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

2021-01-17 搜狐網

原標題: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關注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吳施楠

編輯 | 袁月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學習和社交。但在這一年,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前所未有的提高。怎麼吃才能避免「病從口入」?進口冷鏈食品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1月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數十位專家對過去一年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熱點事件作了系統梳理和科學解讀。

熱點一:春節防疫—嚴防反彈、控制食品汙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儘管中國有證據表明,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除了人傳人以外,還可能物傳人,對於消費者來講,這種感染的機會非常小;目前為止,還沒有消費者由於購買、製備被汙染的食品而發生感染的報導。搬運進口貨物的工人,如果預防措施不到位,通過物傳人而被感染的機會較大。

熱點二: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我國野生蘑菇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其中摻雜著數量龐大的有毒蘑菇。民間流傳的所謂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經驗並不可靠,目前,還沒有簡易辨別的科學方法,並且誤食中毒後尚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因此,消費者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採、不買、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熱點三:米酵菌酸—「酸湯子」中毒的罪魁禍首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秀梅: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產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酸湯子」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包括三大類:穀類自製發酵製品、變質銀耳或木耳、發酵薯類製品。為避免該類食物中毒的發生,家庭或小作坊要慎重製作或儘量不製作、不出售酵米麵類食品。正確購買和科學食用銀耳、木耳等相關食品,禁止出售鮮銀耳。

熱點四:免疫力—後疫情時代消費者的首要健康需求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免疫力是指機體對外防禦和對內環境維持穩定的反應能力,合理膳食是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基礎和保障,此外保證充足睡眠,進行適量運動並保持放鬆的心理狀態也是影響免疫力的重要因素。在後疫情時代,食品工業正以國家政策和消費者健康需求為導向,通過不斷地提升食品營養高質量供給能力,將在滿足消費者免疫力提升的健康需求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熱點五:植物基食品—健康飲食的新潮流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郭順堂;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江連洲:隨著人類追求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興起,植物基食品受到消費者廣泛的青睞,成為了食品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為大力促進植物基食品的快速發展,滿足消費者的健康新選擇,科技界和產業界應注重夯實植物基食品的科學理論基礎,開展技術創新研究,以科技進一步提升植物基食品的營養水平,滿足健康、美味的新需求。

熱點六:糧食安全—喚醒危機意識,杜絕食物浪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疫情影響,引發了對全球糧食安全的重新審視。目前,我國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安全穩定,但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和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國糧食安全也將面臨深刻挑戰。

要強化以食品科技為依託的糧食安全保障,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研究實施「藏糧於食品」工程。

熱點七:直播帶貨—堵住火熱營銷下的安全漏洞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網絡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的流量經濟,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滿足消費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食品作為直播帶貨中重要的商品品類,更要明確相關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政府監管部門、電商平臺等環節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應秉持理性消費觀念,從規範和信譽度好的網購平臺選購產品。

熱點八: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下的難點與重點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新冠病毒可能對食品及其包裝造成汙染,因此對食品全產業鏈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衛生要求。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包裝可能成為遠距離跨境運輸攜帶並傳播新冠病毒的載體,因此疫情防控要著重加強關口前移,在強化源頭控制的同時,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做好「人」「物」同防。

熱點九:諾如病毒—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慣犯」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陳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諾如病毒是引發人類感染性腹瀉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諾如病毒雖然有很強的感染性且傳播途徑廣泛,但引發的感染屬於一種自限性疾病。專家建議:保持良好的衛生和飲食習慣是預防和控制諾如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發現疑似病例要及時上報,加強感染者的治療和管理;加強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的監督管理。

