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為何溫室效應不見緩解?

2020-12-05 只評科技

中國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國,每年排放7百萬公噸,佔全球排放量近20%,雖然倡導倡導節能減排、低碳經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相對減少了,但溫室效應卻沒有明顯的改善,各種極端天氣還是頻繁出現,筆者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兩點

北極冰川融化

隨著澳洲大火的熄滅,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熱量排放到大氣當中,南極氣溫達到了罕見的20°C,而北極隨著氣溫的升高,冰川開始融化,冰川融化後導致冰凍在地下的甲烷氣體開始向大氣中排放,同樣質量的甲烷對大氣的汙染是二氧化碳的120倍。

北極熊已經開始著陸

汽車尾氣汙染

我國汽車保有量一千人裡面就有100個人有汽車,一輛汽車每一年向大氣排放的汙染氣體是自身車重的6倍。筆者住在一個不到萬人的村子,隔上個兩三家就有一輛汽車,而買車的理由千差萬別,有的為了結婚買車、有的為了裝、有的說為了方便實際就出去買個菜(騎電動車10分鐘)。筆者認為,如果活動範圍不大,每年出遠門的次數不多,建議不要買車,可以做些投資改善生活質量。汽車數量的增多,也是汽車尾氣排放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汽車尾氣汙染

除了這兩點還有其他很多原因,比如工業上的汙染勢必會排放出大量的汙染氣體,人們做飯生火必然會產生二氧化碳,人們呼吸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都是必不可少,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己所能,保護自然環境,愛自然,愛環境,就是愛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孫後輩

問題

南北極完全融化後,人類世界將是什麼樣子?

