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內最大垃圾填埋場快滿了!當地每天1萬噸垃圾咋辦?

2020-12-04 人民日報

在西安,位於灞橋江村溝的垃圾填埋場是西安主城區僅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場

眼下,這個佔地面積超過1000畝的國內最大的垃圾填埋場,馬上就要被填滿,近期將關閉封場。

填滿了!

國內最大垃圾填埋場即將封場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於1994年建成,佔地1000多畝,相當於100個足球場的面積那麼大,每天處理垃圾達到10000噸,是目前國內日處理量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在原本的計劃中,江村溝每日垃圾填埋量在2500噸左右,原本能使用50年的填埋場,結果提前20年就迎來了飽和。

這個超負荷使用的垃圾填埋場關閉後,西安每天10000噸垃圾該如何處理?

11月4日,西安市首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產試運行,三臺750噸焚燒爐在藍田前衛鎮同時點火啟動,日處理生活垃圾可以達到2000噸以上。

除此之外,建設在高陵、西鹹的兩個焚燒項目將在本月底投入運營,處理垃圾總量可以達到5000噸;到明年底,西安市5個無害化處理項目將全部投入運營,每天總處理能力將達到12750噸,完全可滿足當前西安市垃圾處理的需求。

但新建的垃圾焚燒廠又面臨新困難:垃圾無害化處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源頭垃圾分類,如果不分類或者分類不精細,乾濕垃圾不分開,燃燒不充分,就有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

垃圾「一桶扔」現象仍存在

今年全國46個重點城市被列為垃圾分類試點城市,西安也是46個試點城市之一。西安提出,2019年要實現城市垃圾分類全覆蓋;9月1日《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實施,規定西安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類。

單位或個人違反規定隨意投放生活垃圾的,個人罰款100元以上200元以下,單位罰款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並將不良信息納入個人徵信系統。這意味著西安垃圾分類邁入「強制時代」。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然而記者發現,推行效果並不理想。在一些老舊小區,垃圾「一桶扔」現象仍然存在,垃圾分類變成了一種口號。在碑林區文藝路自由之宅小區,居民垃圾不加分類就隨意丟進桶裡;即便有分揀,物業管理員也只是出於經濟需求,把廢紙箱紙盒揀出來,並非從環保角度出發。

 

按照西安市建築垃圾管理條例的規定,建築垃圾排放人應當對建築垃圾進行分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建築垃圾與生活垃圾、危險廢物混合處置。但在西安市高新區糖果小區,不僅建築垃圾長期堆放,而且鞋盒、燈具、木板、收納盒、電線電纜等生活垃圾和這些建築垃圾混放在一起。記者隨意打開幾個垃圾桶,看到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比如毛巾、塑膠袋、紙盒都是混裝混放。

相關的管理部門做得又如何?凌晨5點半,正是垃圾統一清運的高峰期,記者蹲守在碑林區長勝街、太乙路等幾個街區調查發現,本應該分類處置的生活垃圾、其他垃圾和廚餘垃圾以及可回收垃圾再次相遇在垃圾車裡:大件的沙發墊、鋼構的簡易衣櫃、布料衣物、書本、包裝盒、塑料泡沫板、玻璃瓶,甚至是樹枝、木板並沒有分類,一股腦地倒進了垃圾清運車裡。

一位在這裡工作了好多年的保潔員這樣對記者說,「玻璃瓶、塑料板這都免不了的,我給你說實話,這都是免不了的,有些還有木頭,都免不了。你要說有建築垃圾,磚頭、瓦塊的免不了的。說的是不能亂倒垃圾,你說拉到這裡了,能讓他再拉回去嗎?

西安市城管局生活垃圾末端處理小組組長孫建軍坦言,垃圾分類不能僅僅只是依靠民眾的自覺,而是要建立在社會約束和管理之上,還需要政府建立持續的考核體系。

垃圾分類

裡子和面子都要做到位

垃圾分類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並不是源頭分類了,垃圾分類工作就完成了。分類後的垃圾該如何進行無害化處理?運輸是否真正實現了分裝分運?對於違反垃圾分類的人,執法工作是否能做到持之以恆、違法必究?進入強制垃圾分類時代,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垃圾分類工作就會變成走過場。

