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場:溫室氣體減排新戰場

2021-01-07 中國氣象局

  ■本報記者 陸琦

  提起垃圾填埋場,人們的第一反應或許是揮之不去的惡臭。殊不知,除了臭味,垃圾填埋場還是溫室氣體甲烷的重要來源。

  為此,科研人員正試圖開展垃圾處理領域汙染物跟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的研究。

  減排壓力帶動技術革新

  甲烷在近200年內呈加速上升態勢,而垃圾填埋場是最大的人類活動甲烷釋放源。垃圾填埋場內的有機物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產生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垃圾填埋氣。

  「通過垃圾處理方式的優化,減排潛力巨大。」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英國、德國能夠『模範』地完成《京都議定書》的減排目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們在廢物領域所做的工作。」

  這給了中國科研人員一些啟發。

  我國生活垃圾總體呈現含水率高、易降解有機物含量大等特徵,在厭氧填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甲烷。「一方面,我們產生垃圾的量大;另一方面,容易降解產生甲烷的垃圾比例又高。」因此,在劉建國看來,借鑑歐洲國家的成功經驗,我國在廢物領域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很多。

  減排目標帶動了垃圾處理技術的革新。近年來,垃圾填埋場溫室氣體減排技術正成為國內外競相研究開發的熱點,如收集垃圾填埋氣用於鍋爐供熱或併網發電、經火炬燃燒後排放等。

  劉建國表示,甲烷減排技術既包括對填埋氣的直接捕集氧化去除,也包括通過源頭的有機物分流處理和替代填埋方法等來降低有機垃圾的直接填埋量。

  城鄉與東西部「兩重天」

  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城市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經達到97.1%。也就是說,接近100%的城市垃圾都進入符合國家相應規範標準的設施中去處理。

  劉建國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國內大中型填埋場的建設水平、運營管理,特別是東部、中部等經濟較發達地區,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

  「但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各方面的地方差距很大。」他說,「有好的設施但沒有足夠的資金運行,有的還沒有專業的技術,比如西部地區。這種不平衡的問題特別突出。」

  他同時指出,農村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跟城市是「兩重天」。「由於長期在管理體制上沒有理順,農村的小填埋場好多都不太規範。」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研究員蔡博峰等研究發現,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些發達地區,由於城市化的進程較為成熟,生活垃圾排放量相對較大且集中,是填埋場甲烷排放較集中的區域,且很大一部分來源於Ⅰ類填埋場(填埋量≥1200噸/天)。其他地區的甲烷則多來自於Ⅱ類(填埋量為500~1200噸/天)和Ⅲ類填埋場(填埋量為200~500噸/天),其中西南、華中、西北地區尤為顯著。

  研究表明,填埋場規模和甲烷排放模式受經濟水平影響最為顯著。在一些欠發達地區,例如西北和西南地區,垃圾主要以填埋方式進行處理,再加上經濟和消費結構的改變,直接導致固體廢棄物產量急劇升高,填埋場的甲烷排放量也有所上升。

  垃圾分類及預處理減排效果最佳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氣候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等單位,在垃圾填埋場甲烷排放和環境健康影響領域開展了近6年的研究工作。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科學進展》。

  他們的結論是:中國垃圾填埋場實施低碳情景可減排54%的甲烷,同時可使近1000萬人免受填埋場惡臭影響,溫室氣體減排與環境健康協同效益顯著。

  「能夠減排汙染物的技術措施或者技術路徑,通常也能減排溫室氣體,因為機理是一樣的。比如,垃圾填埋場厭氧降解產生甲烷、二氧化碳,過程中同時產生惡臭氣體、高濃度的有機廢水等。」劉建國表示。

  事實上,為了把惡臭控制住,垃圾填埋場普遍都採取了很多技術措施,投入了很多資金。

  「但如果進入填埋場的垃圾的特性不改變,還是含水率很高、可降解的有機物含量很高,那麼控制起來難度就很大。」劉建國坦言。

  為此,他認為,最有效的還是源頭控制。「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通過垃圾分類、預處理等,改變進入填埋場的垃圾的性質。」

