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酸湯子」中毒發生,秋冬食品安全關注三點!食物中毒如何急救...

2021-01-13 騰訊網

關注「江幹審管」,獲取辦事所需材料

來源/ 杭州發布

資料/ 市衛健委、市疾控中心、人民網、中國新聞社

編輯/ 江幹審管

近日發生的「酸湯子」中毒事件,給我們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秋冬季飲食,要注意哪些以避免中毒發生呢?

10月5日,國內某地發生食物中毒的悲劇事件。居民王某及其親屬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製的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引發食物中毒,造成8人死亡。

經調查,該事件是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通常,我們在夏季,對食物中毒的警惕性會高一些,但現在看來,秋冬季預防食物中毒也不容忽視。

不但要預防那些平時熟知的、未經適當處理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同樣要預防誤食毒蘑菇和大家較陌生的酵米麵食品汙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秋冬季食品安全要點

那麼,秋冬季在食品安全環節我們主要要注意哪些要點呢?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第一個劃重點的自然就是這次米酵菌酸毒素中毒了。日常有三類食品容易被環境中的椰毒假單胞菌汙染,進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導致食用者中毒。

一是穀類發酵製品如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發酵糯小米、醋涼粉等;

二是變質銀耳、木耳;

三是薯類製品如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

對此,預防米酵菌酸中毒的要點在於,在製備發酵面米食品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要保證食物無異味產生,貯藏要通風、防潮、防塵;禁止出售、食用變質銀耳,不要自行採食鮮銀耳;不提倡消費者購買木耳菌種後隨意自行栽培、食用(由於缺乏栽培知識,無法科學控制木耳的培養環境,存在椰酵假單胞菌汙染及產生毒素的風險)。

毒蘑菇中毒

第二個劃重點的是毒蘑菇中毒。雖然菇類清香味美、口感獨特,並蘊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古今中外皆視之為山珍。但有毒和無毒的菇類外形相似,非真菌學家不易鑑別,而且很多菇類毒素都是耐熱的,烹煮或裝罐都不能去除毒性

因此,每年誤食菇類而中毒的事例屢見不鮮。更狡猾的是類似毒傘肽類毒素引起的中毒食用後會在人體內潛伏6至48小時後才會出現中毒症狀,往往讓大家失去警惕或者延誤就診。有些菇類毒素則會引致與醉酒類似的症狀,出現錯覺和幻覺,甚至抽搐;有的則會引致腎臟或肌肉受損。

需重點強調的是,預防菇類中毒的唯一方法是不要隨便採食野菇。

部分蔬果含天然毒素

秋冬季第三個要小心的是,在新鮮蔬果收穫的季節,吸收營養的同時要防範部分蔬果含有的天然毒素

常見含有天然毒素的蔬果

豆類(例如四季豆):豆類多含有一種名為植物血球凝集素的天然毒素。吃了含有這種毒素的豆(一些未經烹煮或沒有煮熟的豆) ,可於短時間(一至三小時)內出現中毒現象,患者常有噁心、嘔吐和腹瀉等症狀。

應對的方法不難,只要記得把豆浸透,並以沸水高溫沉底烹煮即可

馬鈴薯:馬鈴薯含有甙生物鹼的天然毒素,雖然分量一般較低,但當出現綠色、發芽、損壞腐爛等情況時,毒素可能含量大大增加而導致食用後中毒。中毒症狀可包括口腔灼熱感、嚴重胃痛、噁心及嘔吐等。即便是煎炒煮炸也不能破壞毒素。因此對壞掉的馬鈴薯我們只能敬而遠之。

木薯:指木薯類植物的可食用根部。它含有天然毒素氰甙,其中又以苦木薯較甜木薯含量為高。當烹飪不當時,毒素可轉化為氰化氫而導致食物中毒。症狀出現較急,包括喉道收窄、噁心、嘔吐、頭痛等。

