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溫室效應減排底氣 來自陝西軍工

2020-11-25 網易新聞

中國溫室效應減排底氣 來自陝西軍工

2016-07-15 01:41:04 來源:

華商網-華商報 舉報

(原標題:中國溫室效應減排底氣 來自陝西軍工)

在西安高新區有一個佔地約800畝的大院子,它就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氟化催化技術是這個以火炸藥、彈藥及常規毀傷技術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研究院所的一項成功的軍民融合技術。
   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清晰地記錄著我國製冷劑產品更新換代的軌跡。最早的氟利昂因為在製冷過程中向大氣排放含氟物質,造成臭氧層被破壞。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第一個實現了氟利昂替代品中用量最大的HFC-134a工業化。但第三代製冷劑的問題是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引起大氣變暖,即溫室效應。2015年,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又啟動了替代HFC-134a的新型環保製冷劑產業化技術攻關,第四代新型環保製冷劑氟代烯烴的溫室效應值僅為第三代製冷劑的千分之三。
   「目前這一技術完成產業轉化階段,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氟氮資源高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呂劍介紹,該所已與山東一企業組建生產第四代新型環保製冷劑,9月份有望批量生產。「該技術的工業化應用,為我國履行《巴黎協定》提供了技術支撐。」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長徵火箭的一次次升空,「嫦娥」探月的一次次努力,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都功不可沒。一個軍工企業,如何在民品上不斷出新,贏得市場的同時也不斷壯大自己?對此,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所長張聯社的回答是創新。「在管理上,打破純粹的科研管理,既注重基礎學科研究,又著眼技術轉化。」張聯社說,儘管在技術上領先,但在民品走向市場上該所也有很多創新之舉。在組織形態上,採取了國企合資、中外合資、混合所有制、模擬公司制等多種形式。比如「模擬公司制」形式,就是用於軍用技術成果產業化,即所裡提供技術和市場,合作企業提供場地、管理和人員,在合作企業開展項目合作,避免了繁瑣冗長的報批和資質限制等影響,一些項目因此實現了當年投產,當年盈利。 華商報記者 張小剛
 

(原標題:中國溫室效應減排底氣 來自陝西軍工)

