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對人類的直接影響是,使地球氣溫上升,氣候變暖,導致海水熱膨脹和極地冰川融化,從而使城海平面上升。
據科學家估計,到下一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將上升20—165cm。海水的上漲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城鄉將會被海水吞沒,上海、威尼斯、曼谷、紐約等海濱市以及地勢低洼的孟加拉國、荷蘭等國將會遭到災難。科學家們認為,如果大氣溫度上升2至6攝氏度,南極冰帽將基本消失。海平面將上升4—6m,除亞洲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包括恆河、湄公河、長江、珠江入口處以及印度人口密集的島嶼將淹沒外,物質損失最大的是歐洲及北美沿海城市,美國大陸48個州將減少1.6%的陸地面積,將有6%的人口遷移,同時伴隨有6%的不動產損失。
氣溫上升,大氣中包含的能量增加,會使氣流更加活躍,蒸發更加旺盛,降雨也相應增加。但計算表明,「溫室效應」並不是使全球氣溫均勻地上升,而是赤道附近上升得少,高緯地帶上升得多,降雨也不是均勻增加,也是高緯地帶增加得多,低緯地區甚至會變得更乾旱,此種變化會使颱風頻發區北移,冬季海水結冰線朝兩極移動約15度,這會改變世界航運通道,從而影響地區的經濟布局。北部地帶植物生長期延長,動植物的分布將有很大的調整。此外,氣候變暖還會引起降雨變化,加劇乾旱、熱浪、洪澇等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喜馬拉雅山上的冰川是整個亞洲地區水循環的源頭,東亞南亞幾乎所有的大河源頭,包括長江、恆河、湄公河等,但現在喜馬拉雅山的終年積雪和冰川在減少,直接影響亞洲20多億人的飲水。在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帶,其地下蘊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氣溫持續上升,會釋放凍土中的甲烷,使氣候變暖驟然加劇,無法控制,產生無法預料的後果。
影響最大而且不可逆轉的是一些生物種族將滅絕。珊瑚礁對溫度的輕微變化非常敏感,已經有30%的珊瑚礁物種消失。此外,一些傳播疾病的昆蟲如蚊、蠅和水生物如釘螺,它們的分布規律也會發生改變,而且病菌本身的繁殖也變得更容易,因此會使食物的保鮮以及流行病的防治出現新的問題。由此可見,全球氣候變暖會對地球上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土壤圈、生物圈都造成巨大的危害。
來源 貴州省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編輯 王浩
編審 劉丹 羅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