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海岸海底多處發現甲烷逸出

2020-12-07 人民網環保

圖片說明:甲烷釋放或有助於科學家了解未來全球變暖的影響。

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報導,科學家們在一處意想不到的海底——美國東海岸大陸架與大西洋的交界處——發現了甲烷逸出產生的氣泡。這些甲烷正從北卡羅萊納州哈特拉斯角附近海底至少570個地點向外逸出。

雖然甲烷的逸出點分布廣泛,但研究人員估計,與全球每年釋放的甲烷總量相比,這部分從海底釋放出來的甲烷微不足道。

包括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亞當·斯嘉克(Adam Skarke)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卡羅琳·拉佩爾(Carolyn Ruppel)在內的科學家們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網絡版上發表的這篇論文指出,這種甲烷逸出已經持續了1000年。

他們表示,逸出點的深度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甲烷並沒有釋放到大氣中,而是溶解在了海洋裡,這可能至少會局部地影響到水的酸度。

儘管存留時間相對較短,但甲烷卻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因此這項發現應該會對氣候科學家們所關心的問題有所幫助:隨著大氣和海洋持續變暖,陸地和海底貯存的大量甲烷是否有可能被釋放出來?

許多地方都會發生甲烷釋放,但通常是在構造運動活躍的區域,比如美國西部外海,或者是與像墨西哥灣這樣的深海油氣盆地連接處。而在大陸架與深處海洋地殼連接的大西洋邊緣,構造運動非常平靜,大部分甲烷逸出點並未被認為與石油和天然氣儲層有關。

「這次大規模甲烷逸出的地點是我們沒想到的。」斯嘉克說,「這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

拉佩爾說,在大約40個水深超過3300英尺(1英尺約合0.3米)的逸出點,甲烷可能是從更深處甲烷儲層中穿透沉積物遷移上來的。她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一點。

如果逸出的氣體真的來自於甲烷儲層,那麼石油公司可能會對能否開採這些儲層感興趣。

但拉佩爾說,大多數逸出點的深度約為800英尺至2000英尺,這些地方的甲烷是由微生物產生的,很可能被鎖在了接近海底的沉積物中,可在被稱為水合物的籠狀分子內找到,也就是俗稱的可燃冰。受海洋環流或者其他因素影響而引起的水溫自然變化可能導致這些水合物升溫,從而釋放出甲烷。她說,位於這樣相對較淺的海洋中的水合物「對溫度的微小變化非常敏感」,甲烷很容易就會逸散出來。

針對這項發現,羅切斯特大學教授約翰?凱斯勒(John Kessler)說,由於大西洋邊緣不受構造運動或其他因素影響,應該可以證明這是一個很方便開展長期研究的地點,以探究氣候變化和甲烷釋放之間的聯繫。

「甲烷釋放的速度將如何隨海底溫度升高而加快,或者當發生一些降溫事件時,釋放又將如何減速?」凱斯勒說,「這些我們真的都沒有答案,但這是一個能讓我們努力找到答案的好地方。」(陳丹) 