本文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為您推薦

  • 推薦
  • 熱點
  • 娛樂
  • 體育
  • 財經
  • 時尚
  • 科技
  • 軍事
  • 汽車
  • 房產
|

觀察者網

7小時前

509 跟貼509

|

澎湃新聞

16小時前

786 跟貼786

|

中國基金報

14小時前

24151 跟貼24151

|

北京日報

3小時前

249 跟貼249

|

央視新聞客戶端

16小時前

730 跟貼730

|

中國新聞社

2小時前

124 跟貼124

|

觀察者網

5小時前

1 跟貼1

|

觀察者網

8小時前

5972 跟貼5972

|

澎湃新聞

1小時前

0 跟貼0

|

觀察者網

6小時前

5 跟貼5

|

環球網

5小時前

12 跟貼12

|

上遊新聞

1天前

6255 跟貼6255

|

環球網

1天前

2 跟貼2

|

環球網

5小時前

375 跟貼375

|

環球網

1小時前

0 跟貼0

|

新華社

16小時前

76 跟貼76

|

觀察者網

8小時前

123 跟貼123

|

央視網

16小時前

181 跟貼181

市界

2020-11-25 13:43:42

正解局

2020-11-24 12:45:39

周衝的影像聲色

2020-11-24 16:58:23

美少女小果

2020-11-25 08:25:06

量子位

2020-11-25 13:31:36

小馨馨說事

2020-11-25 11:21:24

國乒二三事

2020-11-25 14:05:18

磐石之心

2020-11-24 20:09:54

毒舌一姐

2020-11-24 21:45:53

黑山微生活

2020-11-25 12:55:45

武漢晚報

2020-11-25 12:17:01

深後

2020-11-24 18:39:30

身邊的刑法

2020-11-24 06:20:02

好奇博士

2020-11-23 15:12:37

商媒體

2020-11-24 09:20:21

開球咯

2020-11-25 06:24:53

中國網

2020-11-25 12:07:51

海峽軍情號

2020-11-24 14:18:12

丁香醫生

2020-11-25 12:13:17

i金山

2020-11-25 13:26:53

2020-11-25 16:36:59

相關焦點

  • 溫室效應因何而起?發展水電大力減排二氧化碳
    今天,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絡科普聯盟、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大壩委員會聯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在京舉辦了首期《綠色能源論壇》就《二氧化碳減排,水電行業能做什麼?》邀請能源官員、專家學者、媒體記者暢所欲言。
  • 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綜述與展望
    作者從減排帶來健康協同效應的原因、減排健康協同效應的研究概況、減排影響健康的機制以及主要影響機制下的研究方法這四個維度,對溫室氣體減排的協同效應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梳理和歸納,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本領域未來可能拓展的研究方向,以期為氣候和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堅實的科學基礎。應對氣候變化與改善人群健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 溫室效應/低碳經濟與我國節能減排對策分析
    本文在闡述溫室效應危害性的基礎上,首先探討了發達國家應對溫室效應的新舉措――發展低碳經濟,然後從宏觀戰略到微觀具體措施兩方面分析中國如何緩解外部國際環境壓力,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為經濟發展贏得更大空間,同時希望能為保護中國生態環境有所幫助。
  • 歐巴馬宣布美國減排計劃案 阻擊溫室效應加劇
    中國網8月6日訊 據西班牙媒體8月3日報導,這是一個巧合。一個巧合的終止。就在華盛頓時間8點47分,阿爾法自然資源公司——美國第二大煤炭生產商宣布破產。同日下午2點零4分,歐巴馬於白宮宣布了美國的第一個節能減排計劃案,以減少溫室效應的加劇和海水溫度的升高。歐巴馬這麼做是基於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布的最新地球圖像。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確立自上而下國際氣候治理秩序,要求附件一國家承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減排義務,並遵循「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暫不要求非附件一的發展中國家承擔該義務,議定書兩期承諾共至2020年。以美國為首的傘型集團(Umbrella Group)國家一直力圖否認「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的法律地位,要求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等發展中國家共同承擔減排義務。
  • 抗溫室效應減排難達共識 「碳」檢測國際話語權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作者】商漢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件事情最容易讓人們取得共識,但是又最難採取共同行動,那麼這就是對抗溫室效應的減排活動。但是即便是這樣一件艱難的事,最近也有了新的進展。
  • 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如何協同減排成環境部新任務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世昕) 在近日舉行的「中日環境高級別圓桌對話會」上,中日生態環境領域的官員和專家都對中國機構改革後如何實現大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事實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此前曾多次表示,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將在汙染物治理領域實現若干打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打通就是汙染物一氧化碳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協同減排。而機構改革之前,大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的減排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而這輪機構方案將溫室氣體的減排職責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劃至生態環境部。
  • 歐盟計劃提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在歐洲議會發表「盟情諮文」,其中提到的新的歐盟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及一攬子政策引發外界普遍關注。根據諮文,為確保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委會決定將2030年溫室氣體階段性減排目標比例從此前的40%提升至55%。
  • 溫室效應中的中國因素
    這意味著,如果中國沒有採取強有力的減排措施,全球大氣中至少要多70億噸二氧化碳的危害。 實際行動中國目前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只有3.65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87%。
  • 溫室效應與公地的悲劇
    科學家的解釋是因為人類工業革命以來碳排放激增,形成的一種溫室效應導致地球升溫。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
  • 日本達成《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排指標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4月15日報導,日本環境省15日發布最新數據稱,日本2012年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13.43億噸,較1990年增加了6.5%。增加原因主要是因福島核電站事故導致日本更加依賴火力發電。
  • 垃圾填埋場:溫室氣體減排新戰場
    殊不知,除了臭味,垃圾填埋場還是溫室氣體甲烷的重要來源。  為此,科研人員正試圖開展垃圾處理領域汙染物跟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的研究。  減排壓力帶動技術革新  甲烷在近200年內呈加速上升態勢,而垃圾填埋場是最大的人類活動甲烷釋放源。
  • 溫室效應主要是工業化國家造成 中國不是主要汙染源
    科技部副部長、新聞發言人尚勇攝影:中國網 王銳7月31日上午,科技部副部長新聞發言人尚勇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解讀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推動力。[中國網]:現在有一些外國媒體認為,溫室效應中國是主要的汙染源,您對這個說法怎麼看?[尚勇]:這個說法缺乏科學依據。工業化過程一百多年來,大量的溫室效應,即使按照西方自己的說法,也主要是工業化國家造成的。他們的產業結構是以重工業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排放率是非常高的。現在他們通過科技進步,整個產業結構升級,以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為主了。
  • 科普動畫 | 溫室效應是什麼?
    科普動畫 | 溫室效應是什麼?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溫室效應是指投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
  • 水分和秸稈管理減排稻田溫室氣體研究與展望
    本文從水分管理、秸稈管理、以及水分和秸稈協同管理等幾個方面綜述了近年來稻田溫室氣體減排的研究進展,重點總結了國內外通過水分管理減排稻田溫室氣體的效果、水分與施肥耦合的減排效果、秸稈還田措施以及水分管理與秸稈還田耦合對稻田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並對今後稻田溫室氣體減排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 溫室效應「幫兇」——灰巖的利用
    溫室效應「幫兇」——灰巖的利用,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其中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濃度最高、影響最大。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導致地球目前長期處於變暖的趨勢中,背後重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燒。
  • 我國溫室氣體清單11年未更新,非CO₂氣體減排面臨壓力
    然而,對於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減排,同樣將面臨巨大挑戰。8月1日,世界資源研究所在北京發布《全面減排 邁向淨零排放目標——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研究》工作論文,論文指出中國已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CO₂減排政策以期兌現2030年或更早實現碳排放達峰的承諾,然而卻對《京都議定書》所涵蓋的其餘六種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關注相對較少。
  • 印尼積極尋求應對全球溫室效應的辦法
    印尼積極尋求應對全球溫室效應的辦法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5月07日19:38   新華網雅加達5月7日電 專訪:印尼積極尋求應對全球溫室效應的辦法——訪印尼環境國務部長古斯蒂·穆罕默德·哈達  記者趙金川 李曉渝  印度尼西亞環境國務部長古斯蒂·穆罕默德·哈達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印尼作為一個群島國家無可避免地受到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為此一直在認真地尋求解決辦法。
  • 我國農田土壤溫室氣體減排和有機碳固定的研究進展及展望
    近20 年來,我國在農田土壤固碳減排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總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固碳減排措施。本文綜述了我國目前針對農田土壤溫室氣體減排以及土壤有機碳固定的有效措施,並對未來農田土壤固碳減排方向進行了展望。
  • 一分鐘看懂:溫室效應原理與全球變暖現況
    大氣層及其中的溫室氣體又扮演了什麼角色?為什麼會產生溫室效應?本文首先通過一張圖,簡潔明了地講述溫室效應與地球大氣熱力平衡。溫室效應大氣層就像一條毛毯一樣,蓋在地球表面。這種保溫作用對人類的生存環境至關重要:它使得地表平均溫度保持在適宜於人類活動的13.5攝氏度,而如果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地表溫度平均約為-18攝氏度。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是甲烷、二氧化碳等)增多時,大氣逆輻射增強,使得射入地球表面的能量難以輻射回宇宙空間,從而使得地球地表溫度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