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奕垌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預計2020年封場 填埋氣治理利用項目...

2020-12-0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據廣東陽江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消息,陽江市奕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場目前填埋氣產生量高、並擴散到外部環境已構成汙染周圍大氣環境的危害。《奕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場填埋氣治理利用項目》日前進行公開招標,要求有效收集、處理填埋氣體,消除汙染,綜合利用填埋氣發電,輸送國家電網。

市區唯一一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已構成汙染大氣環境的危害

陽江市奕垌垃圾填埋場用地面積為 37 萬平方米,是陽江市區唯一一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承擔著陽江市中心城區(含陽東區)、海陵實驗區城鎮、高新區城鎮及部分農村等區域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處置,日處理量達 800 噸/日,垃圾處理方式為衛生填埋。填埋場截至 2017 年底尚有庫容 50 萬立方米,預計 2020 年作封場處理。

奕垌垃圾填埋場▼


據初步測算,目前奕垌垃圾場填埋氣產生量約為 1800m³/h(參考值),填埋氣大部分外排擴散到大氣環境,並已構成汙染周圍大氣環境的危害。

填埋氣治理利用項目 預計運營期不高於10年

奕垌垃圾填埋場預計 2020 年作封場處理,我國南方地區生活垃圾中,有機質含量豐富,氣候適宜,有利於有機質分解。一般填埋場封場後,填埋氣資源還可利用 3 年以上。該項目預計運營期直至填埋場填埋氣利用完畢止但不高於 10 年。

垃圾場尚未利用面積 10 萬㎡ 招標項目用地約3000㎡

奕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場總佔地面積 37 萬平方米,其中已利用面積 27 萬平方米,尚未利用面積 10 萬平方米。填埋氣治理利用項目需要配套建設安裝發電設施設備,以及必要的管理設施,項目用地面積約 3000 平方米,由招標方負責在填埋場紅線範圍內提供配套設施用地,不需要另外徵用。


合同籤訂一個月內摧毀填埋氣 四個月內輸電至國家電網

招標文件要求,合同籤訂後10天內,中標單位在項目所在地設立項目公司;合同籤訂後一個月內,完成發改立項、電力投入設計與批覆等政府報批手續,以及採取風機抽取+火炬焚燒的方式摧毀填埋氣;合同籤訂後四個月內,垃圾填埋氣經預處理後進入內燃機組發電,輸送至國家電網。

合同實施進度表▼


項目設備投資不得低於800萬元

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填埋氣發電機組、填埋氣收集系統、覆膜焊接密封、雨汙分流管理、填埋氣預處理裝置、高壓配電配套設施、應急火炬、土建工程、政府手續辦理事宜等。項目投資金額由投標人自行確定,但其中設備投資不得低於 800 萬元。

項目必須控制燃爆風險

由於奕垌填埋場庫存垃圾量逐年攀升,填埋氣的產量隨著垃圾庫存量逐步提升,自然散失的填埋氣中,甲烷濃度一般高於 55%,甚至達到 60%以上,遠遠高於《生活垃圾填埋場汙染控制標準》(GB16889)規定的安全排放標準。高濃度的填埋氣很容易在填埋堆體表面與空氣混合、囤積,達到甲烷的爆炸極限範圍(濃度 5%--15%)。國內外均有填埋場因填埋氣收集處理不規範導致爆燃事故的報導。

