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會在京召開

2021-01-15 世界環境

6月1日,由《世界環境》雜誌主辦、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活動今日在京舉辦,通過現場和在線方式舉行專家解讀活動。


《世界環境》雜誌於2019年末啟動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的評選活動,通過專家評選和網友投票,最終涉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海洋塑料汙染、固體廢物處理等內容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在眾多環境新聞中被評出。


在「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中,有的熱點展現全球環境已受到嚴重破壞。歷時5年完成,2019年3月發布的《全球環境展望6》稱,「地球已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如果不採取緊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動來保護環境,地球的生態系統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事業將日益受到更嚴重的威脅。」


而地球生態超載日也在繼續提前。2019年夏季,由位於美國奧克蘭的國際研究組織——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發布最新版的年度全球《生態足跡》報告顯示,2019年7月29日,人類已耗盡全年的自然資源分配量進入了生態赤字狀態。自1970年12月29日地球首次進入「欠費」狀態以來,超載日每一年都在以驚人的速度提前到來,2019年堪稱史上最快。

全球中國環境專家協會執行理事、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吳昌華熱點解讀


出席解讀會的全球中國環境專家協會執行理事、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吳昌華表示,「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從根本上破解『庫茲涅茨曲線』的魔咒,也沒有真正找到經濟增長與生態和環境安全全面『脫鉤』的妙計。破解『脫鉤』,需要全方位理解人類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聯。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由經濟、環境和社會三個支柱支撐。」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在經過40多小時的「加時賽」之後,於2019年12月15日閉幕,成為史上延期最長的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大會未能就包括《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在內的一些關鍵問題取得一致意見。

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建宇熱點解讀


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建宇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和協作,共同解決本世紀決定人類命運的重大議題,這其中缺少不了全球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希望我們總結經驗和教訓,吸收對全球未來治理結構潛在的影響,改進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結構的設置和運作機制,為共同迎接挑戰和全球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攜手共治,應對全球資源環境挑戰和全球環境問題,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是全球面臨的挑戰和必然選擇。在「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中,可以看到,人類正在積極採取行動,守護生態環境已成為全球共識。


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於2019年3月11日在肯亞召開,大會的主題是「尋找創新解決辦法,應對環境挑戰並實現可持續消費與生產」。自2014年第一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召開以來已經召開了三屆,本屆大會規模為歷屆最大。它之所以引起廣泛的重視,在於大會的主題:「尋找創新解決方案,以應對環境挑戰並實現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研究員李俊峰熱點解讀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研究員李俊峰表示,「自1972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以來,世界各國逐步達成了摒棄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識,也為之進行了鍥而不捨的努力,但是日益惡化的全球環境仍是人類發展與生存的最大威脅。」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環境》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賈峰解讀發言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環境》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賈峰表示,「迄今,全球環保的巨輪已駛過近半個世紀。一方面,公眾對環境的關注前所未有;另一方面,環保引領者方陣中出現了發展中國家的身影。全球應對資源環境挑戰,中國後來居上。中國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引,做出一系列積極貢獻,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國舉辦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分享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經驗。中國向全世界展示了控制空氣汙染、改善空氣品質、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和取得的成果。


2017年中國出臺全面禁止「洋垃圾」進口政策。在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後,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泰國隨後相繼出臺「洋垃圾」進口限令,美國、日本、英國等國都開始重新審視垃圾回收這一重大議題,全球處理廢物的方式發生了巨變。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講到,「在中國、菲律賓等國家相繼出臺『洋垃圾』進口限令後,發達國家正在重新審視垃圾回收的議題。在西方國家重新對垃圾回收做出調整的同時,中國也需要做好自身的應對。在中國出臺『洋垃圾』禁令之後,造成國內部分品類的原材料緊缺,價格上漲,同時自身的垃圾產生量在快速增長,中國迫切需要加強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循環再生利用,推行垃圾分類制度。」


