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提到的《持續行動》一書中,看完「別讓公地悲劇在你身上上演」,不由得想到不久前看過的多年前上映的一部充滿正能量的電視劇《大陸朝天》。
記得有這樣一段話,但我沒記全,下面是我在網上查到的全文: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黨,我不是共產黨,我不說話;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此後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再後來他們追殺天主教徒,但我是新教教徒,我還是不說話;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馬丁·尼莫拉牧師,1945年。
書中這樣講,賈伯斯曾對《紐約時報》說,他的孩子從沒有用過iPad,同時也記錄了《欲罷不能》的一句話:「生產高科技產品的人,仿佛遵守著毒品交易的頭號原則——自己絕不能上癮。」
什麼是「公地悲劇」?1968年英國加勒特·哈丁教授(Garrett Hardin)在《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中首先提出「公地悲劇」理論模型。他說,作為理性人,每個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隻羊會有兩種結果:一是獲得增加一隻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的負擔,並有可能使草地過度放牧。經過思考,牧羊者決定不顧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數量。於是他便會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圖,許多牧羊者也紛紛加入這一行列。由於羊群的進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場被過度使用,草地狀況迅速惡化,悲劇就這樣發生了。那麼造成公地悲劇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般認為,人性的自私和不足只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公產缺乏嚴格而有效的監管是另一個必要條件。哈丁對此也提出了解決方法,那就是將公地私有化,把公地草地分給個人,那每個人就有了保護草地的動機。他認為,指望人們良心發現來解決公地悲劇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通過法律、制度、行政措施、經濟懲罰等各種強制手段,來限制人們破壞公共利益的行為。
回到書上,如果把一個企業做為「公地」的話,沃倫·巴菲特與查理·芒格的公地就是伯克希爾,任正非的公地就是「華為」,他們和股票的持有者都是牧羊人,他們都「自己做飯自己吃」。
再看小明賣雞蛋,剛開始吃自己家散養的雞蛋,吃不完於是就去賣,由於特別受歡迎,供不應求,擴大規模,增加雞的數量,再後來說是被網絡自媒體推薦了,訂單大量增加,更加供不應求。於是決定建養殖場,實行圈養,用飼料餵雞,為了迎合消費者自認為的「土雞蛋」消費口味,就添加目前被允許含有能使蛋黃偏紅的飼料添加劑,雖然開始覺得不妥當,但想到可以賣得貴一些,這種添加劑又被允許,也就心安理得了,小明還在吃自家不加飼料的雞蛋。那麼,現在的賣出去的雞蛋還是不餵飼料散養的雞蛋嗎?接下來再問,小明是賣雞蛋的,那有沒有賣醬油的?有沒有賣食用油的?等等。就像《大陸朝天》中,工業拆解垃圾,企業的排汙不達標,明明已經造成水資源、土地資源汙染,癌症患者逐年增加,兵員輸送已經成了問題。但是為什麼環保政策的實行還是有那麼大的阻力?
也許小明會說,只要我自己不吃,我的家人不吃,那其他人吃了有沒有問題,就和我沒有關係了。賣醬油的也可以說,我和我家人吃自產天然非轉基因的醬油,其他人吃了有沒有問題,和我沒關係。問題又來了,小明家做飯不吃醬油嗎?那個賣醬油的不吃雞蛋嗎?或許小明和賣醬油的會說,我賺錢多,買貴的,書中有一句話說,或許更貴的,就是加了添加劑的。結果,大家都吃到了添加劑食品。或許那個小明是能創造一個小的「雞蛋公地」,但是在更大範圍,他就是那些自私的牧羊人。
這裡也提到了一個造假問題。由於造假者生產成本大降,不造假的同行在價格上優勢全無,為了活命,也不得不摻假。書中說,只要有買賣,就一定會有造假的問題出現。不管打擊有多嚴厲,只要有利潤空間,就一定會有人鋌而走險。
公地問題是在人性本惡的概念裡提出的。這個人性本惡的概念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就提到,他的弟子韓非、李斯也是這種觀點,甚至商鞅這個秦的變法者都利用了人的這種私慾。那麼孟子的性善論不存在?看前面的不造假者的結局無非有二:一是加入到造假群體;二是求新求變,要麼蛻變,要麼毀滅。所以,最好是有公正的強制力的保證。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王陽明在遇到類似公地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在王陽明《告諭廬陵父老子弟》一文中有這樣一段:
今天時亢旱,火災流行,水泉枯竭,民無屋廬,歲且不稔。實由令之不職,獲怒神人,以致於此。不然,爾民何罪?今方齋戒省咎,請罪於山川社稷。停催徵,縱輕罪。爾民亦宜解訟罷諍,息心火,無助烈焰。禁民間毋宰殺酗飲。前已遣老人遍行街巷,其益修火備,察奸之因火為盜者。
我揣測大意大致如下:現在老天爺長期不下雨,遭遇旱情,天氣也很乾燥,火災也頻發,水源也因此不足,民眾因火災失去棲身之所,今年莊稼收成不好。實在是我這個地方父母官不稱職,使得神人發怒,才導致了這個結果。要不然,你們百姓有什麼罪過呢?現在剛剛進行過齋戒,開始反省自己的過失,向山川社稷之神賠罪。於是我停止催促徵收,對犯有小罪行的人從輕發落。你們(百姓)也應該停止小的爭執,並能夠撤訴,和氣生財,不要助長火焰。禁止民間宰殺牲畜,過度飲酒。之前已經派老人走街串巷,對預防火災和發現不法民眾利用火災偷竊物品有所幫助。
儒家思想有「敬天保民」的思想,遇到火災,王陽明這個廬陵地方長官,開始從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我不稱職,是不是有什麼過錯?於是向天請罪,實行了一系列利民生的舉措。也許現在有的人認為求神思想有些迂腐,我們現在在這裡不談那些近似佛家「五戒」之類的內容,只看他躬身自省的優點。
在災後重建問題上,由於「小民惑近利,迷遠途,孰肯為久長之慮,徙往往臨難追悔無及」,把提議者「民居夾道者,各退地五尺以避衢道,相連接者,各退地一尺,以拓火巷」改為「凡南北夾道居者,各退地三尺為街,東西相連接者,每間讓地二寸為巷,又間出銀一錢助邊巷者為牆,以斷風火······違者各有罰。」其實就是道路兩邊的南北居民各向後退三尺,左鄰右舍,各讓二寸,並以政府強制力作保障。
最後,針對這個公地悲劇問題,套用句王陽明的話:『』與其悔之於後,何如慎之於先?」這是他對擇友問題的看法,我覺得這裡也很合適。如果電視劇中林克難的妹夫能夠早一些意識到環境汙染的危害,或許就不會自食惡果患上淋巴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