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解讀(上)

2020-11-27 中國質量新聞網

你喝的酸奶裡,益生菌還活著嗎?自加熱食品為什麼不適合扎堆食用?朋友圈裡火爆的各種測評報告到底能不能信……在近日舉行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權威專家對2019年度十大食品相關熱詞進行了深入解讀。

熱詞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羅雲波

解讀內容:《條例》細化並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強弱項,嚴把信息發布源頭關,維護行業良性發展,加大對易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的管理力度,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減負提質。近年來,一些不負責任的非專業機構,動輒發布一些不科學的測評報告,損害了依法依規生產經營食品企業的利益。《條例》明確了食品安全信息發布的相關法律責任,設立了發布食品安全檢驗信息、作出評價結論的門檻,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未依法取得資質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出具的食品檢驗信息,這有利於保護合法企業的利益,推動食品行業良性發展,同時避免消費者被誤導。

專家建議:以探索實踐,實現新舊法規的無縫銜接;加強食品安全檢查員制度和隊伍建設,完善法規體系;仔細辨別食品檢驗信息,防止被誤導。消費者看到一些機構、個人,特別是無資質機構發布的食品檢驗信息,或者對食品、食品企業的等級評定等消息時,不要跟風冒進,要仔細辨別發布的檢驗信息是否出自依法取得資質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對未依法取得資質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出具的食品檢驗信息,不要採信,更不要相信其對食品、食品企業的等級評定。

熱詞二:食品「三減」——減鹽減油減糖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陳君石

解讀內容:為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19年7月,《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出臺。其中的實施合理膳食行動任務中,明確了減鹽、減油、減糖的實施措施及目標,重點鼓勵包括食品產業、企事業單位集體食堂、家庭在內的全社會參與。

專家建議:「三減」行動的目的是減少膳食中鹽、油、糖的攝入量。「三減」不是孤立的行動,而是合理膳食的一部分。政府、企業等各個層面聯合協調推動相關工作,食品工業和餐飲業應根據消費者健康需求,加快營養轉型升級,主動採取措施控制食品中的鹽、油、糖。這需要增加科技投入,夯實科學基礎,解決「三減」可能帶來的產品風味變化、保質期縮短等問題,創新研發新食品,以科技來引領健康轉型。此外,口味是肯定能夠改變的。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存在的膳食營養問題不盡相同,營養科普教育要有針對性,體現差異化,營養幹預精準化。消費者、食品企業、媒體、政府應樹立「合理膳食」方面大的理念。

熱詞三:市場與科學的「未來之星」——「人造肉」風潮來襲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 王守偉

解讀內容:「人造肉」是一般消費者、媒體用來泛指非自然生產、有類似肉品口感的一類食品的代名詞。隨著現代消費者健康、環保、節能意識的增強,植物蛋白肉製品和細胞培養肉這種「未來食品」正快速走近我們的生活。科爾尼全球管理諮詢公司的最新報告顯示,到2040年全球「人造肉」的市場份額將達到60%。在「人造肉」極大的商業潛力前提下,加大科技投入是行業未來發力的重要方向。同時相關監管的法規標準也亟待規範。

專家建議:科技界與產業界應以「人造肉」面臨的挑戰與關鍵科學問題為導向,加大科研投入,包括開展植物蛋白肉形成機理、原料供應、加工技術的研究,構建新的研發體系等。對「人造肉」生產中添加的新組分、新生產工藝進行系統的安全評估,在產品的安全性和營養成分評價方面形成一整套獨立的標準體系和客觀的監管體系。加大對消費者的科普宣傳力度,引導消費者形成對於「人造肉」的正確認知。

熱詞四:法規倒逼「草根食品」辣條產業健康提升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譚 斌

解讀內容:2019年3·15晚會曝光的辣條生產黑工廠,讓整個辣條行業背上了「垃圾食品」的罵名。2019年12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於加強調味麵製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經過反覆打磨最終出臺的《公告》中,明確統一「辣條」類食品分類,嚴格食品生產衛生規範。《公告》將通過倒逼產業提升的方式,助力辣條這一「草根食品」涅槃重生。

專家建議:辣條的出現,使水分含量更高、更有咀嚼感的麵筋類食品被消費者所喜愛。辣條具草根性、民族性及原創性,應予以適當扶持和引導。建議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儘快制定行業統一的產品質量標準;行業加強科技創新、引領行業規範、淘汰落後產能,實現健康發展;對消費者尤其是青少年進行科學教育與引導。

