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海冰縮減 影響幾何?

2020-09-21 中國氣象數據

8月,北極海冰以508萬平方公裡

排名有衛星觀測資料以來

8月海冰覆蓋歷史第三少

進入9月,海冰面積迅速減少

目前已低於400萬平方公裡

頗有逼近歷史極值年

(2012年)的趨勢

圖為8月北極海冰覆蓋區域,較往年平均偏少三分之一,紫色勾畫區域為歷史平均覆蓋面積。

根據國際海冰預測網絡活動

公布的結果

多家研究機構預測的9月海冰

平均數值比2019年的實際數值稍低

如果這一預測結果成真

今年9月的海冰面積將會成為

北極海冰觀測歷史上的第二小值

也許,你很好奇……

問題一

北極海冰面積能否再破紀錄?

事實上,不管今年9月的北極海冰面積

能否創造新紀錄

今年9月海冰面積偏少已沒有爭議

北極海冰覆蓋範圍變化情況,藍色線表示2020年,虛線表示歷史極值的2012年,黑色線表示歷史平均,淺色陰影區表示海冰覆蓋範圍的十分位變化範圍,圖片來自美國冰雪數據中心。

眾所周知,9月是每年北極海冰面積最小的月份。從2015年開始,國際海冰預測網絡活動(SIPN)每年6-8月向全球科學家徵集當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的預測結果,各個研究機構需要在6月初、7月初和8月初提交三次關於當年9月的預測情況,SIPN代表了北極海冰在季節和季節內預測的最高水平。

2020年9月7日風雲三號衛星微波成像儀製作的北極海冰分布圖。武勝利製圖

2020年3月7日風雲三號衛星微波成像儀製作的北極海冰分布圖。武勝利製圖

2020年是SIPN的第六屆預測活動,今年8月全球39個機構提交了預測結果。

雖然8月的預測結果是實際觀測結果出來前最後一次預測,其不確定性較低,但8月31日發布的《2020年國際海冰展望報告》,各個機構提交的結果依然存在較大差別。

1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提交的數值是226萬平方公裡,比上個月的預測數值(350萬平方公裡)大幅度降低124萬平方公裡。

2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8月份提交的數值為380萬平方公裡。

3

華盛頓大學提交的數值為381萬,比上個月的預測值(320萬)增加61萬平方公裡。

4

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提交的數值為382萬平方公裡,這個模式7月份的預測值為403萬,8月也向下做了調整。

上述四個都是基於數值模式的動力預測結果,均低於400萬平方公裡,遠遠低於本次預測的中值(430萬平方公裡)。

5

來自我國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的數值模式預測結果為460萬平方公裡,與上個月沒有改變。

6

挪威的METNO SPARSE 上個月預測數值為500萬平方公裡,本月大幅度調整到430萬平方公裡。

儘管各個模式之間有差別,但6、7、8月的預測中值範圍變化不大。從去年各模式的表現來看,今年9月份的平均值很可能在430萬平方公裡以下或附近,這將是有觀測以來歷史第二低的數值,僅高於2012年的357萬平方公裡

圖為2012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區域,紫色勾畫區域為歷史平均覆蓋面積。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魏科表示,2012年之所以會形成歷史極值,除了當年夏季極區的溫度偏高以外,也受當年夏季極區的環流影響——2012年8月極區形成了異常強大的繞極氣旋,影響了極區的海冰和海水分布,形成了當年9月創紀錄的最小海冰範圍。

今年9月初,極區依然維持高溫,北冰洋邊緣的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海溫比常年高5℃,如果9月份出現環流的異常,不排除今年9月份北極海冰面積創造新紀錄。

問題二

北極海冰縮減可能帶來的影響

在全球變暖過程中

北極地區的增暖幅度

可達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

被稱作「北極放大」現象

這會加劇全球變暖和北極海冰的消融

北極作為一個巨大的冷源在地球系統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北極海冰反射了高達80%的入射陽光,能有效為全球降溫,海冰面積的大小調製了進入地球系統入射陽光的多少。

當氣候變化導致溫度升高時,海冰消融加劇,極晝入射的陽光可以更多地進入海洋,海水吸收更多熱量,溫度升高更快,進而導致更大規模的海冰消融進而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脅低緯度、低海拔地區居民的生命安全、生產生活

