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舌尖大事件,你知道幾個?

2020-11-28 新華網客戶端

  編者按:民以食為天,舌尖上的事兒再小也是大事兒。2019剛剛過去一周,上一年度,都發生了哪些食品安全和營養相關的大事?有關舌尖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年終總結都在這兒了,趕快查收吧。

  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

  流言榜

  在「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發布。看看這些流言,你曾誤信了幾個?

  流言1:喝「千滾水」會造成亞硝酸鹽中毒

  【科學真相】

  反覆煮沸的飲用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會有所增加,但在人體正常飲水量下,不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

  流言2: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能預防流感

  【科學真相】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廣泛存在於新鮮蔬果中,有實驗發現其具有緩解感冒症狀的作用,但臨床療效尚未能肯定,其可預防流感沒有科學依據。

  流言3:食物清洗變色是添加了人工色素

  【科學真相】

  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食物變色、褪色的現象基本都是天然色素不穩定或溶解造成的。

  流言4:吃西瓜感染H7N9病毒

  【科學真相】

  H7N9是可能導致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常見亞型之一,但實際感染人類導致禽流感非常罕見,也不會通過新鮮、乾淨的水果(如西瓜等)傳播。

  流言5:喝荷葉茶可快速減肥

  【科學真相】

  相關研究尚停留在動物實驗層面,尚未有嚴密、科學的人體實驗證據。其對不同人群的安全性也有待驗證。

  流言6:最聰明的孩子都吃素

  【科學真相】

  尚無科學證據表明「膳食結構與智力發育之間有關聯」。如無營養專業人員指導,簡單從兒童餐單上去除所有動物性食品,極易引起營養不良而妨礙學習能力。

  流言7:生吃魚膽能清肝明目和消火

  【科學真相】

  生吃魚膽治病無依據,濫用中毒案例時有發生。

  流言8:奶、蛋與肉類是最有效率的健康殺手

  【科學真相】

  任何食物過量食用都可能帶來不利影響。奶類含有豐富的鈣,肉類含有血紅素鐵,肉蛋奶均可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和多種維生素,按膳食指南建議適量食用有利於保障充足營養狀態。

  流言9:喝蒲公英茶可以祛肝毒治肝炎

  【科學真相】

  蒲公英為藥食兩用物質,但蒲公英茶尚不能達到發揮治療作用的劑量。

  流言10:只吃蔬菜水果可以減肥

  【科學真相】

  長期以蔬果為膳食主體,穀物、豆類、肉蛋奶等食物過少,極易造成蛋白質、必需脂肪酸和部分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導致營養不良,肌肉流失,代謝率下降,長期來說不利於維持好身材。

  文/科學闢謠平臺

  (ID:Science_Facts)

  2019食品安全與健康

  十大熱詞

  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來自北京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2019年食品行業年度「十大熱詞」進行了科學解讀,表達了學術界觀點。

  熱詞一: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熱詞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2019年3月26日國務院第42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並於10月第721號國務院令籤署,2019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解讀專家: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羅雲波

  解讀內容:《條例》明確了食品安全信息發布相關法律責任,避免消費者被誤導;加大對容易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的管理力度,有助於認定和打擊非法添加行為。

  熱詞二:減鹽減油減糖

  熱詞介紹:2019年7月,《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出臺。其中的實施合理膳食行動任務中,明確了減鹽、減油、減糖的實施措施及目標,重點鼓勵包括食品產業、企事業集體食堂、家庭在內的全社會參與。

  解讀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陳君石

  解讀內容:消費者要科學認識鹽、油、糖,是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適量攝入利於健康,但過量攝入可增加慢性病發病風險。食品工業和餐飲業應加快營養轉型升級,解決「三減」可能帶來的產品風味變化、保質期縮短等問題,創新研發新食品。此外,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存在的膳食營養問題不盡相同,營養科普教育應注意針對性和差異化。

  熱詞三:「人造肉」

  熱詞介紹:植物蛋白肉Beyond Meat公司於2019年5月在美國登陸納斯達克,其股價上漲近6倍。與此同時,國內外細胞培養肉的研發技術也在快速提升。隨著現代消費者對健康、環保、節能意識的提高,植物蛋白肉製品和細胞培養肉這種「未來食品」正快速走近我們的生活。

  解讀專家: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 王守偉

  解讀內容:「人造肉」的出現為有效減少畜牧業佔地、水資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解決人類當前面臨的問題提供了良好途徑。目前,我國植物蛋白肉行業的發展勢頭已經形成,產品品類相對成熟,但現有的法規標準與產品的創新及行業發展不相適應。大豆血紅蛋白作為植物蛋白肉的關鍵化合物在美國已獲批可作為碎牛肉類似產品的色素添加劑,但在我國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論證。

