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植物也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

2020-12-05 搜狐網

  新華網倫敦1月12日電(記者曹麗君)德國科學家在1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植物也能產生溫室氣體甲烷,並稱這一發現有助於認識全球變暖與溫室氣體之間的關係。

  甲烷是大氣中濃度僅次於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

過去150年間,大氣中甲烷的水平幾乎增加了兩倍。每年,城市垃圾、煤礦、碳泥沼等會產生6億噸甲烷,此前科學家認為植物只有在缺氧的情況下才會產生甲烷。

  但是,德國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經過試驗發現,植物和落葉都產生甲烷,而生成量隨著溫度和日照的增強而增加。另外,植物產生的甲烷是腐爛植物的10到100倍。他們經過估算認為,植物每年產生的甲烷佔到世界甲烷生成量的10%到30%。

  科學家說,這一發現對理解全球變暖和溫室氣體之間的關係有幫助,而且還可以為發達國家執行《京都議定書》的規定提供參考。

  專家指出,這項研究解釋了衛星拍攝到的熱帶雨林上方有大量甲烷的奇怪現象,但同時也提出了一些疑問,比如,如此大的甲烷產生源此前為何被人忽略,植物如何產生甲烷等。(完)

相關焦點

  • 植物不排放溫室氣體甲烷
    (圖片提供:Srimathy Sriskantharajah)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植物並不會排放重要的溫室氣體甲烷,這一發現與2006年公布的另一項頗受爭議的結論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植物似乎僅僅是傳遞了最初由土壤微生物形成的溫室氣體。 甲烷的來源可謂多種多樣,包括氣體洩漏、森林火災,當然還少不了母牛打嗝。
  • 西方科學家指責亞洲水稻排放溫室氣體甲烷
    水稻專家認為這種觀點太過極端  農民應該不算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相對城裡人,他們很少坐飛機出行,很少開大排量汽車郊遊。  不過,在如今這個時興談論氣候變化的時代裡,一幫西方科學家又將矛頭指向亞洲的米農,稱他們種植的水稻田全天候排放著比二氧化碳還要厲害的溫室氣體。
  • 排出甲烷氣體引發「溫室效應」 奶牛打嗝地球發熱
    科學家們現在正在想辦法讓奶牛減少打嗝,因為奶牛打嗝時所排出的甲烷氣體,是除二氧化碳之外的第二大容易引發「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    科學家指出,如果能夠找到阻止奶牛在打嗝過程中產生甲烷的方法,那將大幅度減緩地球溫度持續升高的趨勢,有利於人類的久生存。    奶牛打嗝地球發熱    奶牛每天要消化約68公斤的青草、乾草、青貯和9公斤的濃縮飼料。
  • 甲烷氣體模塊FSM-T-01用於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濃度監測
    在地球上,溫室氣體的影響可以說是當今人類的重要問題。它對全球溫度的影響已達到「新高度」,現在可以說二氧化碳是主要的影響源。但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科學家最近還發現,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排放量可能已創下新的「記錄」,這意味著人類甲烷排放量被大大低估了,其影響已經與碳排放越來越近了。可以這麼說,甲烷是地球上第二大溫室氣體。
  • 科學家推測因為有幫手南極冰下甲烷氣體可能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威脅
    那麼,當南極洲冰蓋下面的甲烷被釋放出來之後,會對全球產生巨大的威脅嗎?有關於這一問題,也同樣吸引著很多科學研究者的探索與關注。有一些研究者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或許南極冰下的大量甲烷氣體被釋放出來之後,所造成的威脅並不是那麼嚴重。研究者為何會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呢?其實他們發現會抑制這種現象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細菌。
  • 科學家稱治癒牛羊「甲烷屁」有助溫室氣體減排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自從畜牧業對溫室氣體的「貢獻」引起全球關注以來,牛羊等牲畜就成為環保專家們的重點「整治」對象。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已經成功找到一種方法消滅牛羊腸胃中的甲烷,讓它們打嗝放屁更「環保」。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溫室氣體中的甲烷 日常生活中大家會把甲烷與沼氣劃上等號。的確甲烷是沼氣的最主要成分會佔到50%到80%,但是沼氣中還包含二氧化碳、氮氣和氧氣以及硫化氫等氣體,因此並不能簡單地將甲烷等同於沼氣。同樣地,天然氣或煤氣雖然也主要由甲烷組成,但同時還包含其他多種體。 標準狀態下的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甲烷由於其高度可燃性,通常是作為燃料。
  • 甲烷作為溫室氣體的危害有多大?
    氣態化石燃料導致的全球變暖潛能值可能一直被低估了                    Gayathri Vaidyanathan, ClimateWire on December 22, 2015    舊金山:環保主義者正試圖改變政策制定者關於甲烷這種強效溫室氣體對氣候影響的看法
