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7日),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由中鐵十七局四公司承建的全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重慶長生橋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該項目的垃圾填埋區、滲慮液處理區、沼氣發電區等相關區域的改建升級工作同步啟動。
據悉,該項工程以打造生態主題公園的形式,進行生態修復和城市功能恢復,實現城市土地的循環再利用。
效果圖
「我們將會對目前已有的垃圾堆體進行整形、封場覆蓋,然後對滲濾液進行處理,控制地下水汙染、收集和處理有毒有害填埋氣體。」項目負責人趙軍強介紹,在環境與安全監測等工作結束後,將對垃圾堆體進行綠化,最終進行園林種植和景觀設置,變「毒土」為「淨土」。
長生橋垃圾填埋場位於南岸區茶園新區長生橋鎮,主要接受渝中區、南岸區、巴南區全部生活垃圾和九龍坡區、大渡口區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於2003年7月年投入運行。隨著重慶主城區面積的迅速擴大,長生橋垃圾填埋場的環境汙染問題給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對其進行汙染控制及治理建設迫在眉睫。
沼氣發電區
該項工程的動工,不僅可以解決環境問題,還能釋放填埋場周邊土地。「這個項目的開工建設是四公司建設美麗重慶的一次新突破,同時也是進行『城市雙修』,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舉措。」趙軍強說。
據介紹,隨著當代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衛生填埋場將在未來10年內進入大量關閉狀態。而長生橋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也將為全國的衛生填埋場生態治理提供可供示範的解決方案。
「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繼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之後,住建部在2017年著力推進的又一全新發展理念。
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到2020年,城市雙修工作將在全國各市、縣全面推開。通過開展城市雙修,使城市病得到有效緩解,城市生態空間得到有效保護與修復,城市功能和景觀風貌明顯改善。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吳娟 兩江新區管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