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全球氣候變暖加劇青藏高原「暖溼化」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過去拉薩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現在則是連日細雨綿綿的江南風情;過去當地人穿著厚衣服度夏,現在則換上汗衫短褲;過去湖泊大量萎縮,現在大肆擴張以至淹沒草場……多種跡象表明青藏高原「暖溼化」加劇,而這背後的「推手」指向全球氣候變暖。

  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最典型的受影響地區之一。專家指出,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更易受全球氣候變暖因素的影響。青藏高原作為全球中緯度地區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明顯。

  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此前發布《西藏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監測公報》顯示,過去半個世紀裡,西藏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3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中科院監測表明,青藏高原絕大部分地區極端低溫事件頻次顯著下降,而極端高溫事件頻次顯著上升。

  在氣溫不斷上升的同時,西藏近幾十年間降水量也呈增長趨勢。西藏氣候中心副主任杜軍說,過去半個世紀裡,西藏年降水量累計增加33毫米。從直觀上看,近日拉薩連續的降水過程,讓人覺得恍若「江南煙雨」。而數據也表明,拉薩上周幾天內的降水量就達80毫米,較歷史同期偏多3倍。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王澄海表示,西藏氣溫上升、降水量增加,會使植被增多、空氣更溼潤,能提高人體的舒適度,高原景觀的視覺效果也會更好。還有專家表示,對畜牧業來說,氣候轉暖有利於牧草生長,增加牧草產量,幼畜的成活率將得到提高。

  但氣候變暖帶來的惡果也讓人擔憂,最直接的影響之一是凍土消融。過去30年間,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縮減了24萬平方公裡,多年凍土活動層不同程度增厚,導致高原不少公路凍土病害加劇。許多跑運輸的司機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遭遇挑戰的還有冰川。長期遙感及地面監測表明,青藏高原冰川面積在短短30間已退縮了15%。冰川學家康世昌介紹說,珠峰地區東絨布冰川已出現強烈消融,冰塔林下限上移,冰裂隙不斷擴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曾表示,青藏高原冰川過去30年的退縮幅度相當於以前200年。由此,帶來冰川融水急劇增加,近30年來青藏高原年平均冰川融水徑流量由615億立方米增至795億立方米。

  冰川融水大量增加,使得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補給的湖泊面積擴大。一些湖泊如色林錯,擴張速度驚人。不斷上漲的湖面淹沒了青藏高原部分草場,加之多年凍土凍結水釋放,還使得草甸化溼地的面積也不斷增加。

  家住西藏當雄縣納木錯鄉的阿旺卓瑪,因為草場被湖水淹沒,全家人不得不搬到高處。由氣候變暖催生的湖面擴張,已影響到青藏高原農牧民的生活。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國慶等專家提醒,冰川加劇融化導致水量增加,其末端冰湖潰決機率增大。另外,湖泊尤其是由泥石流等因素形成的堰塞湖,如果其擴張速度過快,可能會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災害,應予以積極預防。

