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治理新變數

2020-11-25 求是網

    2017年6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記者會上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川普說該協定對美國不利,卻讓他國受益,為此美國將重啟談判,尋求一份對美國公平的協議。前總統歐巴馬隨即在一份聲明中批評說,美國「加入了少數拒絕未來的國家行列」;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如果川普真要退出《巴黎協定》,挺身和他抗衡是「歐洲的義務」。川普此舉是對前任總統外交業績的全盤否定,凸顯美國內政民粹化的蔓延趨勢。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此舉可能會使全球氣候治理多年積攢的成果付諸東流。

  氣候問題是當今國際政治領域的焦點

  在全球治理趨熱的今天,氣候問題是其核心議題之一。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定義,氣候變化是指「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觀察,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氣候問題本身是科學和社會問題,今天卻成為國際政治的熱點問題,其演化的基本邏輯為:人類社會特別是工業化之後的活動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的負面影響又涉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諸多方面,最終威脅全人類生存和發展。全球重大非傳統安全問題需要全球共治,但全球氣候治理涉及各國的碳排放減排額度及其緊密聯繫的經濟發展空間,因此各國圍繞氣候問題展開激烈博弈。

  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認識一度存在質疑,但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達成了基本共識。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科學檢測的基礎上,以大量的科學數據為依據得出了官方結論:氣候變暖是全球範圍的基本趨勢,它在空間的分布上可能並不均衡,在時間的變化上也會出現波動,但總的趨勢是確定的,即氣候變暖和反常氣候現象增加是氣候變化的兩個基本趨勢。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主要由人為因素造成,而放任這種情況惡化,將可能對全球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等產生不可逆的不利影響。

  《巴黎協定》:全球氣候治理的最新成果

  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威脅。由於氣候問題的全球性,任何主權國家或國際組織都無法獨立應對氣候危機。國際社會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氣候問題協議、規章、制度。現行氣候治理的國際制度的基礎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公約及後續協定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反映了各國經濟發展水平、歷史責任,凝聚了國際社會共識,奠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法律基礎,具有權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特別是《京都議定書》,它是全球唯一從法律上要求各國減排的全麵條約。美國多年來一直拒絕加入,而日本、加拿大與俄羅斯一度退出《京都議定書》。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按規定,《巴黎協定》將在至少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交存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書之日後第30天起生效。《巴黎協定》是迄今最複雜、最敏感也是最全面的氣候談判結果,它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得以生效,體現了世界各國面對氣候變化採取全球行動的堅定決心。隨後,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批准通過了這一協定。2016年9月3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

  美國在全球氣候治理問題上進退失據

  美國對全球氣候問題一度「敬而遠之」。2001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以影響經濟發展為由,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當年美國是全球第一碳排放大國,小布希堅決反對對美國的碳排放權進行限制。歐巴馬政府上臺後,立即著手制定並立即啟動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發展戰略。2009年2月12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丹尼斯·布萊爾向國會發表年度安全威脅評估報告稱,包括全球變暖以及世界範圍內的食物、水源和能源短缺等不斷增強的威脅深刻影響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在氣候問題上的合作是具有競合特徵的中美關係多年來的一大亮點。2009年,歐巴馬新政府調整美國的外交政策,希望與中國在清潔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繼續加強合作。2009年7月,中美舉行首輪戰略和經濟對話,草籤了《加強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合作的諒解備忘錄》。2014年11月12日,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根據聲明,美國計劃於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全經濟範圍減排目標並將努力減排28%;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雙邊聲明為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投資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機會。低碳發展、綠色發展,有可能成為中美經貿關係的新主題、新概念、新線索和新亮點。

