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錘!未來青藏高原降水將增加

2021-01-14 科技日報

◎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不同升溫情景下青藏高原主要河流徑流變化


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1960年以來,青藏高原升溫的速率是全球平均變暖速率的兩倍。2015年籤署的《巴黎協定》提出,將全球平均溫度升幅與前工業化時期相比控制在2℃以內。在此溫控目標下,「亞洲水塔」的氣溫將激增4℃。


「那麼,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亞洲水塔』供水量將發生怎樣的變化,『亞洲水塔』主要河流上遊人均水資源量將如何演變,仍是懸而未決的問題。」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汪濤說。


地球系統模式是預估氣候變化的重要工具。然而,不同的地球系統模式對青藏高原未來降水的預估存在巨大差異,模式預估結果在青藏高原地區可信度極低。同時,模式對包括蒸散發和土壤水分等關鍵陸表水文過程的模擬也存在偏差,且大多缺乏對山地冰凍圈水文過程的刻畫。因此,基於當前地球系統模式預估未來青藏高原徑流變化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為此,研究人員從印度季風與西風協同作用是主導青藏高原水圈變化的核心思想出發,基於多源觀測資料約束了地球系統模式對青藏高原未來降水和徑流變化的預估,繪製了包括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湄公河、長江和黃河等主要河流上遊人均水資源量分布圖。


研究結果表明,全球2°C升溫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且受南亞季風影響的區域降水增加顯著高於受西風影響的區域;同時,主要河流徑流總量也將增加,其中恆河上遊增加最大,印度河上遊增加最小。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雖然「亞洲水塔」供水增加,但並不是總能增加上遊流域人均可用水量。「基於未來人口變化的相關數據,我們發現,長江和黃河上遊流域人均可用水量將增加,而印度河和恆河上遊流域人均可用水量可能會減少。」汪濤說。


