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水塔全球最脆弱 我國建立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2021-01-08 中國氣象局

  「我們評估了全球78個水塔單元的脆弱性,發現亞洲水塔是全球最脆弱的水塔。」1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院士姚檀棟在科考成果發布會上介紹,阿姆河、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錫爾河、塔裡木河在亞洲水塔中脆弱性排名前5。其中,印度河水塔單元位居全球水塔脆弱性之首。

  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極以外冰雪儲量最大的地區,是亞洲十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這裡也是氣候變暖最強烈的地區之一,升溫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在氣候變暖變溼背景下,亞洲水塔正在發生固液比例失衡的轉變,影響著我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多億人的生存和發展。

  亞洲水塔最重要、最脆弱、風險最大

  亞洲水塔由冰川、多年凍土、季節性積雪、湖泊和大江大河組成。過去50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鄰地區的冰川面積由5.3萬平方公裡縮減至4.5萬平方公裡,退縮15%;高原多年凍土面積由150萬平方公裡縮減為126萬平方公裡,減少16%;青藏高原大於1平方公裡的湖泊數量從1081個增加到1236個,湖泊面積從4萬平方公裡增加到近5萬平方公裡;受冰川融水徑流量增長影響,雅魯藏布江、印度河上遊年徑流量呈增加趨勢。

  科考隊基於高山冰川的水系統,在全球確定了78個水塔。依據這些水系統對於相鄰低地的重要性,及面對未來環境和社會經濟變化的脆弱性,對這些水系統進行了評估和排名。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研究發現,全球78個水塔單元中,亞洲水塔佔16個,是全球最重要的水塔。印度河、塔裡木河、阿姆河、錫爾河、恆河—雅魯藏布江是亞洲水塔中重要性排名前5的水塔單元,也是亞洲水塔中最脆弱的5個水塔單元。

  印度河水塔單元上遊水資源豐富、下遊用水量巨大,是全球最重要的水塔單元。同時,由於政府水資源管理效能、氣候變化等原因,也是全球最脆弱的水塔單元。預計到2050年,該流域人口將增長50%,GDP將增長近8倍,溫度將升高1.9℃,降水將增加0.2%。印度河水塔單元的脆弱性越來越大。

  監測水塔變化,建立預警體系

  「亞洲水塔冰川、積雪、凍土、湖泊和河流等關鍵過程的變化是一個多圈層相互作用的地球系統科學前沿問題。」姚檀棟說,變化的主要特徵是,固態的冰川—凍土—積雪加速液化和液態的湖泊與徑流明顯增長及其所伴隨的水循環過程加劇。針對亞洲水塔水汽輸送,科考隊開展了亞洲水塔三維立體觀測,提出亞洲水塔觀測—模擬—預警一體化集成方案。

  水塔變化,隨之而來的是災害風險加劇。例如,2016年,西藏阿里地區的阿汝冰川連續發生兩次冰崩;2018年,雅魯藏布江下遊加拉村附近色東普溝發生冰崩堵江;1981年和2016年,西藏聶拉木縣樟藏布冰湖發生潰決,對尼泊爾境內造成重大影響。

  姚檀棟說,全球變暖是大趨勢,我們能做一些「減緩」工作,但「適應」始終是核心,「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預警體系,把損失降到最低」。拿冰崩堵江舉例:藏區人煙稀少,當冰崩攜帶的冰磧物造成堵江,是沒有人知道的,直到上遊水位上漲,水進到老鄉院子裡才發現問題,但那時再轉移就來不及了。

