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6日,「3.15晚會」報導了青島市即墨區個別海參養殖基地違規「投放敵敵畏」問題後,整個海參特產產業,特別是「即墨產海參」遇到了嚴重聲譽危機,造成典型的「公地悲劇」。
「公地悲劇」大多會發生在「公地」領域。「公地悲劇」就是說在一片公共草地上,每個牧羊人為了增加自己利益而增加牧羊數量,由於沒有管制,草地過度放牧,草地狀況迅速惡化,最後大家都無草地可放牧,悲劇發生。
「公地悲劇」的產生有多種原因,如企業為一己之利違規生產,質量、生產、供應和銷售規範不完善,同業監督缺位,無明確主管單位,日常監管不到位,信息公開不足,以及媒體報導因素等。
事件發生後,農業農村部對此高度重視,責成山東省農業農村部門迅速查處。同時,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趕赴山東指導後續查處工作。農業農村部將在近期組織山東、遼寧等海參主產省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即作出安排,市海洋發展局主要負責人立即帶領執法人員趕赴事發地進行調查處理。迅速組織開展取樣檢測工作,對養殖海參、水體底質和成品進行全面檢測,形成檢測結果,及時回應關注。
可以說,事件後的調查處理工作是及時的,組織山東、遼寧等海參主產省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是非常精準到位的。根據全國地理標誌原產地特產信息門戶和導航平臺——郡縣地標特產大全網站的統計,山東和遼寧地理標誌海參註冊登記數量佔91.67%。截止到目前,我國海參中具有獨特品質和聲譽並在國家有關部門註冊登記了地理標誌保護的有24個,其中山東14個,分別是長島海參、河口刺參、即墨海參、崆峒島刺參、靈山島海參、蓬萊海參、日照海參、榮成海參、乳山刺參、桑島刺參、威海刺參、文登刺參、西霞口刺參、煙臺海參等;遼寧省8個,分別是長海海參、大連海參、海洋島海參、葫蘆島刺參、虎平島海參、遼參、瓦房店海參、獐子島海參;河北省1個,是樂亭海參;福建省 1個,是霞浦海參。
避免「公地悲劇」的根本性措施,就是在加強監管工作的基礎上,強化「同業監督」和「信息公開」工作。「同業監督」是地理標誌特產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個短板,行業協會需要做到真正的「自立、自強」,維護同業利益,建有保護同業聲譽的機制,對危害同業聲譽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信息公開」是一道陽光,違規行為難以隱藏,廣大消費者利用公開信息,可以辨別真偽,也讓假冒偽劣產品沒有市場。
要避免「公地悲劇」,還需要媒體專業性報導。媒體非專業性報導或者選擇性報導對地理標誌特產產業聲譽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地理標誌單位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特別關注媒體報導的事情。
同業監督、信息公開和媒體專業報導是地理標誌特產產業避免「公地悲劇」的三大注意事項。地理標誌特產產業要避免「公地悲劇」,營造出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