垃圾填埋場填埋氣產量逐年攀升▼


通過在填埋堆體內部鑽井(最大深度堆體表面以下-18m)結合鋪膜密封的方式,利用風機建立收集管網微負壓狀態,主動將堆體裂隙中的填埋氣抽取到管道中。確保填埋氣不與空氣混合,能完全控制爆燃的風險。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柴窩堡、鹽湖片區生態環境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場)項目初步設計的...
    關於對達坂城區烏拉泊、柴窩堡、鹽湖片區生態環境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場)項目初步設計的批覆 2019-11-05 19:16:25 來源: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閱讀:
  • [分享]垃圾填埋場生態資料下載
    &nbsp 查看詳情 [山東]2015年垃圾填埋封場工程量清單及招標文件(合同) 立即下載
  • 30多公頃垃圾填埋場將生態修復變公園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批覆了通州北神樹垃圾衛生填埋場生態修複試點項目的項目建議書。記者注意到,這個項目的批覆實際與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為居民提供綠色活動空間不無關係。根據方案,這裡將經過治理等流程進行生態修復,最終變成公園。
  • 住建部:《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氣體收集處理及利用工程技術標準...
    日前,住建部印發《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氣體收集處理及利用工程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詳情如下:   1 總則   1.0.1 為貫徹國家有關生活垃圾處理的法規和技術政策,保證填埋氣體收集、處理及利用工程的質量,確保生活垃圾填埋場(以下簡稱填埋場)的安全運行,使填埋氣體收集、處理及利用工程的設計、施工規範化,制定本標準。
  • 全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怎麼建?打造一個主題公園
    今日(27日),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由中鐵十七局四公司承建的全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重慶長生橋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與此同時,該項目的垃圾填埋區、滲慮液處理區、沼氣發電區等相關區域的改建升級工作同步啟動。據悉,該項工程以打造生態主題公園的形式,進行生態修復和城市功能恢復,實現城市土地的循環再利用。
  • 中山這個佔地約140畝的垃圾填埋場變身綠地
    「綠肺」好消息來了平南簡易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項目高分通過市級驗收11月12日,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組織的驗收組前來三鄉鎮,對平南簡易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項目進行驗收。驗收組成員由生態環境部、廣東工業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的三位專家,以及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的人員組成。他們通過聽取匯報、查看資料,實地檢查等之後,認為平南簡易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項目已經達到《廣東省鎮級填埋場整治技術要求及評分細則》相關要求,高分通過市級驗收。
  • 生活垃圾填埋場:韓國首爾 VS 中國上海
    生活垃圾填埋場:韓國首爾 VS 中國上海北極星固廢網訊:(一)韓國首都圈垃圾填埋場,承擔著附近58個地區、2500萬人口、約1.5萬噸的的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棄物處置任務。早在2010前,曾經歷了周邊居民怨聲載道的抱怨,但當地政府打出「把世界上最大的填埋場建設成為世界最佳環保旅遊名勝」口號,通過規劃與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天,小E首先從廠址和面積上介紹一下韓國首都圈垃圾填埋場跟上海市垃圾填埋場的相似之處。
  • 垃圾填埋場:溫室氣體減排新戰場
    減排壓力帶動技術革新  甲烷在近200年內呈加速上升態勢,而垃圾填埋場是最大的人類活動甲烷釋放源。垃圾填埋場內的有機物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產生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垃圾填埋氣。  「通過垃圾處理方式的優化,減排潛力巨大。」
  • 解析垃圾坍塌臨界值 新模型讓填埋場擴容30%
    解析垃圾坍塌臨界值 新模型讓填埋場擴容30%科技日報訊 (記者江耘 實習生辛晶晶 通訊員石叢珊)「基於全球62項案例總結的這套理論模型,可讓垃圾填埋場擴容30%,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在中國科協近日主辦的「科學填埋 綠色未來」科技成果科普發布會上,浙江理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張振營教授的科研項目「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性分析關鍵土力學參數測試系統及應用」引起關注。「除了回收再利用和焚燒掉的,在我國,大約60%的垃圾,是以填埋的方式被處理的。」
  • 本地市民詢問:西安高陵生活垃圾填埋場如何減少影響周圍環境
