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力量,將水汽從南半球抽上青藏「水塔」?--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1-01-09 中國科學技術館

./t20200315_943094_taonews.html

《科學通報》開博時間:2019-09-06 16:50:00

《科學通報》是主要報導自然科學各學科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報導及時快速,文章可讀性強,力求在比較寬泛的學術領域產生深刻影響。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是什麼力量,將水汽從南半球抽上青藏「水塔」?2020-03-15 16:34:00

  青藏高原水資源豐富,有「亞洲水塔」之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徐祥德院士等提出,在青藏高原「熱力驅動」下,暖溼氣流從低緯海洋向高原輸送、匯聚,形成了特殊的跨半球、全球性「大氣水塔」大氣水分循環過程。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高的大地形,被稱為「世界屋脊」,佔中國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數以千計的冰川遍布在這一高原臺地上,伴隨高原隆起演化形成了大量冰川和積雪。融化的冰川和大氣降水源源不斷地形成徑流,持續供應給湖泊與河流:長江、黃河、印度河、湄公河、恆河等大江大河都由此發源。青藏高原宛如一個龐大的「蓄水池」,它所提供的河流水資源為近40%的世界人口提供生活、農業和工業用水。

青藏高原及周邊水源資源地理分布. 冰川積雪(白色)、河流(黃色)和湖泊(淺藍)

  西風與季風的水汽流在青藏高原匯合。本研究表明,在西風與季風的協同作用下,中低緯海洋水汽源與青藏高原冰川、湖泊、河流系統之間相互影響,產生了特殊的跨半球、全球性「大氣水塔」大氣水分循環過程。

  研究者在跨半球尺度上,從大氣能量、水汽交換視角出發,研究了高原區域相關的緯向、經向垂直環流結構。結果發現,在夏季的東亞及北美區域,同時出現跨赤道低層強偏南氣流和高層強偏北氣流,而這兩個高低層反向跨赤道氣流極值區,分別與青藏-伊朗高原在亞洲的位置,以及落基山在北美高原的位置相關。從行星尺度垂直環流的視角出發,研究者發現青藏高原的大地形動力和熱力結構塑造了跨半球尺度的平均垂直經圈和緯圈環流。

  夏半年,隆升的高原地形和強大的表面輻射加熱共同作用,形成了局地上升對流和高聳入對流層中部的中空「熱源柱」。通過視熱源計算及其與流函數解析風場的三維立體動力相關結構的綜合分析,研究者揭示:青藏高原上空的熱源驅動可形成高、低層互為反環流,且高層輻散、低層輻合的耦合機制,這種類似於颱風的自激反饋效應動力系統,使低緯暖溼氣流從熱帶海洋向高原輸送、匯聚,實現了「亞洲水塔」遠距離的多尺度水汽輸送強匯合,其南側有來自印度洋、中國南海等的暖溼氣流,而分析表明,高原水汽源區從亞熱帶的印度次大陸向南伸展到熱帶地區的孟加拉灣,甚至可以跨越赤道追蹤到南半球。

  這表明「亞洲水塔」熱源(整層視熱源)驅動機制有助於「世界屋脊」大氣熱島、溼島的形成和維持,青藏高原熱力驅動在高原與「亞洲水塔」能量、水分循環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青藏高原上對流活動頻繁,中部和東部地區的「爆米花」狀雲系說明,高原地形效應形成了特殊的湍流-對流運動物理機制,大渦模式模擬又揭示了「世界屋脊」空氣低密度條件對高原對流雲的觸發效應。「世界屋脊」低空氣密度效應亦對強對流雲產生效率貢獻異常。

青藏高原「亞洲水塔」陸地-海洋-大氣過程水分循環圖像

  從青藏高原對全球海洋-大氣-陸地-水文過程特殊的相互作用視角,研究者提出了青藏高原大氣水分循環結構類似全球性大氣「水塔」的觀點:「世界屋脊」上星羅棋布的冰川、積雪和湖泊儲存著大量水資源,某種程度可以看作是「水塔存儲池」,高原上河流水網則可作為連接高原水塔功能的「輸水管道」。通過高原上空大氣水汽輸送通道,「世界屋脊」熱力驅動下的全球尺度水分循環可以維持高原「供水源」與「存儲水池」的水循環系統,進而影響到全球的大氣與水環境,構成了西風與季風背景下,以青藏高原為核心區的陸地-海洋-大氣相互作用的「大氣水塔」水分循環物理圖像(如上圖)。

  原文信息: 徐祥德, 董李麗, 趙陽, 王寅鈞. 青藏高原「亞洲水塔」效應和大氣水分循環特徵. 科學通報, 2019, 64(27): 2830-2841, https://doi.org/10.1360/TB-2019-0203

本文來自《科學通報》

loading

恭喜您完成註冊!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註冊失敗!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未經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或鏡像
京ICP備1100085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388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1611號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青藏高原水資源豐富,有「亞洲水塔」之稱。

