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新華社記者成欣、高敬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5日就有關情況接受採訪。

  展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

  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和「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3點倡議。

  習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賈桂德認為,3點倡議是習近平主席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的中國方案,4項新舉措是中國落實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的路線圖。

  他認為,「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就是要講團結、促合作,摒棄危機面前「退而自保」的短視行為,倡導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福澤各國人民;「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就是在各國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責任和應對能力不盡相同背景下,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要加大對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就是在疫後復甦過程中,統籌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

  賈桂德說,4項新舉措是對我國2015年所確立的2030年目標的全面更新和提高,是中國氣候政策的又一重大宣示,展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和重信守諾的責任擔當。

  目標、願景「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

  李高表示,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實現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在內的更新後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碳中和願景面臨巨大的挑戰。

  他分析指出,很多發達國家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是一個技術、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而我國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自我加壓、主動作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我國是在經濟發展較低的水平上,向儘早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作出努力,在實現2030年前達峰目標時,人均GDP仍將顯著低於很多發達國家達峰時的水平。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費佔比,需要克服多方面的挑戰。此外,與很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要縮短幾十年,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碳中和願景,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李高說。

  「十四五」要牽住降碳這個牛鼻子

  李高說,「十四五」時期將全面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牽住降碳這個牛鼻子,從源頭倒逼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他表示,我國將提出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實,並強化監督考核。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持續實施。同時,要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和運行。

  李高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動能源結構低碳轉型。一方面,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特別是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合理控制煤電發展規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另一方面,以更大力度推動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電和太陽能的發展。此外,要強化節能提高能效,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氣候雄心峰會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注入強大正能量

  賈桂德表示,氣候雄心峰會是匯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政治領導力和提高行動力度的一次盛會,中方對峰會成果給予積極評價。峰會切實展現出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注入強大正能量,將引領未來氣候治理方向。

  他介紹,本次峰會中共有45個國家作出了提高國家自主貢獻新承諾,24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標,一些大型跨國公司提出了具體減排行動,法國、德國等12個發達國家提出新的資金承諾。預計到明年初,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65%、世界經濟總量70%的國家都將成為「碳中和」的一員。「中方願與各國攜手合作,並肩前行,切實兌現承諾,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談及將於明年在昆明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賈桂德表示,儘管疫情為籌備工作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各項工作仍穩步有序推進,包括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按照防控要求,做好會場配套設施準備及會場健康風險預案等。

  「我們願與國際社會攜手,確保將COP15辦成一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締約國大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貢獻中國力量。」賈桂德說。

相關焦點

  • 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5日就有關情況接受採訪。展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和「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3點倡議。
  • 外交部與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辦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媒體吹風會
    本文轉自【外交部網站】;2020年12月15日,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媒體吹風會。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和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就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答記者問。
  • 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舉行聯合吹風:氣候雄心峰會展現三方面雄心
    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舉行聯合吹風:氣候雄心峰會展現三方面雄心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於瀟清 2020-12-15 17:09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提前完成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 本報記者 郄建榮  截至2019年底,我國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的
  • 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
    該邊會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國新聞社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聯合主辦。 李高說,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標誌性成果。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集中體現為「八個觀」。
  • 生態環境部答澎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五大經驗可與世界分享
    9月25日,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媒體吹風會。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和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圍繞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答記者問。
  • 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中國現在致力於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強調。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
  • 機構改革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回應
    李高表示,下一步,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當中,有幾個方面的重點。應對氣候變化涉及到非常廣泛的內容,涉及到各個行業,從來都不是一個部門能夠承擔的,不管以前具體的工作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承擔也好,現在工作職能劃轉到生態環境部也好,並不是說以前應對氣候變化的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來辦,以後氣候變化的事由生態環境部來辦。
  • 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22日,在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上,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系統動力學研究組主任約翰·斯特曼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年來,隨著人口增長和碳排放的增加,氣候變化成為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 中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貢獻(環球熱點)
    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李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議題上進行了理念創新,如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作用;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等,為解決全球環境治理困境貢獻中國方案,凝聚更多國際共識。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關注地球生態超載
    6月1日,由《世界環境》雜誌主辦、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活動今日在北京舉辦。出席解讀會的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研究員李俊峰表示,「自1972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以來,世界各國逐步達成了摒棄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識,也為之進行了鍥而不捨的努力,但是日益惡化的全球環境仍是人類發展與生存的最大威脅。」
  • 提振全球氣候治理雄心的中國擔當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提出新倡議,宣布新舉措,作出新承諾,以大國擔當為更具雄心的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動力。  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更受關注,亟需多邊主義框架下的共同行動。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會在京召開
    希望我們總結經驗和教訓,吸收對全球未來治理結構潛在的影響,改進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結構的設置和運作機制,為共同迎接挑戰和全球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攜手共治,應對全球資源環境挑戰和全球環境問題,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是全球面臨的挑戰和必然選擇。在「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中,可以看到,人類正在積極採取行動,守護生態環境已成為全球共識。
  • 2020後全球氣候談判: 新問題、新挑戰、新方案
    【摘要】2020年後全球氣候談判深刻影響著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建構方向和各國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根本走向。受疫情影響,當下氣候談判新協定所預設的一切外部條件都發生了根本性的、結構性的改變:全球經濟遭受史無前例的重創,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去全球化」趨向顯現,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導致全球治理「領導力赤字」凸顯,等等。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含固廢處理、海洋塑料汙染
    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建宇就「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熱點進行了解讀,他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和協作,共同解決本世紀決定人類命運的重大議題,這其中缺少不了全球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希望我們總結經驗和教訓,吸收對全球未來治理結構潛在的影響,改進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結構的設置和運作機制,為共同迎接挑戰和全球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1月13日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續推動實施。各地要結合實際提出積極明確的達峰目標,制定達峰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 外交部六連問回擊美指責中方「破壞環境的行為」:美國才是全球環境...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認真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防治化學品汙染等領域國際環境條約義務,取得顯著成效。中方積極踐行低碳排放。
  • 省生態環境廳舉辦2020年江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培訓會
    省生態環境廳舉辦2020年江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培訓會 11月25日,省生態環境廳在南昌市舉辦2020年江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培訓會,廳二級巡視員沈豐出席並致辭。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對今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進行了整體安排和部署,提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要全面完成2019年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秋冬季期間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6%。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2020年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出席發布會,總結回顧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