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海發現強大的甲烷「噴泉」

2020-12-05 cnBeta

甲烷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大氣中的甲烷數量不斷使科學家感到驚訝。最新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在西伯利亞海發現強大的甲烷「噴泉」。俄羅斯科學家在穿越東西伯利亞海進行一次探險時發現了這種甲烷「噴泉」,其濃度此前從未見過。

資料圖

儘管大氣中甲烷的含量不如二氧化碳,但其吸熱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8倍左右,這使其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溫室氣體。人類活動可以多種方式產生過量的甲烷。根據六月份發表的一項研究,它可能來自人類飼養的牲畜,它們會撒到空中,人造的水庫以及洩漏的工業場所(例如化肥廠),這些工廠的甲烷排放量比人們此前認為的要多100倍。

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另一種甲烷排放源是通常被永久凍土鎖定的有機物質,永久凍土是幾千年前在極地地區地表以下的土壤凍結固體。隨著北極地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溫,永久凍土區域開始融化,這會導致有機物分解並使甲烷氣體逸散到大氣中。

俄羅斯託木斯克理工大學(TPU)的科學家們開始研究東西伯利亞海的永久凍土融化時,就充分意識到了這一現象。該小組從底部、水柱和地層中收集了海水和沉積物的樣本,包括在先前研究中已知的一個位置上,其特徵是永久凍土降解產生的甲烷氣源。

他們的分析包括水文和地球化學研究,以及使用地震聲學儀器揭示這些甲烷噴泉的存在。但是令科學家們驚訝的是,它不僅能夠檢測出正在運行的甲烷氣泡,而且還能看到容器邊緣並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它們的能力。

在黑暗的西伯利亞水域中發現翡翠色的斑點時,研究小組看到甲烷氣體以數千個氣泡的形式從底部進入表面。這一特殊區域約為四米乘四米(13 x 13英尺)。該團隊沒有使用通常用於收集甲烷的特殊科學儀器,而只是用水桶鏟起氣泡。

TPU教授Igor Semiletov在談及他的第46次北極探險時說道:「這是我見過的最強大的氣體噴泉。空氣中甲烷濃度最高增加16 ppm,是平均值的九倍。從未有人記錄過這一數據!」

