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溫室效應減排難達共識 「碳」檢測國際話語權

2020-11-25 搜狐網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作者】商漢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件事情最容易讓人們取得共識,但是又最難採取共同行動,那麼這就是對抗溫室效應的減排活動。

但是即便是這樣一件艱難的事,最近也有了新的進展。9月2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召開,192個國家代表雲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闡述了中國的立場和主張。

  此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的重要性,首先在於它構建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首腦平臺就氣候問題闡述各方觀點;更重要的一個層面在於,隨著年底哥本哈根會議的臨近,各國需要在政治上為哥本哈根大會尋求政治推動力。而哥本哈根大會,又將為2012年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尋找新的替代方案。

  說到底,這是一個漸進式的歷史過程。從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在日本京都開會,到2005年《京都議定書》實施,再到2007年峇里島路線圖,雖然每一次都在激烈的爭論中尋找共識,但是每一次我們都能在排放指標上、或者減排方式上獲得突破。這就好比一場足球賽,每一次傳球都在積蓄臨門一腳的力量。

  如今真的到了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候。作為人類歷史上首份以法規的形式約束排放的協定《京都議定書》到期之後,我們還能不能找到有效的方式繼續我們的減排努力,關鍵在於各國的主張是否合理,行動是否有效,國家有沒有說服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碳排放已經成為了一種國際話語權,掌握話語權的國家,能夠更好地協調和引導世界各國的立場。

  在國際政治環境中,美國民主黨總統歐巴馬上任,民主黨在氣候變化上一向較為積極,美國眾議院也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日本民主黨鳩山內閣也將減排承諾提高到25%,歐盟更是給出了對發展中國家的具體援助金額和援助辦法。在此次會議上,各主要發達國家的領導人也表態同意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發達國家能夠落實這種歷史責任,的確能夠推動後京都議定書時代的減排工作。

  但更重要的時候,我們要通過有效行動來證明這種表態。在國際關係舞臺上,首腦會談往往是一種政治態度,政治行動力的實踐需要進一步的兌現。目前的關鍵恰恰在於,哥本哈根大會上人們是否會確立新的減排指標,這是另一部《京都議定書》開始的標誌。這一切當然需要各國的共同努力,但是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所說的,發達國家要率先做出表率。

  使用自然資源是人類的天然權利。然而幾百年來的工業化,是人們透支或者過度使用權利的表現形式。現在到了我們要學會約束這種權利的時候了。今天我們距離哥本哈根大會已經不遠了,明天希望我們離人類的「後天」還不會太近。

