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氣候變暖新聞分析從66%到90%意味著什麼

2020-11-25 搜狐網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日發布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的梗概,就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和影響給出了最新、最全面的分析。這份報告的發布,將進一步喚起人們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視,有望對人類遏制全球變暖的行動起到促進作用。

  新報告最引人關注之處,在於它以前所未有的肯定語氣,確認了人類活動與全球變暖之間的因果關係。報告稱,20世紀中期以來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很可能」由人類活動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多所導致。在這裡,「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該委員會上一次發布類似報告是在2001年,當時在描述全球變暖和人類活動之間關係時使用的措辭是「可能」,或者說有66%的可能性。

  雖然全球變暖已經成為普通人可以感受到的事實,但否認人類活動與全球變暖之間的關係、甚至質疑有關科學依據目前仍有市場。從66%到90%,從「可能」到「很可能」,說明各國科學家對造成全球變暖的原因有了更深刻和更明確的認識,這將有助於消除在這一問題上所存在的模糊看法。全球變暖主要是「人禍」,對於這一點不應該再有爭論。

  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國際環境和發展研究所負責人圖爾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出,IPCC的新報告提供了「人類活動導致危險氣候變化的最具結論性的證據」。來自麻薩諸塞州的美國國會議員馬基也認為,新報告就全球變暖的原因提供了科學上的「確鑿證據」。

  從歷史上來看,對氣候變化問題認識上的深入,往往會成為行動的先導。1988年成立的IPCC此前已先後發布三份報告,它們分別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等的通過起到了重要鋪墊作用。其中的《京都議定書》規定了2008年到2012年期間,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基礎上平均減少5.2%。

  雖然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拒絕加入,但《京都議定書》依然於2005年如期生效。目前,有關各方在2012年之後如何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所謂「後京都」問題上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分析人士指出,繼2日發布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的梗概後,IPCC今年還將陸續發布其他一系列報告,這有可能為推動「後京都」談判取得進展營造有利的「氣候」。

  伴隨著IPCC新報告的發布,世界範圍內圍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開始出現一些積極跡象。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等近日先後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建議,在年內召開專門討論氣候變化問題的世界首腦峰會。雖然短期來看美國不會改變在《京都議定書》問題上的立場,但在中期選舉後由民主黨掌控的美國國會,氣候變化正成為一個辯論熱點。

  IPCC的新報告表明,全球變暖正在加劇,「還將持續幾個世紀」。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目前最需要的是行動,2007年也許意味著轉機。