不同升溫情景下主要河流上遊人均水資源量分布圖


他表示,這項研究對於改善水資源管理,推動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目標,保障水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實錘」來了!全球變暖,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會變溼?「實錘」來了。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 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全球變暖背景下,「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陸成寬/科技日報 2021-01-14 09:36
  • 最新研究發現:未來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
    【最新研究發現:未來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且受南亞季風影響的區域降水增加顯著高於受西風影響的區域
  • 中科院稱青藏高原降水增加,我國多條大河水量將變多,調水更可行!
    而同樣是來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未來青藏高原降水還將持續增加,這對水資源十分緊缺的我國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利好消息。1月13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對青藏高原上的降水和河流徑流量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認為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地球平均溫度會漸漸升溫2°C,這會使得青藏高原上的降水呈持續增加趨勢,
  • 「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
    原標題:「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高原將會更「溼」◎劉曉倩 本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將變溼?當前的一項研究成果對此進行了「實錘」。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 研究揭示厄爾尼諾影響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環率
    降水再循環率是大氣水循環的關鍵指標,意為局地蒸發的水汽對降水的貢獻率,反映了該區域陸氣相互作用的強度。然而,前人對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環率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氣候態量值方面,而對其年際變化機理的研究尚不充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利用高解析度再分析數據ERA5,研究了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環率的年際變化機制。
  • 全球升溫2°C,青藏高原會怎樣?
    如果全球升溫2°C,對被譽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有何影響?科學家最新研究給出答案: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氣候將持續變溼,降水增加,主要河流徑流總量以及長江、黃河上遊流域的人均可用水量也將隨之增加。
  • 青藏高原雲-降水飛機觀測外場試驗順利完成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一鵬 通訊員段婧報導 日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及其對下遊天氣氣候的影響」的飛機探測專題「青藏高原雲-降水飛機觀測」2019年外場試驗順利完成。
  • 江南華南等地將有較強降水 青藏高原東部有中到大雪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4月2日至4日,貴州東部、江南及華南中北部等地自北向南將出現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並可能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據中央氣象臺預計,4月1日至3日,青藏高原東部將有較明顯降雪,其中,西藏東北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雪,局地伴有4~6級風。
  • 青藏高原災害發展趨勢與災害風險
    青藏高原災害發展趨勢與災害風險氣候變暖與地殼運動活躍加劇災害危險過去 50 餘年,青藏高原極端氣溫(極端高溫、極端低溫)和極端降水事件發生頻率呈現不同程度的上升趨勢。且在未來的 100 年內,青藏高原的氣溫和降水將呈現持續增加的基本趨勢。
  • ...學者重建25萬年以來我國青藏高原東北部及西北乾旱區降水變化歷史
    近日,蘭州大學李國強教授研究組在我國青藏高原及西北乾旱區過去氣候變化模式及驅動機制研究取得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組重建了25萬年以來我國青藏高原東北部及西北乾旱區降水變化歷史
  • 朱立平:全球變暖下的「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還好嗎?
    降水增加改善區域生態系統,減緩全球變暖趨勢首先,通過1960年到2018年的青藏高原的降水變化分析,發現2000年以後青藏高原的降水一直在增加的,這與2000年開始湖泊的大量擴張、強烈擴張非常吻合。降水的增加,溫度的上升影響了流出青藏高原的河流。
  • 沒了青藏高原,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青藏高原低渦東移會引發我國南方地區暴雨。如果移走青藏高原,我國西北的降水不但可能不會增加,連長江中下遊的降水也將大幅減少。在電影《不見不散》中,葛優飾演的劉元做了這樣一個設想:保留世界屋脊,給喜馬拉雅山炸一個口子,讓印度洋的暖風穿過,氣候環境的改變就會讓當地一改貧瘠面貌,變成魚米之鄉。真的會這樣嗎?
  • 沒了青藏高原,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國雄 採 訪 人: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 張藝博主要觀點:歐亞大陸與青藏高原兩個逆時針環流嵌套,疊加合成很強的南風,帶來了溫潤的水汽,由此給亞洲帶來了季風性降水。青藏高原低渦東移會引發我國南方地區暴雨。如果移走青藏高原,我國西北的降水不但可能不會增加,連長江中下遊的降水也將大幅減少。
  • 研究揭示對流解析模式更準確刻畫青藏高原中東部地區夏季降水特徵
    青藏高原位於副熱帶歐亞大陸的中東部,平均海拔超過4000 m,是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和「地球第三極」的美譽(圖1)。此外,青藏高原的熱力強迫和機械強迫對亞洲季風系統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對周邊地區乃至全球的水資源和生態系統產生影響。
  • 陸海空全局視角下的青藏高原與全球氣候
    從陸、海、空三個維度來看,青藏高原都獨特而重要:它是全球海撥最高、坡度最陡、面積最大的高原(陸地);它高聳於歐亞大陸副熱帶東部,高原上空氣稀薄,溫度、溼度、氣壓、輻射和大氣熱力過程都獨具特色(天空/大氣,圖1);雖然不直接與海洋相鄰,但是發生在青藏高原及相鄰伊朗高原上的特殊熱力和動力作用,對於上下遊地區乃至全球的大氣和海洋都有顯著影響
  • 青藏高原湖泊變化全景圖繪成
    來源:科技日報1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通過對青藏高原湖泊遙感監測、野外觀測和模型模擬研究結果的綜合分析,該所研究人員系統總結了青藏高原湖泊變化的時間演變規律、空間格局和驅動機制,利用湖泊變化這一指標,向科學界提供了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湖泊影響的全景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地球科學評論》上。
  • 青藏高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
    前言:高大的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極,它高大挺拔的身軀不僅使它成為典型的高原山地氣候區,而且對我國的季風氣候也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道真題來探究一下青藏高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真題:(2012年安徽文綜,32~33,8分)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 青藏高原的奧妙:沒了它,西北地區會變魚米之鄉嗎?
    如果移走青藏高原,我國西北的降水不但可能不會增加,連長江中下遊的降水也將大幅減少。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西起地中海與伊朗高原連接,東至長江中遊,橫跨歐亞大陸,佔我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是熱源,大氣向內輻合上升,加強東亞向北的水汽輸送,增加季節降水;在冬季是冷源,氣泵將大氣向外排放,加強東亞冷空氣。
  •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生長面臨的大氣乾旱脅迫加劇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敬濤報導 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大氣水汽壓差持續增加,高原草地的大氣環境趨於乾旱化,而這種大氣乾旱會顯著降低青藏高原草地生產力。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汪濤課題組發表了有關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的相關研究成果。  氣候變暖可導致大氣水汽壓差增加、大氣乾旱化趨勢增強。當大氣水分虧缺時,植物往往通過降低葉片氣孔導度抑制光合作用,還有可能通過增強蒸散發作用加劇土壤乾旱,使植被生長面臨更加嚴峻的大氣乾旱脅迫。青藏高原是氣候變暖最強烈的區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