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而當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象。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於陸地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大陸氣溫升高,與海洋溫差變小,近而造成了空氣流動減慢,霧霾無法短時間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霧霾天氣增多,影響人類健康。汽車限行,暫停生產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氣候變暖和霧霾汙染。
講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是很吸引眼球的新聞。其實大海並不是一個平面,海洋不同地方的海平面高度並不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大洋之間的海洋高度能相差不少。人類關心的,觀測到的,實際上是沿岸的海平面。影響沿岸海平面變化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潮汐、天氣,比如氣候變化,還有陸地本身的上升、下降等等,當然不同的因素有不同的時間尺度。
人類對沿岸海平面變化的觀測很早,當然早期資料的代表性普遍不足。地中海的資料比較好一些,觀測到從公元1世紀到1900年的漫長時間裡面,地中海的海平面變化幅度沒有超過正負25釐米,或者說基本上是穩定的;這期間地中海的海平面升降的變化速率,基本上都在每年0到2毫米之間。進入近代以後,19世紀後半期,世界各大洋面都有了觀潮儀,這樣就有了對所有大洋洋面高度的監測數據。這些歷史數據裡面能發現明顯的海平面加速上升的趨勢,但是數據還不足以作定量分析。全面系統的觀潮儀的數據記錄是
全球變暖導致冰雪融化
從1961年開始的,觀察到1961年到2003年間,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度是每年1.8+-0.5毫米,這期間海平面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升高,而是有的年頭升高,有的年頭降低。更加全面的海平面數據是從1993年衛星進行測量開始的,理論上衛星觀測可以得到最直接的海平面觀測數據。衛星觀測到1993年到2003年間,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是每年3.1+-0.7毫米,速度明顯比此前加快。但是這個加快僅僅是短期變化,還是有長期趨勢,還不好下結論。從觀潮儀的記錄來看,1993年到2003年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在1950年代以後就曾經發生過,並不具有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