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提出估算「亞洲水塔」年蒸發量新方法

2020-09-05 中國科訊

利用青藏高原湖泊非結冰期能量平衡的合理假設,結合遙感數據和再分析數據,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氣作用與氣候變化團隊研究員馬耀明等發展出一種可靠的湖泊蒸發量估算方法,並據此估算青藏高原湖泊蒸發總量為每年517億噸,相當於3570個杭州西湖的水量,為準確估算「亞洲水塔」中湖泊水資源儲量提供數據參考。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青藏高原被稱作「亞洲水塔」,其湖泊面積近5萬平方公裡,佔中國湖泊總面積50%以上。以往研究青藏高原湖泊水分循環過程中,對高海拔湖泊的湖-氣相互作用觀測較少。同一湖泊採用不同研究方法得到的湖泊蒸發量具有明顯差異,且湖泊蒸發量空間分布及蒸發總量仍未可知。 

 該研究基於青藏高原湖泊非結冰期能量平衡的合理假設,結合衛星遙感資料、中國氣象驅動數據集資料、青藏高原觀測研究平臺觀測資料,得到青藏高原75個大型湖泊的結冰過程、湖泊蒸發量空間分布以及湖泊蒸發總量等數據。通過與實測結果對比,研究結果顯示出較好的一致性。

   

納木錯湖心島湖面蒸發觀測邊界層氣象鐵塔

綜合結果表明,青藏高原湖泊蒸發總量為每年517±21億噸,其中75個大型湖泊的蒸發總量為每年294±12億噸。湖泊冬季冰面升華水量大約佔湖泊年蒸發量的12.3%至23.5%,是湖泊水量平衡研究重要的組成部分。青藏高原南部湖泊的非結冰期長度和湖泊蒸發量都顯著高於北部湖泊。該研究採用的新方法可準確估算青藏高原湖泊蒸發量,並可應用於估算世界其它地區湖泊蒸發量。  


該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資助。

相關焦點

  • 1年蒸發3570個西湖 青藏高原湖泊蒸發量這樣算
    近日,我國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新的湖泊蒸發量估算方法,估算出青藏高原湖泊蒸發總量為每年517億噸,相當於3570個杭州西湖的水量。此外,研究還發現,湖泊冬季冰面升華水量大約佔湖泊年蒸發量的12.3%—23.5%,是湖泊水量平衡研究重要的組成部分。青藏高原南部湖泊的非結冰期長度和湖泊蒸發量都顯著高於北部湖泊。那麼,研究人員究竟為什麼要研究青藏高原的湖泊蒸發?
  • 一年蒸發掉3570個西湖 青藏高原湖泊蒸發量是這樣算出來的
    近日,我國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新的湖泊蒸發量估算方法,估算出青藏高原湖泊蒸發總量為每年517億噸,相當於3570個杭州西湖的水量。此外,研究還發現,湖泊冬季冰面升華水量大約佔湖泊年蒸發量的12.3%—23.5%,是湖泊水量平衡研究重要的組成部分。青藏高原南部湖泊的非結冰期長度和湖泊蒸發量都顯著高於北部湖泊。
  • 青藏高原大型湖泊蒸發量分布及水資源總量獲揭示
    青藏高原75個大型湖泊的面積、湖表溫度、非結冰期長度、波文比、淨輻射通量和蒸發量空間分布圖。王賓賓供圖  6 月26日,《科學—進展》刊發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馬耀明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青藏高原大型湖泊蒸發量空間分布及其水資源總量估算。結果表明,青藏高原湖泊蒸發水資源總量為每年517±21億噸,其中75個大型湖泊的蒸發水資源總量為每年294±12億噸。  「研究論文結果不僅可以有效減小湖泊蒸發引起的高海拔大型湖泊水量平衡研究的不確定性,而且研究方法在世界其他地區的雙季對流湖泊的湖面蒸發估算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馬耀明告訴《中國科學報》。
  • 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1月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估算超過9萬億立方米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估算超過9萬億立方米】亞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 據悉,科研人員根據實地觀測的代表性冰川厚度,利用冰川厚度模型,研究團隊初步估算第三極地區冰川的冰儲量約為8850立方公裡,換算成水量是約8萬億立方米。
  •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此次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姚檀棟院士介紹,第三極地區的冰川、積雪、凍土、湖泊、河流等是「亞洲水塔」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冰川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常年積雪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多年凍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裡,湖泊面積約5萬平方公裡。
  • 第二次青藏科考初步摸清亞洲水塔水量
    亞洲水塔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亞洲水塔」一年蒸發3570個西湖,水循環在加快,科學家感到擔憂
    審核-小文提到青藏高原地區,很多朋友都會想到那裡氣候寒冷又乾燥,不過事實上,青藏高原卻被稱作「亞洲水塔」,很多知名的河流都從這裡起源。多年來,研究員們一直想要準確測算出青藏高原湖泊的年蒸發量,不過因為技術問題以及測量難度太大等問題,一直遲遲都沒有成功。據報導,這次來自於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員們,找到了一種全新的測算方法,那就是利用遙感衛星來在空中拍攝計算,同時,通過分析青藏高原的季節變化情況、降水情況等諸多方面,最終估算出了它的年蒸發量。
  •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了
    這是科考隊近期在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階段性重大進展。此項成果是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絲路環境」的深入推動和第二次青藏科考國家專項成功實施所取得的重要科學成果之一。亞洲水塔失衡及其影響的科學發現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闡述「水資源空間分布失衡,帶來不少問題」的重要科學基礎,是國家水資源保護戰略的重要科學支撐。
  • 「亞洲水塔」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作者 |崔雪芹近期,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並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在這一主題中,科學家們圍繞水和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就亞洲水塔變化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最新科學評估。報告指出,基於中科院「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亞洲水塔地區的冰川徑流量將在2030至2050年之間達到峰值。
  • 「亞洲水塔」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作者 |崔雪芹 近期,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並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該報告是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指導下完成的。
  • 超9萬億立方米,「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記者今天(12月21日)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目前,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對「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三者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是地球第三極,是亞洲10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如果以海拔2500米的等高線為界,亞洲水塔區的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裡。
  • 亞洲水塔的水量是怎麼算出來的?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亞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
  • 亞洲水塔的水量是怎麼算出來的?
    ◎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亞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
  • 朱立平:全球變暖下的「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還好嗎?
    「青藏高原在整個亞洲起到了水源匯聚和分發的功能,因此我們稱它為亞洲水塔。」 朱立平大學畢業以來,三十多年一直致力於組成亞洲水塔的核心之一——湖泊變化研究。1青藏高原為何是亞洲水塔?
  • 「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
    原標題:「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高原將會更「溼」◎劉曉倩 本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將變溼?當前的一項研究成果對此進行了「實錘」。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 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聊點科技【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
  • 科學網—亞洲水塔:最重要又最脆弱
    亞洲水塔:最重要又最脆弱
  • 「亞洲水塔」水量摸清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近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最新研究成果,被稱為「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亞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青藏科考隊)21日發布消息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有「亞洲水塔」之譽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科考隊員利用直升飛機運載科考設備到極高海拔冰面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