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4月15日報導,日本環境省15日發布最新數據稱,日本2012年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13.43億噸,較1990年增加了6.5%。增加原因主要是因福島核電站事故導致日本更加依賴火力發電。
報導稱,在積極啟用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影響下,日本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間的年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得以下降,與1990年數值相比減少了8.4%,實現了要求同比減少6%的《京都議定書》指標。《京都議定書》中規定,在2008年度至2012年度,日本有義務保證其二氧化碳年平均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6%。而據2013年數據顯示,日本在2008到2011年度間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排放量已經相比1990年減少了9.2%。
而2012年度日本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受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影響,日本在2012年度基本沒有使用核能發電,並且對火力發電的依存度加大,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增加。相關數據顯示,日本2012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與2011年度數值同比增長了2.8%,與1990年相比則增長了6.5%。
但是,從日本2008年至2012年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平均值來看,除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之外,在其他年份,日本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因此順利達成了《京都議定書》中規定的指標。
據悉,1997年12月通過的《京都議定書》中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於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
在6種被要求減排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為最大宗,所以這種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為計算單位,通稱為「碳交易」,其交易市場稱為碳市場。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及地區已通過碳交易取得了顯著的環境和經濟效益。尤其是日本更將碳排放權交易看作是「21世紀第一個巨大商機」,通過在世界各地大量購買和銷售碳排放權,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入。近年來,部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看到了全球變暖帶來的商機,開始陸續進入全球碳交易市場「淘金」。(實習編譯:宋楚翹 審稿:夏毅敏 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