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院長張仁志發言


活動支持方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院長張仁志表示,「通過全球環境熱點的評選和解讀,可以幫助我們檢視過去一年全球發生的環境保護重大事件,有助於審視未來世界環境保護走勢,助推世界綠色可持續發展,促進環境保護事業的健康發展。面對2020年環境保護新形勢,由於突發新冠疫情,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將積極投入到國家和省市環境保護宣傳和教育工作中,關注國內外的環境熱點,注重環境教育,服務生態環境保護事業。」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了人類新的挑戰。如同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問題,人類面臨的資源環境挑戰需要全球攜手共治。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環境》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賈峰談到,「與新冠疫情防控相比,應對資源環境挑戰的任務更艱巨,其影響及後果會更深遠,猶如背水一戰。只有採取系統性和綜合性的政策行動,『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攜手共治,方能『有所前進』,確保人類文明得以延續。」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01 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引領全球經濟走向更可持續的軌道

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Fourth session of the UN Environment Assembly,UNEA-4)於2019年3月11日至15日在肯亞奈洛比聯合國環境署總部召開。大會的主題是「尋求創新解決方案,應對環境挑戰並實現可持續消費和生產」,鼓勵國家、私營部門和個人致力於尋找「創新方案」,對自身的消費和生產模式進行批判性審視。


大會主席希姆·基斯勒(Siim Kiisler)表示,「在全球目標的激勵下,我們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始終有一個障礙橫亙在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選擇,當前的消費活動和生產習慣不斷挑戰著地球的極限,並且可能將其推至崩潰的邊緣。」


「當前的增長是以犧牲地球為代價的。為了確保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改變我們的消費和生產模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代理執行主任喬伊斯·姆蘇亞(Joyce Msuya)表示。「2019年聯合國環境大會為改變現狀提供了創新平臺,繪製路線圖確保那些大膽創新的想法能夠最終開花結果。」

02 《全球化學品展望II》:化學品汙染問題迫在眉睫

2019年3月11日,在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期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了《全球化學品展望II》。報告指出,各國無法實現全球商定的目標,即在2020年前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品和廢物的不利影響。雖然有解決辦法,但迫切需要所有利益攸關方採取更加積極的行動,防止化學品和廢物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進一步破壞。

報告指出,目前化學品的生產能力為23億噸,全球化學品和藥品經濟效益每年大概在5.68萬億美元左右,預計到2030年將翻一番。


儘管全球承諾將發揮化學品的最大效益並減少化學品行業產生的環境風險和影響,但有毒有害化學品仍大量地被釋放到環境中。它們存在於空氣、水、土壤、食物、人與人的接觸中,無處不在。


報告列舉了十大主要發現,明確指出填補化學品管理立法空白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需要優先考慮的重要任務。

03 歷時5年《全球環境展望6》發布:地球已受到嚴重破壞

2019年3月13日,在肯亞奈洛比舉行的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重磅報告——《全球環境展望6》(GEO-6)。這份報告由來自70多個國家的250名科學家和專家歷時5年完成,是世界上唯一一份對全球環境進行全面評估的報告。


報告警告稱,地球已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如果不採取緊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動來保護環境,地球的生態系統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事業將日益受到更嚴重的威脅。報告強調,要想實現「健康地球,健康人類」願景,我們需要開啟新的思維方式,徹底摒棄「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福」的發展方式,向近乎零浪費的經濟模式轉型。

04 中國舉辦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分享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經驗

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在中國杭州舉行,聚焦「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主題。這一國際重大活動由中國主辦,旨在激發全球攜手行動,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世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專致賀信,韓正副總理出席,宣讀習主席賀信並做主旨講話。