相關焦點

  •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6 15:20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拉薩7月16日電(記者 黃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國慶16日告訴記者,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典型的受影響地區。
  • 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飄」入青藏高原
    本報訊(見習記者韓揚眉 通訊員劉曉倩)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研究員叢志遠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青藏高原與北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特徵和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
  • 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高原傳輸
    通過綜合分析青藏高原氣溶膠和氣象長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數據、歐洲氣象中心再分析資料等,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等,與挪威卑爾根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挪威大氣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等單位合作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
  • 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高原傳輸
    中外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日發布消息說,該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及國際合作者,通過綜合分析青藏高原氣溶膠和氣象長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數據、歐洲氣象中心再分析資料等完成的這一全球氣候變化領域重要科研成果論文,近日已由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發表,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
  • 最新科學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高原傳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及合作者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了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
  •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生長面臨的大氣乾旱脅迫加劇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敬濤報導 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大氣水汽壓差持續增加,高原草地的大氣環境趨於乾旱化,而這種大氣乾旱會顯著降低青藏高原草地生產力。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汪濤課題組發表了有關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的相關研究成果。  氣候變暖可導致大氣水汽壓差增加、大氣乾旱化趨勢增強。當大氣水分虧缺時,植物往往通過降低葉片氣孔導度抑制光合作用,還有可能通過增強蒸散發作用加劇土壤乾旱,使植被生長面臨更加嚴峻的大氣乾旱脅迫。青藏高原是氣候變暖最強烈的區域之一。
  • 朱立平:全球變暖下的「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還好嗎?
    全球目前處於氣候變暖的過程,亞洲水塔的冰川、湖泊、凍土等也會隨著氣候變暖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我們來看一下,這些要素都出現了什麼樣的響應?1980-2012年,青藏高原升溫率為0.44℃/10年,超過全球同期平均升溫率的2倍多這張圖顯示的是青藏高原的氣溫升溫率和全球升溫率的對比。亮黃色線條的是青藏高原的升溫率,達到每十年0.44℃。而全球每十年只有0.16℃,可見青藏高原的升溫率是全球平均的兩倍以上。
  • 青藏高原變暖速率是過去30年的2倍多
    【北極如何影響世界屋脊】有「地球第三極」和「世界屋脊」之譽的青藏高原,與相距遙遠的北極之間有何關聯?中外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日發布消息說,該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及國際合作者,通過綜合分析青藏高原氣溶膠和氣象長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數據、歐洲氣象中心再分析資料等完成的這一全球氣候變化領域重要科研成果論文,近日已由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發表,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
  • 陸海空全局視角下的青藏高原與全球氣候
    通過熱力作用和機械強迫,高原影響其上空大氣的水分交換、能量輸送、物質輸送、動量輸送和渦度輸送,從而改變中國東部天氣、亞洲季風、大氣環境、全球大氣環流和平流層大氣 過去幾十年中,全球變暖,而青藏高原的變暖速度顯著高於全球平均,它對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日趨凸顯。因而,進一步理解與青藏高原相關的海陸氣相互作用及其氣候影響,已經成為了全球變化研究的前沿課題。
  •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和氣候變化相互作用機制
    青藏高原高寒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敏感,又會對氣候系統產生反饋,是多圈層耦合過程中的關鍵因子。闡明青藏高原植被活動與氣候的相互作用機制,對理解全球變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圈層如何相互作用,並進一步影響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區域氣候格局至關重要。
  • 中科院研究團隊:全球變暖或使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退化
    中科院研究團隊:全球變暖或使青藏高原多年凍土退化 邸金 杜英/科技日報 2018-03-08 10:09
  • 全球變暖加速:西伯利亞永凍層解凍、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可能會釋放...
    在過去的30年中,這裡的溫度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全球變暖正在西伯利亞各地造成創傷,解凍的永久凍土中積聚的甲烷氣體爆發,過去三個夏天的森林大火在西伯利亞燒毀了數百萬公頃的土地,燃燒導致的深色菸灰和木炭覆蓋了大片土地,進一步吸收熱量並加速凍土融化。而今年的大火更加劇了西伯利亞2020年上半年的熱浪。
  • 劉叢強院士:青藏高原保護與發展需全球視野
    劉叢強介紹,青藏高原總面積250萬平方公裡,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4;高原地勢高聳、地域遼闊,外圍大斷裂帶和切割強烈的地貌與周邊地區形成巨大高差,構成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高原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冰川面積減小、凍土消融;草原退化,生物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水土流失加劇、土地荒漠化、自然災害增加。
  • 氣候變暖 「看海」還是抗旱
    「對於區域的氣候,特別是對我國,不僅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且也有自然因素造成的明顯變化,比如南澇北旱,比如西北乾旱區局部呈現暖溼化趨勢,但它本身還是一個乾旱和半乾旱的氣候帶。」丁一匯說。 要搞清楚這一切,還要從氣候變暖說起。 氣溫再創新高,只是時間問題?
  • 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將變溼?1月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北極海冰減少,青藏高原將受「汙染」
    作者:韓揚眉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青藏高原與北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具體特徵和相關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
  • 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是一個與全球氣候變暖密切相關的地球系統多圈層鏈式響應過程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近期,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提出了關於青藏高原環境變化的新認識。通過科考發現,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是一個以「變暖變溼、生態趨好、災害風險增加」為基本特徵的地球系統複雜、遞進的多圈層鏈式響應過程,具體為:暖溼差異化、水體液相化、生態趨同化、災害頻發化、圈層鏈式化。在大氣圈表現為暖溼差異化,導致極端事件區域差異分布,其中高原北部以乾旱、暴風雪等為主,南部以洪水為主。
  • 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有「地球第三極」和「世界屋脊」之譽的青藏高原,與相距遙遠的北極之間有何關聯?中外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日發布消息說,該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及國際合作者,通過綜合分析青藏高原氣溶膠和氣象長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數據、歐洲氣象中心再分析資料等完成的這一全球氣候變化領域重要科研成果論文,近日已由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發表,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
  • 青藏高原出現「新病毒」?科學家:全球氣候持續增強!
    現在的全球氣候持續變暖中,對於人類來說,氣候變暖之後,南北兩極的冰川逐漸融化的狀態,這樣一來,我國較為低海拔的地區就會被不斷抬高的海水給淹沒,人類只能不同的遷徙當中,對於城市經濟的影視十分的大。青藏高原出現「新病毒」?科學家:全球氣候持續增長強!青藏高原處於高海拔地區,但現在出現的28種「新病毒」其實是被雪藏在高原冰山川當中的上古的病毒,但由於其氣候變暖的關係。這些不僅是「新病毒」,還有許多的「新物種」都紛紛覺醒。這對於原本的生態系統來說,具有一定的影響。
  • 全球變暖,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會變溼?「實錘」來了。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