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極端氣候現象頻繁出現,8月23日上午颱風天鴿在福建南部、廣東東部沿海地區登陸,給澳門、珠海、香港等地民眾帶來重大傷亡,中山市一位在颱風中扶貨車被壓身亡的男子也在網絡上刷了屏——不是因為貧困,誰會做這麼傻的事情呢?
天鴿颱風剛消退後不久,今年的14號颱風「帕卡」又接踵而至。27日9時前後帕卡在廣東臺山東南部沿海地區登陸,「帕卡」登陸後的大範圍螺旋雨帶覆蓋廣東江門、珠海、中山、深圳、東莞、廣州、佛山、雲浮、肇慶等地。廣東省在全省範圍內啟動了防禦颱風「帕卡」救災預警響應。
而今年6-7月份南方地方普發洪澇災害,湖南、安微、關東、福建、浙江等地數千萬人受災;最北方的漠河縣在8月28日,傳統的七夕節就開始下雪,比往年提前了一個多月。
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近幾年的極端氣候比之前增加許多。科學家的解釋是因為人類工業革命以來碳排放激增,形成的一種溫室效應導致地球升溫。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
工業革命之前的數十萬年間,地球二氧化碳氣體的濃度是相當穩定的,科學家在南極鑽取了時代久遠的冰芯,通過對冰芯的研究分析,算出了過去65萬年間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含量在160——28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之間,而且從未超過280ppm。工業革命以來,由於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大規模使用,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劇增。對於二氧化碳水平的第一次全年監測是美國在1959年於夏威夷做出的,當年的平均值為316ppm,這比工業革命初期高出了30多ppm;1960年,平均值達到了317ppm;1970年,二氧化碳水平達到了325ppm;1990年上升到了354ppm;2005年夏天,二氧化碳水平達到378ppm。
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水平在2015年首次超過百萬分之四百(400PPM),比工業革命前的280左右的PPM提高了四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每增加1ppm,相當於大氣中增加78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2013年3月,美國《科學》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地球或迎來1萬年最熱期。研究預測,今後幾十年,地球平均氣溫將高於1.13萬年中任何時間段,根據二氧化碳排放程度預計,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1.1℃—6.3℃。
也許有人對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幾度不以為然,覺得地球夏天最熱的地方溫度高達40度,冬天北方零下40度的低溫,溫度升高几度,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地球是一個生態系統,溫度上升幾度將會對系統造成災難性的後果;科學家估計,如果全球氣溫上升3℃,全球生態系統將會紊亂,全球平均氣溫會被推高6℃,兩極的冰蓋和高山冰川將會融化,這將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海平面將上升25米,90%的物種將滅絕,人類數量可能減少80%以上。看上去像是聳人聽聞的預測,但是確實是有可能在未來發生。
溫度的急劇上升,正將地球推向幾千年從未有過的、非正常的狀態中,一旦氣溫超過了人類歷史上曾經見到過的高溫,人類將首當其衝承受它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光是極端天氣帶來的農作物減產就會對人類社會構成巨大的威脅。氣候一旦失穩,人類所構建的社會體系將岌岌可危,而於小農經濟時代不同,現在地球人口高達70餘億,而且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大中城市之中,一旦出現氣候突變,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農業社會。
為了應對氣候危機,國家社會通過漫長的談判,終於在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正式籤署。
2016年4月22日,170多個國家領導人齊聚紐約聯合國總部,將共同籤署氣候變化問題《巴黎協定》 ,承諾將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範圍之內。 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作為習近平主席特使出席籤署儀式,並代表中國籤署《巴黎協定》。 美國國務卿克裡抱著孫女籤署《巴黎協定》。