中國空氣汙染治理經驗正在為全球提供「可借鑑模型」,願與國際社會積極分享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經驗。活動當天,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2019年3月9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聯合發布《北京二十年大氣汙染治理歷程與展望》,指出,北京作為發展中國家最大和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致力於尋求改善空氣品質的方法達20多年之久,其堅持不渝的努力和所獲得的成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鑑的模型。「了解北京的大氣汙染治理故事對任何一個想要實現類似成就,遵循類似路徑的國家、地區或城市都至關重要。」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代理執行主任喬伊斯·姆蘇亞(Joyce Msuya)表示。

2019年7月29日,人類又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2019年僅僅7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已耗盡全年的自然資源分配量進入了生態赤字狀態。


2019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比以往時候來的都要早。自1970年12月29日地球首次進入「欠費」狀態以來,超載日每一年都在以驚人的速度提前到來,2019年堪稱史上最快。這意味著從2019年7月29日起至12月31日,近5個月的時間裡,我們都在過著生態「透支」的生活。


這一日期由國際研究組織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通過其生態足跡工具計算得來。這筆超支的成本包括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更多的碳排放。當務之急是向循環經濟模式過渡,向可持續消費與生產模式轉型。

06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2019年9月3日,時任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與《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時任執行秘書克裡斯蒂娜·帕斯卡·帕梅爾共同發布《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BD COP15)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Ecological Civilization-Building a Shared Future for All Life on Earth)。


CBD COP15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該主題與《公約》2050年願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度契合,順應了世界綠色發展的潮流,反映了世界各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共同心願,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意義。


CBD COP15將在中國雲南省昆明市召開,會議將總結過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進展,制定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藍圖,確定203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和方向,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並寄予厚望。舉辦COP15對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深度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具有重大意義。

07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布2019年「地球衛士獎」

2019年9月,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地球衛士獎」在美國紐約揭曉。其中,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獲「政策領導力獎」;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教授、氣候科學家凱薩琳·海霍(Katharine Hayhoe)榮膺「科學和創新獎」;美國戶外運動品牌巴塔哥尼亞(Patagonia)被授予「商界卓識獎」。「激勵與行動獎」則由中國「螞蟻森林」(Ant Forest)和「星期五為未來」(Fridays for Future)青年氣候運動摘得。這也是中國綠色創新項目和環保人士連續第三年獲此獎項。


「地球衛士獎」(Champions of the Earth)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05年設立,是聯合國表彰環境保護行動的最高獎項,授予那些在環保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給環境帶來積極重大改變的個人或組織,每年頒發一次。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螞蟻森林利用科技帶動5億人低碳環保,鼓勵用戶減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推動大家擁抱更環保的生活方式,並將城市碳減排轉化成真樹,對世界具有示範意義。

08 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兩年半以來,全球廢物處理方式巨變

自2017年7月,中國政府實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以來,已有兩年半時間。隨著各項改革舉措的落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理解和支持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改革工作。在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後,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泰國隨後相繼出臺「洋垃圾」進口限令,日本、法國、英國等國都開始重新審視垃圾回收這一重大議題,全球處理廢物的方式發生了巨變。


據報導,當前美國各州正在尋求更加全面且「國內化」的方法,為廢物回收開拓新市場。美國廢棄物回收協會(ISRI)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美國向中國內地出口的廢塑料較2017年初減少89%,廢雜紙出口減少96%。在此期間,美國向所有國家出口的廢塑料總量減少64%,廢雜紙出口減少42%。


美國對垃圾處理問題感到「壓力山大」,但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發言人承認,「美國回收系統今天面臨挑戰的原因不是中國和其他國家實施進口限制,相反,他們揭露了之前我們如何在美國管理回收材料的問題。」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在經過40多小時的「加時賽」之後,於2019年12月15日閉幕,成為史上延期最長的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大會通過了《智利-馬德裡行動時刻》政治決議,強調各國需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確定的原則儘快提高行動力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適應氣候變化,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


大會未能就包括《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在內的一些關鍵問題取得一致意見,相關談判將在2020年繼續。此外,美國於2019年11月4日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程序,凸顯氣候變化多邊進程面臨複雜的形勢和挑戰,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增加了更大難度。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需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舟共濟。

