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北極如何影響世界屋脊?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

2020-11-27 中國科學院

氣溶膠自動觀測網(AERONET)全自動太陽光度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4月北極海冰偏少相關的「泛第三極」水平和垂直環流異常,以及「北極-烏拉爾山-青藏高原遙相關」示意圖。(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氣溶膠自動觀測網(AERONET)全自動太陽光度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有「地球第三極」和「世界屋脊」之譽的青藏高原,與相距遙遠的北極之間有何關聯?中外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日發布消息說,該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及國際合作者,通過綜合分析青藏高原氣溶膠和氣象長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數據、歐洲氣象中心再分析資料等完成的這一全球氣候變化領域重要科研成果論文,近日已由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發表,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

  據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介紹,青藏高原與北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具體特徵和相關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

  該所課題組通過分析納木錯和珠峰地區大氣氣溶膠長期觀測數據發現,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大多在每年4月呈現明顯年度峰值。而這個時間段,正是南亞地區森林大火和農作物殘留燃燒等汙染事件的高發期。

  成果論文第一作者、挪威卑爾根大學李菲博士表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加速融化。通過統計診斷分析發現,2月北大西洋一側北極海冰減少,使得該地區海洋表面和大氣底層異常增暖,北極和中緯度大氣溫度梯度減少。

  根據熱成風原理,該地區極地急流減弱,向高緯度歐亞大陸內陸輸送暖、溼的海洋氣流減少,導致2至4月烏拉爾山附近積雪深度減少,進而影響4月西風帶大尺度擾動,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增強。受青藏高原地形影響,增強的上升氣流與青藏高原山谷風等中尺度環流系統相結合,加速南亞汙染物翻越喜馬拉雅山脈,進入青藏高原。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萬欣博士指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冬季北極海冰融化加劇,影響大氣環流,使得大氣擴散條件減弱,進而增加青藏高原氣溶膠積累,加速青藏高原冰川融化等。當前,青藏高原仍保持整體潔淨,如果外來擾動持續增加,將加劇一系列環境風險。

  萬欣認為,目前,青藏高原變暖速率是過去30年的2倍多,從全球聯動角度減少人為排放是控制環境風險的唯一途徑。

相關焦點

  • 北極如何影響世界屋脊?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高原傳輸
    中外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據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介紹,青藏高原與北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具體特徵和相關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
  • 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高原傳輸
    通過綜合分析青藏高原氣溶膠和氣象長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數據、歐洲氣象中心再分析資料等,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等,與挪威卑爾根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挪威大氣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等單位合作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
  • 最新科學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高原傳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及合作者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了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
  • 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飄」入青藏高原
    本報訊(見習記者韓揚眉 通訊員劉曉倩)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研究員叢志遠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青藏高原與北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特徵和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
  • 北極海冰減少導致汙染物向青藏高原傳輸
    【科技前沿】本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齊芳、通訊員劉曉倩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將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該文章的第一作者,卑爾根大學李菲博士表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加速融化。通過統計診斷分析發現,2月北大西洋一側北極海冰減少,使得該地區海洋表面和大氣底層異常增暖,北極和中緯度大氣溫度梯度減少。
  • 北極海冰減少導致汙染物向青藏高原傳輸
    光明日報光明日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齊芳、通訊員劉曉倩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將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該文章的第一作者,卑爾根大學李菲博士表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加速融化。通過統計診斷分析發現,2月北大西洋一側北極海冰減少,使得該地區海洋表面和大氣底層異常增暖,北極和中緯度大氣溫度梯度減少。
  • 北極如何影響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變暖速率是過去30年的2倍多
    【北極如何影響世界屋脊】有「地球第三極」和「世界屋脊」之譽的青藏高原,與相距遙遠的北極之間有何關聯?中外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據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介紹,青藏高原與北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具體特徵和相關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該所課題組通過分析納木錯和珠峰地區大氣氣溶膠長期觀測數據發現,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大多在每年4月呈現明顯年度峰值。
  • 北極海冰減少,加速汙染物翻越喜馬拉雅山向青藏高原傳輸
    所獲悉,綜合分析青藏高原氣溶膠和氣象長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數據、歐洲氣象中心再分析資料等,該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及合作者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
  • 北極海冰減少,青藏高原將受「汙染」
    作者:韓揚眉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青藏高原與北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具體特徵和相關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3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近期,有關北極海冰減少的壞消息接二連三:加拿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米爾恩冰架坍塌,格陵蘭島冰蓋加速融化且將不復存在,甚至有科學家預測15年內北極海冰將消失。北極海冰真的會越來越少甚至消失嗎?
  • 北極海冰減少,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3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原標題: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
  • 青藏高原也跑不掉汙染!北極海冰加快融化,空氣汙染將飛向我國
    北極海冰的減少直接影響到北極熊等動物的生存,但影響絕不僅於此,有最新研究指出,北極海冰的融化還可能導致青藏高原受到汙染。,該論文的作者是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叢志遠和他的合作者,他們在論文中指出北極海冰的減少導致更多氣溶膠進入青藏高原地區,從而導致該地區出現了明顯的空氣汙染。
  • 北極海冰減少後果很嚴重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大
    誘發冬季極端降雪和嚴寒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武炳義最新研究結果表明,近20年來歐亞大陸北部冬季表面氣溫呈現持續降溫的趨勢,秋季北極海冰的減少以及北冰洋和北大西洋海溫的升高是造成這些地區降溫的主要原因之一。
  • 北極海冰縮減 影響幾何?
    眾所周知,9月是每年北極海冰面積最小的月份。從2015年開始,國際海冰預測網絡活動(SIPN)每年6-8月向全球科學家徵集當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的預測結果,各個研究機構需要在6月初、7月初和8月初提交三次關於當年9月的預測情況,SIPN代表了北極海冰在季節和季節內預測的最高水平。
  • 北極升溫顯著誘發北半球寒潮?——北極海冰融化及其影響的幾個未解...
    ——北極海冰融化及其影響的幾個未解之謎 2013-01-17 15:16:28 來源:
  • 北極海冰減少與東亞極冷事件的幕後「黑手」丨大氣悟理
    這些海冰會隨著海溫高低出現年循環過程,影響著北極周圍的生態系統以及北極航線的安全。大氣物理研究所羅德海團隊從事了一系列針對冬季烏拉爾阻塞高壓與北極海冰相互關係的研究,他們的結果表明,在北極增溫的背景下,歐亞中高緯度地區的經向溫度梯度和西風減小,從而導致經向位渦(PV)梯度減少,在這種環流背景下,烏拉爾阻塞會表現出準定常(不移動)的特徵,同時其持續性也會變長。
  •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海冰消融又會帶來哪些影響?針對上述問題,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助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雷瑞波。  局部高溫會導致海冰加速消融嗎?  今年夏季,全球多地出現高溫現象,北極圈內的一些陸地地區也難逃熱浪侵襲。人們不禁猜測,局部地區的高溫天氣會導致北冰洋的海冰加速消融嗎?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如今,全球變暖正在對斯瓦爾巴群島產生巨大的影響。根據挪威的氣象數據,過去30年來,該島冬季平均氣溫上升了10攝氏度,這對當地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圖自視覺中國北極作為一個巨大的冷源在地球系統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北極海冰反射了高達80%的入射陽光,能有效為全球降溫,海冰面積的大小調製了進入地球系統入射陽光的多少。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在極端氣候下,夏季海冰覆蓋面積最晚將在本世紀70年代降至100萬平方公裡以下。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意味著北極「無冰」狀態出現的時間將會提前。而海冰減少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新的北極已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