截至2016年年6月29日,共有178個締約方籤署了《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共有19個締約方完成了這一程序。近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目前已有22個締約方完成了批准協定的程序。
2016年9月3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則成為23個完成了批准協定的締約方。
巴黎氣候協定的關鍵是限制各大經濟的碳排放,考慮是歷史因素,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區別對待,協議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歐美等發達國家繼續率先減排並開展絕對量化減排,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中印等發展中國家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提高減排目標,逐步實現絕對減排或者限排目標;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編制和通報反映它們特殊情況的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的戰略、計劃和行動。
但是2017年6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這個是在意料之中,因為川普在競選的時候就說《巴黎協定》是中國的陰謀,根本不存在地球變暖這一回事。川普的競選搭檔副總統彭斯還以美國近年冬天遭遇歷史性的低溫來證實溫室效應是騙局。這其實經不起推敲。溫室效應造成的溫度上升是指平均溫度,由於氣候系統的失衡,可能導致極端天氣頻發,也就是說夏天更熱,冬天更冷。所以冬季的嚴寒也有可能是溫室效應引發的。
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相對於自然氣候的變化,人類活動對於地球氣候影響甚微。在數億年前,地球甚至進入了「雪球」時代,整個星球都被厚厚的冰雪包裹。如果冰川期到來,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升溫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只是冰河期的循環是以億萬年為單位,而人類的文明不過是上萬年的時光。在數萬年的時間裡,氣候是大致穩定的。我們並不清楚冰河期等氣候變遷的內在規律,但是對於未知的事物,人們最好保持敬畏,不要隨便去擾動大自然,也許會像美國科幻片《後天》一樣,帶來不可預知的後果。
人類的活動對於環境的影響並非可以忽略不計,恰恰相反,人類的活動對於環境的破壞是巨大的。如關中地區,曾經是山清水秀,森林茂盛,但是中國古代的幾個王朝建都關中,不過千年時間就把植被破壞得一乾二淨,鬱鬱蔥蔥的森林成為黃土高坡,清清的大河也成為了渾濁的黃河,成為懸河,年年水患危害中下遊地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對於環境的破壞相對於工業革命之前加劇了無數倍。由於人類影響和破壞棲息地,地球正在發生一場類似恐龍滅絕的大規模滅絕事件,脊椎動物的滅絕速度遠遠快於以往五次大滅絕。由於人類佔用土地蓋房、耕種和伐木的影響,導致物種在以地球45億年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滅絕。近百年來,在人類幹預下的物種滅絕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科學家們據此推斷,地球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從自然保護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自工業革命開始,地球就已經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
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對地球氣候的影響也是很明顯的,看看北冰熊因為北極冰蓋的消融而無法捕獵足夠的食物、南極面積超過6000平方公裡、萬億噸級巨型冰川從南極大陸冰架斷裂脫落都能清楚地看到溫室效應和全球氣溫上升的影響和後果。
川普為何退出《巴黎協定》?主要還是經濟因素。川普表示,《巴黎協定》嚴重損害美國經濟和就業,特別是能源行業和製造業。他說,如果要達到巴黎協定溫室氣體排放的標準,美國將損失將近3萬億美元的GDP,以及650萬工作崗位。而川普的支持者主要是藍頂工人,美國鐵鏽帶地區和南方的白人居民,他們受《巴黎協定》限制碳排放的影響較大。
在6月1日的講話中,川普表示,《巴黎協定》是「華盛頓籤署的對美國不利而有益它國的協議中最新的證明」,該協議是以美國工人和美國納稅人失業、降低收入、關閉工廠以及大幅減少經濟產出為代價。
川普引用國家經濟研究協會經濟諮詢公司NERA的數據表示,《巴黎協定》將使得美國在2025年前減少270萬個就業機會,其中包括44個製造業崗位。他還稱,《巴黎協定》損害美國經濟而去「贏得外國和全球活動家的讚揚」。
