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擔當!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2020-12-05 閃電新聞

「中國現在致力於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強調。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在5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加快推進低碳轉型,引導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取得舉世矚目的顯著成效,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為達成《巴黎協定》作出歷史性貢獻,彰顯大國責任擔當

「隨著國力提升和主動作為,特別是卓有成效的領導人氣候外交,我國逐步站到了全球氣候治理舞臺的中央。」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前,與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連續發表3個氣候變化聯合聲明,與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發表了中法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化解了氣候談判中重大分歧,尋求共識。習近平主席親自出席巴黎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達成2020年後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作出歷史性貢獻,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影響力和引導力。

我國積極建設性地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談判,率先提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方案,引導和推動了《巴黎協定》《斐濟實施動力》等重要成果文件的達成。創新性打造多邊部長級磋商平臺,與印度、巴西、南非共同建立了「基礎四國」部長級磋商協調機制,與發展中國家建立立場相近國家協調機制,與加拿大、歐盟共同發起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機制。同時,積極參與公約外談判磋商,調動發揮多渠道協同效應,進一步樹立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我國還積極開展南南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累計與30個發展中國家籤署34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贈送節能和太陽能燈120萬餘盞、路燈1萬餘套、節能空調2萬餘臺、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1.3萬餘套、清潔爐灶1萬餘臺,通過贈送衛星監測設備,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極端氣候事件的預警預測能力。在華舉辦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培訓班,為發展中國家培訓了2000餘名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範圍覆蓋5大洲的120多個國家。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參與方面,十八大以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多次擔任聯合國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主要作者的潘家華說,「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對象,貢獻非常大。」

推動制度、路徑和技術創新,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在江蘇鎮江,有一朵引人注目的「生態雲」:全國首創的「低碳城市建設管理雲平臺」。

這個雲平臺通過雲計算、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智能分析等信息技術,整合多個部門的各類數據資源,包括國土、環境、資源、產業、節能、減排、降碳等,實現低碳城市建設相關工作的系統化、信息化和空間可視化。

「鎮江市是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是全國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鎮江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除了低碳城市建設管理雲平臺,鎮江還在全國率先制定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影響評估暫行辦法,建立單位能源碳排放量、單位稅收碳排放量、單位碳排放就業人口等8個指標構成的評估指標體系,對高能耗、高汙染、高排放項目亮紅燈。

「我國積極開展試點示範,推動制度、路徑和技術創新。」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有關負責人說,「先後三批開展低碳省市試點,推動了應對氣候變化相關規劃統計制度的建立與實施,一些城市制定了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時間表和路線圖,探索運用信息技術加強排放統計與管控。」

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2017年12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發布實施,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據悉,我國將分階段穩步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此外,我國在積極探索氣候投融資試點。在28個城市進行適應氣候變化試點,推動落實《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積極推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開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試驗示範,推動近零碳排放示範區工程。

去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6%

海南省海口市居民李天明,幾乎每天都會興衝衝地在手機裡參與網上植樹公益行動,通過步行、公交出行、在線繳納水電煤氣費等減少相應碳排放量,以積攢的「綠色能量」養大一棵棵虛擬樹。虛擬樹長大以後,公益組織便會在內蒙古阿拉善等地區代為種下梭梭、沙柳等實體樹。「能為保護地球做出一點貢獻,真的好開心!」李天明笑著說。

在我們周圍,關心氣候變化、踐行低碳生活的「低碳達人」越來越多,參與公益活動逐漸成為一種很「潮」的綠色生活方式。他們的綠色能量持續匯聚,正在讓中國乃至世界更美麗、更宜居。

我國自2013年起,將每年6月節能宣傳周的第三天設立為全國「低碳日」。相關部門每年組織編寫和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年度報告,向國內外介紹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和成效。在每年聯合國氣候大會期間,組織「中國角」主題邊會活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通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企業、公眾的積極性,有效提升了全社會應對氣候變化、低碳發展的意識和行動能力。

近年來,我國先後提出了到2020年、2030年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採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植樹造林增加碳匯等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積極推動產業、能源、消費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取得積極成果。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成為世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2017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6%。

潘家華表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成效,在國際上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建築節能、火力發電的效率等,在國際上都處於領先地位。不管風吹浪打,中國在應對氣候的道路上堅定不移,步履穩健。」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五年。」國家氣候中心主任、研究員宋連春說,「中國故事不斷豐富著全球氣候治理的理論和實踐。」