熱點十:食物過敏—被忽視的食品安全「隱形殺手」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吳永寧;南昌大學中德聯合研究院院長、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陳紅兵:食物過敏是一個全球性的食品安全和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避免攝入致敏物質是防治食物過敏的唯一有效途徑,實施食品致敏物質標籤制度是避免食物過敏的有效措施。當前,我國迫切需要基於中國人群流行病學調查確定過敏食物清單,通過多學科協同創新以應對我國人群食物過敏問題。消費者應增強對食品包裝上致敏物質標示認識,避開食用會導致自己過敏的相關食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胡可璐)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承擔起確保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上榜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胡可璐)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承擔起確保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 冷凍海鮮、毒蘑菇、酸湯子,2020食品安全10大熱點全在這兒!
    新冠兇猛,冷凍食品還能吃嗎?誤食毒蘑菇還能「看小人」?這個段子可不好笑!一碗「酸湯子」殺死9個人,木耳銀耳裡也能出現這種毒?堅決反對餐桌浪費,是因為糧食不夠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多位專家對2020年度十大食品相關熱點詞進行了深入解讀。
  • ...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二: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
    >2021年1月8日下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中國科技協會指導下,舉辦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   今天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來做交流。大家都知道,影響食品安全主要有三個大的要素,其中微生物是最重要的,微生物裡其中的毒蘑菇也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子,目前各類食物中毒裡的微生物因素佔了50%以上。在食品微生物安全裡,其中毒蘑菇所造成的食物中毒,應該說造成死亡因素是最多的。
  • 春節還能正常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權威專家給出科學解讀
    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顯著加大。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1月8日,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的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
  • 新年,別再踩這些食品安全的「雷」
    2021年健康飲食新潮流是什麼?後疫情時代人們的首要健康需求是什麼?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是什麼?一直被忽視的食品安全「隱形殺手」是什麼?疫情防控下如何預防「帶毒」進口冷鏈食品、控制食品汙染……1月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春節防疫、進口冷鏈食品、植物基食品等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三:「酸湯子」事件敲警鐘 專家:慎重自製酵米麵類...
    ,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去年10月,黑龍江居民聚餐時食用「酸湯子」造成9名食用者全部中毒死亡的慘劇為人們敲響了警鐘。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秀梅在解讀中表示,為避免該類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家庭或小作坊要慎重製作或儘量不製作、不出售酵米麵類食品,並正確購買和科學食用銀耳、木耳等相關食品。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二:提防毒蘑菇!專家:不採不吃陌生野生菌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迎難而上 擁抱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未來——2020年國際...
    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9月份食品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3%,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1%,在拉動整個工業經濟的平穩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我國工業面對突變環境下持續發展的「穩定器」。我國食品安全水平同樣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分析,2020年上半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率為97.89%,和2019年相比提升了0.29個百分點。
  • 「酸湯子」中毒致多人死亡,海南發布食品安全預警提示
    近期,黑龍江省雞西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致多人死亡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高度關注。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2020-09-03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權威專家:正確認識新冠病毒傳播途徑 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
    本報訊 (記者宿志紅)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近日,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一:疫情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專家:注重清潔勤消毒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召開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20年我國食品行業恰逢工業化、現代化歷史機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迎來以「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為特徵的「大食品」時代。
  • 避免「酸湯子」中毒發生,秋冬食品安全關注三點!食物中毒如何急救...
    關注「江幹審管」,獲取辦事所需材料 來源/ 杭州發布 資料/ 市衛健委、市疾控中心、人民網、中國新聞社 編輯/ 江幹審管 近日發生的「酸湯子」中毒事件,給我們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
  • 毒蘑菇又惹禍!2019年全國769人中招!這份「毒蘑菇」圖鑑要收好
    9月6日中午,山東省血液中心發布緊急招募令:「一名7歲兒童因誤食毒蘑菇出現中毒症狀,危及生命,已在醫院重症監護搶救9天,每天使用3000毫升血漿,急需您獻血救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發布的「2019年中國蘑菇中毒事件報告」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牽頭處理了來自全國17個省份的276起蘑菇中毒事件,共計769人中毒,造成22人死亡。我國蘑菇中毒發病集中在每年6~10月份,全年均有發生。西南地區和華中地區是我國毒蘑菇中毒的重災區,其次為華南、華東地區,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最少。
  • 闢謠工作站:2020年食品領域十大流言-中國食品安全網手機版
    摘要:「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近日發布,針對網絡十大流言進行闢謠。 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針對近來公眾對冷鏈食品的擔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
  • 我國今年已近8000人吃毒蘑菇中毒 致74人死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導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11月25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在發布會上提醒消費者,千萬不要採食野生蘑菇。除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之外,近日,黑龍江雞西市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酵米麵食品)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引發全國廣泛關注。李寧稱,中毒事件是食用了家庭自製的被米酵菌酸毒素汙染的酸湯子引起的。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發布會
    原標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020年11月25日新聞發布會 介紹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  11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  東方衛視記者:  我們關注到最近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了《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請問專家,我們按照這個《指南》進行消毒操作以後是不是可以說進口冷鏈食品可以安全放心食用了?謝謝。
  • 要聞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冷鏈食品管理與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
    11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介紹冷鏈食品管理與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截至目前累計超過5890萬人感染,近30天全球日均新增確診病例超過50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