  記者 毛磊(據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

相關焦點

  • 海洋變暖意味著什麼
    海洋變暖意味著什麼——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光明日報記者 齊芳  全球氣候變化與人類共同體的命運息息相關。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通過海洋分析數據顯示,2017年是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熱的一年。那麼,這樣的結果是如何得出的?這對人類而言又意味著什麼?記者日前專訪了該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
  • 全球變暖改變地球運作 90%生態環境已慘遭破壞
    全球變暖正改變地球運作  至少90%生態環境遭破壞現象緣於此  南極企鵝數量銳減、歐洲植物開花時間提前、美國河流流量變化……在研究人員眼中,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現象其實可能有著共同解釋:全球變暖。
  • 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如果海平面上升66米,你家鄉被淹沒嗎?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一件非常明顯的事情了,在我印象中小時的冬天不僅會下雪,而且很漫長。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在我們這邊已經好久沒有看到下大雪了,而且冬天好像變得很短暫,氣溫也升高了不少。除此之外夏天好像也比以前更熱了,以前一個電風扇就能夠度過一個夏天,現在沒有空調完全受不了。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
  • 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如果海平面上升66米,你家鄉會被淹沒嗎?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一件非常明顯的事情了,在我印象中小時的冬天不僅會下雪,而且很漫長。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在我們這邊已經好久沒有看到下大雪了,而且冬天好像變得很短暫,氣溫也升高了不少。除此之外夏天好像也比以前更熱了,以前一個電風扇就能夠度過一個夏天,現在沒有空調完全受不了。
  • 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諾德豪斯教授客觀地分析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和代價。面對延緩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巨大挑戰,他通過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從經濟學層面提出應對之法。一本偉大的書!而且同樣顯而易見的是,人們對全球變暖是不是真實的,它是不是重要,以及它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存在著分歧。對這些不一致的報導有興趣的公民應當得出什麼結論呢?而且,如果答案是,全球變暖是真的,它有多重要呢?在我們所面臨的其他問題,例如,持久性失業、飆升的公共債務、低烈度戰爭以及核擴散中,我們對全球變暖的關注應該排在什麼位置?
  • 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作者分析了當今最重要的氣候變暖問題,指出了氣候變暖給人類帶來的各種確定與不確定的影響與災難,如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物種減少、森林火災、疾病流行、作物減收,等等,作者結合福利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國家與區域政治政策,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經濟學方法與途徑。
  • 炎炎夏日,這些海外數據新聞讓你直觀感受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刻不容緩,越來越多的數據新聞編輯室也將這一議題納入報導的重心。本期,我們精選了與全球氣候變暖話題有關的數據新聞案例,看媒體如何為讀者直觀呈現全球氣候變暖。數據顯示,上一次全球陸地最低氣溫在11月降至零度以下是在1952年秋季(-0.16°C)。到2015年,11月的氣溫上升到2.16攝氏度。2015年12月,全球最低陸地溫度165年來首次超過零。整體來看,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地球上的全球溫度在持續上升。在過去幾十年裡,全球氣候變化相當劇烈,這使得全球氣候變化成為十多年來一個受到嚴重關注的話題。
  • 全球變暖的原因 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及危害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
  • 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凸顯全球變暖危害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本報訊 根據聯合國3月31日在日本橫濱發布的一份最新氣候科學報告,從冰川收縮到海洋酸化,氣候變化已經給地球的自然系統留下了顯著印記。該報告首次提出氣候變化對人類安全的影響,並強調將平均氣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上升不到2攝氏度的重要性。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
    不過有觀點提出,氣候變化是地球自身運轉規律的體現,就算有化學變量的存在,碳排放也只是眾多作用因素中的一個方面。那麼請問,大氣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如何才能更為準確地觀測和分析氣候變化?———上海臨沂北路何大舟答:早在上世紀中葉,大氣科學界就已明確提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含碳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可通過輻射強迫引起氣候變暖。
  • 從「全球變暖」到「全球變冷」:誰在忽悠地球—新聞—科學網
    (見圖一)同時,一些科學家發出警告,世界正經歷氣溫急速下降時期,必須為「全球變冷」做好準備。 從預測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無冰覆蓋」到實際上「北極冰蓋面積大幅增加」,人們被警告做好應對「全球變冷」準備,這一頗具戲劇性的反差,著實讓人心中產生大大的疑問:「地球到底是在變暖還是在變冷?」
  • [決策者說]鄭國光: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但是全球變暖也可以有有利的一面,比如說80年代,黑龍江的水稻的產量80年代比70年代增產了大概30%,這裡面除了科學種田的因素以外,大約有一半是由於全球變暖導致產量的增加。    李小萌:關鍵是要看這個利和弊比例的問題了,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鄭國光:從我們科學家分析來看,還是弊大於利。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從地質角度看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研究緣起和簡要歷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變暖」爭論愈演愈烈,現今已是一個席捲國際政治和社會輿論的重大公共議題。但在40-50年以前,科學家群體談論的題目並非「全球變暖」,而是「全球變冷」,原因有三。
  • 《瞭望》文章:極端氣候事件的全球責任
    此外,據聯合國統計,因極端氣候頻頻襲擊地球,上世紀90年代的10年間,導致20多萬人死亡,財產損失上千億美元。     禍首是全球氣候變暖     「根據科學研究,氣候變暖是造成全球極端氣候事件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副主任徐影教授向《瞭望》新聞周刊道出了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的主因,而這也是科學界比較一致的觀點。
  •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董文杰談全球變暖及中國氣候變化
    我們想問一下,這是不是全球變暖的後果?2007-07-26 15:01:18董文杰: 極端的氣候災害形成的原因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氣候的自然變化,這就意味著有沒有全球變暖,有沒有人類影響,這個氣候都會變。在地球上沒出現人的時候,氣候也在變。
  • 上海成為全球氣候變暖研究典型案例
    中新社上海4月2日電 一項名為「太湖流域洪水風險管理情景分析」的中英合作科研項目已啟動,上海成為全球氣候變暖研究的典型案例。  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近日主辦的一次關於全球氣候變化報導的媒體研修班中,上海備受關注,原因是其未來可能面臨的「水險」。
  • 全球變暖引發海洋「災難」—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IMAGEBROKER/ALAMY STOCK PHOTO   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全球氣候不斷變暖,世界各地的海洋平均溫度已上升1°C。近日,兩項研究分別探討了全球氣候變暖對大西洋洋流和海洋生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