在海水、沉積物和海洋生物體內,都發現了微塑料的蹤跡。


2019年12月25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首次在南大洋太空人海開展微塑料調查,並成功獲取樣品。中國考察隊此前在南大洋威德爾海、阿蒙森海等海域考察時都發現了微塑料。科學家們在南極和北極地區均發現了微塑料顆粒的身影。


2019年2月27日,《皇家學會開放科學》(The Royal Society)期刊登載一項最新科學研究,研究顯示,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位於西太平洋 7 英裡(10890米)之下的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研究人員在馬裡亞納海溝中的片腳類動物(amphipods)消化系統內部,發現塑料纖維和顆粒,並且海溝越深,微塑料含量越多。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關注地球生態超載
    6月1日,由《世界環境》雜誌主辦、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活動今日在北京舉辦。《世界環境》雜誌於2019年末啟動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的評選活動,通過專家評選和網友投票,最終涉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海洋塑料汙染、固體廢物處理等內容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在眾多環境新聞中被評出。而地球生態超載日也在繼續提前。2019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比以往時候來的都要早。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含固廢處理、海洋塑料汙染
    6月1日,由《世界環境》雜誌主辦、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活動今日在北京舉辦
  • 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在京揭曉
    日,《世界環境》雜誌和中國日報社聯合評選出「2016年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空氣汙染侵擾全球多個國家、美國新一屆政府環保立場搖擺不定等事件入選。「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宣講會在京舉行「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有哪些?
  • 2019中國出版年會在京召開
    原標題:2019中國出版年會在京召開年度中國出版業十件大事、中國十大出版人物和中國版協30本好書揭曉   1月19日,2019中國出版年會在京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總結出版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經驗,再啟新時代新徵程。
  • 多個氣候變化事件入選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劉淑喬報導 4月6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日報社共同主辦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揭曉。  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危機和嚴峻挑戰,也是國內外環境問題的焦點之一。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公報顯示,2016年成為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刷新2015年創下的最熱紀錄。同時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再創新高,突破400ppm的警示線。
  • 《慈善藍皮書》發布2019年度中國十大慈善熱點事件
    2020年1月5日,《慈善藍皮書》2019年度中國十大慈善熱點事件發布會暨慈善藍沙龍第11期在北京舉辦。「關於評選的範圍與方法,採用的是《慈善法》意義上的『大慈善』的界定,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產或者提供服務等方式,自願開展的公益活動。」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慈善藍皮書》副主編朱健剛表示,熱點事件的評選屬於公眾層面與行業內部,均具備一定的關注度。
  • 2019年鎢行業十大熱點新聞?
    2019年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2019年鎢產品走勢跌宕起伏。綜合全年鎢行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鎢鉬雲商梳理出2019年鎢行業十大熱點新聞。競拍於2019年9月16日10時至2019年9月17日11:55止,共有兩名競買人參與競價,共競價135次。六、鎢開採總量指標略有增長工信部、自然資源部下達 2019 年度全國鎢精礦(三氧化鎢含量 65%)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為 105000 噸,較 2018 年增長 5000 噸。
  • 中國發布信息技術十大前沿熱點
    中國錯過了許多工業革命,幸運的是,目前以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為首的工業革命浪潮深入參與,甚至在行動支付和共享旅行等地方領域也是如此 因此,可以說中國十大信息技術前沿熱點,也幾乎是世界十大信息技術前沿熱點 在2019年在哈爾濱召開的中國科協年會上,年會信息技術論壇發布了自動駕駛
  • 潮團力量更新發展 2019北京潮商大會在京召開
    12月18日,由北京潮商會、北京市京潮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19北京潮商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潮屬兄弟社團代表、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及受贈學生代表、獲得京潮公益基金獎學金學生以及北京潮商會會員、商會青委會各副主席、常務理事,商會食品流通專業委員會成員、
  • 2019年度中國十大慈善熱點事件發布 你了解多少?
    1月5日,《慈善藍皮書》2019年度中國十大慈善熱點事件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慈善藍皮書》主編楊團,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慈善藍皮書》副主編朱健剛,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金錦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黃浩明等專家參與了活動,並結合熱點事件就2019年度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做了回顧與點評,內容涉及慈善發展掃描與展望、社會組織國際化亮點與發展趨勢、境外非政府組織在華活動情況變化與發展趨勢等等。