相關焦點

  • 溫室效應因何而起?發展水電大力減排二氧化碳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世界人口的急劇增加,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溫室效應」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和人民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 ℃~5 ℃,這將導致自然災害加劇,旱澇災害嚴重,颶風力量增強頻率提高。
  • 世界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
    全球大氣層和地表這一系統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玻璃溫室",使地表始終維持著一定的溫度,產生了適於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境。在這一系統中,大氣既能讓太陽輻射透過而達到地面,同時又能阻止地面輻射的散失,我們把大氣對地面的這種保護作用稱為大氣的溫室效應。
  • 英國科技公司研發「牛用口罩」:減少碳排放 緩解溫室效應
    根據以前的研究,全球牲畜排放量佔人造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4.5%,牲畜排放的44%是甲烷(Ch),此外還有一氧化二氮(29%)和二氧化碳(27%)。研究表明,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更危險的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是二氧化碳的84倍左右。
  • 日本試驗海底儲存二氧化碳 或成應對溫室效應有效手段
    明年夏天啟動,計劃回收之前試驗的2倍量據《日經新聞》報導,為了應對地球溫室效應,日本政府於2016年提出了截至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13年的基礎上減排26%的數值目標。日本環境省表示:「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儲存技術是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舉措,我們希望通過驗證試驗加強針對溫室效應的應對力度。」日本東芝公司是這個項目的主要執行方,計劃於2020年夏天在其位於福岡縣大牟田市的三川發電站(火電站)進行CCS的實證試驗。具體方式是使發電站排放的廢氣通過胺液,僅分離和回收二氧化碳。
  • 減緩溫室效應!日本學者嘗試回收二氧化碳
    據外媒報導,目前很多地方仍然以火力發電為主,這其中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會加劇地球的溫室效應。為了緩解溫室效應對於地球的傷害,日本政府決定研究科學的方法來回收二氧化碳,來緩解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減緩溫室效應!
  • 中國科學家證明二氧化碳會激發次生溫室效應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濃度升高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碳在科學界看來一直處於「亦正亦邪」的角色。
  • 詳解十三五: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降低18%
    央廣網北京5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詳解十三五,介紹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顧名思義是指每生產單位GDP所排放二氧化碳量與基期相比的降低比例,反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效。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大家也越來越關注地球環境的變化。
  • 溫室效應也能讓海平面降低?
    全球變暖是當下的熱門話題,而造成全球變暖的原因是溫室效應。自從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已經向地球大氣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數據,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了40%以上。工業革命開始時二氧化碳的濃度為228ppm,而目前的二氧化碳濃度為440ppm以上。
  • 溫室效應將被解決?二氧化碳被轉化為燃料,且無汙染
    現在咱們全球範圍內的溫室氣體嚴重的超標,導致地球不斷地出現溫室效應,全球範圍內的氣溫不斷的升高,而這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二氧,化碳全球範圍內的二氧化碳含量嚴重的超標,所以現在的科學家針對這種有害的氣體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希望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為家裡可用的生活燃料。
  • 最新研究顯示 二氧化碳產生溫室效應只需10年
    來自卡內基科學研究所最新的研究顯示,人類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將只需10年的時間就會對地球產生最大溫室效應。 物理研究所(IOP)表示,他們希望消除人們的一個誤解--二氧化碳需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才會對大氣產生溫室效應。
  • 日本溫室氣體排放量連續4年減少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11月30日報導,日本環境省30日公布的國內2017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初值顯示,換算成二氧化碳為12.94億噸,較上年度減少1%,連續4年下降。擴大引進可再生能源及核電站的重啟被指為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用作空調製冷劑等的具有強力溫室效應的氟利昂替代物的排放有所增加。冬季煤油取暖也導致家庭的排放量增加,總體降幅較小。
  • 科學家: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帶你看看氧氣多,地球是什麼樣子
    現在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危險就是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有時候,每個人都會嘆息:哦,現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增加,空氣中的氧氣的含量越來越低,導致溫室效應加重,海平面逐漸升高,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首先是溫室效應在一定的控制下,溫度不會持續上升。其次,富氧含量也會加速生物的各種反應。人們的思維將更加敏捷,生活和工作效率將大大提高。
  • 臺媒:緩解溫室效應 "袋鼠屁"是關鍵?(圖)
    (臺灣中時電子報)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 臺媒稱,「溫室效應」是人類生存的一大敵人,科學家長期研究溫室效應改善方法,冀望能阻擋氣候惡化的腳步,替人類爭取穩定或更好的生存環境。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研究中,「袋鼠屁」一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近日的一項研究徹底推翻此說法。
  • 美國城市低報溫室氣體排放量 |《自然-通訊》論文
    《自然-通訊》本周發表的一項研究Under-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U.S. cities發現,美國城市可能平均低報了18.3%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新技術處置溫室效應禍首 二氧化碳埋地下安全嗎?
    處置溫室效應「罪魁禍首」的一項新技術引爭議把二氧化碳埋地下安全嗎?《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 /北京報導這是一些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氣體,但是毋庸置疑,它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二氧化碳,正被認為是地球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之一。
  • 稻田秸稈還田溫室氣體排放量被高估50%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作物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揭示了稻田秸稈長期還田對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CH4)排放的影響及其機制,發現秸稈對甲烷的增排效應隨還田年限延長而呈極顯著減弱趨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對秸稈還田的甲烷排放量高估了近50%。
  • 溫室效應中的中國因素
    這意味著,如果中國沒有採取強有力的減排措施,全球大氣中至少要多70億噸二氧化碳的危害。 實際行動中國目前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只有3.65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87%。
  • 溫室效應是造成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那溫室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
    氣候異常包括溫室效應和極端天氣等,溫室效應導致了全球變暖,而極端天氣常常會導致一些氣象災害的出現。今天我們主要說說溫室效應是怎麼回事。一、溫室氣體提到溫室效應我們就不得不說人類活動了。自從進入了工業社會,生產力大發展之後,由於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的大量燃燒(還有汽車尾氣的排放,森林面積的減小等),都使得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快速增加。二、原理之前我們提到過,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後到達地面,將其能量傳遞到地表。
  •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中國煤炭資源網 發布日期:2018-11-25 10:15:13 新聞歸檔
  • 為了減緩溫室效應,他們居然把二氧化碳變成了石頭?!
    當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為人類活動提供動力時,它們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其他溫室氣體。去年五月,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410ppm。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到下個世紀中葉,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飆升至5600萬年來從未見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