  熱詞四:辣條

  熱詞介紹:2019年「3·15」晚會曝光的辣條生產黑工廠,讓整個行業背上了「垃圾食品」的罵名。2019年12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於加強調味麵製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中,明確統一「辣條」類食品分類,嚴格食品生產衛生規範。

  解讀專家: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譚斌

  解讀內容:「辣條」的出現使水分含量更高、更有咀嚼感的麵筋類食品被消費者所喜愛。此前的安全隱患與執行的標準混亂有很大關係。而《公告》的發布,明確了辣條的定義、生產許可的分類,使行業的發展從生產源頭走上了正軌。安全與健康是調味麵製品未來發展的重點,這需要行業的持續創新。

  熱詞五:益生菌

  熱詞介紹:近年,我國益生菌產業蓬勃發展,但也存在益生菌概念使用不當、核心菌株模糊不清、功能性質難以科學界定等諸多問題。基於此,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匯集科技界與產業界專家智慧,於2019年5月23日發布了《益生菌的科學共識(2019年版)》,該《共識》對益生菌行業的科學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解讀專家: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教授 何國慶

  解讀內容:不存在一種「萬能」的益生菌菌株可適用於每個人和所有體質的情況。消費者在購買益生菌類的保健食品時可通過閱讀產品標籤或說明書了解其功能,選購適合自己的產品。

  熱詞六:自加熱食品

  熱詞介紹:2019年9月,央視曝光自熱火鍋發熱包存在安全隱患,自熱食品被列入動車「黑名單」,引發消費者對自熱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

  解讀專家: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 路福平

  解讀內容:在我國目前的自加熱技術下,自加熱食品採用的化學自發熱包,軍用多為鎂/鐵型,民用多為鋁水型。不論哪種發熱包,其在發熱時均會產生微量氫氣。如果個人食用或少量人聚集食用時,即使在密閉環境中,發熱包發熱所產生的氫氣量也遠遠達不到可引起爆炸的極限。正常情況下,對正規產品按照正規操作規程食用,不會發生破裂等風險和安全性問題。如果在密閉環境下,眾人同時食用大量自加熱食品,或者自加熱食品包裝盒上面的通氣孔被堵塞時,就可能存在安全隱患,需要給予充分關注。

  熱詞七:特醫食品

  熱詞介紹: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出現,有效解決了一些特殊症狀病人的營養攝入問題。然而,2019年5月,一則「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潛入醫院商店」的消息引發關注。

  解讀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任發政

  解讀內容:在這一則消息中,固體飲料等普通食品未取得特醫食品註冊資質,卻宣稱且冒充特醫食品、暗示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屬於虛假宣傳。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特醫食品具有特殊性,並非適用於任何人,且不同特殊人群所需不同。應加強特醫食品科普宣傳,讓消費者了解其特殊性,並遵醫囑食用。

  熱詞八:網紅食品

  熱詞介紹:伴隨網紅食品成為消費新時尚,頻發的問題也引發廣泛關注。例如:某網紅法國核桃油品牌檢出「塑化劑」、福建省消委會抽檢多款網紅奶茶樣品未能檢出蛋白質含量等。

  解讀專家: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 馬冠生

  解讀內容:目前,網紅食品由於其特殊的售賣渠道,造成監管部門存在執法難點。因此,應完善監管機制,明確網售食品等非傳統食品經營行為的各方責任和監管方式。加強定期抽檢和隨機檢查,督促網絡平臺和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對網絡銷售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進行重拳出擊,嚴格查處「刷單」「假評論」等行為,以「最嚴格的監管」保護消費者權益。

  熱詞九:食育

  熱詞介紹:2019年3月兩會期間,多位委員、代表提出「食育」相關提案,引發高度關注。

  解讀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 孫寶國

  解讀內容:食育需要做好頂層設計與規劃,其中立法是根本。食育是傳授食品科學知識,傳播飲食文化,使公眾養成健康飲食觀念和行為的教育。應面向各年齡段開展食育,以興趣為導向,重點面向處於行為和習慣養成重要時期的兒童、青少年。通過啟蒙一個孩子來輻射帶動整個家庭和社會,逐步推進針對成年人、老年人的食育。

