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2021-01-16 澎湃新聞
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陸成寬/科技日報

2021-01-14 09:36

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將變溼?當前的一項研究成果對此進行了「實錘」。

1月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青藏高原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譽為「亞洲水塔」。

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1960年以來,青藏高原升溫的速率是全球平均變暖速率的兩倍。2015年籤署的《巴黎協定》提出,將全球平均溫度升幅與前工業化時期相比控制在2℃以內。在此溫控目標下,「亞洲水塔」的氣溫將激增4℃。

「那麼,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亞洲水塔』供水量將發生怎樣的變化,『亞洲水塔』主要河流上遊人均水資源量將如何演變,仍是懸而未決的問題。」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汪濤說。

地球系統模式是預估氣候變化的重要工具。然而,不同的地球系統模式對青藏高原未來降水的預估存在巨大差異,在青藏高原地區的模式預估結果可信度極低。同時,該模式對包括蒸散發和土壤水分等關鍵陸表水文過程的模擬也存在偏差,且大多缺乏對山地冰凍圈水文過程的刻畫。因此,基於當前地球系統模式預估未來青藏高原徑流變化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為此,研究人員從印度季風與西風協同作用是主導青藏高原水圈變化的核心思想出發,基於多源觀測資料約束了地球系統模式對青藏高原未來降水和徑流變化的預估,繪製了包括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湄公河、長江和黃河等主要河流上遊人均水資源量分布圖。

研究結果表明,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且受南亞季風影響的區域降水增加顯著高於受西風影響的區域;同時,主要河流徑流總量也將增加,其中恆河上遊增加最大,印度河上遊增加最小。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雖然「亞洲水塔」供水增加,但並不是總能增加上遊流域人均可用水量。「基於未來人口變化的相關數據,我們發現,長江和黃河上遊流域人均可用水量將增加,而印度河和恆河上遊流域人均可用水量可能會減少。」汪濤說。