川普在講話中倒沒有說「溫室效應」是騙局,只是指責《巴黎協定》對美國不公平,他指責中國作為最大的碳排放國並沒有進行絕對減排,而中國這些年來碳排放增速迅猛,2015年,2015年全球化石燃料及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為36.3GtC ,也即363億噸(1GtC為10億噸碳),與2014年大致持平;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國104億噸,佔全球29%,超過美國的15%,超過歐盟的10%,超過美國加歐盟。2015年中國的碳排放比2014年減少了0.7%。
人均碳排放,中國是7.5噸,與美國相比還不到它一半,但已經高於歐盟人均7噸的水平,全球平均是4.9噸,印度是1.7噸。
川普在演講中說道:「即使巴黎氣候協議全面執行,而且每一個國家都百分之百履行自己的職責,到2100年全球氣溫也只是下降0.2度。這個數非常非常小。而事實上,中國14天的排碳量,就會把這一切抹去(這是個簡直無法讓你置信的數據),就相當於美國從現在到2030年減排的總量。然後讓我們花幾十億的美元,丟掉工作,關閉工廠,並迫使我們的企業和家庭花費更多的錢購買能源。」
確實,根據中國水泥研究院等機構數據,近年來中國水泥產銷量在全球佔比都過半。其中2014年全球水泥41.8億噸,中國產量24.9億噸,佔全球產量接近60%。
中國水泥產量甚至「嚇倒」了首富比爾·蓋茨,2014年底比爾·蓋茨在博客上出人意料的貼出了一張圖片,對比了將此前三年中國水泥產量和整個21世紀美國水泥用量做對比:中國3年用掉了美國100年的水泥;
中國2016年實際粗鋼產量也較2015年增加1.2%,達到80837萬噸。世界鋼鐵協會(WSA)發布的2016年全年全球粗鋼產量數據包括66個國家和地區,粗鋼總產量為16.285億噸,
中國年粗鋼總產量佔上述國家和地區的51.74%,再次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鋼產量老大;全球粗鋼產量前10名中,第2—9名的鋼產量加起來,只相當於中國的66%而已,我們的產量是第二名日本的7倍多。
鋼鐵和水泥等高能耗企業產能的過剩,極大地推高了中國的碳排放,使得中國在十年間超過歐盟、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排放國。
作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國和GDP佔據世界首位的國家退出《巴黎協定》,使得人類控制碳排放和溫度上升的前景變得黯淡起來。由於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世界政府約束,在保護環境的問題上各個主權國家自行其是,其實陷入了一種「公地的悲劇」之中。所謂「公地的悲劇」,是美國學者哈定提出來的一個概念。1968年,美國學者哈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公地的悲劇》的文章。英國曾經有這樣一種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領地中劃出一片尚未耕種的土地作為牧場(即「公地」),無償向牧民開放。這本來是一件造福於民的事,但由於是無償放牧,每個牧民都養儘可能多的牛羊。隨著牛羊數量無節制地增加,公地牧場最終因「超載」而成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終全部餓死。
環境問題也與之類似。各個主權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無節制地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最終損害的大家的利益。
不過中國已經行動起來,最近的環保督查,關掉了一大批不符合要求、汙染嚴重的工廠、礦山企業。雖然更多地是為了消除產能過剩、提振經濟,但是客觀上還是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關閉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工廠是必要的,但是在國企和民企上應該一視同仁。經過十來年的基建大躍進,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已過,不再需要如此多的水泥和鋼鐵企業,關閉這些過剩產能,既能大幅度減少碳排放,保護環境,也能避免這些行業經濟的惡性競爭,導致全行業負債纍纍,危及經濟效率。
川普退出《巴黎協定》也僅僅是說這個協定對美國不公平,需要重新談判,而並沒有說不需要保護環境。川普的一些說法也不無道理,碳排放減排應該以現狀為基礎進行減排,而不應該糾結於歷史排放數據,否則後發的印度、非洲地區等不發達國家堅持要走西方國家排放的老路,《巴黎協定》將同樣會成為一紙空文。
希望世界各大國的領袖能夠繼續商談出一個行之有效的協定,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大家都同在一艘船上。如果不能控制碳排放,溫室效應帶來的升溫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也許第三次世界大戰大家將會為了水資源和糧食而廝殺。這種風險比網絡上臆想出來的大物理、大洪水、兩腳羊之類的要高得多。
由於溫度的變遷相對於溫室氣體的排放具有滯後性(如夏天溫度最高的時刻並不是太陽輻射最強的中午而是下午三點左右),因此哪怕我們馬上採取行動全球碳排放零增長(這是不現實的),地球的氣溫依然會繼續上升一段時間。所以,留給各國做出反應的時間並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