推進垃圾分類是大好事,「面子」和「裡子」都要做好——硬體設施有了,還需要每一個環節都能按照要求做到位,這其中更少不了相關監管執法部門加大執法和監管力度。

本期編輯:胡程遠、鄭薛飛騰

相關焦點

  • 生活垃圾填埋場:韓國首爾 VS 中國上海
    生活垃圾填埋場:韓國首爾 VS 中國上海北極星固廢網訊:(一)韓國首都圈垃圾填埋場,承擔著附近58個地區、2500萬人口、約1.5萬噸的的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棄物處置任務。早在2010前,曾經歷了周邊居民怨聲載道的抱怨,但當地政府打出「把世界上最大的填埋場建設成為世界最佳環保旅遊名勝」口號,通過規劃與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天,小E首先從廠址和面積上介紹一下韓國首都圈垃圾填埋場跟上海市垃圾填埋場的相似之處。
  • 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汙染風險分級評價
    關鍵詞:垃圾填埋場;風險評價;地下水;脆弱性;層次分析法1前言我國的廢物數量每天都在增加,過濾對地下水構成嚴重威脅,對管理和修復地下水至關重要,評估廢水汙染的風險。目前正在國外建立環境風險評估系統,包括環境風險評估、事故風險評估和全面風險評估。
  • [分享]垃圾填埋場生態資料下載
    垃圾填埋場生態專題為您提供垃圾填埋場生態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垃圾填埋場生態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山東]2015年垃圾填埋封場工程量清單及招標文件(合同),WORD格式,87頁,編制於2015年,工程概況:工程對垃圾堆體進行修整,修整垃圾約6萬立方米,堆體封場覆蓋面積約9.6萬平方米。
  • 垃圾填埋場:溫室氣體減排新戰場
    ■本報記者 陸琦  提起垃圾填埋場,人們的第一反應或許是揮之不去的惡臭。殊不知,除了臭味,垃圾填埋場還是溫室氣體甲烷的重要來源。  為此,科研人員正試圖開展垃圾處理領域汙染物跟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的研究。
  • 浙理工教授「和垃圾打了20年交道」,他的研究讓垃圾填埋場有效擴容30%
    數據顯示,杭州一天的垃圾產生量是1.2萬噸,相當於100頭鯨魚的體重,2021年杭州生活垃圾的總量將達到512萬噸,比2016年增長35%。面對如此巨量的生活垃圾,我們該如何找到一個安全有效的處理方法?
  • 住建部:《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氣體收集處理及利用工程技術標準...
    詳情如下:   1 總則   1.0.1 為貫徹國家有關生活垃圾處理的法規和技術政策,保證填埋氣體收集、處理及利用工程的質量,確保生活垃圾填埋場(以下簡稱填埋場)的安全運行,使填埋氣體收集、處理及利用工程的設計、施工規範化,制定本標準。
  • 美國垃圾填埋場燃燒甲烷,導致鳥類被燒傷
    紅尾(kuáng)(上圖是在內布拉斯加州猛禽恢復中心獲救的紅尾)經常在垃圾填埋場裡尋找獵物,因此特別容易被甲烷燃燒傷害。新墨西哥州的救援人員很快發現,導致紅尾受傷的是甲烷燃燒,這是聯邦政府強制要求全美垃圾填埋場處理甲烷的方法。垃圾填埋場用一種叫做「甲烷燃燒器」的裝置,把這種強效溫室氣體變成水和二氧化碳;與甲烷相比,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的熱量更少。但當燃燒器的火焰從9米高的排氣管或大煙囪噴出時,它們依然是無色的,於是鳥兒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直直飛進了火焰。
  • 解析垃圾坍塌臨界值 新模型讓填埋場擴容30%
    解析垃圾坍塌臨界值 新模型讓填埋場擴容30%科技日報訊 (記者江耘 實習生辛晶晶 通訊員石叢珊)「基於全球62項案例總結的這套理論模型,可讓垃圾填埋場擴容30%,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在中國科協近日主辦的「科學填埋 綠色未來」科技成果科普發布會上,浙江理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張振營教授的科研項目「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性分析關鍵土力學參數測試系統及應用」引起關注。「除了回收再利用和焚燒掉的,在我國,大約60%的垃圾,是以填埋的方式被處理的。」
  • 垃圾處理填埋不是最好方式 分類利用是唯一出路
    垃圾填埋場竟然能建設得像一個漂亮的公園,這讓許多人都想不到,事實上,安定衛生填埋場每天幾乎24小時運轉,早上5點鐘就有垃圾車進來,進行稱重、傾倒垃圾、填埋,按照垃圾日產日清的原則,這裡的運作經常持續到凌晨兩三點鐘,水處理和氣處理車間則全天都需有人值班。
  • 垃圾填埋場垃圾廢水處理工藝詳解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地表水汙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①廢水水質及特性分析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項目設計廢水處理量為72m3/d,收水範圍主要為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及各中轉站收集的垃圾滲濾液。廢水具有水量較小、排水不均勻、濃度高、雜質和懸浮物多、可生化性好等特點。
  • 垃圾島:島國日均填埋400噸垃圾,每天增加4平米國土
    如今,在馬爾地夫生活的人口約有40萬(含外籍務工人員),他們每人每天要製造2.8公斤的生活垃圾,而每個遊客每天產生的垃圾更是達到3.5公斤以上,不到300平方公裡面積的島國又該怎麼處理這麼多垃圾呢?
