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2021-01-08 澎湃新聞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5日就有關情況接受採訪。

展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

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和「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3點倡議。

習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賈桂德認為,3點倡議是習近平主席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的中國方案,4項新舉措是中國落實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的路線圖。

他認為,「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就是要講團結、促合作,摒棄危機面前「退而自保」的短視行為,倡導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福澤各國人民;「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就是在各國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責任和應對能力不盡相同背景下,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要加大對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就是在疫後復甦過程中,統籌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

賈桂德說,4項新舉措是對我國2015年所確立的2030年目標的全面更新和提高,是中國氣候政策的又一重大宣示,展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和重信守諾的責任擔當。

目標、願景「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

李高表示,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實現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在內的更新後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碳中和願景面臨巨大的挑戰。

他分析指出,很多發達國家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是一個技術、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而我國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自我加壓、主動作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我國是在經濟發展較低的水平上,向儘早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作出努力,在實現2030年前達峰目標時,人均GDP仍將顯著低於很多發達國家達峰時的水平。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費佔比,需要克服多方面的挑戰。此外,與很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要縮短幾十年,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碳中和願景,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李高說。

「十四五」要牽住降碳這個牛鼻子

李高說,「十四五」時期將全面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牽住降碳這個牛鼻子,從源頭倒逼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他表示,我國將提出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實,並強化監督考核。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持續實施。同時,要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和運行。

李高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動能源結構低碳轉型。一方面,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特別是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合理控制煤電發展規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另一方面,以更大力度推動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電和太陽能的發展。此外,要強化節能提高能效,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氣候雄心峰會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注入強大正能量

賈桂德表示,氣候雄心峰會是匯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政治領導力和提高行動力度的一次盛會,中方對峰會成果給予積極評價。峰會切實展現出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注入強大正能量,將引領未來氣候治理方向。

他介紹,本次峰會中共有45個國家作出了提高國家自主貢獻新承諾,24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標,一些大型跨國公司提出了具體減排行動,法國、德國等12個發達國家提出新的資金承諾。預計到明年初,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65%、世界經濟總量70%的國家都將成為「碳中和」的一員。「中方願與各國攜手合作,並肩前行,切實兌現承諾,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談及將於明年在昆明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賈桂德表示,儘管疫情為籌備工作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各項工作仍穩步有序推進,包括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按照防控要求,做好會場配套設施準備及會場健康風險預案等。

「我們願與國際社會攜手,確保將COP15辦成一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締約國大會,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貢獻中國力量。」賈桂德說。

(原題為《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相關焦點

  • 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新華社記者成欣、高敬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 外交部與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辦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媒體吹風會
    本文轉自【外交部網站】;2020年12月15日,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媒體吹風會。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和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就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答記者問。
  • 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舉行聯合吹風:氣候雄心峰會展現三方面雄心
    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舉行聯合吹風:氣候雄心峰會展現三方面雄心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於瀟清 2020-12-15 17:09 來源:澎湃新聞
  • 生態環境部:《經濟、技術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技術指南(試行)》
    北極星大氣網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印發《經濟、技術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技術指南(試行)》的函,詳情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林草局辦公室,能源局、鐵路局、民航局綜合司
  • 生態環境部環評司有關負責人就《經濟、技術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了《經濟、技術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
  •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1月13日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續推動實施。各地要結合實際提出積極明確的達峰目標,制定達峰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有關負責人就《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環綜合〔2021〕4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生態環境部綜合司有關負責人就《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目的、總體思路、重點舉措等,回答了記者提問。問:請問出臺《指導意見》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答: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全球性挑戰。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關注地球生態超載
    6月1日,由《世界環境》雜誌主辦、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活動今日在北京舉辦。出席解讀會的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研究員李俊峰表示,「自1972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以來,世界各國逐步達成了摒棄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識,也為之進行了鍥而不捨的努力,但是日益惡化的全球環境仍是人類發展與生存的最大威脅。」
  • 機構改革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回應
    對此,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今日予以回應,並詳細剖析了幾個方面重點。資料圖:霧霾籠罩下的街頭。有記者問,機構改革以後,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今後將如何開展?重點會在哪些領域發力?  李高介紹稱,本次機構改革,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能劃轉到了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於進一步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汙染防治工作的協同性,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性的重大制度安排。下一步,我們要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
  • 生態環境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將重點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任務
    央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記者陳銳海)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顯著的背景下,2021年、2022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將作何調整,既確保生態環境問題得以解決,又引導經濟向好發展?在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回答央廣網記者提問時表示:督察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長江「十年禁漁」等重大任務,推動落實新發展理念。劉友賓說,2021年、2022年,生態環境部繼續組織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到2022年實現督察覆蓋所有省份,並對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央企開展督察。
  • 同濟大學和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籤署合作協議
    11月25日,中非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圓桌對話在京召開。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肖學智,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處長陳志華,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塗瑞和,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周國梅出席活動並致辭。
  • 生態環境部介紹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去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部內設綜合司,主要職責是組織起草生態環境政策、規劃,協調和審核生態環境專項規劃,組織生態環境統計、汙染源普查和生態環境形勢分析,承擔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綜合協調和管理工作,擬定生態環境保護年度目標和考核計劃。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綜合司徐必久司長,重點介紹生態環境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開展的工作,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聯合國氣候變化馬德裡大會上表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李高是在「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邊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該邊會由中國新聞社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聯合主辦。
  • 生態環境部:將落實環保企業優惠扶持政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3日訊 (記者 劉瑾)10月13日,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在論壇致辭中提到,「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出臺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財稅、價格、金融、貿易等優惠政策,扶持環保企業發展。
  • 生態環境部答澎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五大經驗可與世界分享
    9月25日,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媒體吹風會。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和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圍繞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答記者問。
  •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原標題:   近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相比於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部職能有哪些變化?黨的十九大將汙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未來工作將如何開展?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
  • 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未來十年,我國將盡最大努力控排
    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近年來我國已經取得了哪些成績,要儘早實現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標,盡最大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未來十年將採取什麼措施應對?新京報就此話題採訪了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簡稱氣候司)司長李高。氣候變化將長期影響人類生活新京報:近年來,氣候變化成為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的一個話題。請你簡單介紹一下氣候變化已經形成了哪些影響?
  • 生態環境部:中國已基本扭轉碳排放快速增長局面
    9月27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吹風會表示,這是我國首次提出碳中和目標,下一步將要求全國各省、市提出碳排放達峰目標。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通過不斷強化減排努力,中國已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增速放緩的重要貢獻力量。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含固廢處理、海洋塑料汙染
    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建宇就「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熱點進行了解讀,他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和協作,共同解決本世紀決定人類命運的重大議題,這其中缺少不了全球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希望我們總結經驗和教訓,吸收對全球未來治理結構潛在的影響,改進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結構的設置和運作機制,為共同迎接挑戰和全球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保「十四五」規劃方向
    12月29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總結回顧2020年重要生態環境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