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
不同升溫情景下青藏高原主要河流徑流變化
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1960年以來,青藏高原升溫的速率是全球平均變暖速率的兩倍。2015年籤署的《巴黎協定》提出,將全球平均溫度升幅與前工業化時期相比控制在2℃以內。在此溫控目標下,「亞洲水塔」的氣溫將激增4℃。
「那麼,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亞洲水塔』供水量將發生怎樣的變化,『亞洲水塔』主要河流上遊人均水資源量將如何演變,仍是懸而未決的問題。」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汪濤說。
地球系統模式是預估氣候變化的重要工具。然而,不同的地球系統模式對青藏高原未來降水的預估存在巨大差異,模式預估結果在青藏高原地區可信度極低。同時,模式對包括蒸散發和土壤水分等關鍵陸表水文過程的模擬也存在偏差,且大多缺乏對山地冰凍圈水文過程的刻畫。因此,基於當前地球系統模式預估未來青藏高原徑流變化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為此,研究人員從印度季風與西風協同作用是主導青藏高原水圈變化的核心思想出發,基於多源觀測資料約束了地球系統模式對青藏高原未來降水和徑流變化的預估,繪製了包括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湄公河、長江和黃河等主要河流上遊人均水資源量分布圖。
研究結果表明,全球2°C升溫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且受南亞季風影響的區域降水增加顯著高於受西風影響的區域;同時,主要河流徑流總量也將增加,其中恆河上遊增加最大,印度河上遊增加最小。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雖然「亞洲水塔」供水增加,但並不是總能增加上遊流域人均可用水量。「基於未來人口變化的相關數據,我們發現,長江和黃河上遊流域人均可用水量將增加,而印度河和恆河上遊流域人均可用水量可能會減少。」汪濤說。
不同升溫情景下主要河流上遊人均水資源量分布圖
他表示,這項研究對於改善水資源管理,推動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目標,保障水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