  針對雅魯藏布江冰崩堵江災害,科考隊在堵江點架設了10米監測塔,利用全天候監控技術對堵江點進行不同角度的定時監測,同時開展氣象—水位實時監測,監測數據通過衛星和移動信號傳輸到科考辦數據平臺,已成功實現預警。(科技日報北京12月18日電)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楊雪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科學網—亞洲水塔:最重要又最脆弱
    2016年7月17日,阿汝冰川發生冰崩,崩塌方量為0.7億立方米,9位牧民及幾百頭牛羊因此失蹤。 兩個月後的9月21日,阿汝冰川再次冰崩,這次崩塌方量達到了1億立方米。 時隔兩年,2018年10月16日和10月29日,雅魯藏布江下遊米林縣加拉村附近的色東普溝連續兩次發生冰崩,進而形成碎屑流並堵塞雅魯藏布江。當地居民發現,江水突然漫到了自己家門口。
  • 「亞洲水塔」水量摸清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近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最新研究成果,被稱為「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此次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姚檀棟院士介紹,第三極地區的冰川、積雪、凍土、湖泊、河流等是「亞洲水塔」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冰川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常年積雪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多年凍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裡,湖泊面積約5萬平方公裡。
  • 超9萬億立方米,「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記者今天(12月21日)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目前,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對「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三者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是地球第三極,是亞洲10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如果以海拔2500米的等高線為界,亞洲水塔區的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裡。
  •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了
    據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介紹,全球共有78個水塔,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就有16個,而亞洲水塔正在發生失衡,這種失衡變化有利有弊——有利方面是在短期內的,即下遊河流全年的天然徑流量增大,有利於下遊國家的工農業發展和社會發展。弊的方面是災害強度和頻率增加、對農業的春季用水威脅進一步增大,而冰凍圈消失的影響將是一個長期過程。
  • 「亞洲水塔」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通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全球碳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報告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姚檀棟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在這一主題中,科學家們圍繞水和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就亞洲水塔變化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最新科學評估。
  • 「亞洲水塔」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通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全球碳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報告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 姚檀棟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在這一主題中,科學家們圍繞水和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就亞洲水塔變化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最新科學評估。
  • 第二次青藏科考初步摸清亞洲水塔水量
    亞洲水塔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亞洲水塔的水量是怎麼算出來的?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亞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
  • 亞洲水塔的水量是怎麼算出來的?
    ◎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亞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
  •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此次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姚檀棟院士介紹,第三極地區的冰川、積雪、凍土、湖泊、河流等是「亞洲水塔」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冰川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常年積雪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多年凍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裡,湖泊面積約5萬平方公裡。
  • 「亞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介紹說,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是地球第三極,是亞洲10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如果以海拔2500米的等高線為界,亞洲水塔區的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裡,發源於亞洲水塔區的河流的流域總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裡,流域內的總人口約20億。第三極地區的冰川、積雪、凍土、湖泊、河流等是亞洲水塔的主要組成部分。
  • 「亞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青藏科考隊)21日發布消息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有「亞洲水塔」之譽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科考隊員利用直升飛機運載科考設備到極高海拔冰面作業。
  • 儲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亞洲水塔為何有這麼多水?水從何處而來?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的隊長姚檀棟表示亞洲水塔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進步!為了更加了解亞洲水塔,整個科考隊決定初步估算一下亞洲水塔的水量。經過此次初步的估算,他們得到了一個初步結論:亞洲水塔之中的冰川、湖泊、河流水量之和超過了九萬億立方米。這是何等驚人的數字!並且這個數字裡並不包含積雪、凍土的水量。目前,亞洲水塔的水量之和還在等待科考隊進一步更新中。
  • 姚檀棟等:「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
    「亞洲水塔」也是亞洲 10 多條大江大河的源頭。不同組分間保持動態平衡,以維持「亞洲水塔」水循環。 近 50 年「亞洲水塔」的變化 過去 50 年來,人類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變暖。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地區更是全球變暖最強烈的地區。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發布專題報告
    該報告通過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碳項目(GC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共同努力而完成,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通過WMO、全球碳項目(GC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報告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新聞—科學網
    亞洲水塔區冰川與冰凍圈補給河流分布 通過WMO、全球碳項目(GC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報告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 姚檀棟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
  • 遼東灣海岸建立海岸侵蝕監測技術方法體系
    本報訊(記者 馬軍)日前,由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承擔的遼東灣海岸侵蝕災害監測評估試點項目順利通過專家驗收。該項目形成了海岸侵蝕業務監測和海岸侵蝕災害風險評估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為建立我國全部重點侵蝕岸段的監測評估業務系統奠定了基礎。
  • 朱立平:全球變暖下的「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還好嗎?
    因此,高山地區具有天然的水塔功能。我們知道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氣候最寒冷的地方。水在這裡一方面既有冰川這樣的固體,另一方面它在地下結了冰,形成了多年凍土。更重要的是,地表大大小小的低地,使得積水成了湖泊,而青藏高原是我國湖泊分布最集中的一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