□本報記者 宿志紅

相關焦點

  • 2019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解讀(下)
    在近日舉行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權威專家進行了深入解讀。本版上期發布了四個熱詞的解讀,本期繼續刊發剩餘六個熱詞的解讀。比如益生菌對健康的作用具有個體差異性,不存在一種「萬能」的益生菌菌株可適用於所有體質。熱詞六:自加熱食品遇發展瓶頸  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 路福平  解讀內容:近兩年來,以自熱火鍋為代表的自加熱食品市場保持了強勢、快速的增長勢頭,成為我國方便食品領域新的增長點。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胡可璐)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承擔起確保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上榜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春節防疫、米酵菌酸、植物基食品等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表達學術界觀點。
  • 2019年度十大翻譯熱詞揭曉!
    2019年12月1日活動啟動,經過廣泛徵集和大數據統計、網友投票、專家評議等程序,《英語世界》編輯部評出「2019年度十大翻譯熱詞」。2019年度十大翻譯熱詞不忘初心remain/stay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never forget why we started
  • 人造肉益生菌 專家解讀2019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原標題:2019年你吃得更健康嗎「人造肉」可以吃嗎?網紅食品靠譜嗎?益生菌真的有用嗎?剛剛過去的2019年,你關注過哪些食品?它們給你帶來了什麼困擾?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日前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專家對過去一年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作了梳理和解讀,通過事例科普食品安全知識,為食品安全監管建言獻策。本版摘取部分熱點解讀內容。
  • 2019透過熱詞看教育
    編者按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事業高度重視,對教育工作者關懷關心,社會各界對教育持續關注。日前,光明日報教育研究中心攜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平面媒體中心,在10億字詞語料技術抓取基礎上,遴選出「2019年度教育熱詞」。回顧2019,讓我們用「十大熱詞」串聯教育印記,透過熱詞,一起品讀2019年教育的發展變化。
  • 國人健康大數據出爐 年度關注熱詞呈現
    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昊玥 攝   會上,今日頭條內容生態總經理洪緋解讀國人健康關注度大數據表示,目前平均每天2800萬人在今日頭條閱讀健康內容,其中,女性比男性更關注健康內容、年齡越大的用戶關注度越高、一線城市更愛刷健康內容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
    原標題: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關注 但在這一年,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前所未有的提高。怎麼吃才能避免「病從口入」?進口冷鏈食品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 周晉峰以生態文明解讀-動物福祉: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的連結
    周晉峰以生態文明解讀-動物福祉: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的連結 2019-12-24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網友最關注的十個健康熱詞,你佔了幾條?
    新的一年已經來到,2019過得好嗎?忙活了一整年,各位寶貝,你發量還濃密?過得可順利?對於小編來說,這一年,是最好的一年。因為這一年,一個又一個可愛有趣的讀者發來消息,大家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相互扶持,感恩於你。
  • 十大熱詞登陸2015健康排行榜
    健康中國、中醫藥發展規劃、社會辦醫、「醫鬧」入刑、禁菸、青蒿素、全面二孩、醫改、南航急救、銀杏葉事件、保健酒事件、保健品雙審核、醫養結合、社區醫療、霧霾養生、網際網路+……今年的健康產業熱點頻出、喜憂參半。年終歲末,在2015年度的大健康產業中,哪些受捧度最熱的詞語能夠登上今年的健康年度榜呢?健康周刊本期揭曉年度十大健康熱詞。
  • 2019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7日訊 由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中國食協營養指導工作委員會主辦的「2019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於12月24-26日在北京舉行。在年終歲末組織召開「2019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有著特殊意義。他說民以食為先,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他強調中國食品產業一定要堅持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提供更優質的食品;同時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各界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食品產業健康發展了,人民群眾才能吃得幸福。
  • 2018年十大食品安全爭議權威解讀
    「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魚標準之爭」……2019年1月3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舉行。在解讀會上,來自食品科技領域專家對2018年的食品安全熱點進行再解讀。熱點一:咖啡真的「致癌」嗎?
  • 2017年度十大食品安全熱點事件,這些舌尖風波背後的真相你看穿了嗎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據北京青年報1月17日報導,近日,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會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協共同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京主辦,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多學科領域專家們現場解析了2017年的十大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 百度沸點2019年十大流行熱詞公布:996、我太難了上榜
    繼第一彈科技熱詞之後,今天2019百度沸點公布了第二彈:年度十大流行語。996、盤他、雨女無瓜、不忘初心、檸檬精、斷舍離、我太難了、好嗨呦、硬核、社畜上榜。
  • 鹹寧市公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十大案例
    楚天都市報12月26日訊(記者周鵬 通訊員紀甜一)今天上午,鹹寧市召開新聞發布會,該市將以「最嚴厲的處罰」落實到食品安全行政執法、刑事司法各個環節,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今年該市共辦理食品相關案件106起,公安機關辦理涉食藥犯罪案件26起。成功破獲一起售賣保健品詐騙案件,抓獲嫌疑人58人。
  • 2019「百勝杯」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大學生知識大賽浙江站在杭州...
    「百勝杯」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大學生知識大賽浙江賽區的現場。,浙江工商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浙江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農林大學、寧波大學、浙江科技學院九所高校,聯合百勝中國旗下杭州肯德基有限公司共同發起2019「百勝杯」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大學生知識大賽。
  • 健康伴我成長—食品安全知識講座走進校園
    為進一步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校園師生食品安全意識,營造良好的校園食品安全環境,12月1日下午2點半,崆峒區柳湖鎮八裡小學召開了主題為「校園食品安全」知識講座,柳湖鎮衛生院的醫生們來到八裡小學,為全校師生送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食品安全知識課。
  • 「人民健康」成兩會熱詞 VIK磷蝦油等新興營養食品迎來黃金髮展期
    來源標題:「人民健康」成兩會熱詞 VIK磷蝦油等新興營養食品迎來黃金髮展期2020年兩會報告提出,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堅決守護人民健康。6月1日,我國第一部《健康法》正式實施,明確: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健康理念融入各項政策;醫療衛生事業應當堅持公益性原則,全民健康已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