今年早些時候,訪問加拿大北極地區的科學家震驚地發現,永久凍土融化的時間比預期的早了70年。

相關焦點

  • 西伯利亞出現一個50米深的「大洞」,科學家:甲烷爆炸
    西伯利亞是除了南北極之外,世界第三個「時間膠囊」,因為西伯利亞凍土下埋藏著數千萬甚至數億年前的化石或者病毒,這也是檢測全球變暖趨勢的最直接的地方。然而,這裡令人著迷的不僅僅如此,一個50米深的大洞突然出現在西伯利亞北極的荒野上,這引起了專家們的擔憂,也讓頂尖科學家們困惑不已,那麼它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俄羅斯的一個電視攝製組在西伯利亞北極地區偶然發現了一個50米深的天坑,這個大洞是過去六年來在該地區發現的第17個神秘的天坑。
  • 西伯利亞近幾年頻繁出現大坑,科學家推測:可能是氣候變暖所致
    《CNN》9月4號網站最新報導,今年夏天,一位俄羅斯電臺工作人員在飛行過程中,發現了西伯利亞冰原上有一巨型大坑,直徑20米,深度有30米。從2013年開始,西伯利亞地區已經相繼發現9個大坑。人們紛紛議論,認為大坑可能是外星人留下,隕石撞擊導致,或者地下軍事秘密基地倒塌形成。
  • 西伯利亞永凍土下逸出的甲烷氣泡製造了個50米深的大坑
    那是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地下的甲烷氣體從地殼巖石縫隙中向外逸出,但是被地表凍土層蓋住,形成了一個越來越大的氣泡(不清楚歷史有多久)。據《西伯利亞時報》報導,當科學家前往調查時,乘坐直升機的電視攝製組率先發現了那個深坑。迸飛的冰塊和巖塊距大坑有數百米之遙。甲烷氣體早已消失,只留下巨大的空洞。
  • 西伯利亞鼓起七千多個氣泡,科學家十分震驚
    近來,一些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大量「氣泡」,其形成原因和形狀與我們通常接觸的截然不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研究人員稱,儘管土壤氣泡的產生方式不同於我們所知的液態氣泡,但在溫度升高之後,它們也一樣會破裂,並釋放出大量氣體,最終在土壤表面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凹坑。
  • 北極圈驚現50米深「天坑」,科學家表示:甲烷爆炸,但情況不妙
    6年來發現的第17個。不過有科學家指出,實際情況更令人不安,因為這可能是由於氣候變化所致。同年再發現一個15米寬和60至100米的地洞。為方便歸類,學界統一將其命名為「坑」,按發現時間進行編號排序。而這個7月發現的超級大洞就是編號「17」的坑洞,也是亞馬爾半島發現的最大一個。
  • 西伯利亞凍土帶上出現了巨大的神秘漏洞
    科學家們不確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至少是自2013年以來該地區第九個大洞。當在西伯利亞西北部亞馬爾半島一個油氣田附近發現第一個火山口時,最初的理論就浮出水面,包括隕石撞擊,不明飛行物著陸以及秘密地下軍事儲存設施的倒塌。
  • 認識甲烷: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很強大
    人類發現並認識甲烷的歷程    說到人類對於甲烷最早的發現,那自非我們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莫屬不過由於技術與認識的局限,古代的中國人並沒有將甲烷與天然氣區分開來進行單獨的研究。直到18世紀,甲烷才被歐洲的科學家們進行了科學的研究。1790年英國醫生奧斯汀研究發現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從而確定甲烷是碳和氫的化合物。在隨後的漫長歲月裡,通過一代代化學家不懈的努力,人類對於甲烷的認識逐漸清晰。
  • 西伯利亞地表巨大陷洞橫空出世,勘測隊到場測量足足50米深
    據報導一名俄羅斯電視臺工作人員在乘坐飛機飛往西伯利亞的亞馬爾半島時,在飛經西伯利亞的北極苔原上空時發現一個巨大的地表陷洞,經測量,這個橫空出世的洞穴有足足50米深。西伯利亞隸屬俄羅斯,目前,俄羅斯領土的三分之二由永久凍土組成
  • 北極凍土中沉睡的巨型碳儲藏地被喚醒,億噸甲烷將進入大氣層,氣候巨大轉折點
    據《衛報》報導,俄羅斯和瑞典兩國科學家發現甲烷已經從西伯利亞東部海底的大片凍土中釋放出來——「沉睡的巨人」被喚醒了。在一片叫做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的地方,科學家們將探測器潛入水下350米處,在一片150公裡長、10公裡寬的海底斜坡上,建了6個監測點。
  • 西伯利亞不斷出現神秘深坑 原因讓人不安!
    最近,一班人馬在西伯利亞發現了一個巨型深坑,這個發現立馬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重視,和不安。每年三、四個巨型深坑不斷出現在西伯利亞人們的視線中,直到最近這一個最大最深的巨坑,已經總共 17 個。但浩瀚無垠的西伯利亞還有多少個類似的巨坑在霜凍之下,在人類視野和偶然之外沒被發現,這個數字沒人可以作答。
