過去拉薩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現在則是連日細雨綿綿的江南風情;過去當地人穿著厚衣服度夏,現在則換上汗衫短褲;過去湖泊大量萎縮,現在大肆擴張以至淹沒草場……多種跡象表明青藏高原「暖溼化」加劇,而這背後的「推手」指向全球氣候變暖。  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最典型的受影響地區之一。
  • 海洋酸化加劇全球變暖
    圖片來源:Wim van Egmond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隨著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收,海洋酸性緩慢而無情的增加,除了能夠對氣候產生影響外,還會加劇全球變暖。酸化能夠導致某些海洋生物減少硫化物的釋放,而之前的研究表明,這些硫化物能夠促進雲團的形成,從而給全球降溫。 大氣中的硫大部分來自於海洋,它們可謂是減緩全球變暖的一個「狙擊手」。
  • 全球變暖加劇,人類未來堪憂
    2018年10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甩出一記重磅警告:若不把全球升溫幅度需控制在1.5℃以內,2030年之後,地球會迎來毀滅性氣候。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但目前看來,全球變暖仍在加劇,甚至不再受人類的控制。
  • 全球變暖導致颱風變慢,科學家警告:這不是什麼好事
    4月22日,普林斯頓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警告公眾:隨著二氧化碳導致的全球變暖日趨嚴重,未來人類需要面對的颱風會比現在有很大的變化,比如速度變慢。乍一聽,你覺得是好事。可是,研究人員隨即當頭澆了一盆涼水,告訴我們:所謂的速度變慢,不是颱風的風速,而是移動速度。而移動速度的減緩,絕對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