  熱詞十:食品真實性

  熱詞介紹: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2019年食品安全領域十大典型案例顯示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變化,即傳統食品汙染造成的危害事件比例減少,而食品造假(欺詐、非法添加)事件的比例有所增加,食品真實性問題需引起關注。

  解讀專家: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 吳永寧

  解讀內容:食品真實性有效檢測手段急需發展,技術問題有待突破。目前,食品真實性,如種類、加工工藝、年份聲稱、產地聲稱、新鮮度、摻兌物檢測等,大多數方法還都沒有形成標準。建議進一步完善我國食品監管法律法規的頂層設計,加快食品真實性技術研究和標準制定,加強食品真實性科普宣傳。 文/本報記者 張豔豔

  2019年度 營養大事件

  日前,「健康中國:2019年度營養大事件」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與會代表針對2019年度營養事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遴選出了上一年度的十大營養事件。

  1國家級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成立

  2019年2月28日,按照《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17個相關部門組建了國家層面的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建立部門合作機制,加強對《國民營養計劃》實施的領導、協調和指導,統籌推進營養健康工作。

  2國務院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合理膳食行動被納入重大行動

  2019年7月15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並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意見指出實施合理膳食行動是專項行動之一,針對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廳等場所,加強營養和膳食指導。

  3營養指導員指標納入健康中國行動,註冊營養師水平評價工作穩步拓展

  目前,我國成人營養不良率為6%,全球飲食因素導致的疾病負擔佔到15.9%,缺乏科學的營養指導已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重要指標,到2022年要求每萬人中有一名營養指導員。中國營養學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營養指導員培訓項目。中國註冊營養師水平評價工作穩步拓展,全年組織兩次全國性考試。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聯合中國營養學會於2019年9月3日共同啟動「國家隊運動營養師駐隊項目」,首次為國家隊建立一支常駐註冊營養師團隊,為奧運健兒提供營養支持,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

  4「減鹽」再登年度熱詞,「減鹽宣傳周」首次開啟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中國居民減鹽核心信息十條》指導科學合理飲食,各行各業相繼響應。「減鹽」成為年度熱詞。2019年9月15日至21日,首屆「915」減鹽宣傳周活動開啟,向公眾宣傳「915」(就要5克)的減鹽理念,傳播低鹽飲食知識,促進全社會共同關注並踐行減鹽行動。

  5衛健委首次發文推動,全民營養周影響力創新高

  2019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文要求各地衛生部門組織開展「全民營養周」活動,宣傳合理膳食、營養健康。中國營養學會等2015年首次發起的全民營養周活動得到科學界和行政部門的大力推動。

  6「營養」納入學生和學校管理規定,強調營養人力資源配置

  2019年4月1日,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印發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正式實施。一改以往對食品「重安全、輕營養」的觀念,將「營養」納入新規,從加強營養健康監測、開展營養健康專業人員培訓、加強食品營養健康宣傳教育、鼓勵公布學生餐帶量食譜等許多方面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引導學生科學營養用餐。

  7《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發布:我國居民健康營養得到保障

  國務院新聞辦2019年10月14日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白皮書全面總結反映了我國糧食安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白皮書提出,我國居民膳食品種豐富多樣,人均直接消費口糧減少,動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糧食食物消費增加,食物更加多樣,飲食更加健康。城鄉居民膳食能量得到充足供給,優質蛋白質供應增加。

  8下一屆亞洲營養大會將於2023年召開,中國取得舉辦權

  2019年8月7日,第13屆亞洲營養大會閉幕式上舉行了莊重的2023年亞洲營養大會主辦權交接儀式,正式宣布第14屆亞洲營養大會將於2023年9月15-18日在中國杭州舉辦。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教授在同期召開的亞洲營養聯合會(FANS)成員國代表理事會上,全票當選為聯合會候任主席。

  9第14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召開

  2019年9月19日-22日,第14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暨第11屆亞太臨床營養大會、第二屆全球華人營養科學家大會在南京召開。會議主題為「營養研究與臨床實踐」,來自27個國家的3500餘名營養、農業、疾控、醫療等領域代表參會。本次大會是歷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人數最多的大會,會議學術交流高質量呈現,得到國內外與會者廣泛好評。

  1045項營養標準立項,營養保障規範化受到空前重視

  為深入貫徹《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2019年,與營養有關的各個部委加快完善營養相關政策和標準體系。第八屆國家衛生健康標準委員會營養標準專業委員會成立;健康餐廳評價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正面標識、營養師培訓與考核規範、營養科普教育場館建設標準、控制體重用食品等45項營養標準立項。