相關焦點

  • 甲烷如何從海底冰障中「突圍」?
    研究人員揭示了海底凍層的甲烷逸出之謎。phys.org網站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Xiaojing Fu等結合深海觀測、實驗室研究和計算機建模揭示了甲烷的「逃脫」機制。令人驚訝的是,凍結水合物不僅未能阻止甲烷逸出,反而在某些情況下成為促進其突圍的「催化劑」。相關研究成果於當地時間11月30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此前,Fu通過照片及視頻了解了海底氣泡的形成過程。
  • 甲烷是如何從海底冰障中「突出重圍」的?
    研究人員揭示了海底凍層的甲烷逸出之謎。甲烷泡沫大多出現在凍層附近,然而,在深海的高壓、低溫環境中,凍層就像堅固的壓頂石一般。那麼,甲烷氣體又是如何「突出重圍」的呢?phys.org網站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Xiaojing Fu等結合深海觀測、實驗室研究和計算機建模揭示了甲烷的「逃脫」機制。令人驚訝的是,凍結水合物不僅未能阻止甲烷逸出,反而在某些情況下成為促進其突圍的「催化劑」。
  • 南極海底首次發現甲烷洩漏,微生物數量少難消耗,或加速氣候暖化
    但令氣候變暖的溫室氣體不僅只是二氧化碳一種,還有甲烷(CH4)、氧化氮和氟化氣體等,其中甲烷造成的暖化威力更是二氧化碳的25倍以上。最新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科學家首次在南極洲海底發現甲烷洩漏,可能會加劇全球暖化。
  • 美國東海岸發現新斷層!科學家警告:或誘發加州大地震,不可避免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去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曾預測在加利福尼亞州極有可能爆發一場裡氏9.0級的大地震,事實證明這一「預言」並非空穴來風。2019年,美國科學家們將深海電纜埋在加州蒙特雷灣海面900米以下,以研究海洋生物的習性。但令人驚奇的是,研究人員在美國東海岸發現了一條全新的斷層系統。
  • 南極洲附近首次發現水下甲烷洩漏
    就在冰冷的南極冰架下面,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可能改變該地區氣候命運的氣體洩漏。科學家們首次在南極海域發現了甲烷氣體的活躍洩漏,這種溫室氣體的氣候變暖潛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雖然全世界以前都檢測到過水下甲烷洩漏,但飢餓的微生物通過在大量甲烷洩漏到大氣中之前吞食這些氣體來控制洩漏。但根據7月22日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上的一項研究,南極洲的情況似乎並非如此。
  • 科學家首次在南極洲海底發現甲烷洩漏 專家:令人擔憂
    美媒稱,就在冰封的南極洲冰架下面,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可能改變該地區氣候命運的甲烷氣體洩漏。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23日報導,甲烷這種溫室氣體,致使氣候變暖的潛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此前在世界各地都發現了水下甲烷洩露,但飢餓的微生物通過吞噬氣體,避免了過多甲烷洩露到大氣中,這有助於抑制甲烷洩露。
  • 太平洋發現海底裂縫 美海岸城市或下沉1.8米
    太平洋發現海底裂縫 美海岸城市或下沉1.8米。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篇論文指出,該校的地球物理學家對北太平洋進行了長期研究,發現安德富卡板塊正與一小塊地幔發生接觸,導致北太平洋斷層出現,一場潛在大地震正在積蓄能量。
  • 北美甲烷冰或將解凍 應對氣候變化面臨新挑戰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 甲烷水合物樣品。圖片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  原標題:北美東海岸甲烷冰或將解凍應對氣候變化面臨新挑戰  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由於流經北美東海岸的墨西哥灣暖流發生了變化,沉睡在該地區約1萬平方公里海床上的冰凍甲烷已變得很不穩定。由於甲烷的溫室效應遠遠大於二氧化碳,因此研究人員認為,任何大規模的甲烷釋放都將對氣候產生重大影響。
  • 颶風「伊薩亞斯」在美國東海岸登陸(2)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8月5日 (外代二線)(15)颶風「伊薩亞斯」在美國東海岸登陸 8月4日,一名女子在美國紐約冒著風雨滑旱冰出行。 美國國家颶風研究中心3日說,「伊薩亞斯」當晚增強為1級颶風,隨後在美國東部北卡羅來納州登陸。颶風給美國東部部分地區帶來強風和暴雨。
  • 日本在全球首次利用海底甲烷水合物產出天然氣
    將管道通入海底,從水深約1000米的海底挖掘至地下約270~330米深的甲烷水合物層,利用管道回收天然氣。 雖然此次並非商業生產,而是調查階段的實驗作業,但JOGMEC稱,通過該試驗可掌握海底甲烷水合物狀況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等,獲得實現實用化所需的珍貴數據,對於甲烷水合物資源開發研究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 南極洲海底首次發現大量甲烷洩漏,或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