  • 科學家發現乳業碳排放高,溫室氣體來自奶牛打嗝
    舉報   當地時間3月13日,據英國《每日星報》報導,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表明,乳製品在生產過程中會導致溫室氣體的巨大排放
  • 科學家發現北極大量甲烷氣體在釋放,這預示著什麼?
    ,這樣的話,這些有機物就會暴露出來,微生物開始分解,於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就會被釋放到大氣層中,引起溫室效應。根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由於氣溫升高,融化的永凍土正在向外界釋放甲烷,目前科學家通過各種手段已經發現北極地區大量的甲烷洩露點,數量或可達15萬個。
  • 稻米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科學家在古亞洲農耕模式中找到解決方案
    稻米是最常見的主食之一,不過很多人卻不知道,稻米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卻是所有糧食中最高。近來美國研究顯示,稻米若採取間歇性淹水種植,乾濕交錯的土地將成為製造「氧化亞氮」(N2O)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而採取水田耕種的稻田,則會製造適合更多「產生甲烷」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吃「白飯」為什麼造成溫室效應?
  • 科技|當心,你手中的塑膠袋在釋放溫室氣體
    甲烷是影響最大的一種溫室氣體,而乙烯則會導致大氣中一氧化碳的形成,繼而一氧化碳會轉變為二氧化碳。陽光會觸發塑料的分解並且釋放溫室氣體,一旦塑料開始分解溫室氣體,那麼陽光可能就不是必需的反應條件,也就是說塑料一旦開始釋放溫室氣體,那麼它將「夜以繼日」的釋放溫室氣體。
  • 稻米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科學家在古代亞洲的農耕模式中找到解決方案
    稻米是最常見的主食之一,不過很多人卻不知道,稻米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卻是所有糧食中最高。近來美國研究顯示,稻米若採取間歇性淹水種植,乾濕交錯的土地將成為製造「氧化亞氮」(N2O)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而採取水田耕種的稻田,則會製造適合更多「產生甲烷」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
  • 企鵝、笑氣與溫室氣體
    如果你要去研究企鵝,可得注意一件事了,因為科學家們最新發現,他們的糞便會產生笑氣,小心別吸嗨了。這不是開玩笑,而是真實發生在一群科學家身上的事。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中國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帝企鵝殖民地上樣帶冰川退縮和企鵝糞便對溫室氣體通量的綜合影響。
  • 溫室效應產生的十大氣體排名:水汽居首
    全球氣候轉暖已成為地球環境十分惡劣的問題,促進氣候轉暖的主要原因就是溫室氣體效應,目前,科學家列舉出構成溫室氣體的10種最主要氣體成份,其中水汽位居榜首,人們所熟知的二氧化碳排列第二,來自天然氣中的甲烷居第三。
  • 地震導致海底甲烷釋放 成溫室氣體自然源頭
    德國和瑞士一個科學家團隊的研究揭示,地震可以撕裂海底沉積物使儲藏的甲烷洩漏
  • 為減少溫室氣體甲烷:紐西蘭培育放屁少的羊
    資料顯示 紐西蘭人均擁有6隻羊,畜牧業佔該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一。為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紐西蘭畜牧業宣布,將通過一項新型基因項目,培育甲烷排放量較少的綿羊,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據介紹,這是全球首個該類基因項目。
  • 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海發現強大的甲烷「噴泉」
    甲烷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大氣中的甲烷數量不斷使科學家感到驚訝。最新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在西伯利亞海發現強大的甲烷「噴泉」。俄羅斯科學家在穿越東西伯利亞海進行一次探險時發現了這種甲烷「噴泉」,其濃度此前從未見過。
  • 暖通空調知識:溫室氣體產生危害的原因
    點擊了解課程詳情>>>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原料,它的增加可以增加光合產物,無疑對農業生產有利。同時,它又是具有溫室效應的氣體,對地球熱量平衡有重要影響,因此它的增加又通過影響氣候變化而影響農業。此外,大氣中具有溫室效應的微量氣體還有甲烷、氯氟烴。一氧化碳。
  • 知否|牛羊打嗝放屁排出太多溫室氣體 科學家要用疫苗治治
    科學家給它們注射了一種疫苗,以對抗某些腸道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動物消化食物時產生甲烷,而甲烷是溫室氣體之一,其吸熱能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25倍。AgResearch的目標是,開發這種疫苗以及其他抗甲烷的方法,讓我們能夠繼續食用牛肉和乳製品的同時,減輕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