  文/魏世平

相關焦點

  • 「舌尖體」走紅 你所不知道的《舌尖上的中國》
    這個博客名為「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前的日子」,用大量圖片配以文字,記錄了從2011年8月2012年5月央視一套播出前,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攝團隊的不完全拍攝記錄。看了博客你才會知道,一幫將鏡頭對準美食的紀錄片工作者,有時在路上只能以方便麵充飢。  北京人張貴春火了。他是第七集《我們的田野》裡的主人公。劇組開拍的第一個場景,拍的就是他在屋頂陽臺上種菜的情景。
  • 2020年西安樓市大事件,你知道幾個?
    這一年,西安發生了很多大事件:疫情期遇冷的線上直播賣房,7月誕生首個「萬人搖」項目、滻灞高新實施「交房即交證」、「11·30樓市新政」首付比例提高……12月,西安樓市迅速降溫,新房斷供、成交量下跌,給2020西安樓市畫上了一個平淡的句號。本期,小編整理了2020年西安發生的9件大事,回顧過去的一年,哪件事影響了你,新的一年是否有所借鑑?
  • 2020你不能錯過的二十個天文大事件
    沒關係,教你如何用你已有的設備觀察到2020年的天文事件。新年伊始,大家都忙著制定自己的新年小目標,為什麼不加一條讓自己走出去,享受自然、享受夜空的計劃呢?2020年將有許多精彩的天文大事件扎堆上演,本文就為大家整理出了本年度你最不能錯過的20件大事兒。
  • 2020年網際網路科技大事件,你知道這個嗎
    相比區塊鏈是什麼大家都知道了,那麼在2020年民用相關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會出現嗎?截止到5月份的數據來看,不會!4月份農行發布的數字貨幣,一度火熱了幾天,但是說真的,真正到民用層面,2020年沒戲,最快也得2021年1月1日起,所以大家沒有必要重度關注!
  • 記憶之謎:「舌尖現象」背後的真相
    這不是你記不住這個詞的詞義,而是你找不到它的語言標籤。你心中有那個詞義,就是說不出那個詞來,這幾乎是困擾中老年人認知問題的一個常見麻煩。即使是最熟悉的詞和熟人的名字,記憶失敗也會毫無徵兆地發生。研究人員發現,最麻煩的詞是專有名詞和物體的名稱。這種記憶的突然短路可能會持續幾秒鐘、幾分鐘甚至幾個小時,這讓人很惱火。
  • 海賊王:12條真海迷才知道的小知識,你知道幾個呢?
    海賊王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熱血動漫,這裡總結了只有真海迷才知道的十二個小知識,看看你知道幾個呢?1、《海賊王》中一般不會有角色掛掉,要麼被打敗關監獄,要麼被打敗之後洗白,很少會有角色領便當。(艾斯和白鬍子是例外!)
  • 2017影響股市的大事件有哪些 影響股市大事件一覽
    小編就帶大家回顧過去,2017影響股市的大事件,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2017上半年影響股市的大事件一、一帶一路板塊。「一帶一路」作為我國的國家戰略,2017年進入關鍵提升和落地期,政策利好預期強烈,可以所以說這個機會將會是長期存在。而且大家都知道,中國外交的三大重磅會議3月博鰲亞洲論壇。
  • 老外拍的30年前「舌尖上的中國」吃過2種,想必你孫女都有幾個了
    老外拍的30年前「舌尖上的中國」吃過2種,想必你孫女都有幾個了。在我們平時生活當中,我們也是能夠吃到各種各樣的美食,現在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以前的時候可以說你想吃什麼都是吃不到的,今天我來給你們分享一下,30年前老外拍的舌尖上的中國小吃是什麼樣子的,雖然說和現在的實物相比顏色看起來並不是那麼的好看,但是對於在以前的那個時代上的人來說,確實非常的美味,如果你吃過的話,我想你的年齡應該都不小了吧,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接下來跟著我一起來看一下吧。
  • 2020年時間過半,你必須要知道的10個科技大事件(下)
    雖然遭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是科技卻也一直在前進,小編我今天繼續總結2020上半年,你必須知道的科技大事件。今年3月,受低溫天氣和強烈極地渦旋影響,北極上空臭氧層出現空洞,面積之大相當於3個格陵蘭島,是有記錄以來北極出現的最大臭氧層空洞。據專家補充,這與新型冠狀病毒&34;措施無關。7.
  • 世界四大摩託車品牌排行,你知道幾個?全都知道的我服你!
    世界四大摩託車品牌排行,你知道幾個?全都知道的我服你!本田株式會社(ホンだ會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摩託車生產廠家,汽車產量和規模也名列世界十大汽車廠家之列。1948年創立,創始人是傳奇式人物本田宗一郎。公司總部在東京,僱員總數達18萬人左右。現在,本田公司已是一個跨國汽車、摩託車生產銷售集團。它的產品除汽車摩託車外,還有發電機、農機等動力機械產品。
  • 2017年度十大刷屏H5廣告,你玩過幾個?