相關焦點

  • 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綜述與展望
    已有研究顯示,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溫室氣體減排措施可以在根本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同時帶來顯著的人群健康協同效應(Haines et al.,2009;Watts et al.,2015)。因此,加強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研究,對於改變溫室氣體減排的成本效益的傳統認識、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積極性、促進氣候變化和人群健康問題的協同解決、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都具有重大意義。
  • 溫室效應因何而起?發展水電大力減排二氧化碳
    溫室效應因何而起?發展水電大力減排二氧化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7日 19:53 來源:   人民網北京1月27日訊 記者許秀花報導:隨著近年來公眾環境意識的加強,全球變暖問題逐步進入普通公眾的關注視野。
  • 溫室效應/低碳經濟與我國節能減排對策分析
    本文在闡述溫室效應危害性的基礎上,首先探討了發達國家應對溫室效應的新舉措――發展低碳經濟,然後從宏觀戰略到微觀具體措施兩方面分析中國如何緩解外部國際環境壓力,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為經濟發展贏得更大空間,同時希望能為保護中國生態環境有所幫助。
  • 全球碳減排注入強心劑,東亞三國宣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時間表
    全球碳減排注入強心劑,東亞三國宣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時間表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10-28 22:00 來源:
  • 降碳減排在行動 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實現碳中和 森林作用大(美麗中國·降碳減排在行動①)《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4日 第 14 版)開欄的話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即日起,本版推出「美麗中國·降碳減排在行動」系列報導,圍繞森林碳匯、海洋固碳及工業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發展等方面工作,展現我國為實現新的減排目標所做出的努力。近日,國家林草局生態司氣候處三級調研員張國斌既忙碌又興奮:「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了到2030年的新目標,其中,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森林碳匯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中國溫室效應減排底氣 來自陝西軍工
    中國溫室效應減排底氣 來自陝西軍工 2016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以國際、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現狀為背景,我國於2016年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增加「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條款,首次將控制溫室氣體減排納入法治軌道。但是,該條款定性模糊,內容概括,不利於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達成。
  • 歐盟計劃提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在歐洲議會發表「盟情諮文」,其中提到的新的歐盟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及一攬子政策引發外界普遍關注。根據諮文,為確保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委會決定將2030年溫室氣體階段性減排目標比例從此前的40%提升至55%。
  • 歐巴馬宣布美國減排計劃案 阻擊溫室效應加劇
    同日下午2點零4分,歐巴馬於白宮宣布了美國的第一個節能減排計劃案,以減少溫室效應的加劇和海水溫度的升高。歐巴馬這麼做是基於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布的最新地球圖像。「我們只有一個家園。從來都沒有B計劃。」他這樣說。歐巴馬的目標是到2030年,美國發電廠的碳排量比2005年減少32%。
  • 日本溫室氣體減排步履維艱 核電受創政府難協調
    原標題:日本溫室氣體減排步履維艱 核電受創政府難協調  中新網4月9日電 據日媒報導,圍繞溫室氣體減排的問題,日本政府近日正在探討提出至2030年使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超過20%的目標。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公布的推算數據顯示,日本可減排24%的二氧化碳。然而,日本政府內部卻對此分歧明顯,預計協調之路艱難。
  • 我國農田土壤溫室氣體減排和有機碳固定的研究進展及展望
    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摘 要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國以及氮肥消耗國,我國農業生產過程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因此,減少農田土壤CH4 和N2O 排放以及提高土壤碳庫儲量(簡稱「固碳減排」)對於緩解全球氣候變暖以及確保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 水分和秸稈管理減排稻田溫室氣體研究與展望
    本文從水分管理、秸稈管理、以及水分和秸稈協同管理等幾個方面綜述了近年來稻田溫室氣體減排的研究進展,重點總結了國內外通過水分管理減排稻田溫室氣體的效果、水分與施肥耦合的減排效果、秸稈還田措施以及水分管理與秸稈還田耦合對稻田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並對今後稻田溫室氣體減排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 明確固碳減排工程內容
    固碳是減緩氣候變暖、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途徑,對於我國的環境保護與履行國際公約將起到重要作用。2005年,氣象局組織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明確我國要從以下七個方面加強固碳減排工程建設。    一是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速生豐產林以其巨大的生產力和固碳速率成為重要的固碳「原料」。
  • Flexport 革新其科技平臺並與Strip合作 致力推動國際物流行業碳減排
    中國在今年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將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歐洲,2020年提交的歐盟氣候法案也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 。做為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者之一,國際物流行業在碳足跡方面的表現將備受關注。因此,行業必須將環保有機納入到整體業務策略中,並思考如何以科技之力探尋綠色發展之路。
  • 減排二氧化碳,中國按下快進鍵!
    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意味著中國在持續為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做貢獻的基礎上,按下了減碳的快進鍵。 我們為何要提出這樣的目標與願景?對產業、投資等領域有哪些影響?全社會又該如何不斷付諸努力?生態環境部近日舉辦「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吹風會」,一一回應了這些問題。
  • 嚴控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排放
    不是多一個碳少一個碳的問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雖都由碳、氧元素組成,但物理、化學性質存在明顯差異。比如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空氣汙染物,燃燒可生成二氧化碳,濃度單位一般為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碳無毒,是正常空氣的成分之一,佔大氣總體積的0.031%,對維持生態圈「碳—氧平衡」極為重要,雖不屬空氣汙染物,但卻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濃度單位一般為ppm(百萬分之一)。
  • 甲烷減排迫在眉睫
    來源:中國能源報(文丨本報記者 李玲)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120倍「大氣中每千克甲烷的氣候暖化效應是每千克二氧化碳暖化效應的120倍。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近日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9》,2018年全球煤礦甲烷洩漏量達4000萬噸,油氣行業甲烷洩漏量達8000萬噸,按照20年全球增溫潛勢計算,能源行業甲烷排放相當於100多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 海洋生物是固碳與儲碳的天然「碳匯」,保護海洋可以緩解溫室效應
    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規模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這些二氧化碳去了哪裡呢?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呢?科學家試圖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儲存的方式和過程,識別和保護天然「碳匯」,維護大自然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力」。
  • ...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溫室氣體與減排固碳團隊招聘公告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溫室氣體與減排固碳團隊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連續十餘年開展了高寒草地生態與氣候變化以及草地固碳減排相關的大量研究工作,先後開展了西藏自治區合作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課題、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共計十餘項,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 為什麼人類知道溫室效應的危害,卻避免不了
    甚至有科學研究表明,在高溫環境下,容易生出男孩,這就會導致男孩越來越多,女孩越來越少,因此,如果你現在還單身,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溫室效應。人類很早就知道溫室效應,並且也知道溫室效應的危害,但應對溫室效應的措施僅僅只是節能減排,其它的就無能為力了,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