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甲烷釋放或有助於科學家了解未來全球變暖的影響。
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報導,科學家們在一處意想不到的海底——美國東海岸大陸架與大西洋的交界處——發現了甲烷逸出產生的氣泡。這些甲烷正從北卡羅萊納州哈特拉斯角附近海底至少570個地點向外逸出。
雖然甲烷的逸出點分布廣泛,但研究人員估計,與全球每年釋放的甲烷總量相比,這部分從海底釋放出來的甲烷微不足道。
包括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亞當·斯嘉克(Adam Skarke)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卡羅琳·拉佩爾(Carolyn Ruppel)在內的科學家們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網絡版上發表的這篇論文指出,這種甲烷逸出已經持續了1000年。
他們表示,逸出點的深度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甲烷並沒有釋放到大氣中,而是溶解在了海洋裡,這可能至少會局部地影響到水的酸度。
儘管存留時間相對較短,但甲烷卻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因此這項發現應該會對氣候科學家們所關心的問題有所幫助:隨著大氣和海洋持續變暖,陸地和海底貯存的大量甲烷是否有可能被釋放出來?
許多地方都會發生甲烷釋放,但通常是在構造運動活躍的區域,比如美國西部外海,或者是與像墨西哥灣這樣的深海油氣盆地連接處。而在大陸架與深處海洋地殼連接的大西洋邊緣,構造運動非常平靜,大部分甲烷逸出點並未被認為與石油和天然氣儲層有關。
「這次大規模甲烷逸出的地點是我們沒想到的。」斯嘉克說,「這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
拉佩爾說,在大約40個水深超過3300英尺(1英尺約合0.3米)的逸出點,甲烷可能是從更深處甲烷儲層中穿透沉積物遷移上來的。她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一點。
如果逸出的氣體真的來自於甲烷儲層,那麼石油公司可能會對能否開採這些儲層感興趣。
但拉佩爾說,大多數逸出點的深度約為800英尺至2000英尺,這些地方的甲烷是由微生物產生的,很可能被鎖在了接近海底的沉積物中,可在被稱為水合物的籠狀分子內找到,也就是俗稱的可燃冰。受海洋環流或者其他因素影響而引起的水溫自然變化可能導致這些水合物升溫,從而釋放出甲烷。她說,位於這樣相對較淺的海洋中的水合物「對溫度的微小變化非常敏感」,甲烷很容易就會逸散出來。
針對這項發現,羅切斯特大學教授約翰?凱斯勒(John Kessler)說,由於大西洋邊緣不受構造運動或其他因素影響,應該可以證明這是一個很方便開展長期研究的地點,以探究氣候變化和甲烷釋放之間的聯繫。
「甲烷釋放的速度將如何隨海底溫度升高而加快,或者當發生一些降溫事件時,釋放又將如何減速?」凱斯勒說,「這些我們真的都沒有答案,但這是一個能讓我們努力找到答案的好地方。」(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