秋冬季北極海冰和歐亞積雪對北半球熱帶外天氣氣候系統有重要影響。張若楠製圖

北極海冰還對東亞地區天氣氣候有重要影響。一旦北極海冰大量偏少,通過影響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和西伯利亞高壓這一引導冷空氣南下的重要天氣系統,可致使東亞冬季風偏強,從而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強寒潮天氣頻發。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孫丞虎研究員表示,2003年到2013年這十年間,西伯利亞中部以及我國冬季寒潮天氣頻發,多次出現暖背景下的冷冬現象,可能就與北極海冰的大幅減少有關。

北極海冰大幅偏少還容易導致北極濤動(AO)出現負位向,其結果將致使冬季中高緯度的西風基本流偏弱,羅斯波移速減慢,使得天氣系統容易長時間滯留在某個區域,這種持續性的天氣異常過程極易造成疊加影響並引發天氣氣候災害事件的發生。另外,由於北極海冰大幅減少造成的初冬和後冬AO位相轉折,還會導致冬季氣溫在前後冬季節內出現大幅反轉,表現出明顯的次季節變化特點

不只冬季天氣氣候會受到北極海冰的影響,春季和夏季,北極海冰還將通過影響亞歐地區中高緯度春季積雪和土壤溼度變化等,使得海陸熱力差異增大,從而影響東亞夏季風的強度以及雨帶的變化