  這也正是歐洲國家採取很多措施來做的事。「如果從源頭減少易降解物質進入填埋場的量,就可以從源頭控制溫室氣體的產生。」劉建國說,「垃圾分類對於溫室氣體減排有很重要的意義。」

  (來源:《中國科學報》2018-11-05第4版綜合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住建部:《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氣體收集處理及利用工程技術標準...
    日前,住建部印發《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氣體收集處理及利用工程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3 基本規定   3.0.1 再用填埋場和仍有填埋氣體產生的停用填埋場應設置填埋氣體導排設施。   3.0.2 垃圾填埋量大於或等於0.2×106t, 垃圾填埋平均厚度大於或等於10m,且有填埋氣體產生的填埋場應設置填埋氣體主動導排處理設施。
  • 美國垃圾填埋場燃燒甲烷,導致鳥類被燒傷
    紅尾(kuáng)(上圖是在內布拉斯加州猛禽恢復中心獲救的紅尾)經常在垃圾填埋場裡尋找獵物,因此特別容易被甲烷燃燒傷害。新墨西哥州的救援人員很快發現,導致紅尾受傷的是甲烷燃燒,這是聯邦政府強制要求全美垃圾填埋場處理甲烷的方法。垃圾填埋場用一種叫做「甲烷燃燒器」的裝置,把這種強效溫室氣體變成水和二氧化碳;與甲烷相比,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的熱量更少。但當燃燒器的火焰從9米高的排氣管或大煙囪噴出時,它們依然是無色的,於是鳥兒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直直飛進了火焰。
  • 中美能源與環境論壇: 關注填埋場甲烷資源化利用
    本次論壇主題為促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能源和環境十年合作的框架文件》下的「中美綠色合作夥伴計劃——填埋場溫室氣體控制與資源化技術」項目的有效實施,構建中美兩國地方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間互利共贏的合作平臺。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全球性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顯,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各方機構間的密切合作。
  • 垃圾發電、風電、光伏項目節能減排計算方法及效果分析
    這要從垃圾發電項目自身的汙染物、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與煤電項目汙染物、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的對比差值進行衡量。1.垃圾發電煙氣排放汙染物SO2、NOx的減排計算為便於分析和說明,我們仍以上述國內某廠4×600噸/日垃圾發電項目為例,分兩種情況說明垃圾發電項目煙氣排放SO2、NOx汙染物排放強度。
  •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垃圾填埋場
    據外媒報導,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處理垃圾填埋場的廢棄物 ,儘管新的研究警告說,這對於一次性廢棄物的問題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辦法。能夠分解聚乙烯的蟲子是在幾年前首次發現的,但是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確切地了解其發生方式,以及如何影響毛蟲的實際實施。
  •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能賺錢(圖)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也稱「碳交易」。由於發達國家減排二氧化碳成本很高,《京都議定書》建立了清潔發展機制(CDM),發達國家或者企業幫助發展中國家每分解一噸標準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就可以獲得一噸標準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權。
  • 我國溫室氣體清單11年未更新,非CO₂氣體減排面臨壓力
    然而,對於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減排,同樣將面臨巨大挑戰。8月1日,世界資源研究所在北京發布《全面減排 邁向淨零排放目標——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研究》工作論文,論文指出中國已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CO₂減排政策以期兌現2030年或更早實現碳排放達峰的承諾,然而卻對《京都議定書》所涵蓋的其餘六種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關注相對較少。
  • 廣東奕垌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預計2020年封場 填埋氣治理利用項目...
    北極星固廢網訊:據廣東陽江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消息,陽江市奕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場目前填埋氣產生量高、並擴散到外部環境已構成汙染周圍大氣環境的危害。《奕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場填埋氣治理利用項目》日前進行公開招標,要求有效收集、處理填埋氣體,消除汙染,綜合利用填埋氣發電,輸送國家電網。
  • [分享]垃圾填埋場生態資料下載
    垃圾填埋場生態專題為您提供垃圾填埋場生態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垃圾填埋場生態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內容簡介 摘要:闡述了溫州楊府山垃圾填埋場封場後基地實施生態恢復和景觀規劃2個階段的景觀設計。
  • 全球碳減排注入強心劑,東亞三國宣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時間表