  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後,在未來涉及全球氣候談判時各國的國家利益至上主義將會有所抬頭。當前,美國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居全球第二,而中國總排放量位居第一,為此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中的核心作用將會進一步強化。而作為美國傳統盟友的歐盟,一度作為全球氣候變化應對最為積極的推動者,對美國的背信棄義十分憤慨,為此在之前的七國集團峰會上爭吵不休。應該看到,儘管美國在氣候問題上的單邊主義行為尚未在國際社會發生耦合反應,但是美國是二戰後國際治理體系的主導者,其破壞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遠遠高於其他諸多國家甚至國家集團的合力,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殘缺的局面有可能長期存在,中國和歐盟今後將會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提振全球氣候治理雄心的中國擔當
    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更受關注,亟需多邊主義框架下的共同行動。文/葛晨 喬繼紅  為紀念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聯合國及有關國家12月1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氣候雄心峰會。
  • 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22日,在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上,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系統動力學研究組主任約翰·斯特曼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年來,隨著人口增長和碳排放的增加,氣候變化成為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 全球氣候治理問題上的中國擔當
    習主席的講話所傳遞出的積極理念為大會營造了樂觀的氛圍,注入了強大信心,激發起與會各方的普遍認同和強烈共鳴  文/王瑞彬  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30日出席巴黎氣候大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重要講話。
  • 多措並舉推進全球氣候治理
    本報記者就如何管控全球變暖風險等問題,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  積極應對氣候挑戰  實現聯合國氣候目標應加強國際合作,增進各國參與全球合作的政治意願。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副主席塞爾瑪·克魯格(Thelma Krug)認為,將全球氣候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可以達成。但要達成這一目標,需要構建高效的氣候治理框架來推進負責任的多層級治理發展。同時,各國都需要加強同非國家層面氣候行動者的合作,如企業、科研機構等。政府、私營部門及金融機構應共同促進氣候政策發展,推動系統性變革。
  • 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對此,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指出,多年來中國政府始終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快速生效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他奉勸美國,集中精力履行好自己的承諾和責任,採取切實行動與各國一道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碳強度下降納入約束性指標  近日,美國國務院官網發布的這份名為《中國破壞環境》的「事實清單」,指責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等。
  • 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中國現在致力於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強調。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
  • 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
    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公開發布《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研究報告。提要如下,僅供參考。請以原版全文為準。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美「退群」行為損害全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  《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裡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從環境保護與治理上來看,《巴黎協定》的貢獻在於明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標」。
  • 2020後全球氣候談判: 新問題、新挑戰、新方案
    【摘要】2020年後全球氣候談判深刻影響著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建構方向和各國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根本走向。受疫情影響,當下氣候談判新協定所預設的一切外部條件都發生了根本性的、結構性的改變:全球經濟遭受史無前例的重創,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去全球化」趨向顯現,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導致全球治理「領導力赤字」凸顯,等等。
  • 中紀委網站: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氣候治理向何處去?
    美「退群」行為損害全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裡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從環境保護與治理上來看,《巴黎協定》的貢獻在於明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標」。
  • 習近平: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新華社記者 鞠 鵬攝 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  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 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新華社記者成欣、高敬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 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作表率
    宋衛星攝(人民視覺)12月2日至14日,為期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4次締約方會議在波蘭卡託維茲舉行,全球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在此共同商議如何落實2015年《巴黎協定》的減排條款。面對依然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各國該如何呵護共同的家園?中國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表率。
  • 綜合消息:重信守諾 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海外人士高度評價...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海外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並提供新思路,彰顯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的決心,展現了中國重信守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宣布碳中和目標、提出大幅提升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等國家自主貢獻新舉措,在二十國集團成員中發揮了表率作用。
  • 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或迎來「3.0時代」
    2001年美國新上任的布希政府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會影響美國經濟發展」和「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和限排溫室氣體的義務」為藉口,宣布拒絕批准《議定書》。歐盟逐步成為了氣候談判進程中的旗手。全球氣候治理開始宣告進入新的「2.0時代」。
  • 全球層次治理海洋問題:關於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如同氣候治理,對海洋問題的治理也是聯合國的重要任務,這幫助加強了聯合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存在的正當性。2008年12月5日第6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11號決議,決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2015年,在聯合國成立七十周年的時刻,《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獲得通過,試圖用15年的時間在全球達成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個具體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 地球進入新的地質年代,全球治理如何破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致氣候變暖的可能性達95%」。種種反常的現象表明,地球已經進入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 與人類世相關聯的現象包括:陸地和海洋生物圈的高速變化,導致生物棲息地減少、物種入侵;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自然變化;混凝土、飛灰、塑料等物質的出現。這些變化將留存千年或更久,它們正在改變地球系統。 人類世的全球治理該如何破局?
  •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提出「三心」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並提出倡議。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澳洲大火煙霧飄散全球:氣候治理的公地悲劇
    澳洲大火煙霧飄散全球:氣候治理的公地悲劇 2020-01-16 03:08:15 責任編輯:葉攀 2020年01月16日 03:08 來源:新京報參與互動   澳洲大火煙霧飄散全球
  • 團結一心,提振雄心,增強信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 宣講...
    摘要:全球氣候治理實踐已讓人類清醒地認識到,提升、振興合作共贏氣候治理新局面的遠大抱負,通過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理念注入正能量,會使其獲得被不斷踐行的動力。2020年12月12日,在各國領導人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的日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了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了我國自主貢獻的一系列新舉措,提出團結一心、提振雄心和增強信心的三點倡議,號召各國共同努力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