可以說,北極海冰變化就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指標系和「放大器」

風雲三號D星於2018年7月14日監測格陵蘭海冰。

事實上,自20世紀70年代末

特別在夏秋兩季

北極的海冰會急劇減少

目前,北極海冰面積

已經比上世紀70年代減小了40%

總冰量則大幅度減少70%

5年以上厚冰的面積減少了約90%

且北極海冰面積

仍在以每十年12.8%的速率減少

在持續全球變暖的影響下

30年後,北極地區

可能會進入「無冰」狀態

即北冰洋海冰面積小於100萬平方公裡

剩餘的冰雪

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北極群島區域

唯一的「利好」消息是

北極航道將「路路暢通」

2020年9月7日風雲三號衛星微波成像儀製作的北極海冰及北極航道示意圖。武勝利製圖

關注氣候變化

關注北極海冰縮減

不要等到無可挽回才行動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專家顧問: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 武炳義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孫丞虎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丁明虎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肖棟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 左金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魏科北極海冰縮減影響幾何?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北極多地今夏出現破紀錄高溫,對冰凍圈造成重大影響。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它的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那麼,北極在全球氣候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北極持續「高燒」將帶來哪些影響?……本期科普看臺一一解答。
  • 北冰洋海冰驚人縮減 2050年或消失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近日公布一段視頻,展示了從1984年到2019年這35年期間,北冰洋地區海冰面積大幅縮減的過程,其中多年海冰相比1984年已經縮減了95%以上,專家預測,到2050年北極海冰可能將完全消失。
  • 美機構:海冰面積再縮減
    美機構:海冰面積再縮減 2019-12-17 12:36: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卓靈 | 字號:A+ |A- 據「中央社」報導,16日,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2019年的11月是140年全球氣候紀錄中第二炎熱的11月,北極海冰也縮減至接近史上新低。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原標題: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北極海冰減少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為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本世紀中葉北極或將無冰氣候變化最明顯的跡象之一,就是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海冰密集度超過15%的區域正在急劇縮小。9月是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最少的月份,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北極9月份海冰在以每10年12.9%的速度減少。事實上,其他月份北極海冰覆蓋範圍也都呈現減少趨勢。
  • 北極海冰減少,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北極海冰減少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為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本世紀中葉北極或將無冰氣候變化最明顯的跡象之一,就是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海冰密集度超過15%的區域正在急劇縮小。9月是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最少的月份,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北極9月份海冰在以每10年12.9%的速度減少。事實上,其他月份北極海冰覆蓋範圍也都呈現減少趨勢。
  • 北極海冰縮減至有記錄以來第二低水平
    作者:文樂樂據《自然》報導,今年,北極海冰萎縮到了有衛星測量記錄的40多年來的第二低水平9月15日,冰層僅覆蓋了374萬平方公裡的北極水域。除今年外,只有2012年北極海冰的年最小覆蓋面積降至400萬平方公裡以下。
  • 美機構:海冰面積再縮減(圖)
    中新網12月17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16日,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2019年的11月是140年全球氣候紀錄中第二炎熱的11月,北極海冰也縮減至接近史上新低。據報導,今年夏季歐洲的異常高溫,加速了格陵蘭島冰蓋的融化,並造成北極地區大量的冰塊流失。根據該機構數據,2019年11月,全球陸地與海洋表面平均溫度比20世紀平均溫度高出攝氏0.92度,是歷來溫度第二高的11月氣溫,僅次於2015年11月。
  • 北極海冰的巨大變化及對全球影響,重視起來!
    2019年9月中旬,北極海冰範圍達到年內最小值,約為415萬平方公裡,比1980-2010年期間的氣候平均值(628萬平方公裡)小約34%,偏離氣候態的幅度超過90%的百分位,這一數值僅比2012年數值大,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海冰範圍第二小的年份。
  • 北極升溫顯著誘發北半球寒潮?——北極海冰融化及其影響的幾個未解...
    ——北極海冰融化及其影響的幾個未解之謎 2013-01-17 15:16:28 來源:
  • 北極海冰減少後果很嚴重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大
    該研究還指出,如果北極海冰繼續減少,我們很可能會在冬季經歷更多的降雪特別是強降雪和嚴寒天氣。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至關重要  當前,國際社會對於北極海冰未來演變趨勢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北極海冰減少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未來夏季將出現無冰的北冰洋。
  •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海冰消融又會帶來哪些影響?針對上述問題,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助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雷瑞波。  局部高溫會導致海冰加速消融嗎?  今年夏季,全球多地出現高溫現象,北極圈內的一些陸地地區也難逃熱浪侵襲。人們不禁猜測,局部地區的高溫天氣會導致北冰洋的海冰加速消融嗎?
  • 為何北極海冰融化南極海冰增多?
    南極海冰:斷言增多證據不足  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凍結而成的冰,在南大洋海冰區有大小不等的冰山和冰間湖,巨大的冰山對考察船的航行影響很大。海冰與大氣的相互作用,對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都有顯著影響。因此,一直以來,海冰的變化都頗受科學界的關注和重視。
  • 北極告急!北冰洋海冰縮小至史上第二小,分析:寒潮或更頻繁
    北極海冰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四季的變化源於太陽輻射總量的增加和減少,對於北極來說也是如此,在夏天,北極海冰範圍會逐漸縮小,並且在9月達到一年中的最小水平,在達到最低點後開始回升,並且在第二年3月前後達到最大。
  • 就在「地球之肺」被吞噬之時 北極海冰也在加速融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近日公布了一段視頻 展示了從1984年到2019年期間 北冰洋地區海冰面積大幅縮減的過程 新發現
  • 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北極海冰覆蓋面積不斷縮小!
    根據NASA地面觀測數據和衛星數據的分析,兩個關鍵的氣候變化指標——全球表面溫度和北極海冰面積,在2016上半年已打破了多項記錄。
  • 北極海冰可能在2035年徹底消失,南極變化令人迷惑
    按照目前的變暖趨勢,北極的海冰在2035年可能會完全消失,而南極正以3倍於全球平均升溫的速度致使冰川融化、海岸收縮,但南極氣候變化似乎並不簡單,表現出一些令人迷惑的地方。北極上一次北極間冰期有過一段時間的溫暖期,大約在12萬年前,那時海冰也大量融化,而春夏季節,冰面融化的地方形成一個個淺水池,這個水池吸收陽光後加速周圍的海冰融化。
  • 北極海冰消退可影響大西洋海洋環流系統
    7月31日,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研究稱,北極海冰不僅僅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被動響應器,在數十年的時間尺度上,海冰也可以主動影響世界最大的海洋環流系統之一——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
  • 研究表明:北極海冰損失對嚴寒冬季天氣的影響很小
    埃克塞特大學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由於氣候變化,北極海冰的急劇損失對整個亞洲和北美的嚴冬天氣的影響很小。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北極海冰消失和極端寒冷天氣之間的可能聯繫,例如冬季美國可能遭遇的深度冰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