    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洲海底甲烷氣體大量洩露。由於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能加速氣候變化,比二氧化碳更能使地球變暖,因此甲烷大量洩露可能會加速全球變暖的進程。這一發現於周二發表經同行評審的《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科學雜誌上。 洩露點最早是在2011年由潛水者意外發現,科學家直到2016年才回到原地展開調查。
  • 南極洲海底首次發現大量甲烷洩漏,或令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
    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洲海底甲烷氣體大量洩露。由於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能加速氣候變化,比二氧化碳更能使地球變暖,因此甲烷大量洩露可能會加速全球變暖的進程。這一發現於周二發表經同行評審的《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科學雜誌上。
  • 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底釋放大量甲烷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8月14日發布新聞公報說,中心的研究人員及其同行利用聲吶等手段探測到北極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氣泡,證實了全球變暖會使海底釋放大量甲烷的說法。
  • 德國和瑞士發現:地震可撕裂海底儲層釋放甲烷
    地震可撕裂海底儲層釋放甲烷  全球溫室氣體碳排放列表或應添加新成員  科技日報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8日報導,德國和瑞士一個科學家團隊的研究揭示,地震可以撕裂海底沉積物使儲藏的甲烷洩露,而由此造成的這種溫室氣體排放應該被添加到全球氣候系統中碳排放列表之中。該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上。
  • 海口東、西海岸臨海路段塌方、樹倒、路毀 多處海岸線近期遭嚴重...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8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 石祖波 陳衛東)連日來,有海口市民反映,海口市西海岸部分沿海岸堤損壞,海浪不斷侵蝕海岸線,靠近海口長濱北五路末端部分道路的路面下被海浪掏空,道路已經出現塌方。無獨有偶,在海口東海岸東營環路的魯能藍海椰風小區附近,也有海岸線生態遭侵蝕破壞的情況。
  • 南極洲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科學家首次發現主動洩漏的海底甲烷
    近日,南極洲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在位於南極洲羅斯海麥克默多灣的一個名為「Cinder Cones」的區域,科學家首次發現主動洩漏的海底甲烷。,並沒有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也就是說,這些甲烷是主動從海底冒出來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 甲烷的秘密,在「好奇號」上,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火星上發現有機分子和季節性甲烷的更多細節。這是一幅火星上the Valles Marineris的3D圖像。生命曾經在它的表面上存在過嗎,現在仍然存在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現了一些科學證據,在古老的湖床沉積物中發現了有機分子-生命的基石-的確鑿證據。
  • 多處海水向外冒泡,噴出來的都是甲烷氣體
    近日,北冰洋西伯利亞海域的一支科考隊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北冰洋靠近海邊的海底在不斷向外冒泡,好像是水沸騰了一般。這引起了多國科學家的關注。科學家首先對北冰洋海底湧出的氣體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它們竟然都是甲烷氣體,還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是一種可燃氣體,也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科學家竟然還能用火將這些甲烷氣體點燃,出現了北極著火的神奇景象。
  • 5萬年前海底洞穴被發現,數量達15000個,洞內出現史前汽車?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在地球上,存在著許多人類目前為止也無法到達的地方,其中海底是人類了解得最少的地方之一。因此,科學家每次進行深海探測的時候,都會發現一些人類此前沒見過的一些東西。比如說一些神奇的物種,或者是一些海底奇怪的現象。美國科學家又在海底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海底現象。
  • 竟在茨城近海海底發現油田
    朝日新聞數字版7月28日消息,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和茨城大學研究生院地質學教授安藤俊雄組成的研究小組本月宣布,在被指定為國家紀念物茨的城縣北原市風景秀麗的五浦海灘,發現該地區的怪石系由海底的天然氣形成。該團隊表示,茨城附近的海底可能存在一個巨大的氣田,也很可能存在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