種子和果核:指蘋果、杏、梨、李子、梅、櫻桃、桃等的種子和果核。這些水果的果肉不含毒素,但果核和種子則含有氰甙。人們咀嚼這些水果的鮮果核和種子時,內含的氰甙會變成有毒的氰化氫。幼童最容易受影響,只要吞下數顆種子∕果核,便可能會中毒

黃花菜:黃花菜的根部和花含有秋水仙鹼。食用未經清水浸透和徹底煮熟的鮮黃花菜可能會中毒。中毒的症狀包括腸胃不適,例如腹痛、嘔吐和腹瀉。不過,黃花菜內的秋水仙鹼在烹煮和處理過程中會受到破壞,因此,經食品廠加工處理過的黃花菜及幹的黃花菜是無毒的。

銀杏(白果):銀杏含有白果二酚及白果酸等有機毒素,主要影響神經系統。銀杏中毒的人通常在進食1至12小時後便會出現嘔吐、煩躁、持續或陣攣性抽搐等典型症狀。未成熟及未經煮熟的銀杏毒性更強,煮熟後毒性減低。

為預防因進食含有天然毒素的蔬果而中毒,請注意以下幾點:

一、從有資質、有信譽的食品商店或攤位購買食物。

二、切勿購買綠色或正在發芽的馬鈴薯。

三、一般須煮熟後才食用的蔬果,切勿未經烹煮或沒有煮熟便進食。

發生食物中毒,有幾種急救措施,了解一下:

江幹審管

江幹區審管辦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三:「酸湯子」事件敲警鐘 專家:慎重自製酵米麵類...
    ,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去年10月,黑龍江居民聚餐時食用「酸湯子」造成9名食用者全部中毒死亡的慘劇為人們敲響了警鐘。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秀梅在解讀中表示,為避免該類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家庭或小作坊要慎重製作或儘量不製作、不出售酵米麵類食品,並正確購買和科學食用銀耳、木耳等相關食品。
  • 為什麼「酸湯子」會導致食物中毒?吃這些食物也要注意
    近幾天黑龍江雞西一家人聚餐,9人食用酸湯子中毒事件成為了一個熱點新聞,令人惋惜的是,目前死亡人數已經上升到了8人,小小的一個「酸湯子」,怎麼會有如此高的毒性,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注意避免這樣的食物中毒風險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下這方面的相關知識。
  • 「酸湯子」中毒致多人死亡,海南發布食品安全預警提示
    近期,黑龍江省雞西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致多人死亡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高度關注。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為什麼"酸湯子"會致中毒? 吃這些食物要注意
    黑龍江一家人聚餐吃酸湯子致多人死亡 罪魁禍首終於找到了為什麼「酸湯子」會引發米酵菌酸中毒?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一家9人在家中聚餐時疑似食物中毒,截至10月12日晚,已有8人死亡,1人還在ICU搶救。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
    原標題: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關注 怎麼吃才能避免「病從口入」?進口冷鏈食品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1月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數十位專家對過去一年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熱點事件作了系統梳理和科學解讀。
  • 5年致174人中毒42人死亡!雲南多個部門再發緊急提醒!
    日前,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再次提醒:烏頭鹼毒性極大,若自行加工不當、食(飲)用過量,極易引起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雲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也發出提醒:「(黃)草烏、附子是毒性中藥材,不是食品,嚴禁作為食品、藥膳食用。」
  • 「酸湯子」中毒事件引關注 背鍋的黃麴黴素到底是啥
    「酸湯子」事件引發網絡恐慌,「背鍋」的這種毒到底有多可怕?  關於黃麴黴素的知識點都在這兒  本報記者 馬愛平  10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微信公眾號「健康中國」發布消息稱,10月5日黑龍江省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
  •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急救
    一、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急救   沙門氏菌廣存於豬、羊、狗、牛、雞、鴨、鵝及鼠類腸道內,其所致的中毒是最常見食物中毒之一。  (一)判斷   1.多發於夏秋季,曾有食用可疑汙染肉類史。  2.進食短期內出現急性胃腸症狀,如噁心,頻繁性嘔吐,腹痛、腹瀉。同時進餐者有類似症狀。
  • 冷凍海鮮、毒蘑菇、酸湯子,2020食品安全10大熱點全在這兒!
    新冠兇猛,冷凍食品還能吃嗎?誤食毒蘑菇還能「看小人」?這個段子可不好笑!一碗「酸湯子」殺死9個人,木耳銀耳裡也能出現這種毒?堅決反對餐桌浪費,是因為糧食不夠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多位專家對2020年度十大食品相關熱點詞進行了深入解讀。
  • 我國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74人死亡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近期,黑龍江發生的食用酸湯子的中毒事件造成9名中毒者死亡,多起採食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也引發關注。冬季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 吃「酸湯子」8 人中毒死亡!「真兇」致死率高,沒有特效藥
    這碗近日上了熱搜的「酸湯子」  悲劇發生在黑龍江省雞西市。  10月5日早上,王某一大家12人在一塊聚餐,家裡長輩9人都吃了自製的東北傳統美食——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到了中午,9位吃了「酸湯子」的長輩陸續身體不適,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症狀,被送往醫院。而3個年輕人因為不喜歡這種口味沒有吃,逃過一劫。  截至10月12日,8人搶救無效身亡,還有1名還在搶救中......
  • 黑龍江省衛健委專家:做到以下幾點 預防秋冬季食物中毒
    我省9月以來,連續多地發生食品安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哈爾濱市呼蘭區多所學校學生食物中毒事件、雞西市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致多人死亡事件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高度關注。記者採訪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處專家教你,秋冬季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 雞西一家聚餐吃酸湯子致7死,黃麴黴毒素超標還是米酵菌酸中毒?
    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一家庭9人在十一長假期間聚餐後出現中毒症狀,目前已致7人死亡。據央視報導,雞西市委宣傳部的初步調查結果是,這9人共同食用了自製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而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疑似該食材黃麴黴毒素超標引發食物中毒。
  • 吃了自製食物中毒了?關於黑龍江事件我們該如何預防
    那關於椰毒假單胞菌,如何防止它感染我們的食物呢? 三、如何預防飲食中有米酵菌酸類似情況? 與黃麴黴毒素產生的環境不同,椰毒假單胞菌感染主要發生在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銀耳、木耳以及一些變質澱粉類製品中。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胡可璐)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承擔起確保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上榜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胡可璐)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承擔起確保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 一家人聚餐中毒,已致8人死亡!「真兇」找到了……
    我國近幾年發生的中毒大部分與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關,北方以酵米麵製作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為主,南方多以酵米麵製作的湯圓和以糯米泡製後做成的吊漿粑、河粉等食品為主,這些食品的製作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汙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現為上腹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嚴重者可出現黃疸
  • 雞西酸湯子中毒已致 9 人死亡,系米酵菌酸引起,米酵菌酸是什麼...
    雞西酸湯子中毒已致 9 人死亡,系米酵菌酸引起,米酵菌酸是什麼?哪些食物需要謹慎食用?(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後,引發食物中毒。
  • 我國今年已近8000人吃毒蘑菇中毒 致74人死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導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11月25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在發布會上提醒消費者,千萬不要採食野生蘑菇。除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之外,近日,黑龍江雞西市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酵米麵食品)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引發全國廣泛關注。李寧稱,中毒事件是食用了家庭自製的被米酵菌酸毒素汙染的酸湯子引起的。
  • 新年,別再踩這些食品安全的「雷」
    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是什麼?一直被忽視的食品安全「隱形殺手」是什麼?疫情防控下如何預防「帶毒」進口冷鏈食品、控制食品汙染……1月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春節防疫、進口冷鏈食品、植物基食品等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