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因何而起?發展水電大力減排二氧化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7日 19:53 來源:
人民網北京1月27日訊 記者許秀花報導:隨著近年來公眾環境意識的加強,全球變暖問題逐步進入普通公眾的關注視野。今天,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絡科普聯盟、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大壩委員會聯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在京舉辦了首期《綠色能源論壇》就《二氧化碳減排,水電行業能做什麼?》邀請能源官員、專家學者、媒體記者暢所欲言。
國務院能源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水利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金生、國家發改委新能源處處長史立山、中國水電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等參加了此次論壇並作了主題發言。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世界人口的急劇增加,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溫室效應」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和人民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 ℃~5 ℃,這將導致自然災害加劇,旱澇災害嚴重,颶風力量增強頻率提高。還將導致兩極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洼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
如何遏制氣候變暖趨勢呢?
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減少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可再生能源屬於低碳或非碳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份額,將有助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目前,由於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居高不下的成本和價格,大力發展物美價廉、且擁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電就成了我國能源政策中的重要方針。
水力發電是將水的勢能轉化為電能,過程中不涉及到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含碳化石能源的燃燒,因此,不會產生燃燒產物二氧化碳,相比於火電,其二氧化碳減排效應非常可觀。如,根據研究人員對加拿大的各種水電、火電廠的實測結果比較,得到的結論是:按照加拿大現有的情況折算,同等發電規模的水電廠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只相當於火電廠的1/50。而根據瑞士聯邦水科學技術研究所制定的綠色水電評價標準,瑞士每百萬千瓦時水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3到4噸,相應的百萬千瓦時火電排放高達850到990噸。數據說明,如果在瑞士產生同等電力,水電與火電兩種發電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差距,可能高達200到300倍。而我國三峽工程每年發的電相當於減少五千萬噸煤,一億多噸的二氧化碳和數百萬噸的二氧化硫排放。
重視環境問題,就應該首先加強對二氧化碳減排和溫室效應的科學認知。
在工業革命發生之前,雖然地球上的生命活動每天都要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一直維持著良性的「碳循環」,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 的動態平衡狀態。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上保持恆定。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佔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的增加以及工業化程度的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性能源需求不斷增加,其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同時,由於森林植被的破壞,自然條件下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的比例大為較少。而地表水域的逐漸縮小以及降水量的降低,也使得被溶解的二氧化碳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失衡。
能源供給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保證,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不會也不可能放棄對能源的需求。
強調二氧化碳減排,一方面要從能源消費的角度強調節能,在保證社會生產力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提高單位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浪費;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從能源供給的角度強調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增加水電、太陽能、風電等無碳或低碳能源的比例,從源頭上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一個國家採用何種能源結構,不僅是能源供應保障的問題,也是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一個國家水電開發在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重越大,其對全球二氧化碳減排以及減緩溫室效應所作的貢獻就越大,則意味著這個國家在國際上所實際履行的環境承諾越巨大。
為此,首先應明確水電是能夠帶來巨大減排效應的可再生能源,為了實現中國政府對全球環境問題的承諾,中國應大力加強水電的開發和利用。
名詞解釋:溫室效應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對不同光譜的光波有著不同的吸收和選擇作用,二氧化碳對來自太陽光的輻射比較容易進行選擇性吸收,而地表上物體的輻射波長一般卻很難穿透二氧化碳層。因此所以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時,一方面會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使地表的溫度升高;另一方面地表上物體的輻射穿透二氧化碳的能力隨之減小。這樣地球就仿佛罩在一個玻璃溫室裡一樣,外面的熱量不斷進來,裡面的熱量卻散不出去,於是就形成了「溫室效應」。
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佔75%、氯氟代烷約佔15%~20%,此外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種。
責編:陳昌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