他表示,這項研究對於改善水資源管理,推動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目標,保障水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原標題 「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高原將會更「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全球變暖,青藏高原,亞洲水塔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會變溼?「實錘」來了。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
    原標題:「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高原將會更「溼」◎劉曉倩 本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將變溼?當前的一項研究成果對此進行了「實錘」。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 朱立平:全球變暖下的「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還好嗎?
    整個夏季的降水高值一直不能到達華北地區,而是停留在長江流域,造成了長江中下遊的大面積洪澇。3全球變暖下亞洲水塔經歷著哪些變化?全球目前處於氣候變暖的過程,亞洲水塔的冰川、湖泊、凍土等也會隨著氣候變暖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我們來看一下,這些要素都出現了什麼樣的響應?
  • 未來青藏高原降水將增加
    ◎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
  • 全球升溫2°C,青藏高原會怎樣?
    如果全球升溫2°C,對被譽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有何影響?科學家最新研究給出答案: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氣候將持續變溼,降水增加,主要河流徑流總量以及長江、黃河上遊流域的人均可用水量也將隨之增加。
  • 中科院稱青藏高原降水增加,我國多條大河水量將變多,調水更可行!
    2020年12月21日,我國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通過對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估算後,初步認為其水資源總量超過了9萬億立方米,其中高原上的冰川約8萬億立方米,河流徑流量為6560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數據),湖泊常年蓄水量為8150億立方米,這些數據相加說明「亞洲水塔」的水資源總量接近9.5萬億立方米,不過該數字並未計算青藏高原上積雪的水資源量
  • 亞洲水塔全球最脆弱 我國建立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我們評估了全球78個水塔單元的脆弱性,發現亞洲水塔是全球最脆弱的水塔。」1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院士姚檀棟在科考成果發布會上介紹,阿姆河、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錫爾河、塔裡木河在亞洲水塔中脆弱性排名前5。
  • 全球變暖背景下 降水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降水發生了哪些變化?雨日特別是小雨日數減少,這意味著乾旱風險增加,而暴雨日數增加意味著短時強降水事件頻率增加,城市內澇等風險增加。  每年夏季,許多城市因為強降水而出現「看海模式」,這就是全球變暖背景下,與降水相關的極端事件增加的表現。  氣候變暖還會影響水質。
  • 最新研究發現:未來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最新研究發現:未來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且受南亞季風影響的區域降水增加顯著高於受西風影響的區域
  • 姚檀棟等:「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
    「亞洲水塔」也是亞洲 10 多條大江大河的源頭。不同組分間保持動態平衡,以維持「亞洲水塔」水循環。 近 50 年「亞洲水塔」的變化 過去 50 年來,人類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變暖。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地區更是全球變暖最強烈的地區。
  • 「亞洲水塔」比例失衡了?30億人的「守護之塔」面臨重要風險
    近50年來,地球的溫度一直在緩慢升高,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更是全球變暖最顯著的地區。有資料顯示,青藏高原升溫幅度是同期全球其他地區平均值的兩倍,這也直接導致冰川退縮,積雪覆蓋減少,凍土退化。冰雪消融暫時增加了周邊河流的徑流量,增大了部分湖泊的面積,但也改變了高原地區水文地質條件和地表孕災環境,加劇了災害的頻率、規模和複雜性。
  • 是什麼力量,將水汽從南半球抽上青藏「水塔」?
    青藏高原水資源豐富,有「亞洲水塔」之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徐祥德院士等提出,在青藏高原「熱力驅動」下,暖溼氣流從低緯海洋向高原輸送、匯聚,形成了特殊的跨半球、全球性「大氣水塔」大氣水分循環過程。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高的大地形,被稱為「世界屋脊」,佔中國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數以千計的冰川遍布在這一高原臺地上,伴隨高原隆起演化形成了大量冰川和積雪。融化的冰川和大氣降水源源不斷地形成徑流,持續供應給湖泊與河流:長江、黃河、印度河、湄公河、恆河等大江大河都由此發源。
  • 陸海空全局視角下的青藏高原與全球氣候
    通過熱力作用和機械強迫,高原影響其上空大氣的水分交換、能量輸送、物質輸送、動量輸送和渦度輸送,從而改變中國東部天氣、亞洲季風、大氣環境、全球大氣環流和平流層大氣 過去幾十年中,全球變暖,而青藏高原的變暖速度顯著高於全球平均,它對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日趨凸顯。因而,進一步理解與青藏高原相關的海陸氣相互作用及其氣候影響,已經成為了全球變化研究的前沿課題。
  • 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是一個與全球氣候變暖密切相關的地球系統多圈層鏈式響應過程
    通過科考發現,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是一個以「變暖變溼、生態趨好、災害風險增加」為基本特徵的地球系統複雜、遞進的多圈層鏈式響應過程,具體為:暖溼差異化、水體液相化、生態趨同化、災害頻發化、圈層鏈式化。在大氣圈表現為暖溼差異化,導致極端事件區域差異分布,其中高原北部以乾旱、暴風雪等為主,南部以洪水為主。
  • 「亞洲水塔」一年蒸發3570個西湖,水循環在加快,科學家感到擔憂
    審核-小文提到青藏高原地區,很多朋友都會想到那裡氣候寒冷又乾燥,不過事實上,青藏高原卻被稱作「亞洲水塔」,很多知名的河流都從這裡起源。青藏高原湖區的總面積將近3.7萬公裡佔到全國湖泊總量的45.2%,而通過測算,研究員們更是發現,青藏高原竟然一年蒸發掉3570個西湖,而且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影響下,水循環也越來越快。
  • 是什麼力量,將水汽從南半球抽上青藏「水塔」?--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03-15 16:34:00   青藏高原水資源豐富,有「亞洲水塔」之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徐祥德院士等提出,在青藏高原「熱力驅動」下,暖溼氣流從低緯海洋向高原輸送、匯聚,形成了特殊的跨半球、全球性「大氣水塔」大氣水分循環過程。
  • 網易聯合綠色和平呼籲拯救"亞洲水塔"
    綠色和平期望藉冰雕的迅速融化,來凸顯喜馬拉雅­—青藏高原地區冰川的加速消融,及其對中、印等亞洲國家人民的巨大影響,並呼籲各國領導人在哥本哈根大會上達成拯救人類氣候的全球協議。喜馬拉雅—青藏高原地區的冰川、凍土與湖泊等每年向亞洲提供860萬立方米淡水。從這裡發源的河流包括我國境內的黃河、長江、印度境內的恆河、以及布拉馬普特拉河(我國境內稱雅魯藏布江)、湄公河(境內為瀾滄江)、薩爾溫江(境內為怒江)、印度河(境內稱森格藏布,即獅泉河)等國際河流。因此,喜馬拉雅—青藏高原地區被稱為「亞洲水塔」。
  • 研究揭示厄爾尼諾影響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環率
    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其大氣水循環過程對區域及全球氣候均有重要影響。
  • 我國青藏高原持續發高燒,凍土退化或預示大危機!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河湖縱橫的江南水鄉、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坡、一望無際的碧綠草原..在當中,青藏高原更是獨一無二獨特地質景觀。作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也是多條大江的源頭,被稱為亞洲水塔。
  • 青藏高原位置有多重要?佔據全國25%土地,被譽為亞洲水塔
    你是否思考過我國靠什麼養活我們14億人口,答案其實並不是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這些掌控我國經濟命脈的大城市,而是這顆星球上最突出的一塊寒冷高地-青藏高原為亞洲內陸高原,是我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讚譽為"世界屋脊"、"第三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