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旨在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京都議定書》於16日正式生效。議定書要求全球工業化國家到2012年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1990年排放總量的基礎上削減5. 2%,每個國家的具體目標由各國根據現狀決定。目前全球已有141個國家和地區籤署議定書,其中包括30個工業化國家。
然而,作為發起國之一的美國後來宣布退出,澳大利亞沒有籤署。在籤署國中,即使狀況較好的日本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也有一定困難。
抗議將指向美國
全球各地的環境保護主義者計劃16日舉行活動,在慶祝《京都議定書》生效的同時提出抗議。不少地方的抗議者都將矛頭指向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四分之一的美國。
美國總統布希在2001年第一個任期上任伊始就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理由是議定書對美國經濟發展帶來過重負擔。布希還對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溫室效應表示懷疑。
作為《京都議定書》誕生地的日本京都屆時也有集會抗議活動,其中一名發言者是肯亞環境和自然資源部副部長旺加裡。馬塔伊。
馬塔伊因在「可持續發展、民主與和平」方面作出的貢獻而獲得200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她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非洲女性。
她說:「一些國家不願意支持《京都議定書》,原因之一就是它們不願意改變過度消耗資源的生活方式。減少這種過度消耗的辦法之一就是學會重新利用許多我們用了就扔的資源。」
目標難以實現
即使已經籤署《京都議定書》的國家和地區,要想實現協議規定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縮減目標也非易事。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細田博之15日告訴執政盟友新公明黨議員,日本可以「勉強實現目標」。
日本經濟產業部說,日本30個產業部門中有11個有可能無法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但日本的環保狀況優於其它大多數工業化國家。
日本各行業各自製定目標,以協助政府實現在2012年前使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6%的總體目標。如果日本不能實現上述目標,根據《京都議定書》第二階段規劃,日本則必須在原來減少6%的基礎上再削減30%,以示懲罰。
日本環境省提議對石化燃料徵收環境稅,通過經濟手段限制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一提議遭到一些大企業反對。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有徵收石化燃料稅的先例。
陳濟朋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反應一聯合國呼籲美國參與合作
據新華社奈洛比2月15日電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將於16日正式生效,但缺少了美國的參與,議定書的實際效果如何頗受關注。
就此問題,新華社記者15日採訪了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克勞斯。特普費爾。
特普費爾表示,毫無疑問,缺乏世界頭號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的參與,國際社會不可能制定出有效的氣候變化政策。因此,「美國需要(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與國際社會進行合作。」特普費爾認為,作為先進的科技大國,美國還應該在促使能源多樣化方面多作努力。
鑑於多數發達國家已經批准了《京都議定書》,特普費爾說,即使美國沒有批准,也不必悲觀,因為《京都議定書》畢竟就要生效了。生效後的議定書將對籤約國具有一定的約束力,違反其中規定的籤約國會受到相應懲罰。
特普費爾還讚揚中國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所作的努力。
反應二歐盟呼籲發達國家批准《京都議定書》
據新華社布魯塞爾2月14日電在《京都議定書》即將正式生效之際,歐盟輪值主席國盧森堡環境大臣呂西安。盧克斯14日代表歐盟發表聲明,呼籲至今尚未批准《京都議定書》的所有發達國家儘快作出相應努力,與全世界一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戰勝氣候變暖這一嚴峻挑戰。
盧克斯說,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的形式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是人類在與氣候變暖進行鬥爭中邁出的第一步,但也僅僅是第一步,因為要真正戰勝氣候變暖的挑戰,人類還必須繼續加大減排力度。
他呼籲全世界立即行動起來,以避免出現更大的甚至不可逆轉的損失。
新聞背景《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由聯合國氣候大會於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過,目標是2008年至2012年間,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批准《京都議定書》,其中包括中國、俄羅斯、歐盟、日本。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佔199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55%以上,從而使《京都議定書》得以正式生效。
美國於1998年籤署《京都議定書》,但2001年3月布希政府以「影響美國經濟發展」和「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義務」為藉口,宣布退出。
《京都議定書》允許採取下列4種「協作」方式:
一、難以完成削減任務的國家,可以花錢從超額完成任務的國家買進超出的額度;
二、以「淨排放量」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即從本國實際排放量中扣除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三、採用綠色開發機制,促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減排溫室氣體;
四、「集團方式」。歐盟內部許多國家可視為一個整體,有的國家削減、有的國家增加,在總體上完成減排任務。
評論:《京都議定書》生效對中國意味深長
進入專題:人類何以應對全球變暖
編輯: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