    原標題:2017年度十大刷屏H5廣告,你玩過幾個? 2017年就快結束了,你還記得這一年來在朋友圈刷屏的H5嗎?它們引起了廣告圈內圈外的一同轉發,並且憑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造成刷屏現象。
  • 年度回顧:2020年PC行業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2020年PC行業大事件回顧 轉眼間2020年度已經畫上句號,這一年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個行業的運作方式、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於PC行業來說,同樣是挑戰和機遇並存,在2021年開年之際,我們不妨來為2020年度的PC行業做一個回顧
  • 2017網絡流行語你知道幾個?
    2017網絡流行語你知道幾個?03/15 19:35 莫追劇從前呢,有隻小白兔,有一天它挖到一隻好大的胡蘿蔔。他高高興興的把胡蘿蔔往家裡搬的時候,半路上殺出一隻穿山甲,穿山甲一把就搶走了小白兔的胡蘿蔔。小白兔很生氣衝著穿山甲說:「你幹什麼呢?」穿山甲說了一句話,小白兔聽了,馬上就自殺了。你猜,穿山甲說了什麼?
  • 2020年你不知道的大事件
    一起來看看2020年的大事,有多少是你不知道的。先來說說十件大事吧。1、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的第一天,回首掏,2020年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大事2020年的頭號大事件,一場疫情讓華夏兒女渡過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每個中國人都是了不起的,再度體現出團結的力量。
  • 蘋果和安卓都評出了年度最佳 App,你用過幾個?
    原標題:蘋果和安卓都評出了年度最佳 App,你用過幾個? (文末有 App 下載方法) 這兩天,廣州跳樓式降溫+下雨。 小雷凍得哪都去不了。正好窩在家裡,跟你們嘮嘮 App Store 和谷歌商店評選的2018 年度最佳 App 。
  • 《舌尖上的中國》評出長沙美食打卡榜單,你品過幾家?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31日訊(全媒體記者 吳穎姝)今日,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嘉年華評選·湖南站暨世界華人湘菜發展研討會在長沙正式落下帷幕。現場頒發了湖南地標美食、推薦餐廳、推薦菜品、地方名小吃、推薦酒店美食品牌五大類44個獎項,為大家呈上一份經《舌尖上的中國》權威認證的「舌尖上的長沙」美食打卡榜單。「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嘉年華」是由CCTV《發現之旅》頻道發起,與中國食品報社、中央新影集團聯合主辦的大型線下美食節。
  • 週遊電影:周黎明看2017好萊塢年度十大熱點事件
    2017年中國電影的發展勢頭非常好,但我們除了盤點自己的成績和不足,也需要知道其他國家的電影業有什麼趨勢或爆炸性事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錯誤,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警戒。本世紀迪士尼曾收購盧卡斯影業、皮克斯、漫威,但這幾家都不是一線大廠,這回的福斯可是好萊塢六大之一,收購成功,六大就成五大了。不管怎麼說,大企業的合併,有成功,也有失敗。迪士尼收購福斯是不是成功,誰賺了,誰虧了,恐怕得五年後才能見分曉。
  • 輸血界的諾貝爾獎你知道幾個?
    >那麼你對諾貝爾獎了解多少?知道諾貝爾獎包括哪幾個領域嗎?諾貝爾在即將辭世之際,立下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好的貢獻的人。">最初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
  • 類似kimi順口的英文名,你知道幾個?
    在考慮一個英文名的時候,很多人的要求就是簡短、好聽、好記、好寫,一般大家都會想要類似與Kimi、Coco這樣的英文名,不僅順口,而且易記、易寫,能夠給人留下一個非常深刻地的印象,接下來就來看看類似kimi順口的英文名,你聽過幾個呢?
  •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這3種吃過就令人念念不忘,你都吃過哪幾種?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這3種吃過就令人念念不忘,你都吃過哪幾種?我們國家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有著各種各樣豐富的物產資源。單拿出飲食方面來說,就可以數上個三天三夜。中國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中國人說的最多的話還是民以食為天,舌尖上的中國,每天都會創造著獨特美食,讓我們的味蕾有著獨特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