相關焦點

  • 是什麼力量,將水汽從南半球抽上青藏「水塔」?
    青藏高原水資源豐富,有「亞洲水塔」之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徐祥德院士等提出,在青藏高原「熱力驅動」下,暖溼氣流從低緯海洋向高原輸送、匯聚,形成了特殊的跨半球、全球性「大氣水塔」大氣水分循環過程。本研究表明,在西風與季風的協同作用下,中低緯海洋水汽源與青藏高原冰川、湖泊、河流系統之間相互影響,產生了特殊的跨半球、全球性「大氣水塔」大氣水分循環過程。研究者在跨半球尺度上,從大氣能量、水汽交換視角出發,研究了高原區域相關的緯向、經向垂直環流結構。
  • 朱立平:全球變暖下的「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還好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水塔,什麼是亞洲水塔,以及青藏高原為什麼被稱作「亞洲水塔」?大家都知道,我們飲用的自來水都來自供水管道,這些流淌在管道中的水流需要一定的壓力和水源才能到達千家萬戶。水塔,就是用於匯聚和保持足夠的水源,調節穩定的水壓和水量的裝置。
  • 孫鴻烈談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科學網—亞洲水塔:最重要又最脆弱
    阿汝,是西藏阿里地區的一個小村莊。 類似的災害也曾發生在西藏聶拉木縣,當地的樟藏布冰湖兩次發生潰決,衝毀下遊道路、橋梁和電站,對尼泊爾境內也造成重大損失。 冰川崩塌、冰屑堵江、冰湖潰決……這些災害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災害背後:亞洲水塔失衡 「這些現象,都是亞洲水塔災變風險的直接表現。」
  • 第二次青藏科考初步摸清亞洲水塔水量
    亞洲水塔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矮行星是什麼?--中國數字科技館
    矮行星是什麼?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將變溼?1月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假如青藏高原不隆起,我國南方是什麼環境?
    青藏高原的崛起可以說是塑造了今天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地貌、水系、氣候甚至是生命,它的出現打破了行星風帶對中國氣候等的影響。這些都要得益於青藏高原製造的「抽風機」作用,當然青藏高原的存在也阻擋了印度洋水汽進入西北內陸,讓那裡出現了大片的乾旱戈壁地帶。
  • 如果在青藏高原建造大型的湖泊,能否充當大型水塔供全國用水?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區域,被稱為「世界屋脊」。我們知道,自來水的供水原理,就是利用水的重力產生的水壓,將處於高處的水輸送到千家萬戶,如果我們在青藏高原上修建大型水庫,是否也可以像自來水輸送水源一樣,充當一個大型的水塔,來保障全國的用水需求呢?
  • 姚檀棟等:「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
    > 什麼是「亞洲水塔」 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平均海拔超過 4000米,具有南極、北極之外最大的冰儲量,其湖泊面積約佔我國湖泊總面積的一半,是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等亞洲 10 多條主要河流發源地,因此,有「亞洲水塔」之稱。
  •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科考隊初步估算認為,第三極地區冰川的冰儲量約為8850立方公裡,換算成水量大約是8萬億立方米;根據對面積超過50平方公裡湖泊的實測結果,初步估算青藏高原上這些大湖的儲水量約為8150億立方米,小湖泊的水量仍在估算中;而對發源於青藏高原的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估算發現,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
  • 研究揭示厄爾尼諾影響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環率
    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其大氣水循環過程對區域及全球氣候均有重要影響。
  • 新冠病毒十大未解之謎--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然而,新冠在南半球的蔓延讓這個說法失去了依據。當然,南半球的疫情明顯要輕很多。疫情最為嚴重的北半球夏天未至,新冠肺炎在夏季是否會消失也有待驗證。  3  新冠病毒明年會再來嗎?  當年的SARS只流行了一季,之後再沒有出現。新冠肺炎也會如此嗎?今年秋冬時會不會捲土重來?也是未知。由於新冠病毒比SRAS病毒毒性弱,傳染性強。
  • 導電的奧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青藏高原的核心來自南半球岡瓦納大陸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在距今約 3.6 億年前的遠古時期,地球上僅存在兩個超級大陸:位於北半球的超級大陸稱為勞亞大陸,由現今北美大陸、格陵蘭島以及歐亞大陸的北部組成;位於南半球的超級大陸稱為岡瓦納大陸,包括今天的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亞、阿拉伯和南極等大陸。兩者之間是廣闊的古特提斯大洋,類似今天的太平洋。
  • 儲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亞洲水塔為何有這麼多水?水從何處而來?
    亞洲水塔是青藏高原及青藏高原周邊眾多高山地區的總稱,它位於地球的第三級,主要是由冰川、積雪、湖泊等組成。光是冰川面積就達到了十萬平方公裡,亞洲水塔之大由此可見。亞洲水塔裡究竟有多少水2017年,中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正式開始。
  •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提出估算「亞洲水塔」年蒸發量新方法
    利用青藏高原湖泊非結冰期能量平衡的合理假設,結合遙感數據和再分析數據,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氣作用與氣候變化團隊研究員馬耀明等發展出一種可靠的湖泊蒸發量估算方法,並據此估算青藏高原湖泊蒸發總量為每年517億噸,相當於3570個杭州西湖的水量,為準確估算「亞洲水塔」中湖泊水資源儲量提供數據參考。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 青藏高原位置有多重要?佔據全國25%土地,被譽為亞洲水塔
    你是否思考過我國靠什麼養活我們14億人口,答案其實並不是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這些掌控我國經濟命脈的大城市,而是這顆星球上最突出的一塊寒冷高地-青藏高原為亞洲內陸高原,是我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讚譽為"世界屋脊"、"第三極"。
  • 亞洲水塔的水量是怎麼算出來的?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亞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
  • 亞洲水塔的水量是怎麼算出來的?
    ◎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亞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