    馬北村九支渠210過道附近垃圾填埋場汙染,周邊氣味難聞。回復區城市管理局、區水務局經核實,高陵生活垃圾填埋場已於2020年3月啟動封場工作,目前,已完成場內垃圾覆膜除臭、雨汙分流等工作,正在進行積存滲濾液處理。
  • 垃圾填埋場垃圾廢水處理工藝詳解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地表水汙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①廢水水質及特性分析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項目設計廢水處理量為72m3/d,收水範圍主要為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及各中轉站收集的垃圾滲濾液。廢水具有水量較小、排水不均勻、濃度高、雜質和懸浮物多、可生化性好等特點。
  • 浙理工教授「和垃圾打了20年交道」,他的研究讓垃圾填埋場有效擴容30%
    數據顯示,杭州一天的垃圾產生量是1.2萬噸,相當於100頭鯨魚的體重,2021年杭州生活垃圾的總量將達到512萬噸,比2016年增長35%。面對如此巨量的生活垃圾,我們該如何找到一個安全有效的處理方法?
  • 「關注」國內最大垃圾填埋場快滿了!當地每天1萬噸垃圾咋辦?
    在西安,位於灞橋江村溝的垃圾填埋場是西安主城區僅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國內最大垃圾填埋場即將封場△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於1994年建成,佔地1000多畝,相當於100個足球場的面積那麼大,每天處理垃圾達到10000噸,
  • 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汙染風險分級評價
    然而,垃圾填埋場引起的地下水汙染不僅僅是為了水源和人。身體健康影響也可能損害環境、景觀、農業生產等需要考慮不同類型的研究,對填埋場汙染特徵及受體受體之間的關係和汙染水平、使用方法研究脆弱性等級的定義包含垃圾場填埋層暴露和受體系統脆弱性指標,地下水汙染風險評價垃圾填埋場的風險水平,以控制和管理,並恢復汙染。
  • 垃圾處理填埋不是最好方式 分類利用是唯一出路
    這些有毒物質一方面通過土壤進入水體,另一方面在土壤中發生積累而被作物吸收,毒害農作物,長期生活在危險固體廢料附近的居民飲用了受汙染水源、食用了受汙染的農作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不言喻的。填埋不是最好方式從北京市區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可到達位於南六環外的安定衛生填埋場。
  • 武漢這座園林,相當於5個解放公園,耗資20億,曾是垃圾填埋場
    武漢這座園林,相當於5個解放公園,耗資20億,曾是垃圾填埋場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我國有很多知名的古典園林,比如蘇州園林、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這次心心要說的是位於武漢的一座園林,面積之大相當於5個解放廣場,而且耗資20億修建,曾經這裡還是武漢最大的垃圾填埋場。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在武漢張公堤公園的核心區域,就是武漢園博園的所在地。武漢園博園位於中心城區的城鄉結合部,這裡的前身是武漢曾經最大的垃圾填埋場——金口垃圾填埋場。
  • 美國垃圾填埋場燃燒甲烷,導致鳥類被燒傷
    紅尾(kuáng)(上圖是在內布拉斯加州猛禽恢復中心獲救的紅尾)經常在垃圾填埋場裡尋找獵物,因此特別容易被甲烷燃燒傷害。新墨西哥州的救援人員很快發現,導致紅尾受傷的是甲烷燃燒,這是聯邦政府強制要求全美垃圾填埋場處理甲烷的方法。垃圾填埋場用一種叫做「甲烷燃燒器」的裝置,把這種強效溫室氣體變成水和二氧化碳;與甲烷相比,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的熱量更少。但當燃燒器的火焰從9米高的排氣管或大煙囪噴出時,它們依然是無色的,於是鳥兒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直直飛進了火焰。
  • 處領導赴圍墾外六工段垃圾填埋場慰問一線工作人員
    2016年8月3日,環衛處主任與分管副主任一行人前往圍墾外六工段垃圾填埋場,慰問了一線作業的工作人員。
  • 中美能源與環境論壇: 關注填埋場甲烷資源化利用
    本次論壇主題為促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能源和環境十年合作的框架文件》下的「中美綠色合作夥伴計劃——填埋場溫室氣體控制與資源化技術」項目的有效實施,構建中美兩國地方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間互利共贏的合作平臺。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全球性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顯,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各方機構間的密切合作。
  •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垃圾填埋場
    據外媒報導,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處理垃圾填埋場的廢棄物 ,儘管新的研究警告說,這對於一次性廢棄物的問題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辦法。能夠分解聚乙烯的蟲子是在幾年前首次發現的,但是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確切地了解其發生方式,以及如何影響毛蟲的實際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