  • 廣東奕垌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預計2020年封場 填埋氣治理利用項目...
    市區唯一一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已構成汙染大氣環境的危害陽江市奕垌垃圾填埋場用地面積為 37 萬平方米,是陽江市區唯一一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承擔著陽江市中心城區(含陽東區)、海陵實驗區城鎮、高新區城鎮及部分農村等區域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處置,日處理量達 800 噸/日,垃圾處理方式為衛生填埋。
  • 全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怎麼建?打造一個主題公園
    今日(27日),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由中鐵十七局四公司承建的全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重慶長生橋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與此同時,該項目的垃圾填埋區、滲慮液處理區、沼氣發電區等相關區域的改建升級工作同步啟動。據悉,該項工程以打造生態主題公園的形式,進行生態修復和城市功能恢復,實現城市土地的循環再利用。
  • 武漢這座園林,相當於5個解放公園,耗資20億,曾是垃圾填埋場
    武漢這座園林,相當於5個解放公園,耗資20億,曾是垃圾填埋場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我國有很多知名的古典園林,比如蘇州園林、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這次心心要說的是位於武漢的一座園林,面積之大相當於5個解放廣場,而且耗資20億修建,曾經這裡還是武漢最大的垃圾填埋場。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在武漢張公堤公園的核心區域,就是武漢園博園的所在地。武漢園博園位於中心城區的城鄉結合部,這裡的前身是武漢曾經最大的垃圾填埋場——金口垃圾填埋場。
  • 西安生活垃圾產生量全國第九 每天人均產生2斤多生活垃圾
    距西安等國內多座大城市實施垃圾分類已有近一年,垃圾分類產業正在走上「風口」。在一些觀點中,垃圾分類被視為體現城市治理水平和公民素養的試金石。在這背後,更是城市生活垃圾增加的現實。
  • ...柴窩堡、鹽湖片區生態環境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場)項目初步設計的...
    >),經研究,現批覆如下:一、建設內容及規模該工程位於達坂城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達坂城區柴窩堡片區、烏拉泊街道和鹽湖街道的生活垃圾填埋場,以及烏拉泊街道現狀填埋場15萬m3生活垃圾的清移。填埋場庫容34萬m3,設計填埋年限至2030年。場地規模屬Ⅲ類垃圾填埋場。填埋場包括填埋區一座,管理區一座,滲濾液處理站一座。
  • 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塑料垃圾製造者
    近日發布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美國把塑料垃圾汙染問題歸咎於亞洲國家,但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垃圾製造者。美國2016年製造的塑料垃圾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達4200萬噸;年度人均製造塑料垃圾130.1公斤。美國雖然只有世界總人口的4%,卻製造了世界上17%的塑料垃圾。
  • 聯合國:2019年全球電子垃圾達5360萬噸 創下歷史之最
    其中,小型電子產品佔據了去年電子垃圾的最大份額,約 32%。電子垃圾已經成了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生活垃圾,人均 7.3 公斤。有多少電子垃圾被回收利用了——大多數電子垃圾都被丟棄和焚燒,回收的比你想的可能更少,只有 17.4%。
  • 家庭環保酵素製作,能夠拖地、洗澡、施肥、洗衣、減少垃圾,啊?
    上海,生活垃圾高峰時每天可高達2萬噸,且仍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鄭州一年產生的建築垃圾能填滿300個如意湖:鄭州每年建築垃圾350萬噸,佔垃圾總量40%。鄭州飯店每天餐廚垃圾1200噸。鄭州市區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為4000噸左右。全球汙染問題,不只是溫室效應和廢氣排放,科學證實"垃圾增加速度"的問題,已超越其他環境汙損因素,正一步步毀害地球。
  • 30多公頃垃圾填埋場將生態修復變公園
    項目生態修複方案總體鳥瞰圖熟悉北神樹地區的小夥伴都清楚:北神樹衛生垃圾填埋場是北京第一個現代垃圾衛生填埋場,始建於1995年,總佔地面積32.5公頃,1996年投入運行,2014年封場。堆體總量相當於倆景山:治理不破壞現有環境經過沉降,這個填埋場的垃圾堆體實際總體積目前約528.4萬立方米,大約相當於2個景山。一般情況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封場後期的治理方案有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