  • 專家解讀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7年2月20日下午,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和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組織召開了「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會議由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三處張峰處長主持。為了讓公眾更好地理解各項進展的內容和意義,加強對基礎研究工作的宣傳,今天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和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正式對外發布遴選結果,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十大進展逐項進行解讀。
  • 揭曉| 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關注綠色可持續發展2016年5月23日-28日,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奈洛比召開。 全球就HFCs(氫氟碳化物)提出減排要求,推動保護臭氧層和減緩氣候變化協同應對2016年10月15日,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召開《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
  • 2019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5G元年」和「極限施壓」入選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12月16日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5G元年」和「極限施壓」等入選。據中國教育部網站消息,作為「漢語盤點2019」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2月16日,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 熱點觀察:2019全球環境「五指山」
    2019年世界政治、經濟局勢尚不明朗,保護主義繼續抬頭,貿易戰塵埃未定,世界整體經濟增長放緩,這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
  •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2019年年會在京召開[組圖]
    11月2日,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2019年年會在京召開。城市客運分會副理事長,重慶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程龍主持會議。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訊 11月1日至3日,5G時代城市公共運輸智慧出行高峰論壇暨2019中國(北京)國際公共運輸裝備與技術展覽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2019年年會和多場專題會議、論壇於同期召開。    11月2日,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以下簡稱城市客運分會)2019年年會圓滿召開。
  • 年度舌尖大事件,你知道幾個?
    2019剛剛過去一周,上一年度,都發生了哪些食品安全和營養相關的大事?有關舌尖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年終總結都在這兒了,趕快查收吧。  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  流言榜  在「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發布。看看這些流言,你曾誤信了幾個?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布
    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布十大進展遴選結果,並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十大進展逐項解讀。科技部基礎研究司葉玉江司長,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劉敏主任和鄭玉琪副主任,十大進展解讀專家,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等部門代表,十大進展主要完成人及單位代表,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代表,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等主要媒體記者,以及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相關人員近140餘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鄭玉琪副主任主持。
  • 2019-2020年度中國家具供應商十大領軍企業榜單揭曉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6410家規模以上家具企業每年都關注著哪些企業是新年度的中國家具供應商十大領軍企業。日前,中國採購與招標網、中國名企排行網在京聯合發布了「2019-2020年度中國家具供應商十大領軍企業」榜單,並邀請領軍企業的領導出席了10月31日在北京西國貿大酒店舉辦的「2020第14屆全國招投標領域年度聚焦頒獎晚會」,與「2020中國招標代理行業十大領軍企業」的領導同臺領獎。
  • 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召開 2019年度最佳創投機構榜單發布
    在此活動期間,大會以「九州風雷」為主題,將三天的討論分為「天行健」、「風雷動」、「戰夏陽」三個篇章,通過11場巔峰超級對話、27場主題演講、13場圓桌對話等內容,深入解讀創新零售、文創、房地產基金、高端製造、AI智能、5G科技等熱點投資行業,共同探討私募股權投資領域的新周期、新格局、新戰略。
  • 2019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解讀(上)
    朋友圈裡火爆的各種測評報告到底能不能信……在近日舉行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權威專家對2019年度十大食品相關熱詞進行了深入解讀。熱詞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羅雲波解讀內容:《條例》細化並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強弱項,嚴把信息發布源頭關,維護行業良性發展,加大對易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的管理力度,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減負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