  • 西伯利亞驚現巨型坑洞,深達50米,碎石和泥土被拋出幾百米之外
    亞馬爾半島,是在2020年7月的時候,由一個電視攝製組在該區域上空飛過時無意中發現的,根據他們的初步觀察,這個巨型坑洞的有一個圓形的洞口,看上去深不可測,目測直徑遠遠超過了他們乘坐的直升機,除此之外,他們還發現在這個巨型坑洞周圍幾百米範圍內分布著不少碎石和泥土。
  • 西伯利亞發現4.6萬年前的「凍鳥」,解封的永久凍土有多可怕?
    探險家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中發現了這隻鳥類的屍體,看起來就像剛剛死去一樣,科學家通過檢測發現,這種鳥是4.6萬年前的百靈鳥,很可能是現存的兩個百靈鳥亞種的祖先,或者說恐龍的後代也可以,不僅如此在相同的地方科學家又發現了1.7萬年前的「凍犬。
  • 西伯利亞不斷出現神秘深坑,千瘡百孔的原因讓人不安
    發現了一個巨型深坑,這個發現立馬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重視,和不安。,到達甲烷最終能夠像植物種子「破土而出」的程度,地表的土壤被噴湧的甲烷衝開,最後只留下這個曾經儲存甲烷多年的「盒子」。但浩瀚無垠的西伯利亞還有多少個類似的巨坑在霜凍之下,在人類視野和偶然之外沒被發現,這個數字沒人可以作答。
  • 西伯利亞不斷出現神秘深坑,千瘡百孔的原因讓人不安...
    發現了一個巨型深坑,這個發現立馬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重視,和不安。,到達甲烷最終能夠像植物種子「破土而出」的程度,地表的土壤被噴湧的甲烷衝開,最後只留下這個曾經儲存甲烷多年的「盒子」。但浩瀚無垠的西伯利亞還有多少個類似的巨坑在霜凍之下,在人類視野和偶然之外沒被發現,這個數字沒人可以作答。
  • 全球變暖開啟西伯利亞地獄之門,科學家:其千年病毒或可毀滅地球
    在清除過後,人們發現周邊的凍土層有坍陷的跡象。同時,由於沒有了樹木枝葉的遮擋,太陽可以直接照射凍土層,導致其溫度升高,表面開始逐漸融化。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教授朱利安·莫頓表示,因為樹木的數量變少,蒸騰作用也隨之減弱,由此導致凍土層表面的溫度變高。
  • 西伯利亞草原上突現深達164英尺的巨大深坑通往地獄的大門
    西伯利亞北極草原上突現巨大的164英尺深的隕石坑可能是由氣候變化引發的爆炸造成的。今年夏天初,一名俄羅斯電影攝製組在一次無關緊要的任務中飛越西伯利亞的亞馬爾半島時意外發現了隕石坑。他研究了兩年前在該地區發現的類似隕石坑。「其背後的爆炸性事件太少了,很難捕捉到,無法進行適當的研究:一個新的火山口通常只能活一到兩年,而這些偏遠地區幾乎沒有觀察到,儘管情況已經有所改變。遙感和探索亞馬爾」,他補充說。
  • 北冰洋甲烷沉積物開始釋放氣體
    圖片來自《衛報》據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北冰洋中被稱為在俄羅斯附近的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科學家在350米深處檢測到了高濃度的溫室氣體,這引發了研究人員的擔憂,即這可能觸發了一個新的氣候變化反饋迴路,可能會加速全球變暖的步伐。報導稱,北極的斜坡沉積物中含有大量凍結的甲烷和其他氣體——即水合物。
  • 西伯利亞一個巨大的隕石坑被炸開
    在西伯利亞偏遠的苔原地帶,甲烷氣體在地下爆炸後,一個隕石坑被炸開,將大塊巖石和土壤噴出數百米外的亞馬爾半島。這個巨大的洞是今年夏天早些時候在西伯利亞西北部被一個電視攝製組首次發現的,當時他們正乘坐直升機去執行一項無關的任務。
  • 科學家發現植物也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
    新華網倫敦1月12日電(記者曹麗君)德國科學家在1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植物也能產生溫室氣體甲烷,並稱這一發現有助於認識全球變暖與溫室氣體之間的關係。  甲烷是大氣中濃度僅次於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過去150年間,大氣中甲烷的水平幾乎增加了兩倍。
  • 西伯利亞的離奇巨坑:究竟是什麼?
    自第一個神秘環形坑洞在亞馬爾半島被發現以來,如何解釋這個神秘現象困擾了他整整6年,而這個50米深的坑洞可能是幫助他解開6年之謎的關鍵鑰匙。 這個坑洞寬約20米,深52米,距離亞馬爾半島的波瓦倫科沃(Bovanenkovo)天然氣田約42公裡,是在2014年一架直升機掠過其上方時飛行員發現的。前往考察的科學家認為這種天坑是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的一個全新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