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拉薩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現在則是連日細雨綿綿的江南風情;過去當地人穿著厚衣服度夏,現在則換上汗衫短褲;過去湖泊大量萎縮,現在大肆擴張以至淹沒草場……多種跡象表明青藏高原「暖溼化」加劇,而這背後的「推手」指向全球氣候變暖。
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最典型的受影響地區之一。專家指出,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更易受全球氣候變暖因素的影響。青藏高原作為全球中緯度地區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明顯。
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此前發布《西藏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監測公報》顯示,過去半個世紀裡,西藏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3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中科院監測表明,青藏高原絕大部分地區極端低溫事件頻次顯著下降,而極端高溫事件頻次顯著上升。
在氣溫不斷上升的同時,西藏近幾十年間降水量也呈增長趨勢。西藏氣候中心副主任杜軍說,過去半個世紀裡,西藏年降水量累計增加33毫米。從直觀上看,近日拉薩連續的降水過程,讓人覺得恍若「江南煙雨」。而數據也表明,拉薩上周幾天內的降水量就達80毫米,較歷史同期偏多3倍。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王澄海表示,西藏氣溫上升、降水量增加,會使植被增多、空氣更溼潤,能提高人體的舒適度,高原景觀的視覺效果也會更好。還有專家表示,對畜牧業來說,氣候轉暖有利於牧草生長,增加牧草產量,幼畜的成活率將得到提高。
但氣候變暖帶來的惡果也讓人擔憂,最直接的影響之一是凍土消融。過去30年間,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縮減了24萬平方公裡,多年凍土活動層不同程度增厚,導致高原不少公路凍土病害加劇。許多跑運輸的司機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遭遇挑戰的還有冰川。長期遙感及地面監測表明,青藏高原冰川面積在短短30間已退縮了15%。冰川學家康世昌介紹說,珠峰地區東絨布冰川已出現強烈消融,冰塔林下限上移,冰裂隙不斷擴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曾表示,青藏高原冰川過去30年的退縮幅度相當於以前200年。由此,帶來冰川融水急劇增加,近30年來青藏高原年平均冰川融水徑流量由615億立方米增至795億立方米。
冰川融水大量增加,使得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補給的湖泊面積擴大。一些湖泊如色林錯,擴張速度驚人。不斷上漲的湖面淹沒了青藏高原部分草場,加之多年凍土凍結水釋放,還使得草甸化溼地的面積也不斷增加。
家住西藏當雄縣納木錯鄉的阿旺卓瑪,因為草場被湖水淹沒,全家人不得不搬到高處。由氣候變暖催生的湖面擴張,已影響到青藏高原農牧民的生活。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國慶等專家提醒,冰川加劇融化導致水量增加,其末端冰湖潰決機率增大。另外,湖泊尤其是由泥石流等因素形成的堰塞湖,如果其擴張速度過快,可能會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災害,應予以積極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