    全球碳減排注入強心劑,東亞三國宣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時間表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10-28 22:00 來源: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以國際、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現狀為背景,我國於2016年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增加「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條款,首次將控制溫室氣體減排納入法治軌道。但是,該條款定性模糊,內容概括,不利於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達成。
  • 日本達成《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排指標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4月15日報導,日本環境省15日發布最新數據稱,日本2012年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13.43億噸,較1990年增加了6.5%。增加原因主要是因福島核電站事故導致日本更加依賴火力發電。
  • 全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怎麼建?打造一個主題公園
    今日(27日),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由中鐵十七局四公司承建的全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重慶長生橋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效果圖「我們將會對目前已有的垃圾堆體進行整形、封場覆蓋,然後對滲濾液進行處理,控制地下水汙染、收集和處理有毒有害填埋氣體。」項目負責人趙軍強介紹,在環境與安全監測等工作結束後,將對垃圾堆體進行綠化,最終進行園林種植和景觀設置,變「毒土」為「淨土」。
  • 中山這個佔地約140畝的垃圾填埋場變身綠地
    「綠肺」好消息來了平南簡易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項目高分通過市級驗收11月12日,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組織的驗收組前來三鄉鎮,對平南簡易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項目進行驗收。他們通過聽取匯報、查看資料,實地檢查等之後,認為平南簡易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項目已經達到《廣東省鎮級填埋場整治技術要求及評分細則》相關要求,高分通過市級驗收。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溫室氣體類似於溫室截留太陽輻射,並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這種溫室氣體使地球變得更溫暖的影響稱為「溫室效應」。  為什麼要減排溫室氣體?  面對溫室氣體,我們無須逃之夭夭。其實溫室氣體是影響氣候的「雙刃劍」。
  • 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汙染風險分級評價
    然而,垃圾填埋場引起的地下水汙染不僅僅是為了水源和人。身體健康影響也可能損害環境、景觀、農業生產等需要考慮不同類型的研究,對填埋場汙染特徵及受體受體之間的關係和汙染水平、使用方法研究脆弱性等級的定義包含垃圾場填埋層暴露和受體系統脆弱性指標,地下水汙染風險評價垃圾填埋場的風險水平,以控制和管理,並恢復汙染。
  • 生活垃圾填埋場:韓國首爾 VS 中國上海
    早在2010前,曾經歷了周邊居民怨聲載道的抱怨,但當地政府打出「把世界上最大的填埋場建設成為世界最佳環保旅遊名勝」口號,通過規劃與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天,小E首先從廠址和面積上介紹一下韓國首都圈垃圾填埋場跟上海市垃圾填埋場的相似之處。
  • 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綜述與展望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加強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研究,對於改變溫室氣體減排的成本效益的傳統認識、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積極性、促進氣候變化和人群健康問題的協同解決、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都具有重大意義。
  • 100城市方案⑥|固體廢棄物:從垃圾發電到行為改變
    碳減排量交易銷售收入的24%以及售電所得的4%用於周邊社區的社會投資。迄今為止,發電廠已經投入了超過200萬美元的社會投資,用於新幼兒園、多功能社區中心、人行步道的修建,和廢水處理系統的建設,並在垃圾場周圍種植2,500株樹木——所有項目都把社區參與納入其中。 波哥大垃圾填埋氣發電廠,為國家電網供電。
  • 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如何協同減排成環境部新任務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世昕) 在近日舉行的「中日環境高級別圓桌對話會」上,中日生態環境領域的官員和專家都對中國機構改革後如何實現大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事實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此前曾多次表示,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將在汙染物治理領域實現若干打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打通就是汙染物一氧化碳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協同減排。而機構改革之前,大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的減排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而這輪機構方案將溫室氣體的減排職責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劃至生態環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