中國已經向世界承諾,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國要制定落實2030年目標的實施方案和本世紀中葉中國低碳發展戰略,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對生態文明建設、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引領作用,以及對環境汙染治理的協同作用。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3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提振全球氣候治理雄心的中國擔當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提出新倡議,宣布新舉措,作出新承諾,以大國擔當為更具雄心的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動力。  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更受關注,亟需多邊主義框架下的共同行動。
  • 全球氣候治理問題上的中國擔當
    講話言簡意豐,擲地有聲,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贏得國際社會廣泛好評。  首先,習近平的講話,清晰地描繪了中國對未來全球治理模式的願景。  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是極其複雜的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一道努力應對,這也給中國提供了展示其全球治理理念的重要契機。
  • 【地評線】南方網評: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展現大國責任擔當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向世界發出「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的3點倡議,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期待與擔當。
  • 綜合消息:重信守諾 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海外人士高度評價...
    海外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並提供新思路,彰顯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的決心,展現了中國重信守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宣布碳中和目標、提出大幅提升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等國家自主貢獻新舉措,在二十國集團成員中發揮了表率作用。
  • 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22日,在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上,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系統動力學研究組主任約翰·斯特曼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年來,隨著人口增長和碳排放的增加,氣候變化成為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 塗瑞和: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 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中國 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推動經濟復甦和重建,目標應為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
  • 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近平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 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貢獻(環球熱點)
    擔當——「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從成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首批締約國,到倡議共建「綠色絲綢之路」、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動力;從積極推進「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到宣布中國碳排放及碳中和目標……國際社會有目共睹,中國可謂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 【地評線】大洋網評:「讀懂中國」,讀懂大國擔當
    【地評線】大洋網評:「讀懂中國」,讀懂大國擔當 2020-11-20 20:46:47   今天,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下稱「讀懂中國」)將在廣州拉開帷幕。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等將齊聚花城,透過廣州這扇「窗口」,讀懂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智慧。廣州,再度匯聚全球智慧,吸引全球目光。  審時、度勢,此次「讀懂中國」非同尋常。眼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劇烈變化,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疊加。
  • 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展現了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堅定支持《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的一貫立場,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胸懷和責任擔當。
  • 全球氣候治理新變數
    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此舉可能會使全球氣候治理多年積攢的成果付諸東流。  氣候問題是當今國際政治領域的焦點  在全球治理趨熱的今天,氣候問題是其核心議題之一。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定義,氣候變化是指「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觀察,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
  • 為應對全球挑戰指引方向 為完善全球治理凝聚合力
    海外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出的一系列倡議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為國際社會應對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戰指引方向,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沙烏地阿拉伯中國問題專家阿卜杜勒阿齊茲·沙巴尼說,當前全球面臨疫情等嚴峻挑戰,二十國集團的責任和行動顯得格外重要。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為下一階段國際社會合作有效抗擊疫情指引了方向。
  • 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作表率
    這項由東英吉利大學、劍橋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共同完成的研究認為,如果中國在產業結構和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實施的改革能夠持續下去,中國碳排放下降走勢就很可能得以維持。而讓國際社會更為欣喜的是,在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同時,中國向世界展現出更多擔當,並發揮更顯著的引領作用。
  • 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引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丨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發布的2020年度《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儘管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短暫下降,但世界仍朝著截至本世紀末升溫超過3°C的方向發展,遠遠超出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有哪三大特質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將中國外交實踐與中華文化傳統相結合,極大豐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內涵:提出中國夢並賦予其深刻的世界意義;豐富和發展和平發展戰略思想;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倡導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弘揚正確義利觀;提出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
  • 全球治理中G20的戰略使命與中國角色擔當-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今天的複雜國際局勢和全球治理需求下,應當如何認識G20機制的重要性,該機制面臨哪些挑戰與不足?未來發展中,G20機制應如何提升擔當能力,中國在其中該如何定位並發揮更大作用?本版特組織兩篇智庫研究報告,對此進行分析研判。     二十國集團(G20)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平等對話、溝通協調的重要平臺。
  • 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對此,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指出,多年來中國政府始終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快速生效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他奉勸美國,集中精力履行好自己的承諾和責任,採取切實行動與各國一道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碳強度下降納入約束性指標  近日,美國國務院官網發布的這份名為《中國破壞環境》的「事實清單」,指責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等。
  • 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新華社記者成欣、高敬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 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
    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公開發布《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研究報告。提要如下,僅供參考。請以原版全文為準。
  • 中國網評 | 中國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振雄心
    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卻表示,在渡過病毒危機後,人類還將面臨更嚴重的環境危機,全球變暖將達到新的高峰,氣候變化正在將人類逼近絕境。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2020年是全球有歷史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氣候變暖將導致極端天氣頻發、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進而破壞生物多樣性,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全球氣候治理刻不容緩,應對氣候變化已成全人類最大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